除了丁宝桢,这些百余年前的贵州人,你都知道吗?
最近,一部在央视黄金档热播的
“贵州人的影视剧”《丁宝桢》
引发热烈关注
尽管已经收官
但网友纷纷表示没看够
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丁宝桢在山东办学校,修水利,在四川改革盐政,延请知晓西学、精通机器制造的有志之士,开创山东、四川两省近代工业之先河;作为怀有军事战略眼光的政治家,早在甲午战争之前,丁宝桢就在蓬莱、烟台、威海海岸修建海防。
贵州
身处黔山万水之中
交通崎岖,但始终与中原文化紧密联系
天眼新闻带您了解更多
近代历史上那些杰出的贵州人
贵州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黎庶昌
遵义沙滩村黎庶昌故居
黎庶昌(1837年—1898年),字莼斋,别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新舟(现新浦新区)人。晚清外交家、散文家、学者。1862年,全国各地发生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清朝廷“下诏求言”,黎庶昌力陈时政种种弊端,直言不讳,奋笔写下《上穆宗毅皇帝书》。
1876年,黎庶昌一反世俗偏见,应首任驻英公使郭嵩寿的邀请出使英国任参赞。在欧洲5年,黎庶昌游历比利时、瑞士、葡萄牙、奥地利等10国,撰成《西洋杂志》一书,详细介绍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和民俗风情等情况。因此,黎庶昌被誉为清代贵州“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中国近代教育先驱
——李端棻
李端棻像
李端棻(1833-1907),字苾园,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清末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教育家。曾任山西、广东、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全国会试副总裁、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刑部左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等职。
1896年,李端棻向朝廷上《请推广学校折》。呼吁创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及各级新式学堂系统,遍设西学科目,增添藏书楼(即新式图书馆)、仪器院(西方科学仪器)、译书局,广立报馆,选派游历生(即留学生),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系统性地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奠基。直到1907年逝世,李端棻创办、联办了贵阳公立师范学堂(贵州第一所师范学校,贵阳师范学校前身)、贵阳中学堂(后又更名为通省公立中学堂,今贵阳一中前身)等,推动贵州近代教育的发展。
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邓恩铭
邓恩铭像
邓恩铭,1901年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一户水族家庭。1918年,他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阅读进步刊物,开始接触并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1年7月,邓恩铭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这次大会上,年仅20岁的他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1925年11月,山东地方委员会机关被敌人破坏,邓恩铭被捕入狱,遭受残酷折磨。1930年,邓恩铭在狱中写下遗作《诀别》: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1931年4月5日,英勇牺牲。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王若飞
王若飞故居内石刻
王若飞,1896年10月生,贵州安顺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卓越政治家。他少年时期便积极投身革命,曾先后赴日本、法国、苏联留学,是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的发起者和负责人之一。
抗战胜利后,王若飞协助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极为艰巨的谈判。1945年10月,周恩来、王若飞代表中国共产党在《双十协定》上签字。翌年4月8日,临回延安之际,王若飞向周恩来依依惜别:“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谁曾想,这一别竟是永别。因天气恶劣,飞机起飞后,在山西兴县黑茶山撞山坠毁,王若飞不幸遇难,时年50岁。
“要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
——周逸群
周逸群故居
周逸群,原名周立风,1896年6月生,贵州省铜仁县(现铜仁市碧江区)人。1919年,周逸群东渡日本求学,留学期间,接受了解马克思主义。1923年春,周逸群回国,在上海与李侠公等贵州籍青年组建“贵州青年社”,创办《贵州青年》旬刊,使之成为当时唤醒贵州青年积极向上、向黑暗势力冲锋陷阵的革命号角。
1931年春,周逸群湘鄂西联合政府主席的职务因“左”倾错误而被撤,但他以革命利益为重,对党忠心耿耿,率领一批干部和游击队去江南开辟洞庭湖革命根据地。周逸群曾说:“我们共产党员,要像铁一样硬,钢一样强。”1931年5月,周逸群从洞庭湖突围返回江北,途经岳阳县贾家凉亭时,遭敌人伏击,不幸壮烈牺牲。
此外
独资创办文通书局的
华之鸿
中国近代新闻教育奠基人之一的
谢六逸
对中国近代行政法制转型具有开创性贡献的
夏同龢
鄂豫皖红军和鄂豫皖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
旷继勋
上海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的
龙大道
……
你还知道哪些?
欢迎留言分享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帅 喻辉
编辑:王迟 实习生 张丰淇
统筹:晏海艳
编审: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