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爱凌的家世背景曝光:三代女性的积累,造就了一个天才少女!

小腰鼓 2022-03-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子的生活观 Author 桌子先生

来源:微信公众号 :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她是什么爽文大女主!
 
2月8日,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做出该项目世界最高难度动作,逆转夺金。
 
要知道,这个项目,还是她最不擅长的。
 
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冬奥会大跳台比赛,这一战,就创造了历史。
 
风吹起她的号码牌,露出她亲手设计的战袍。
 
那一刻,正如央视解说词说的那样:玉汝于成,踏雪寻龙。她就是大跳台上的玉蛟龙!

 
这位18岁的天才少女,也因此成为全民偶像。
 
从3岁开始滑雪,谷爱凌在14岁时,就获得了50多块金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含金量很高。
 
在2019年6月加入中国国籍后,她在两年内,代表中国夺得11金。
 
只要她参赛,就能拿奖。
 
在冬奥会之前,有博主对谷爱凌夺冠有些担忧。
 
这个活泼的女孩直接在下面评论:你为什么对我没有信心?
 

她当然有凡尔赛的资本。
 
在为滑雪全力以赴的同时,她的功课十分优秀。
 
为了有充足的时间备战冬奥会,她提前结束高中课程,参加美国“高考”SAT,成绩离满分只差20分。
 
她成功被妈妈毕业的院校斯坦福大学录取。
 
没错,天才少女的背后,有一个金光闪闪的家庭。
 
父亲毕业于哈佛,母亲北大毕业去斯坦福深造,还曾有华尔街工作经历,他们家境优越,兴趣广泛。
 

有人调侃说:谷爱凌十几岁就学会了滑雪、骑马、射箭、跑步、越野、游泳、冲浪、攀岩,记忆力惊人……上一个达到如此成就的中国人是郭靖。
 
优越的环境,能让人物质满足,却不能保证成材。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必定来自于家庭的培养。
 
人人都羡慕谷爱凌,可她们都无法成为谷爱凌的妈妈。
 
对孩子尊重和信任
 
有人夸赞谷爱凌:她身上没有人类的缺点。
 
如果非要说她的人生里有什么缺憾,那可能就是,她的父母离婚了。
 
不过,这一点,对谷爱凌来说,或许并不是什么大事。
 
因为她背后的女性长辈,太有魅力了。
 
谷爱凌的妈妈谷燕,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这也让谷爱凌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北京话。
 
北大学霸,斯坦福高材生,精英人士,滑雪教练,是妈妈身上的标签。
 
可她对谷爱凌,基本是“放养”,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谷爱凌透露,自己这次冬奥会挑战的动作1620,此前从来没试过,是在比赛最后5分钟,才做了这个决定。
 
因为第二跳的小失误,妈妈建议她做难度小一点的动作,力争银牌。
 
谷爱凌说,自己要做最难的。
 
妈妈没有据理力争,更没有强求女儿听从自己的意见。
 
她只是说:OK,这是你的比赛,那就好好享受它。
 
这是谷燕一贯的教育方式。
 
哪怕自己是行家,哪怕自己是妈妈,也从未试图去干扰女儿的决定。
 
她给予孩子最大的信任。
 
正是这种方式,让谷爱凌开发了许多潜能。
 
从小,谷爱凌就对滑雪展现出极佳的天赋。
 
谷燕并没有早早把孩子丢向滑雪场,而是让她尝试更多可能。
 
骑马、滑雪、射箭……她都会带孩子去试试。
 
与只管交完学费,就不管不顾的家长不同。
 
十多年来,谷燕经常开车带着女儿,辗转于不同的兴趣班。
 
有时路程遥远,谷爱凌就在车上解决吃饭、写作业等问题。
 
但她不会给孩子设置任务,必须要做到什么程度。
 
因为不是强迫着学习,谷爱凌对自己所学的,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并且总是要做到最好。
 
在她成长的任何阶段,她的妈妈,都没有缺席过。
 
这份坚持,很多家长其实都难以做到。
 
正如网上一个段子:
 
“你怎么不能学学谷爱凌?人家做事多专注。”
 
“妈,你当年为啥没考上北大,没出国留学?”
 
孩子成材,并不是将她扔在那儿就能成功。
 
而是需要家长的培养与呵护,需要共同学习和进步。
 
牛逼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牛逼的家长。
 
鼓励式教育
 
我们看到的谷爱凌,自信,要强,要做就要做最好。
 
这跟家庭的教育理念有关系。
 
她是在一个充满了爱与鼓励的环境下长大的。
 
谷爱凌从小自由调皮,爬树上房揭瓦。
 
妈妈没有严厉喝止,而是从中看到了女儿的运动天赋。
 
谷燕说:自己觉得特别幸运。因为喜欢滑雪,就想找一个陪玩的。结果女儿比自己滑得更好。
 
在旧金山的家里,谷爱凌和妈妈、奶奶(应该是外婆)住在一起。
 
谷爱凌说:从小,奶奶就特别爱说:我们爱凌是最棒的。


钢琴考了三级,奶奶会说:你弹得跟十级一样好。
 
跑步的时候,跑了第二名,奶奶也会在人特别多的地方,特别大声地用英文喊:爱凌最棒了!


13岁,第一次参加成人比赛,初战失利,她摔倒在滑雪场。
 
回到妈妈的怀抱,妈妈没有第一时间给她复盘,没有责备。
 
而是紧紧抱住女儿,说“我为你感到骄傲”。


即使回到酒店,生病的爱凌自己主动研究参赛资料。
 
妈妈还是说:没事,咱们重在参与。

 
爱凌不解:为什么呀?
 
妈妈说:因为咱们还生病呢。再说还没跳过这样的跳台,所以先适应就行。
 
任何时候,都不给孩子压力,这是什么神仙教育?
 
这样的鼓励与欣赏,让谷爱凌从小就用“最好”来要求自己。
 
这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发性的。

三代女性的积累,成就一个真正的power girl!

谷爱凌在面对失利时,始终是从容的。
 
冬奥会第二跳,她也摔倒了。
 
可她朝着镜头,笑着挥手,轻松自在。
 
她对赢有强烈的渴望,对失败,却没有恐惧。

她一路在鼓励的环境下成长,早就明白,即使输,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她会对网络上的恶语勇敢回应:不喜欢我是你们的损失。

也会像一个小太阳,暖心安慰比赛失利的选手。

得到了太多爱的孩子,有足够的能量,去影响别人。
 
比起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自由、丰富、快乐,勇于尝试,是妈妈对她最大的期望。
 
谷爱凌觉得,爸爸是哈佛毕业的,妈妈是斯坦福毕业的,自己必须得上斯坦福。
 
每次说这样的话,妈妈都会告诉她:你不必需要上斯坦福,你上什么学校,只要你自己特别喜欢,但是更重要的是,一辈子都不放弃学习。”
 
因此,13岁的谷爱凌就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的认识:
 
我想当一名职业滑雪选手,但前提是它能给我带来快乐。目前为止滑雪是我的爱好,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但如果长大后,滑雪不能给我带来快乐,我就不会做职业选手。
 
都羡慕谷爱凌手中的大女主剧本,可又有几个,能做到她妈妈那样?
 
从小到大,她不会要求孩子变成某种“成功”的样子。
 
而是像对待一颗种子,给她土壤,引导她成长,让她自己开花结果。
 
在她身上,有一种可贵的底气。
 
那是一个被爱和被包容鼓励的孩子,身上才有的特质。
 
拒绝内疚式教育
 
看纪录片《谷爱凌:我,18》,有一个细节很打动我。
 
谷燕一直把谷爱凌当成朋友,一起成长。
 
她经常对女儿说:你不用感谢我,你一点都不欠我的。我谢谢你就行了。

 
这句话真的让人很触动。
 
培养一个滑雪运动员,是很费钱的。
 
但是妈妈没有说:我为你花了多少钱,你一定要争气,要拿到什么奖。
 
她说的是:你一点都不欠我。
 
这样宽容的教育,反而让谷爱凌无比自律。
 
她有强大的内驱力。
 
第一次参加成人组比赛失利,加上生病,她的状态很不好。
 
尽管妈妈一直说没关系。
 
好强的谷爱凌却说:飞了这么远来比赛,把所有的东西都打包过来了,妈妈辛苦了这么久,我觉得特别不应该。
 
这样的认知,比不断在孩子身边说“你要懂事”“你要感恩”,深刻得多。
 
太多父母,喜欢用内疚式教育,来对待孩子。
 
“爸妈为你付出这么多,你要对得起我们。”
 
“我们省吃俭用,还不是为了你,你怎么还不争气?”
 
让孩子内疚,从而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这是很多家长屡试不爽的招数。
 
从短期看,确实很快可以达到目的。
 
可从长远看,对良性亲子关系的建立,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孩子不敢拥有自己的想法,只能在讨好和顺从别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谷爱凌确实是天选之女。
 
她漂亮、努力、聪明、爽朗……几乎一切美好的品质,都集中在她身上。
 
而她才18岁,还有无限可能。
 
普通人一生很难达到她的高度。
 
可别忘记了,她背后,是一个强大的母亲在支撑着她。
 
我们觉得谷爱凌的家庭教育经验,折射出一个普遍现象:
 
太多父母,将自己做不到的事交给孩子,将希望压在孩子身上。
 
父母没有考上大学,就希望孩子出人头地。
 
父母没有光鲜的工作,就希望孩子努力给自己挣面子。
 
他们不能接受孩子平凡,哪怕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
 
他们鞭策孩子成长,哪怕自己只会躺平。
 
这样的教育环境,能养出一个谷爱凌式的孩子吗?
 
在孩子成长中,有太多变数。
 
他们不是批量生产的产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个性和思想。
 
我们能够决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却不能替孩子做决定。
 
家长能做的,是引导。
 
孩子出生,不是带着父母未竟的愿望而来的。
 
他们来到世间,是体验,而非任务。
 
鼓励孩子拼搏,接受他们平凡,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正如谷妈妈说的:
 
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求知欲,一生都不放弃学习。


文章作者简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