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景区人山人海,但实体店可真没挣到钱!

倪刃 黑噪音 2023-11-23
从十月开始,坊间悄悄流传“经济开始复苏”的说法,中国的一些经济指标也确实有所反弹。不过当真如此吗?经济问题可不仅要看坐在办公室里的专家们算出来的数据,来自民间老板们的真实感受也很重要。

毕竟,“春江水暖鸭先知”。

另外最近还有一个广泛的争论:假期景区都人山人海,美食街都人满为患,高速路上水泄不通——这怎么看也不像是经济萧条的样子啊!许多人也因此而觉得经济在复苏了,甚至根本就没萧条。

但是你们发现没有,中国的这些经济复苏现象,最热衷于讨论的不是领导、专家,就是大学生和有稳定工作且不怕被裁的人。这些人恰巧是哪些人?是这三年来不怎么愁吃喝的那些人。而真正参与经济运作中的小微企业老板、个体户,反而很少发出声音。这三年来,他们才是受伤害最深的群体,却也很少听见他们的哀嚎。为什么?因为小老板都在疲于奔命自救,哪有时间在网上高谈阔论?

所以我想说,如果不是那个真正在看账单和数钞票的人说的话,都别信他们扯淡。什么人山人海,都不能代表真实的老板感受。全国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详细经营数据有吗?没有!

先说结论:我这里了解到的情况就是,消费在十一之后不仅没有复苏,反而继续下滑了。

我所知道的那些餐饮店和零售店,十一期间确实经历了一个“小金秋”,其实说是这么说,但真实情况也就是比今年惨淡的时候稍微好了一点而已。首先,业绩跟2019年之前的十一假期是完全不能比的,还差得远。就跟去年比较,也只能说差不多一样。但去年那是什么情况?大家都明白,如果今年的数据还要跟去年比的话,那本身就证明现在经济是有问题的了。

十一之后呢?不出我所料,又来了一场“瀑布”……不仅比不上今年夏季,连9月的业绩都达不到。节后到底有多惨?相比假期期间的业绩,大跌接近一半。相比9月,跌20%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9月的数据其实已经惨淡到让老板们以为见底了。因为从今年5月起,业绩就一个月比一个月差,基本上每个月跌10%左右。到秋季这就已经跌了半年了,大家都觉得这应该就是底了,再跌的话,这数字还怎么看?真觉得不太可能,不至于……

但不好意思,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事实证明,9月还不是那个所谓的底。

网上随便搜一搜就能看到很多实体店主抱怨生意差,跟我所了解到的情况一模一样(以下为网络截图):
原因可能就像这条评论说的那样:

所以大餐饮店和消费终端如何?就我从身边了解一圈儿下来,天南海北的情况,都一样差。所谓的人山人海都在干嘛?我不知道,可能都是聚在一块儿遛弯儿吧。

有人也许要说,我看见好多大餐饮店在排队!我想说的是,你觉得中国消费终端主体是你看见的那些大餐饮店,还是数量是它们几十倍的、那些普通街道里的小店?答案是后者,因为中国人消费的基本盘从来不是那些光鲜亮丽的场所。根据新周刊的深度报道,3949.75元的可支配月收入就可以超过70%的人。现在知道什么人是消费的基本盘了吧?别以为你身边都月薪过万,整个中国就月薪过万。更何况月薪四五千的人有多少都降薪失业了你知道吗?

海底捞不能代表当下的中国经济,背街小巷馄饨店才能。越是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越要看“微小消费”是否还能保持。为什么?因为经济萧条首先伤害的是穷人、年轻人、工作不稳定的工薪阶层。如果连那些光鲜亮丽的上等人消费都不行了,那就不是萧条了,而是大家一起彻底完蛋。

而我了解到的事实就是,吃碗面加个蛋的那些人,好多都不舍得加了。这才是第一步,只能算重症,动手术还有机会。等吃碗面都要考虑的时候,小微经济可能就真的要进ICU了。

我最近还发现一件事:以往很牛的那些外卖餐盒销售商,现在都开始主动推销了。以前找他们要个样品都跟大爷似的,现在主动给你寄样品,用了他们样品还一直追着问合适不合适。这说明什么?时代真的变了。

所以,你以为中国的基本盘是商场里大包小包采购的人,其实中国的基本盘是吃碗面加个蛋都要考虑一下的那些人。

最后给那些看见路上人多就说“经济复苏”的人们一个结论:你在商场、步行街看到的人山人海,那只能叫凑热闹,不叫经济繁荣,甚至有可能是因为失业的人太多了!

多少条振兴经济的口号,都不如化为实实在在的补贴、减租、低息贷款(要真能落到商户和消费者头上的),以及真正开创性的、建立长期信心的政策决心。否则,就都只是用爱发电——不,用口号发电,不但啥用没有,还会沦为笑谈。


怎么又打起来了?!巴以冲突编年史(极简版)

历史深处的忧虑:中国经济的30年成功与当下抉择(下)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寒冬

小微企业为何如此艰难?来自体制内人士的评价令我震惊

原创不易,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请点赞转发在看支持一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