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析OBE的五大特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教学方法 Author 周付安

全文约2000字,阅读需7分钟


导读

OBE有五大特征:


第一,蓝图特征——从整体看课程
第二,逆向特征——以终为始设计第三,能力导向——突出能力模型第四,目标贯通——贯通学教评价第五,动态特征——紧随行业变化


作者丨北京工商大学  周付安

来源丨教学方法



01
引子

如果一个经济学家说,他能够用一种理论或者模型解读所有经济现象,那基本上可以断定他要不断地被打脸,包括经济学家曼昆,那么有名气,在课堂上也被学生抗议,说他的课程有偏见。

究其原因,社会是复杂的,经济现象也是复杂的,经济学需要与人文科学结合,才能让其解释力更强。

教育也是一样的,比如有人讲,黑板加粉笔一样能讲课,这当然没错,讲解、呈现,黑板加粉笔都可以完成,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现在的学生对于情绪价值要求很高,如果学习环境能够让他产生学习冲动,也是对于学生很有帮助的,情景兴趣也是很重要的。

教学也是复杂的,不能用一个东西去解读一切,如果谁尝试这么做,一样会被啪啪打脸,最近我看很多老师都在提OBE,我是很赞叹的,但是我也害怕大家用OBE去解读一切。优势说透,劣势说够,这是对于任何概念和工具最大的尊重。



02
五大特征

第一,蓝图特征——从整体看课程
第二,逆向特征——以终为始设计
第三,能力导向——突出能力模型
第四,目标贯通——贯通学教评价
第五,动态特征——紧随行业变化

1、第一,蓝图特征——从整体看课程

整体并不是部分之和,就像部队把海陆空三军都培养得很好,那么如何协同作战也是很重要的。别说海陆空配合,就是步兵炮兵配合也是大学问,所以,在OBE之前,各门课程都是自己训练自己的,现在OBE了,大家都要依据整体培养目标,进行协同作业,都要服务于整体。

2、第二,逆向特征——以终为始设计

实际上,以终为始是所有教学设计的共同特征。因为教学设计经典三问是:

  • 学生要去哪里?——目标
  • 你怎么证明学生到了那里?——证据
  • 你怎么引导学生到达?——教学

其中这个证据就是学习的结果,主语是学生,关键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改变。内在发生了变化,内隐的当然看不出来,比如通过外显的表现加以呈现。当然,OBE在逆向设计上则站在更高处,价值更大、愿景更高。

逆向设计的好处至少有三个:

其一,就是让渡责任,教师要确保学生达成
其二,就是增强企图,教师要有强烈企图心
其三,就是反馈改进,学生之表现反馈设计

所以我想说的是,OBE这样的逆向设计呢,并不是特别牛,但是它把逆向设计的层次拔高,这是它牛的地方。

3、第三,能力导向——突出能力模型

能力模型是OBE的核心特征之一
能力模型一定多概念整合的
能力模型一定是围绕问题解决的
能力模型一定是可迁移的
能力模型一定是可以反复训练的
能力模型一定是不断重复的

所以能力模型代表着认知加工的深度,代表着深度学习的发生,从表层学习到深度学习,能力模型就可以手拿把攥。

4、第四,目标贯通——贯通学教评价

商业纠纷出来了,就会翻合同,合同约定了甲乙双方的权责,那么教、学、评也是一样。三者的合同就是学习目标,OBE之中,目标的作用特别重要。

教,围绕目标达成,要有企图心
学,围绕目标描述,要明确可鉴
评,围绕目标设计,要一一对应

这样的围绕目标贯通的设计,保证目标挂帅,保证按合同施工。

5、第五,动态特征——紧随行业变化

很多行业变化很大,比如会计行业,那么OBE是主张监考行业的变化,以做到不断地优化和动态调整,这是OBE厉害的地方。


03

核心策略


1、第一,蓝图特征——从整体看课程


核心策略1:毕业要求指标

核心策略2:支撑关系矩阵

核心策略3:贡献程度


2、第二,逆向特征——以终为始设计

核心策略1:档案袋评价
核心策略2:过程性评价
核心策略3:定量算分结果

3、第三,能力导向——突出能力模型

核心策略1:能力目标框架
核心策略2:层级能力设计
核心策略3:能力与知识点对接

4、第四,目标贯通——贯通教学评价

核心策略1:评价和使用学习产出
核心策略2:量表与量规
核心策略3:目标达成度

5、第五,动态特征——紧随行业变化

核心策略1:利益性相关方介入
核心策略2:基于开放态度
核心策略3:社会反馈与评价机制

【OBE】哪些时候是特效药:

第一,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的问题
第二,专业技能培养过少的问题
第三,非认知目标(沟通、合作)能力缺乏的问题
第四,全面把学生锻炼成才
第五,发展学生的情感和理智
第六,各课程之间联结不够紧密的问题
第七,课程内容陈旧的问题
第八、避免课程内容的广、零、散
第九、达成均衡的知识结构

【OBE不是万能药】:

第一,不能指导具体策略的设计
第二,不能指导情景如何搭建
第三,不能对学生内隐过程做引导
第四,不能说明如何为学习支撑
第五,不能说明该在多大程度上重复
第六,不能说明概念与技能的关系
第七,不能指导教的设计




深度丨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成熟度模型


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解析“过程性评价”


什么是好的课程设计?


对分+BOPPPS下的在线教学


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走向“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


关于我们:

“高校教学创新100人”由产学研媒等多方人士共同发起,聚焦高校教学创新与高校老师成长,致力于提供高校领域前沿、向上的内容。


备注“职务+姓名”,加入读者交流群



联系我们:

王慧  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HofMarchbh

张沉浮  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