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院”为你来 |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欢迎您!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简牍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1/ 院长寄语
百廿师大,世纪中文!
深植于华夏文明与黄河文化的高天厚土,根系在兹;
赓续着京师大学堂与西北联大的学术传统,学脉在兹;
凝聚着厚重质朴的元典精神,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荣光在兹。
在这里,文学与远方结伴,诗意共心灵生花。
在这里,青春并书卷绽放,梦想携激情翱翔。
亲爱的同学们,绚烂盛夏,如梦时节,期待与您相会师大,相会中文,共赴一场理想与青春之约!
院长:马世年
2
专业介绍
秘书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职业新发展和职岗新需求,立足甘肃,面向西北,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和奉献精神、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的组织管理、组织协调和人际沟通能力,较强的应用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宽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健全人格和健康体魄,能够在各类组织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文秘人才,能够在各类学校从事秘书学教学和教研的卓越教师。
修业年限: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甘肃,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与育人精神,具有健全人格和较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具有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具备文字、语言、文学、文化、审美、道德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与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适应未来职业和个人发展,能够在中学、基础教育培训机构和其他专门机构从事语文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专业化、高素质、创新型卓越师资人才。
修业年限: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公费师范生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自2020年起实施公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每年招生40人左右。公费师范生培养由省级财政承担在校期间学费、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择优选拔优秀学生加入公费师范生队伍,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市县中学任教。学院精心制订教育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安排教授团队授课,加强实践环节,完善激励措施,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具有完备的学科基础知识、扎实的从师技能和较强教学研究能力的卓越中学语文师资。
修业年限: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内完成。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3
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8人;博士学位获得者60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47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6人次;甘肃省领军人才7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333”“555”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二层次人选15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5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8人任国家级、省级学会会长副会长,1人获省师德标兵,2人获省技术标兵。1人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1人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一等奖,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4
人才培养
学院集师范教育、基础研究、地方文化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于一体,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的优质师资和其他各类人才。近5年为基础教育培养高水平师资800多名,极大地提升了西北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为西部及全国的文化、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培养了100多名语文能力、国学基础与创新性思维兼备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为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及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培训高校和基础教育师资及双语师资1500人次,推进实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2021年,学院“以‘五个一’能力为导向的中文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全日制秘书学应用型专业的院系之一。历经近30年的建设发展,已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和鲜明的专业特色,已培养毕业生1000多名,为甘肃和西北地区的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职业技术院校等组织机构培养了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本专业适应新时代秘书职业新发展和职岗新需求,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坚持厚基础、强实践、宽口径办学理念,施行学用一体、一专多能培养模式。专业师资由秘书学系专任教师、学院专业教师以及校外特聘教师组成,充分保障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据中国科学评论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国大学秘书学本科专业排行榜》,学院秘书学本科专业在101所大学中位居第九。2020年起,本专业施行小班教学和精英化培养模式,以“特色鲜明、西部领先”为发展目标,每届将有15%的优秀毕业生获得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逐步形成“本硕一体化”培养体系。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学院实施“世纪中文”“六有”人才培养工程。即:腹中有墨、胸中有识、目中有物、心中有爱、肩头有责、手上有艺。具体而言,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和坚实的语言文字能力,更要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审辨式的系统思维能力;不仅要有自省意识和反思能力,更要具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不仅要有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更要具备扎实的从业技能和全面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5
科学研究
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硕士一级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甘肃省优势学科等平台。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等级。学院内设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各方向研究机构,其中古籍整理研究所为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的直属研究所,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人文研究基地,甘肃文化资源与华夏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入选南京大学评选的人文类高端智库。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建设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精品)课程15门。专业综合实力在西部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师范大学中位居前列。
近年来,学院立足传统,凸显优势,积极凝聚学科方向,以“国学与华夏文明”为特色,依托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国学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北文化研究所以及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学等研究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关注西北文化,整理地方文献,在国家重大项目与高水平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3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高水平学术著作100余部,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各类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60余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200余篇,著作60余部,被人大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中心评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
6
学科声誉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在原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1939年8月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建立之初,国文系即为独立设置的系科之一。1950年12月改称中国语文系。1959年1月院系调整,兰州大学中文系部分教师和兰州艺术学院中文系全体教师并入中文系。2000年,中文系与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北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合并,成立文学院。2012年,学校以中文系为主体,以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北文化研究所、国学中心等为科研平台重新组建文学院。2016年,中国语言文学被确定为甘肃省省级优势学科,并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类等级。
自1942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西迁至兰州以后,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先后在中文系和文学院任教,黎锦熙、谭戒甫、罗根泽、于赓虞、焦菊隐、王汝弼、李嘉言、丁易、冯国瑞、赵荫棠、徐褐夫、杨伯峻、郑文、匡扶、尤炳圻、彭铎、郭晋稀、唐祈、吴福熙、张文熊、支克坚、孙克恒、李鼎文、陈涌、叶萌等前辈学者笔耕舌耨、无私奉献,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都取得了杰出成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赵逵夫教授的带领下,学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创建了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博士点与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并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博士点。霍旭东、蹇长春、万嵩、乔先之、李树凯、季成家、胡大浚、彭金山、张明廉、尹占华、任遂虎、龚喜平、黄怀璞等老教授扎根讲坛,教书育人,为学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学科在先秦文学与文化、汉语言文字学与西北方言、西北文献整理、西部文学等领域形成了显著特色和优势。张兵、韩高年、马世年、董芬芬、单芳、赵茂林、冉耀斌等人的古代文学研究,漆子扬、丁宏武、杜志强、许琰等人的古典文献研究,周玉秀、洪帅、雒鹏等人的汉语言文字学与语言学研究,郭国昌、徐兆寿、孙强等人的现当代文学研究,韩伟、杨光祖、朱斌等人的文艺学研究,都在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中国语言文学现为甘肃省一流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并被誉为“先秦文学研究的重镇”。
学科培养出朱庆之(香港教育大学)、解志熙(清华大学)、韩经太(北京语言大学)、雷汉卿(四川大学)、伏俊琏(西华师大)、程金城(兰州大学)、贾海生(浙江大学)、徐正英(中国人民大学)、王锷(南京师大)、罗家湘(郑州大学)等著名学者,以及谢昌余、谢富饶、汪玉良、何来、彭金山、管卫中、叶舟、唐欣、徐兆寿、杨光祖、张晓琴、王元忠、颜峻、尔雅等作家和批评家,数十位全国优秀教师和几千名基础教育师资骨干。
7
社会服务
近年来,学科坚守百年传统,赓续西迁精神,扎根西北,服务社会:打造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高地,讲好华夏文明故事;服务区域社会发展,讲好富民兴陇故事;致力非遗保护传承,讲好民俗文化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好西部教育故事;坚持“向西、向下”战略,讲好“一带一路”故事。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尤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古籍文献普查整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规划制定等提供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8
历年招生分数线
9
学生活动
子衿诗社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衿诗社致力于古典诗词吟诵与创作,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丁香花开”中国诗词文化节、端午诗会、“古韵新妍”两岸青年古典诗词联吟大会等活动精彩纷呈。
学习领跑小组
学习领跑小组旨在带动青年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为成绩优异、学有建树的学生搭建互动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国学社
国学社以研习国学经典、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活动范围包括诵读经典、举办沙龙讲座、组织参访游学等。社团自成立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并且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赞助支持。
优秀毕业生寄语
陈禹宁,女,共青团员,西北师范大学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勤奋认真,专业成绩优异,荣获国家奖学金、中国电信奖学金、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第十五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西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综合一等奖学金”等奖励和荣誉十余项。
学姐寄语:希望正值最好年华的我们,能够选择实有价值的精神养分,用知识书籍滋养精神干涸,灌溉出属于自己的葱茏绿洲。
张婧,女,中共党员,西北师范大学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学习认真,成绩优异,获得西北师范大学综合一等、二等奖学金,考取计算机二级、普通话一级乙等等资格证书。主持创新创业项目《砚无只语,洮代其言——“互联网+”时代下非遗洮砚发展计划》,获得“互联网+”大赛省级铜奖。积极参加西北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并入选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宣讲团。
学姐寄语:志之所趋,无远弗届;未来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坚持热爱,努力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杨芳,女,中共预备党员,西北师范大学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担任西北师范大学阳光服务社团支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实践队员”等荣誉称号。荣获第四届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甘肃赛区三等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北师范大学校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银奖等荣誉。
学姐寄语: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希望我们都能有敢于尝试的勇气和直面孤独的平和,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直坚持走下去。
游梓昂,男,共青团员,西北师范大学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主持“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校级课题项目《铁凝与迟子建都市女性生存困境书写对比研究》,发表阶段性论文成果1篇;获2021年度“甘肃省普通高校三好学生”“综合一等奖学金”“学术科研奖”等荣誉称号。
学长寄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梁婷,女,中共预备党员,西北师范大学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至江南大学人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曾荣获校级“综合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网络宣传员”等荣誉称号。在学习中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学校各类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高教主赛道甘肃省铜奖、校赛铜奖,参与甘肃省“乡村影视文化艺术”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努力在竞赛和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学姐寄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要坚信只要耐得住足够长的时间线,你一定能够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我们值得拥有最美好的一切。
李婷婷,女,中共预备党员,西北师范大学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至西北大学文学院攻读古代文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担任文学院团委学生会副主席。科研竞赛方面,参与校级创新创业项目“‘非遗+’红色文化工作坊”,主持院级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视阈下的唐朝边塞诗研究——以河西地区为例”,考核结果均为优秀。荣获西北师范大学第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八届“互联网+”校级赛高教主赛道铜奖。
学姐寄语:动时乘风破浪,静时随遇而安。不是所有的坚持都会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愿所有追逐光的朋友们,坚持初心与梦想,跟着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
缪志娟,女,中共党员,西北师范大学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荣获“甘肃省三好学生”、西北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在校期间参与课题研究《裕固族人生礼俗的现代变迁》并结项,主持创新创业项目《构建“互联网+”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获得“三创赛”校级赛三等奖以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级赛铜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纪之星》发表论文《21世纪视野下看<丽人行>三位女性》。
学姐寄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马君芳,女,共青团员,西北师范大学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荣获西北师范大学“三好学生”“综合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会组织工作人员”“优秀运动员”以及文学院“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西北师范大学校级赛铜奖。
学姐寄语: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前途风景正好,追风逐月莫停留。
王芳芳,女,中共预备党员,西北师范大学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担任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团委副书记、思想调研室负责人。荣获西北师范大学综合三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员、学生社区工作委员会“抗疫先锋宿舍”以及文学院“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在“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作品征集展示大赛中获短视频类甲组三等奖,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西北师范大学校级赛铜奖。
学姐寄语:静谧的天宇,每颗星都有自己的轨迹,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心目中的世界也许会变得和谐而安宁。
周燕南,女,共青团员,西北师范大学202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免试保送至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曾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西北师范大学综合二等奖学金。四载寒暑无论是喜悦还是酸楚,所有经历,于我都是礼物,或许做不到一生铭记,但绝对一生感恩。
学姐寄语: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欢迎你!
学院联系电话:0931-7971332,7971107
学院官网:https://wxy.nwnu.edu.cn/
图文来源: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专门发布人文社科讲座预告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2023年各地语文试卷上出现了大量书法试题,书法不再只是选修课!
纪要丨青春无悔,再接再厉——2023年6月份西北师大文学院简牍学研究生组会暨毕业生欢送会顺利进行
温馨提示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简牍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简牍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简牍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简牍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简牍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END
编辑:潘宇琪
审核:蒋明玉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公众号
岁月有痕简牍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