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崩盘而已,古代也有
最近,万科的财务状况成了新的热点。
舆论都在猜测,万科这个“老大哥”会不会也发生碧桂园一样的违约。万科如果真的扛不住,再叠加其他房地产公司债务问题,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连环后果。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不过本质上来讲,房地产所谓崩盘也不过是经济周期下的一种规律而已,要看具体原因是什么,以及后果能否承受。毕竟今年韩国房地产就崩了,也没有造成什么毁灭性的后果。
既然说房地产崩盘并不新鲜,那么在古代会不会也有过房地产崩盘?毕竟人类开始城市化居住以后,就需要一直面对房价这件事情的折磨了。
欧洲
古雅典房地产因战争而“崩盘”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尽管这本著名的书主要关注的是政治和军事,但它也间接揭示了该时期雅典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尤其是它从侧面描绘了雅典在与斯巴达战争期间经历的经济危机,以及雅典的房地产价格大跌。
图片来源:豆瓣截图
战争首先造成了财政问题。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耗尽了雅典的财政资源。雅典通过提洛联盟的国库为战争提供资金,也就是主要由其他结盟的城邦所缴纳的贡金组成,但随着战争的继续,雅典的财政状况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同时雅典非常依赖贸易,但旷日持久的战争扰乱了贸易秩序,直接影响了雅典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下行,房价也会跟着下行。
另外,古代的房产一样需要建设和维护,建筑材料、劳动力(奴隶)等都因为贸易受阻受到了影响,房子缺少维护之后,价值就开始下降。
人口下降也是一个致命的问题。由于战争、瘟疫以及居民的外迁,雅典人口下降。人口减少直接导致住房过剩,随着需求减弱,房地产价格随之迅速下跌。
公元前 404 年,雅典遭受了斯巴达直接入侵,彻底沦陷。随着战争的继续,许多雅典人陷于债务并经历了财务危机,大量居民的财产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或廉价出售,进一步使雅典的房地产贬值。
雅典卫城
中国
太平天国导致上海房价暴跌
1851年的太平天国运动,首先带来的是房地产的高度繁荣,而后才是房地产的“崩盘”。
太平天国时期的上海居民面临着和古代雅典居民一样的问题:战乱导致经济不稳定,人们不安全感剧增,尤其是上海的“小刀会”起义,让市民们大为恐慌,需要找一个稳定的“移民目的地”。这时候,外国租界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小刀会起义失败后,清军在上海捕杀起义人士。图片来源:知乎
小刀会是“天地会”的分支,其实就是帮派。他们在鸦片战争后开始发展,1853年,看到天平天国占领了南京,小刀会趁机崛起,打算与太平天国呼应,以“反清复明”为旗号,率领成员攻占了上海县城及周边嘉定、青浦等地,还把总部设在今天的上海城隍庙。清政府听到风声立刻派兵试图围剿,但根本不是对手。
小刀会是为太平军作战,太平天国唯一的目的是打倒满清,外人不必惊扰;
小刀会“愿和欧洲人缔结友谊”,“欧美各国侨民可以对自己的生命财产绝对放心”(注:《江南传教史》,《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第881页。);
“与各国订明照常贸易通商”(注:《档案与历史》1987年第3期第2页。)。
英、法、美看到这情况,也宣布中立以“不趟浑水”。
这下可好,租界一下子成了上海人尤其是底层人蜂拥逃难的目的地。在小刀会和清军交战开始的第一天,仅英租界,就有多达两万名上海人涌入。
另外,太平天国还导致了大量的江浙士绅去上海避难,这样一来,有钱人和穷人都大量涌入租界,于是外国的房地产开发商瞅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租界内尤其是洋泾滨两岸建造了大量的简易房用于出租。这种木屋是联排式,是上海“里弄”也就是“弄堂”的发端。
后来到了1862年,天平天国打到上海,恐慌蔓延下,租界内的住宅需求更是疯涨。
此前新建的租界住宅主要是简陋的木屋,在天平天国制造的房地产“牛市”开始后,洋行也纷纷加入房地产开发,逐渐改良成为木结构和砖墙混合的住宅,这就是现在上海大名鼎鼎的“石库门”。
张园是上海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库门建筑群。1872年由一位英国商人在此地建造别墅,1882年中国商人张叔获得所有权并进行扩建。
石库门完美融合了中国江南独栋房屋与西方“排屋”的风格,用石头做门框,用实木做门扇,因此得名“石库门”。
一开始的新建租界房屋,都是用来出租,到了后期,也开始大肆买卖。有钱人还会买下整栋房屋,然后再给平民分租。
暴利之下,许多人从中大发战争财,以至于银行、钱庄都开始大规模投钱进行房地产市场搞资本运作,租界内房地产盛极一时。
但一切神话都有破灭之时。1864年太平天国战败,上海重新恢复秩序,租界里的难民们开始返回家园,这导致房价突然暴跌。一时间,此前赚得盆满钵满的开发商纷纷倒闭。
此后,又轮到1866年世界金融危机,上海的金融危机继续导致房地产“熊市”加剧,洋行、钱庄不断倒下,跳楼者不在少数,“太平天国房地产牛市”至此画上了句号。
结语
从古雅典到太平天国,房地产“牛市”都来自于经济繁荣或者客观原因造成的虚高价格,而战争和经济环境的改变则成了刺破泡沫的导火索。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房地产如果想要“软着陆”,前提一定是政治、经济环境的安定,否则“硬着陆”是在所难免的。
部分资料来源:《档案与史学》2004年第1期
往期推荐 点击下方蓝字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