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文化史、古文字学、书籍史入门必读书!

钱存训 简牍学 2023-03-1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简牍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李约瑟、许倬云、李学勤、沈津、夏含夷推荐;

生动诠释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经典之作;

百年来中国图书出版史上最重要的书史著作之一;

中国文化史、古文字学、书籍史的入门必读书;

问世六十年,四次增订再版!


书于竹帛

作者:钱存训 著 

定价:78元

ISBN:978-7-5473-2092-1

出版日期:2022年11月



“中国古代的书籍和文字记录的多彩多姿、源远流长,是中国民族精神之所寄,也是世界文明中特有的奇迹。”本书是对印刷发明以前中国古代文字记录及其载体的系统性综合研究,上起殷商,今日所见最早的中国文字,下迄唐初(公元700年左右),印刷术的发轫时期,揭示了中国文字记录的丰富、延续和普遍性是世界文化史上所独具的特色。第一章,讨论中国古代文字记录的特色和重要性,及其演进的社会背景和学术因素。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叙述各个时代的主要文字载体,包括甲骨、青铜、陶器、玉石、简牍、缣帛和纸卷,详细讨论其内容、书体、制度及其特质。第八章讨论各种书写工具的形式和演变。第九章,总结以上各章所述要点,以通俗语言做概括性的阐释。本书的重点在考察铭刻和书籍之起源及其形体的演变,如材料、形式、技术、方法等。各种书写材料,都分别根据考古学和文献上的资料,详细研讨。



编辑推荐

★生动诠释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的书籍和文字记录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的代表。本书以广征博引的资料、贯通中西的视野、精深通达的史识、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中国文字记录从殷商至唐初刻于甲骨、镂于金石、书于竹帛、写于纸卷的发展过程、载体特点、内容特色、技术方法和性质作用,揭示了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其延续、多产和广被性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没有其他文字记录可以相比”,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继继绳绳,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成为“世界上一个最伟大的文化整体”的独特精神标识。


★百年来中国图书出版史上最重要的书史著作之一

本书突破传统文字学、版本学、文献学研究范式,综合运用古文字学、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学研究方法,系统介绍了印刷发明前中国文字的书写、材料,记载与编排方式,书籍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后来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中国书籍制度的影响,填补了中外学界关于中国印刷发明前文字记录研究的空白。沈津先生誉之为“百年来中国图书出版史上最重要的书史著作之一”。


★撰写、增订、修订历六十年,是学术论著从内容到形式的经典范本,为中国文化史、古文字学、书籍史的入门必读书

李零教授言:“钱存训,以一书名世,曰《书于竹帛》。”

此书于1947年开始撰写,1957年完成博士论文,1962年英文初版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综合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考古发现成果。之后四次增订,直至2006年,加入最新的文献研究和20世纪下半叶的考古发现成果。

本书博大精深,贯通中西,结构严谨,资料详实,见解独到,深入浅出,要言不烦。如古代图书分类法的中西比较、《纸卷》一章诸节、文字书写的直行与横向,以及象形、表意与拼音文字的比较等,均涉中西,彰显了中华文化之伟大。


★问世一甲子,历久弥新,呈现研究全貌的六十周年纪念版

六十周年纪念版,收入许倬云教授所撰《百五人瑞:钱存训先生一生行述》,邀请沈津教授撰写六十周年纪念版序,并根据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04年英文增订再版本,收入了之前各中文本未收的夏含夷所撰后序《1960年以来中国古文字学的发展》,以及《重大考古发现(1899—2000)》《中国文化、书籍与文字记录年表》两个附录和参考文献,特别是参考文献汇集了20世纪考古发现和中外文献研究成果,以此可见钱存训先生为学之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并可作读者“为学之门径”。



出版说明

钱存训先生是北美最具影响力的东亚研究图书馆学家,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北美东亚图书馆的发展史上都有重要贡献。钱先生也是享誉世界的中国书籍史、印刷史专家,他的论著确立了国际学界对中国印刷史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正确认识,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947年开始,钱存训先生利用业余时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修读图书馆学学位。靠着个人的毅力和家人的支持,他在10年后获得博士学位,其论文题为The Pre-printing Records of China: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hinese Inscriptions and Books(《印刷发明前中国书和铭文的起源与发展》)。论文系统介绍和研究了印刷发明前中国文字的书写、材料,记载与编排方式,书籍制作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后来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中国书籍制度的影响,意在补充卡特(T. F. Carter)《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以供西方学者研究书史参用,了解中国古代文字记录在世界文化史中应有的地位。
当时中国研究在美国还是冷门学科,虽然钱存训的论文获得图书馆学院院长的推荐,但很难出版。后来,论文经过修订,改名为Written on Bamboo and Silk: The Beginnings of Chinese Books and Inscriptions(《书于竹帛: 中国古代书籍和铭文的起源》),经专家推荐、学院补助经费,出版社勉强接受,于1962年出版,初版印刷300册。不意,此书出版后得到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先后有30多篇书评在各国的学术刊物上推介此书。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评论说:“从本书的性质与分量来看,显然是卡特的经典之作《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西传》一书的姊妹篇……钱著和卡特的名著完全可以媲美而并驾齐驱。”
此书中文本第一版根据周宁森博士译稿修订,定名《中国古代书史》,由董作宾先生、许文锦女士题签,劳榦先生作后序,于1975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用繁体字竖排出版,1981年再版。日文本由宇都木章、泽谷昭次教授等合译,题为《中国古代书籍史——竹帛に书す》,于1980年由东京法政大学出版局出版。中文第二次增订本由郑如斯教授增补,改题《印刷发明前的中国书和文字记录》,由许文锦女士题签,于1988年由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用简体字横排出版。韩文本由金允子女士翻译,题名《中国古代书史》,内增印彩色图版15幅,于1990年由汉城东文选出版社出版,1999年再版。中文第三次增订本采用原题《书于竹帛》为书名,由饶宗颐先生题签,于1996年由台北汉美图书公司用繁体字横排出版。中文第四次增订本仍采用原题《书于竹帛: 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为书名,由宿白先生题签,于2002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用简体字横排出版,2004年、2006年再版时收入“世纪文库”。英文增订再版本由夏含夷教授作后序,于2004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2013年重印。在每次再版时,钱存训先生总力求加入最新的文献研究和考古发现成果,增加附注、图版等,2002年中文第四次增订本和2004年英文增订再版本,增补了20世纪下半叶的考古资料,2006年中文本再版时又作了修订,大大丰富了原书的内容。此书历久弥新,被学界公认为研究中国文化史、古文字学、书籍史的一部经典著作和入门必读书。
此次编校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为底本,参校《钱存训文集》第一卷《书于竹帛》(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版)。同时,为呈现该书全貌,根据英文增订再版本,收入了之前各中文本未收的夏含夷教授所作后序《1960年以来中国古文字学的发展》,以及《重大考古发现(1899—2000)》《中国文化、书籍与文字记录年表》两个附录和参考文献,特别是参考文献汇集了20世纪考古发现和中外文献研究的成果,以此可见钱存训先生为学之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并可作读者“为学之门径”。编校过程中,进一步核查了相关文献,更正了之前英、中文本存在的一些人名、史实、引文,以及引用文献中著者、书名、版本、页码等文字和排版错误,统一了注释体例,按照中、日、西文顺序重新编排并增补了参考文献,加入了西方汉学家的中文姓名,更换了部分不清晰的图版。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钱存训先生女儿钱孝岳(Mary Tsien Dunkel)女士和侄子钱孝文先生的热情帮助和大力支持,理清了本书英、中文本的版权问题,并得到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的免费授权。孝岳女士帮助获得了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所存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档案中文格(Howard W. Winger)教授、顾立雅(Herrlee G. Creel)教授向著名出版人、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卡罗尔·G. 鲍恩(Carroll G. Bowen)先生推荐出版钱存训先生博士论文的信函,以及哈佛大学杨联陞(Lien-sheng Yang)教授关于出版此书的审稿意见,并经图书馆同意授权刊印。孝文先生负责出版协商,事无巨细,不嫌烦琐,帮助联系许倬云先生,同意收入所撰《百五人瑞: 钱存训先生一生行述》,邀请沈津先生撰写了纪念版序言,提供了钱存训先生的有关照片和书赠顾立雅教授《书于竹帛》英文初版时的中英文签名,以及本书各版封面、手稿和图版,重新拍摄了芝加哥大学藏汉代封泥,增补了《钱存训书史著述编年》,并对全书作了清样审校。此外,本书的出版也得到了郑如斯教授、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教授、李缙云先生、别立谦教授的慨允授权。在此,谨致谢忱!
本书版税,经孝岳女士和孝文先生提议,全部捐赠芝加哥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钱存训中国研究基金(Tsuen-hsuin Tsien Research Fund in Chinese Studies,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以助芝加哥大学从事中国学研究的学者和学生。
今年正值《书于竹帛》英文本问世一甲子,我们特推出此书六十周年纪念版,以纪念钱存训先生为中国文化研究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希望此“蕴含生命的书”得到更好的传播。


作者简介

钱存训(1910—2015),字公垂,号宜叔。北美最具影响力的东亚研究图书馆学家,享誉世界的中国书籍史、印刷史专家。先后用中、英文发表专著、论文等170余种,范围涉及图书馆学、目录学、书籍史、印刷史、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传记等。所著《书于竹帛:中国古代的文字记录》《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是中国文化史、书籍史、印刷史研究的经典著作,被译成日、韩等多种文字,在中外学界影响广泛。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百五人瑞: 钱存训先生一生行述  许倬云1

六十周年纪念版序  沈津15

中文第四次增订本序  李学勤23

中文第四次增订本  自序27

写作缘起31


第一章  绪论37

一、 中国古代文化的遗产37

二、 贞卜和祭祀文字41

三、 官书和档案43

四、 史官的职权44

五、 私家著述和藏书47

六、 焚书之祸48

七、 古籍的整理49

八、 宗教文学的盛行52


第二章  甲骨文56

一、 甲骨文的起源和性质56

二、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57

三、 商代的字汇和书体60

四、 甲骨的形式和契刻63

五、 卜辞的内容和排列66

六、 甲骨中的记事文68


第三章  金文和陶文74

一、 金文的性质和类别75

二、 金文的款式和用途78

三、 镜铭81

四、 货币文字83

五、 印章和封泥85

六、 陶器款识88

七、 砖瓦款识90


第四章  玉石刻辞96

一、 石鼓文和古代刻石97

二、 碑碣、摩崖和墓志99

三、 石经101

四、 释、道经典刻石106

五、 玉器刻辞109

六、 拓印的起源和技术112


第五章  竹简和木牍117

一、 书籍材料的演化117

二、 战国及秦代竹简120

三、 汉晋简牍123

四、 竹木的整治128

五、 简牍的形式130

六、 行格和书体132

七、 古书的单位和种类134

八、 编装的方式136


第六章  帛书143

一、 丝织文化的起源143

二、 帛书的年代145

三、 帛书的发现147

四、 长沙缯书和帛画149

五、 帛卷的材料和形式152

六、 帛书的特殊用途154


第七章  纸卷161

一、 纸的定义和起源161

二、 纸的发明和改进166

三、 纸的流传和广被168

四、 纸的西源说170

五、 古纸的发现173

六、 敦煌纸卷175

七、 古纸的材料和制作177

八、 古纸的加工和保存181

九、 卷轴制度183


第八章  书写工具192

一、 毛笔的发展193

二、 毛笔的形式194

三、 黑墨和丹书197

四、 烟墨198

五、 漆书和石墨201

六、 砚石的质料和形式203

七、 书刀的形制和用途205


第九章  结论212

一、 书写材料的类别212

二、 古代文献的传承213

三、 各种铭文的年代214

四、 中国书籍的起源和发展215

五、 书写和复制的技术216

六、 中国文字的演化217

七、 字汇的增加218

八、 中国文字书写的顺序218

九、 中国文字记录发展的因素219


中文本第一版后序  劳榦222

英文增订再版本后序: 1960年以来中国古文字学的发展  夏含夷231

增订说明  郑如斯260


重大考古发现(1899—2000)263

中国文化、书籍与文字记录年表274


附录277

一、中文本《中国古代书史》评介  李棪279

二、英文本《书于竹帛》评介  李约瑟286

三、日文本《中国古代书籍史》序  平冈武夫289

四、《书于竹帛》评介摘要  别立谦编译293

五、钱存训书史著述编年  钱孝文302


西文缩略语316

参考文献318

图版379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简牍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简牍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简牍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简牍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推荐阅读

李守奎等:不再是人形的“大”——大火为“赤”


李守奎等:倒过来的“大”是什么字


學聞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綴玉聯珠”甲骨綴合信息庫正式發布


2023汉语言文学类考研调剂信息汇总


新学期,带着中文系的书单启航吧!


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会员申请和信息登记启事


国家线最新消息!今年会涨吗?


编辑:常睿琦

审核:李燕娜

来源:公众号“人文学术社”


关注简牍 研究文献

传承绝学 佳作频现

一键三连,让更多小伙伴知道简牍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