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国家博物馆孙机(1929—2023)先生逝世,致哀!

简牍学 2023-06-25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简牍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孙机,文物专家,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员。1929年9月28日生于山东青岛。1949年,孙机自尚未解放的青岛来到北京,进入华北军政大学学习。1949年11月分配到北京市总工会工作,任干事。1950年调北京市总工会宣传部文艺科工作,任北京业余艺术学校工人部副部长。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0年毕业后在北大历史系资料室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北大“五七干校”劳动。1979年调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工作。1983年被评为副研究馆员,1986年评为研究馆员。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1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3年6月15日8:09分逝世,享年九十五岁。(據葛承雍先生信息)


1951年,孙机开始从沈从文先生学习中国古代服饰史,曾协助沈先生整理中国古代铜镜。进入北京大学之后,长期在宿白先生的指导下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汉唐时期的中国文物。几十年来,孙机运用文献与实物互相对照、互相印证的方法,在古代舆服、科技史方面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他所撰写的《中国古舆服论丛》一书中,就通天冠、进贤冠等古代冠冕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对中国服装史上若干重大的变革,如南北朝后期我国服装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辽、金、元、清服制政策的区别等,均根据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做出了较透彻的分析;他所提出的中国古代车制发展的三个阶段说,为中国古车本土起源说提供了很有力的证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84年在威尼斯召开的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学术讨论会上,英国科学技术家李约瑟先生对他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服饰博物馆曾聘他为设计委员,北京服装协会选举他为理事。他还应邀担任了我国第一座古车博物馆——山东淄博古车博物馆的整体设计工作。


孙机对中国古代科技文物的研究投入不少力量,分别对农牧、纺织、计量、矿冶、交通、医药等文物加以整理分析,并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开设了“科技文物”专题课。他认为,历史如果仅仅描述政治、经济、兵制、赋役等,而不对当时的日常生活、文化背景有所阐发,则历史往往只是一个骨架,而显得不那么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因此他的《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一书,对考古发现的数量巨大、门类繁多的汉代文物,进行了总结性的全面清理。书中他将“汉代文物”改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就是旨在揭示这一文物的生产技术以及由此而反映出来的汉代社会文化现象。该书是一部份量很重,质量很高的汉代文物研究专著,受到中外学者的好评。


孙机于1990年被文化部聘任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一些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器物经他辨识而重显异彩。特别是历史博物馆一般藏品中的一尊五代时期的瓷人,经他鉴定实为茶神陆羽像,是我国茶艺史上极重要的资料。他对传世名画的考订有独到见解,特别是他初步证明周昉《簪花仕女图》是五代时期的作品,而元王振鹏《金明池争标图》可能取材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已佚的后半部分,为了解《清明上河图》提供了线索,令人对这些传世名画的年代、内容有了新的认识。他对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也多有发微。他撰写的有关东西文化交流的论文收入《中国圣火》(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一书,受到专家肯定。


孙机还与人合著有《文物丛谈》《寻常的精致》。《孙机谈文物》由台北三民书局出版。他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编委兼古器物分支副主编。1995年12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08年5月,《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的增订本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丛书”的一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此外,孙机还著有《仰观集——古文物的欣赏与鉴别》(2012年6月,文物出版社)、《中国古代物质文化》(2014年7月,中华书局)、《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谈中国古文物》(2016年8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和《载驰载驱——中国古代车马文化》(2016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等。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语言、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社会、出土文献 等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会议。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语言学”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简牍学 )。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


因此,如果不想错过“简牍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简牍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推荐阅读

《居延汉简》:汉代戍边文书,书体率意自然,粗放洒脱


“河西汉简·敦煌纸文书·中外关系史”学术研讨会邀稿函


《睡虎地秦简》丨首次发现的秦简,结字茂密紧实,笔画平直简洁


语言学讲座16场丨汉语历史词汇学研究的若干课题;清华简《摄命》“劼致毖摄”解释;近代汉语俗语词研究的断想


不用语气词和表情包,就不会聊天了!许多人都有此“症状”…


中文系各个专业方向学什么?


严耕望 | 做学问最大的忌讳是争名夺利


避雷!写文献综述时踩过的坑


END

编辑:刘玉婷

审核:马玉倩

来源:“中古史”公众号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