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品牌?品类天花板?谈谈跨境品牌的几大终极问题
自从独角猫开始研究真正的海外品牌这个命题,很多问题就一直在围绕着我。目前行业的共识基本可以确认的是:卖货不是品牌。但是什么才是品牌呢?如今的品牌似乎大有从前的社区社交之势,就快成为一门玄学,中国人做海外品牌,更如同盲人摸象,今天就来梳理一下我最常碰到的几大天问。
PS.很多问题我也没有确实的答案,欢迎有见解者留言或加unicornkitten与我交流探讨。
1. 到底什么是品牌?
很多独立站的一大天问,就是:我做到怎样才算是有品牌了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有很多的答案。就以大众意义上最为公认的几家品牌公司为例,还是有人说,我觉得shein不是品牌,因为我完全是冲着物美价廉去的,它没有品牌溢价,能算品牌吗?有人说,我觉得anker不是品牌,因为我完全是要买“充电宝”来选择的它,而不是搜索“anker”来找它,它没有品牌心智,能算品牌吗?
但是如果按照这些品牌溢价、品牌心智的理论,那似乎绝大多数的DTC品牌都不能叫品牌了,毕竟爱马仕LV这种公认的品牌都是上百年的积累,很难指望互联网时代能用几年造出一个真正的奢侈品牌来。那么只能退而求其次,对比ZARA, HM这样的平价品牌。
所以在这个问题之前,先得区分一下目前海外品牌的几个概念:平价品牌、独立品牌、奢侈品牌、品类品牌。虽然我一直觉得概念是一个容易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的方式,但是确实分类有助于更细化地理解一些不同的模式。
目前我们说的DTC品牌里,特别是中国卖家做的,其实比较多的是两种:平价品牌和独立品牌。平价品牌,顾名思义,主打产品力,比较多的是高性价比、但又区别于割韭菜式卖货,是质量有保证的优质品牌。而独立品牌很多是艺术家或者设计师品牌,因此调性比较高,也是很多人能感受到“品牌力”的品牌,但是市场相对有限。
先讲讲平价品牌。什么叫平价品牌呢?在ZARA自己的定义里,它把品牌价值观归结为四点:美丽(beauty),明确(clairty),功能性(functionality) 和可持续性(sustainablity)。这个说的比较玄乎,我个人总结一下说人话就是:
有一个非常吸引顾客的特色(美丽)
顾客看到你这牌子就知道你是卖啥的(明确)
质量过关满足客户使用需求(功能性)
是顾客长期喜欢愿意一直买的(可持续性)
我再总结一下,其实前两条就是第一印象要好,后两条就是复购要高,做到这两点,就基本可以算一个小品牌了。
2. 那么紧接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品牌能做多大呢?
很多做跨境品牌的,不仅仅是独立站,甚至是亚马逊卖家,都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shein一口气就卖到100亿美金GMV,可是放眼望去其他卖女装的,就算是做站群,能卖到大几十亿人民币的都不多?就连Anker也没到100亿,这是为什么呢?特别是很多投资圈的朋友,一看到这点就心凉凉:你看这明晃晃的天花板,这赛道不行啊!
虽然这个问题目前在行业内基本有几个标准答案,比如shein供应链特别强啊,shein其实是个渠道品牌啊(渠道品牌后面再说),shein抓到了流量红利啊等等,但是其实抛开shein来看,就算美国本土的DTC品牌,也没有销售额特别惊人的。Glossier19年刚过1亿美金,casper20年也不到5个亿,这已经算是明星公司了,甚至都比不上蕾哈娜自己的Fenty Beauty,19年就已经5.7亿了。这点倒跟中国挺像,李佳琦一个人的销售额可能超过所有品牌。
这样看来,单一品牌天花板似乎太低了?确实是,不仅是新品牌,老品牌其实也差不多。雅诗兰黛2020财年销量140多亿美金,看着很大,但护肤品只占一半,美洲地区占30%左右,粗略算算美洲地区护肤品销量也就20多亿。在财报中它说了大头还是雅诗兰黛和LA MER两个品牌贡献的,这么推算那单个品牌也就10亿美金左右。
优衣库母公司迅销20年销量200亿美金,其中优衣库品牌占80%,北美地区占9.8%,这样算下来,欧美一共也就卖十几亿美元,这也是服装类头部了。
当然更直观的是从shopify的数据看,这两年shopify成为资本的宠儿,也是因为GMV突破了100%增长,被视为打倒亚马逊的下一个希望,但1200亿美金GMV,按照20年初的100万家店(20年显然有更大增长)估算,平均下来一家店销售额也并不高。由此可见,shopify惊人的销售额增长,并不意味着单体独立站的销量大增,而更可能是蚂蚁雄兵,说单一品牌的天花板比较低,并不为过。
3. 那么怎么突破天花板呢?
平价品牌前文已经讲了,这也是在市场上最多的。定位好,品质好,第一印象打动顾客,第二印象走进顾客心里,天花板年销10亿美金。小富即安已经妥妥够了,品牌调性不错、数字好看点还有并购价值,是比较可以复制的路径。
那平价品牌继续做大做强,会怎么样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品类品牌,个人觉得品类品牌的形成标志,就是消费者想到要买一类东西的时候就会直接想到这个牌子。比如要买衣服,就会想到shein,要买充电宝,就会想到anker:这个牌子是和这个类目紧密绑定的,那么理论上说这个类目总体的市场规模都可以是这个品牌的TAM,这就比单一品牌的路线又大了很多。
为什么品类品牌一般是平价品牌的归宿?因为品类品牌其实一般是功能性相对强、品牌性相对弱的天下,简单点说就是物美价廉最受欢迎的领域。虽然有人会说,啊我一说到包就想到爱马仕,但你仔细想想,“爱马仕”这个名字显然比“包”这个东西对你的吸引力更大,更不用说可能没人去想这个爱马仕包性价比高不高,好用不好用了,这是典型的强品牌、弱品类。但是如果你在shein买一条裙子,更多是因为它花色好看、穿着时髦,你喜欢这种风格,而并非因为它是shein,所以“好看的裙子”这品类对你的价值大大超过“shein”这个牌子的价值,那么这就形成了品类品牌。
那什么样的品牌会做成爱马仕呢?这里也要给独立品牌(indie brand)写一写。大众印象中中国人做平价品牌是最多的,毕竟有供应链优势,但其实独立品牌也不少,特别随着我国艺术留学市场的发展,很多时尚类,甚至高级定制,很多艺术家做小众高端的近年来也有不少出海的。
独立品牌看起来天花板更低,因为毕竟曲高和寡,但独立品牌是唯一有可能转奢侈品牌的。虽然我对奢侈品研究很少,但感觉上放眼古今基本所有奢侈品都是从设计师品牌做出来的,奢侈品从来不是大众的东西,所以需要“美丽而寂寞”。俗话说没有三代贵族不要做珠宝,独立品牌奢侈化一定是从一个小圈层里打出来的。古时候是绑定各种皇室,只要有个serve her Majesty就算奢侈,现在则是绑定各种豪门贵族、顶流明星,比如各种潮牌之于卡戴珊家族。但是独立品牌转奢侈品牌,很多时候需要几代人的积累,其中还有很多起伏和狗血,因此比较像艺术品。它不仅需要非常长线的思维,而且需要能进入一些高端圈层的能力,这点跟平价品牌是天壤之别。
所以对于天花板问题,个人得出的结论就是:独立品牌转奢侈品牌,平价品牌转品类品牌,都是可以突破的。前者像艺术品投资,需要的是时代审美和高层的影响力,后者像产业投资,需要的是供应链和运营壁垒。
前者目前还没有看到中国人在国外做的很成功的,虽然有人说Vera Wang,Alexander Wang也算中国人,但本人觉得其实比较牵强,可能Guo Pei这个层次的还是有一些,不过本人对这个行业了解甚少,就不妄加评论了。但是我对这条路也保持open的态度,希望未来有真正中国奢侈品能走向国际。
后者最成功的就是shein,而且shein不仅成功做出了一个品类品牌,现在甚至可以向渠道品牌扩展。
4,从品类品牌到渠道品牌:扩品类与平台化
那么shein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了一个渠道品牌呢?现在看shein官网的首页,有种日益淘宝化的感觉。不仅是女装相关的美妆、首饰,连宠物、家居也上了,这显然就是往渠道扩张的样子。
但是shein做渠道不是一步登天的,为什么它能做成渠道?也有很多回答:因为它有足够大的客群,因为女装这个品类本身延展性好,因为它是单一站流量集中。其实不仅仅是shein,跟它有点类似的urban outfitter, anthropology都有渠道化的趋势:不仅卖自己的品牌,也卖别人的品牌。
从单体品牌转到渠道品牌这条路,其实是一步险棋,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垂直电商的坑里。渠道品牌和垂直电商的主要区别是啥呢?这个我也想了很久,之后会再写一篇说说,欢迎大家关注独角猫之后的更新,也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探讨。
以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