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程性评价:概念、范围与实施

点击关注→ 高校教学创新100人 2023-12-16

全文约4807字,阅读需10分钟


作者丨高凌飚 钟媚

来源丨上海教育科研


第一作者简介:高凌彪,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01

过程性评价是什么?


过程性评价的内涵是评价功能和价值的集中体现,对评价方案的设计、实施和结果解释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因此,明确过程性评价的内涵是保证过程性评价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在实践层面上,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过程性评价的理解普遍存在以下两种模糊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实施过程性评价就是要用计算机全程跟踪每个学生每一节课的课堂表现”,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作出客观评价。这种观点主要来源于理论层面上认为“过程性评价是基于过程性的观察为主的评价”,是一种比较极端的表现。作为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而提出的过程性评价,其“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具有导向性,否则就是泛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更不是要纯粹地观察学生的表现。


相反,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一种观点认为“过程性评价的重点在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即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随时给予一个等级(A、B、C、D),由小组长记录评价结果,模块结束后进行总评”,这样的评价观把过程性评价锁定在最终的评价结果上。事实上,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主要不是体现在评价结果的某个等级或者评语上,更不是要区分和比较学生之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从教学评价标准所依据的参照系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亦即“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或者把个体的有关侧面相互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的类型。”评价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而不是要最终给学生下一个结论。


可见,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与教学过程相互整合。评价是一个过程,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延续性的一面,也有阶段性的一面。从延续性的一面看,评价关注的是在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从阶段性的一面来看,评价关注的是每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包括智能的与情态的效果。



02

过程性评价评什么?


从现代教育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今)发展的历程来看,评价的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Measurement、Evaluation、Assessment,评价的功能观逐渐开阔;伴随而来的评价方式日趋丰富,从注重评价的管理和选拔功能的教育测量、标准化考试,发展到注重评价的诊断和反馈功能的形成性评价,再到注重了解学习质量的过程性评价;相应的,评价的内容也从考察教育或者说学习的量的方面,拓展到学习的“质”和“量”相结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不仅应关注最后的学习效果,还应关注学习的情态动机和策略过程,学习的过程也是反映学习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相对于终结性的或形成性的测验方式,过程性评价更关注动态的学习表现,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方式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点。新课程要求改变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对学习方式的形式化描述,那么,学习方式的本质是什么?


这里指的学习方式来源于英语“Approaches to Learning”,具体含义指: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他们对学习任务的价值取向和兴趣,以及他们对学习本身的认识(元认知水平),导致他们对学习效果产生特定的期望,这种期望驱使学生采用特定的策略和方法完成学习的任务,从而产生与期望相匹配的结果。


简言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根据所涉及的动机和策略的不同,Biggs把学习的方式分为表层式、深层式和成就式。新课程所倡导的是深层式的学习,即学习者的学习由内在动机或好奇心产生,为满足兴趣、探究意义而自发、主动学习。通过过程性评价,一方面我们可以确认学生的学习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质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采用深层式的学习方式,如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等,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从而达到高水平的学习质量。


(二)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


终结性测验可以很好地考察经过一个学习阶段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而对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则无法很好地反映。这就成为过程性评价关注的内容之一,具体来说,包括:①学习策略和方法。②与学科学习紧密相关而难以通过终结性评价衡量的智能因素,如口语表达能力、解决现实科学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这是考试测验不能完全考出来的。③通过学科学习而达成的高层次学习目标,如数形结合的思想、正确的科学观等等。


(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的学习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过程性评价通过考察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比如对学习任务的意向,学习的习惯,以及透过学习过程反映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等,给学生以信息反馈,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使其对自身建立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03

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


评价的实质在于价值判断。从操作层面上看,评价的过程包括设计评价方案和工具,利用评价工具收集资料数据,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评价结论进行解释。因此,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应该包括以下四个环节:①明确评价的内涵和标准;②计评价方案和工具;③解释和利用反映学习质量的结果;④反思和改进评价方案。


(一)明确评价的内涵和标准


根据评价的使用目的及结果来看,过程性评价属于课堂学习评价,一般由学校自主进行,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虽然也作为评价者参与评价过程,但更多的是作为评价的监控者和组织者,所以评价的主体主要是学生,评价的责任也就相应地落到了学生的身上。因此,评价工作的第一步是使学生理解评价的内涵和功能,明确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过去,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评价者的地位,对于什么是评价,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以及如何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等的认识是比较薄弱的,导致在评价过程中不能正确地把握和对待评价的标准。有一位老师在体会中写道:“评价过程中秩序比较混乱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在评价之前给自己定为B等,但当小组汇评为C等时,又将自己改为A等,以求在最后的评价中能获得更高的评价。”


这位老师提倡让学生讨论过程性评价,培训学生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这个出发点很好。因为学生对过程性评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他参与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等问题。如何使学生提高对过程性评价的认识,使评价的水平由完全的下意识或潜意识水平以及情感水平逐步上升到理知水平,应该成为评价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主体之一更应该积极地提高对评价的认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评价。


(二)设计评价方案和工具


从评价的内涵中可以看出,过程性评价是基于人们对学习质量的认识提出来的,是一种较具体方法更为上位的评价方式,因此,不能将过程性评价与某种特定的评价方法甚至评价工具等同起来,应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下面是一所实验学校的具体做法,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启示。


一位物理老师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其他老师的反映,发现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导致成绩不理想。为此,该教师根据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注重评价的及时修正和激励的功能,开展“白描”的记录方法,设计了一种“记录-评价-再记录-再评价”的评价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评价,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的方案包括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第一个阶段:自我记录,自我评价。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自己给自己的平时学习情况做一个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课前预习情况、上课集中精力情况、对待作业的修改情况。在这里,记录起的作用不是要给他下一个结论,而是让他自己看一下平时是如何学习的,学习的态度和习惯是怎样?学生对记录结果的反映是:不记不知道,一记吓一跳。大约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分小组进行一次总结。每个学生用语言叙述的形式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做一个自我评价,评价的关键不在于断定学习习惯的好与坏,而是对比自己的单元测验成绩,看看这样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有怎样的影响,然后自己提出修正的措施,同时老师和小组其他同学也可以给予一些建议。


第二个阶段:他人记录,他人评价。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由他人进行记录,考虑到操作性的问题,主要由同桌相互记录。记录的内容不再是学习过程中的平时表现情况,而是学生的改正情况。一段时间后,再开展一次小组讨论,主要是评价学生的改进情况,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


第三个阶段:综合评价。模块结束后进行一次总的评价,汇总前两个阶段的自评、他评,教师也对学生的情况给予一定的评价。


(三)解释和利用反映学习质量的结果


在学年或一个学习阶段结束之后,应如何报告、解释、利用过程性评价的结果?有的学校建议把“过程性评价的结果赋予权重,折算成一个分数,然后与终结性评价的结果相加,作为最终学习结果”。那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要不要整合?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看过程性评价目的是什么,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过程性评价属于个体内差异评价,评价的目的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下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价的内容主要不是学生最后达到的水平,而是学生的进步情况。教师和学生应该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使学生明确将来继续努力的方向。所以,简单地把过程性评价的情况折算为一个分数加到考试成绩里面去是没有意义的,过程性评价的结果与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应该分别给予呈现报告。鉴于家长与社会的习惯和需要,可考虑在定性报告描述评价结果的同时,用等级表达过程性评价的结果。


(四)反思和改进评价方案


整个评价方案实施结束以后,还需要对于评价方案进行再评价,也称“元评价(metaevaluation)”,即“在评价的过程中,为检讨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与结果,借以总结成功的经验和纠正评价工作之不足,而对正在进行或已完成的评价进行价值判断。”元评价的关键在于确定元评价的标准问题,即一份好的方案的标准是什么。我们可以以下述问题作为准则考察评价的方案:


(1)有效。这个方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是否最合理地解决了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我们的目标?

(2)可行。方案的要求是否超出了学校现有的条件和能力?评价的工具是否繁琐,是否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负担?

(3)可信。评价的标准是否恰切?评价工具收集的信息是否准确?



04

结语


通过对过程性评价“是什么?评什么?如何评?”三个问题的初步探讨,我们对于过程性评价的理念与实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摸索过程中不断研究。事实说明,过程性评价功能要切实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一个人们的评价观念的问题,因此,学校和教师的观念不变,评价的实施就很可能流于形式化,成为管理和束缚学生的手段,而没有实质上的意义。此外,如何提高评价的技术和水平,简化评价的工具,使其切实可行而不至于加重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还需要广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高校教学创新100人》是面向高校老师和师范生的知识型媒体,关注教学创新、课程创新、终身学习、混合学习、虚拟教研室等方向,我们致力于“让一部分师生率先触摸教育未来”!


备注“职务+姓名”,加入读者交流群



联系我们:

王慧  主笔&内容老师  微信号:HofMarchbh

张沉浮  主编&总负责人  微信号:chenfu3721




深度丨清华大学谢维和教授:解析“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的特征、分类与工具


如何区分“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


收藏丨教案编写指南


收藏丨7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汇编(附11份申报解读资料)


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说课PPT汇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