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甲骨文中的乐舞补说

简小牍 简牍学 2023-03-14





点击蓝色关注我们

为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我们在原来的“语言学”“简牍学”公众号基础上,整合资源,新建了一个“讲座与学术”的公众号,以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教育、艺术、出土文献等讲座资讯,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讲座与学术”,以便及时获取最新学术信息!语言学、简牍学资讯请继续关注。


       
甲骨文中的乐舞补说

宋镇豪

原载《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


[摘  要] 商代社会生活中,音乐歌舞甚盛,内容题材脱胎于人们在生产实践、生活追求、英雄崇拜、民俗风情、战争场面或宗教信仰等生存活动中感情的表露。甲骨文中有不同的祭歌名,有各类武舞或文舞名,还有来自他方的散乐及夷乐。殷商王朝礼乐文化具有广容性的特色,并非是绝然排他的。乐舞在殷商贵族社会生活中十分兴盛,统治者礼乐序政,不同的乐舞用于不同的场合,要以体现威仪、谐和上下、养尊处优为其要质。甲骨文中众多的祭歌名,不同形式的舞蹈,品类齐备的乐器,以及乐师多万和众多舞臣的专事分工,正反映了商代音乐、歌舞与器乐的发达状况。

[关键词] 甲骨文;祭歌;武舞;文舞;化妆舞蹈;散乐与夷乐





商代社会生活中,音乐歌舞甚盛,内容题材脱胎于人们在生产实践、生活追求、英雄崇拜、民俗风情、战争场面或宗教信仰等生存活动中感情的表露。正如《毛诗注疏》大序所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咏)歌之,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人们通过各种音乐舞蹈的艺术表演形式,宣泄其炽烈的思想情感。

《诗·商颂·那》咏商族后裔祭成汤的歌乐舞蹈云:

 猗与那与,置我鼗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鼗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此诗是盛大祭礼的主题歌,具体描绘了商王朝祭祖行事中,起用了各种名类的乐器,在鼓、管、磬、镛的齐奏声中,跳起万舞,舞队神采飞扬,和着音乐,扣着节奏,唱着颂歌,有板有序,汤的子孙隆重将祭品献给先祖成汤,嘉宾加入助祭行列,最后在宴飨中告结束。器乐与歌、舞,三者融和一气。


文献中讲到商代一些乐舞名。如《淮南子·齐俗训》云:“殷人之礼……其乐‘大濩’‘晨露’。”东汉高诱注:“大濩、晨露,汤所作乐。”《吕氏春秋·古乐》云:“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濩’,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高诱注:“大濩、晨露、九招、六列,皆乐名也。”说的是通晓乐律的伊尹接受成汤之命创作“大濩”“晨露”等乐舞,还对传统的“九招”“六列”等前代乐曲加工改编。此外,殷人还有所谓“桑林”的乐舞。《庄子·养生主》云:“合于桑林之舞。”晋司马彪注云:“桑林,汤乐名。”《左传》襄公十年云:“宋公享晋侯于楚丘,请以桑林。”晋杜预注:“桑林,殷天子之乐名。”唐孔颖达疏云:“宋是殷后,得用殷乐,知桑林是殷天子之乐名也。经典言乐,殷为大䕶(濩)。而此复云桑林者,盖殷家本有二乐,如周之大武、象舞也。名为大䕶(濩),则传记有说汤以宽政治民,除其邪虐,言能覆护下民,使得其所,故名其乐为大䕶(濩)。其曰桑林,先儒无说,惟书传言汤伐桀之后,大旱七年,史卜曰当以人为祷,汤乃翦发断爪,自以为牲而祷于桑林之社,而雨大至,方数千里。或曰祷桑林以得雨,遂以桑林名其乐也。皇甫谧云:殷乐一名桑林,以桑林为大䕶(濩)别名,无文可冯(凭),未能察也。”桑林应是殷人祈雨的祭乐。文献所载大濩、晨露和桑林之乐,是殷商用于助祭的乐舞歌曲名,当有各自的音乐歌辞与舞蹈动作。


此类文献记载是有史影依据的。殷墟甲骨卜中碻然记有一批乐舞歌曲名,如:

奏。

叀商奏。

叀美奏。(《合集》33128)

[贞]其奏商。(《屯南》4338)

丙辰卜,奏商,若。用。(《花东》382)

甲寅卜,丁永,于子学商。用。

甲寅卜,乙卯子其学商。丁永。用。子尻。

丙辰卜,奏商。用。(《花东》150)

叀庚申奏,又正,有大雨。

叀各奏,又正,有大雨。大吉。

叀商奏,又正,有大雨。

叀嘉奏,有大雨。吉。(《合集》30032)

……出,贞……其置……新用。九月。(《合集》25901)

叀新奏,又正。(《合集》31033)

叀舊奏,又正。(《殷虚文字拾补》18·7)

奠其奏庸,叀舊、庸大京武丁。(《屯南》4343)

[甲]申卜,舞,叀戚。(《屯南》2842)

叀戚奏。

[叀]舊奏。(《合集》31027)

乙弜戚,其雨。

于丁亥奏戚,不雨。

丁弜奏戚,其雨。

其奏戚,叀□。(《合集》31036)

奏,王其每。(《合集》31030)


甲骨文中的祭歌名

1-各、商、嘉(《合集》30032) 

2-新和万舞、林舞(《合集》31033)

3-美、、商(《合集》33128)    

4-戚、舊(31027)

5-舊(《殷拾》18·7)            

6-镛钟和舊歌(《屯南》4343)

上揭甲骨文中的“商奏”“奏商”“学商”“美奏”“各奏”“嘉奏”“新奏”“舊奏”“戚奏”“奏戚”“奏”,所奏的商、美、各、嘉、新、舊、戚、等,皆指不同的祭乐或歌乐名。或作(《合集》29365),张亚初释祁,认为“文献上祁祁训盛、多、大和舒徐。从甲骨文看,此字为树木枝叶茂盛、舒展状,所以它应是祁字的本字,祁、祇则都是借字”,“此字系名词,是商人祈祝求雨的对象”,“为神祇之祇”。王蕴智释为祗,谓“恭敬曰祗。初文写作,象树木枝叶茂盛舒展状”。今按,的词性定为名词是对的,但说是神祇名则不确。以奏言,《说文》奏字条云:“登謌曰奏”,则为歌乐名明矣。唯释祁、祇、祗于卜辞“叀奏”意思不畅,疑与“王秉在中宗”(《合集》17445)之为同字异构,可能是以某种摇乐器为主要伴奏乐器或以某种舞具作舞时的祭歌。“奠其奏庸,叀舊、庸大京武丁”,奠为人名,庸读如镛,是打击乐器镛钟,意思是说奠要奏镛钟,是否采用名“舊”的歌乐与镛钟相伴奏来祭祀大京武丁。“戚奏”或“奏戚”,戚为玉斧。《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旄狄谓之乐。”东汉郑玄注:“戚,斧也。”戚在此为祭歌名,可能指以敲击玉戚类为其乐律。“戚”与“奏戚”同卜,字从鬲,疑鬷(zěng)之初字,读为奏。《诗·商颂·烈祖》:“鬷假(嘏)无言”,南宋朱熹《诗集传》卷二十:“鬷,《中庸》作奏。”“戚”意为“奏戚”。“奏”,像一人跣足踏歌舞于衢道上,字从鬲,盖示意其舞的祭歌是以敲击陶鬲为伴奏乐器。惜、商、美、各、嘉、新、舊、戚、等这些不同的祭歌,其乐曲、歌辞及配何种舞蹈,今已不得其考。


这里应指出的是,“商奏”“奏商”与“学商”,商为祭歌名,与《诗经·商颂》当有联系。据《礼记·乐记》云:“爱者,宜歌商。……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肆直而慈爱,商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旧说商指《诗经》中的《商颂》数篇。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谓:“颂之名,自商始有之。”陈炜湛也认为,《商颂》是商人所作诗,词语大部分在甲骨文及同期金文中有证。“商奏”“奏商”或“学商”的“商”,也是相似于《商颂》,融歌辞、舞蹈、乐曲三者为一体的祭乐。


《周礼·春官·乐师》云:“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东汉郑司农云:“帗舞者,全羽;羽舞者,析羽;皇舞者,以羽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旄舞者,牦牛之毛;干舞者,兵舞;人舞者,手舞。”《周礼·春官·籥师》云:“掌教国子舞羽龡籥。”东汉郑玄注:“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谓籥舞也。《文王世子》曰:秋冬学羽籥。”讲到古代各种不同称名的舞蹈,大体说来,约略可别为武舞和文舞。


甲骨文中也有相应的各类舞蹈名,例如:

万舞,其……(《屯南》825)

叀万舞。

叀林舞,又正。

叀新奏,又正。(《合集》31033)

“林舞”与“万舞”对贞,应是指不同形式的两种祭祀舞名。“万舞”亦即《诗·商颂·那》说的“庸鼓有斁,万舞有奕”之“万舞”。卜辞又有云:

丁酉卜,今日丁万其学。

于来丁廼学。

于右学。

若呐于学。(《屯南》662)

“右”为殷商王朝的学校名,以右序其方位,《礼记·王制》所谓“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应有所据。丁酉日反复占卜,问今天这个丁日还是于未来的丁日在“右”学“万”舞。此可参照《大戴礼记·夏小正》:“(二月)丁亥,万用入学。丁亥者,吉日也;万也者,干戚舞也;入学也者,大学也。”学万舞诹日用丁日,与甲骨文一致,可知由来已久。“万”舞是一种力量外露型的武舞。“若呐于学”例同“若呐于升”(《屯南》822),学与升一样,均为建筑称名,学指学习场所。“若呐”,占卜恒语,可能是个情态用词,若象长发后扬貌,形容动姿;呐谓言音顿结,模拟发声。《荀子·非相》云:“其辩不若其呐也。”《韩非子·八经》云:“呐者,言之疑。”此卜辞中的“若呐”大概是形容学万舞的舞人伴随动作发出的顿促有力、节奏齐整的呐喝声,也是武舞的特征之一。据《诗·邶风·简兮》云:“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所言“万舞”,舞者模仿御马的凛凛威姿,应属武舞,但后又执籥(笛类乐器)秉翟(鸟羽),却属于文舞的姿态。周代这种文武相参的“万舞”,不知是否是从商代“万舞”演化而来。


殷商王朝内有一批主要从事舞乐工作的人,称为“万”,可能因擅长“万舞”而得名甲骨文有“万其庸”(《合集》31018)、“万其奏”(《合集》30131)、“王其乎万奏”(《合集》31025),可知“万” 熟悉有关乐器的性能,娴于音乐演奏,称得上是殷商专门的演奏表演家。甲骨卜辞云:

万叀美奏,又正。

叀庸奏,又正。

于盂庭奏。

于新室奏。(《合集》31022)

弜以万。

奏,王

叀祖丁庸奏。(《合集》27310)

两例均同卜一事。盂庭当为盂宫内的封闭式露天庭院,新室是商王的宫室名。可释为道,读如导,前导、导引之义。上一片四辞大意讲“万”要演奏“美”的乐曲,是不是用镛钟演奏,是选择在盂庭还是在新室的宫廷演奏。下一片三辞大意谓要否以“万”舞,是不是奏镛来祭先王父庚还是祖丁,王为之引导。说明“万”还通晓各种祭歌或宫廷舞曲。它辞有云:“乎万舞”(《合集》28461)、“王其乎万(雩)”(《合集》31032)、“叀万乎舞”(《合集》30028),是知“万”又精于舞蹈。

当然,殷商的舞者,并不仅仅限为“万”人。为舞者,有“王其舞”(《合集》11006正)、“子舞”(《花东》181)、“多舞”(《合集》14116),有“乎戍舞”(《合集》28180)、“乎围舞”(《合集》20971)、“乎多瞽舞”(《合集》16013),还有“贞乎取舞臣廿”(《合集》938正)。舞蹈者有王、子、多、戍、围、多瞽、舞臣等,上自商王,下至文武元臣,包括一般官员和贱臣。“舞臣”当是专门从事乐舞的臣属官员。惟乐器的演奏,大概通常是由“万”者承担。


甲骨文中还记有众多不同的乐舞名,如卜辞有云:

丁丑卜,在,子其叀舞戉,若。不用。

子弜叀舞戉,于之若。用。多万有灾,引。(《花东》206)

“舞戉”,戉为斧钺类兵礼器,执钺而舞,当是武舞的一种。《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东汉郑氏注:“干,盾也,戚,斧也,武舞所执也。羽,翟羽也,旄,旄牛尾也,文舞所执。”是祭歌名。“多万”是主事舞乐者“万”的群称。子舞戉,多万“引”奏唱,是知武舞也有歌乐。武舞力量外露,或如“万舞”喝声顿促齐猛,或如“舞戉”手执盾钺,步态腾挪,都带有行仪习武的性质,其初可能与军事训练有关,在常规训练中有可能演变为各类套路式的武舞,其与尚武尚勇的社会习尚也是相关联的。

下面祈雨卜辞中的几个词,也与乐舞名有关:

己丑卜,舞羊,今夕从雨。于庚雨。

己丑卜,舞[羊],庚从雨。允雨。(《合集》20975)

戊申卜,扶,舞,从[雨]。(《合集》20970)

“舞羊”“舞”,为两种不同的乐舞名,“舞羊”似指妆扮成羊或戴羊面具的祭舞,“舞”,似指戴面具模仿某种蛇虫动物的化妆舞蹈。

1.陕西西安老牛坡铜铺首     

2.江西新干铜双面神器

3.安徽舒城金敦村铜面饰    

4.西安老牛坡铜面具

5.西北冈1400号大墓铜面具   

6.殷墟西区M701牛头铜面具

商代乐舞有面具之用,此类的面具在各地不少商代遗址中时有发现。安阳西北冈M1400殷王陵出有一青铜人面具⑨。1977年殷墟AGSM1571出有一件铜牛头面具。1985年山东滕县前掌大商代甲字型大墓亦发现与乐器石磬同出的青铜面罩,有的为牛头形。另在203号墓内,还发现一长约1.5米、宽0.6米的嵌蚌饰大型漆牌,两面均做成眉、眼、牙等形状,下接红黑色云雷纹漆干⑩。1987年又在214号中字型大墓内出土同类彩绘牌饰六七块以及铜牛头饰⑪。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发现的一座大型晚商墓,出有一种高60厘米的青铜双面人头器,五官穿通,下有秉把,还出有小型的玛瑙套环人形饰⑫。

甲骨文又有云:

叀祖丁林用,又正。(《合集》28209)

今日乙,亡雨。

,有大雨。

,有大雨。

于丧,大雨。(《合集》30031)

用“林舞”祭祀先王祖丁的舞字写作,象一舞者足踩双干,日本贝塚茂树解释是高翘舞今日民间有妆扮古装而足踩高跷之舞,疑即此类舞。“”之字从雨从舞,读如雩(yú),乃专指祈雨之舞。《礼记·月令》云:“大雩帝,用盛乐” ,东汉郑玄注:“雩,吁嗟求雨之祭也。”字从止,似为头戴双角面具的跣足舞,也可能是一种手持双角形舞具的跣足舞、丧,地名。谓在或丧地举行“”的祈雨之祭。


殷商青铜彝铭还有称作“九律带”的乐舞名,辞云:

己酉,戍宜于召,置庸,带九律带。赏贝十朋,万用宁祊宗彝。在九月,隹王十祀日五,隹来东。(《戍彝铭》,《集成》9894)

有置放、陈设之义,宜”是向先王陈设肉案之祭⑭。“召”即“召大庭”,甲骨文中或称为“召庭”(《合集》37468),后两者乃召宫内殿前之有围墙圈起的露天大庭,此单称“召”,又记置庸钟而举行曼舞,则不在大庭里,应在召宫的殿堂内。出场人物有戍、万等,万也是前述从事舞乐工作的“万”人之一。带字从蔡哲茂释。带为编织物,《诗·曹风·鸤鸠》“淑人君子,其带伊丝”,东汉郑玄笺云:“其带伊丝,谓大带也,大带用素丝,有杂色饰焉。”“带九律带”,前一带字疑舞字误摹。“九律带”可能指一种有多重音乐伴奏且以钟乐为主旋律的宫庭文舞。《山海经·海外西经》有云:“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清郝懿行云:“九代,疑乐名也。《竹书》云:‘夏帝启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大荒西经》亦云:‘天穆之野,启始歌九招。’招即韶也,疑九代即九招矣。又《淮南子·齐俗训》云:‘夏后氏其乐夏籥九成。’疑九代本作九成,今本传写形近而讹也。”此铭舞“九律带”,可能类似“儛九代”,为宫庭乐舞,代者带也,郝氏疑“九代”为乐名,大体得之。九律揆奏,舞带曼扬。《史记·赵世家》云:“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九律带”大概也如“九奏万舞”,有“其声动人心”之壮观场面。“隹王十祀日五”的“五”当是“隹王十又五祀,日”或“隹王十祀又五,日”的漏字加补。“隹来东”指东伐夷方,以事系年,类似《小臣艅尊铭》“隹王来正夷方,隹王十祀又五,彡日”(《三代》11·34·1)。《戍彝铭》记帝辛十五年九月在东伐夷方举行“日”祀典期间的己酉日这一天,在召宫“宜”的仪式中置镛钟,九律曼舞,以乐侑食,飨功行赏。

殷商王朝的乐舞,每有其人负责教授。有一片卜辞云:

丙戌……多万……入教,若。(《英藏》1999)

“多万”是从事舞乐工作的“万”人之群称,他们有时兼做执教者,其身份相当于文献中所谓“乐师”。如《周礼·春官》云:“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而接受舞乐教学的则为贵族子弟,例如,甲骨文有云:

……新庸至自夒,入学……(《合集》15665)

丁卯卜,子其入学,若永。用。一二三

丁卯卜,子其入学,若永。用。四五六(《花东》450)

甲申,子其入羌,若永。用。(《花东》473)

乙丑卜,子学。

辛未,岁祖乙彘,子舞。(《花东》474)

丁亥,子其学。用。一(《花东》280)

庚戌卜,子于辛亥。子占曰:服卜。子尻。用。一二三(《花东》380)

“入学”犹言就学。入有纳入、参与、进入之义。“新庸至自夒,入学”,大意是卜问在镛钟奏新乐祭祀夒的场所就学。“子其入羌”与“子其入学”文例同属,广义的子是为贵族子弟,均对子就学而言,殆指学羌舞。

上揭卜辞中涉及的舞名,还有舞、舞。为族名,“舞”指人之舞。,女巫兼教官。,舞名,字象双人款摆而舞。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商代编磬有铭“夭余”,夭指单人舞,大概舞时配以磬乐。“若永”,占卜用语。“若”有顺、祥、休善、嘉美、福佑义。子学羌舞、舞等,相当于文献说的散乐、四夷之舞乐。如《周礼·春官·旄人》有云:“掌教舞散乐,舞夷乐,凡四方之以舞仕者属焉”,东汉郑氏注:“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舞夷乐,四夷之乐,亦皆有声歌及舞。”《周礼·春官·鞮鞻氏》“掌四夷之乐与其歌声”,郑氏注:“王者必作四夷之乐,一天下也。”《礼记·明堂位》:“纳夷蛮之乐于大庙,言广鲁于天下也。”《白虎通德论·礼乐》:“兴四夷之乐,明徳广及之也。”东汉蔡邕《独断》卷上:“王者必作四夷之乐,以定天下之欢心,祭神明,和而歌之,以管乐为之声。”由此可见,商代舞乐教学具有广容性,并非是绝然排他的。

殷商礼乐祭祀行事中歌舞和合,贵族所尚一般都是有器乐与音乐歌舞相配的,这在甲骨文中所见颇多,再略举数例:

庚午卜,叀先舞。用。

舞。

辛未卜,子其告舞。用。

辛未卜,子弜告奏。不用。(《花东》293)

己未卜,贞……奏、舞,至□用。(《合集》31024)

庚午日卜问用女巫舞还是人先舞。辛未日“告舞”与“告奏”对贞。舞指舞蹈,奏指奏乐,有声有色,合成一气。再如:

己卯卜,子用我,若。弜屯,用。永。舞商。

,不用。(《花东》130)

……雨,庸……舞……(《合集》12839)

庸、壴其眔熹、壴,。(《合集》31017)

弜飨[于]庭,升。

其乍豐,又正,王受又。

弜乍豐。(《合集》31045+31180;《蔡缀》66)

上举辞例,“弜屯”与“屯”对贞,用乐器与“舞商”并提;祈雨之祭中奏镛钟与歌舞相伴;甚者,大享献之祭,镛钟配鼓乐,熹鼓合奏,在庭中解析牲体,列案俎以荐,设宴飨礼,敲奏玉饰大鼓,皆谐器乐、歌、舞为一体。

《周礼·春官·大司乐》云:“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甲骨文中的礼乐祭祀行事中通常以器乐、歌、舞贯穿其间,也已开启“大合乐”之先河。


宋人画中钟鸣鼎食的“大合乐”


要言之,殷商社会音乐歌舞甚盛,乐器品类众多,殷墟甲骨文及石器刻铭中所见,不仅有一系列乐器名(见拙撰《商代乐器补说》),还有一批名为、商、美、各、嘉、新、舊、戚、的不同祭歌。舞蹈亦有其名,有称为“万舞”“舞戉”“林舞”“”“舞羊”“舞”等等的武舞、文舞及化妆舞蹈。殷金文也有所谓“九律带”,可能指一种有多重音乐伴奏且以钟乐为主旋律的宫庭文舞。还有舞、舞、羌舞等散乐及夷乐。

《淮南子·泰族训》云:“有喜乐之性,故有钟鼓莞弦之音。”乐舞在殷商贵族社会生活中十分兴盛,统治者礼乐序政,不同的乐舞用于不同的场合,要以体现威仪、谐和上下、养尊处优为其要质。甲骨文中众多的祭歌名,不同形式的舞蹈,品类齐备的乐器,以及乐师多万和众多舞臣的专事分工,正反映了商代音乐、歌舞与器乐的发达状况,已开《周礼·春官·大司乐》所谓“大合乐”之滥觞。



注释

①[作者简介]宋镇豪(1949-),江苏苏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古文字学、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研究。

②张亚初:《甲骨金文零释·九释祇》,见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等:《古文字研究》(第6辑),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68页。

③王蕴智:《商代文字结体例说》,见王蕴智:《字学论集》,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页。

④《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引《礼记》作:“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

⑤陈炜湛:《商代甲骨文金文词汇与<诗·商颂>的比较》,见陈炜湛:《甲骨文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73-178页。

⑥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增订本下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79-682页。

⑦ 裘锡圭:《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释“庸”“豐”“羲”·释万》,见《中华文史论丛》(总第十四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79-81页。

⑧ 裘锡圭:《关于殷墟卜辞的“瞽”》,见王宇信,宋镇豪,孟宪武:《夏商周文明研究之六·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页。

⑨陈梦家:《殷代铜器》,《考古学报》1954年第7册。

⑩《滕县发现商代墓葬》,《文物报》1985年9月26日第3号;《滕县前掌大商代墓葬》,见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138页。

⑪《滕县前掌大新石器时代及商代遗址》,见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8),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176页。

⑫《江西新干发现大型商墓》,《中国文物报》1990年11月15日第1版。

⑬贝琢茂树:《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藏甲骨文学·本文篇》,日本京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60年版,第490页。

⑭张玉金:《说甲骨金文中“尊宜”的意义》,《纪念殷墟YH127甲骨坑南京室内发掘70周年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第375-380页。

⑮ 蔡哲茂:《说古文字中的“带”字》,见政治大学中文系:《第七届中国训诂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台北:政治大学中文系2005年。

⑯ 宋镇豪:《从甲骨文考述商代的学校教育》,《夏商周文明研究之六·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17. 于省吾:《双剑診古器物图录》(卷下),北京:北京函雅堂1940年版,第19页。

18.刘钊:《释“”“”诸字——兼谈甲骨文“降永”一辞》,《殷墟博物苑苑刊》创刊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69-174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第6册),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0页;裘锡圭:《释“衍”“侃”》一文释永字为侃,喜乐之意,见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中国文字学会:《鲁实先先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中国文字学会1993年版,第6-12页。另备一说。

19.字,陈剑释读为肆,谓“字象以刀分割俎案上的肉之形,是古书‘肆解牲体’之‘肆’的表意本字”,“用作‘祭祀’‘享祀’意。”参见陈剑:《甲骨金文旧释“”之字及相关诸字新释》,见《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47页。







推荐阅读:

天子嫁女与同姓主婚——略论山西绛县横水墓地M2158所出媵器


五一广场东汉简牍所见赦赣等人劫诗林等案复原


2022年十大流行语发布,有你常用的吗?


2023南京大学文学院考研初试真题


12月28日-1月2日人文社科重点讲座43场!认知语言学研究新进展;《荷马颂诗》与古风诗教;清代地方档案的整理与研究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简牍学 )。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简牍学】立场。



- END -

编辑:邱淑梅

审核:兰娅妮

来源:汉字文明



 扫码关注简牍学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