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昏新解丨海昏《诗经》竹简

简牍学 简牍学 2024-02-19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简牍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海昏新解

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文物的背后是文化。随着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更多的历史信息被发现。“海昏新解”聚焦海昏研究新发现、新观点,带您了解海昏历史文化的更多新秘密。

海昏《诗经》竹简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诗经》竹简


刘贺墓西藏椁出土《诗经》竹简(下称“海昏《诗》”)1200余支,占全部出土竹简5279支的四分之一。海昏《诗》竹简每支长23厘米、宽0.8厘米,有三道编绳,容字20—25个:包括经文、附于正文的训诂和篇末类似诗序的文字,展现了西汉早中期的《诗经》文本形态。海昏《诗》结构严谨、分章有序,共305篇、1076章,与今传本《毛诗》篇数相同,少66章。总目录的格式分《风》《雅》《颂》三大部分排列,《风》的目录按国别分组,《雅》《颂》目录各以10篇或11篇为1组,比如《云汉》就是11篇为1组;《鲁颂》4篇,《商颂》5篇,均不足10篇,二者目录合为1组。每组目录各集中书写在数支简上,构成一相对独立单元。在总目录前有一支简作为书名简,标示书名、总章数与句数,简首标有黑方块提示符号。


从海昏《诗》之《雅》的篇次来看,符合鲁诗的特征;海昏《诗》训诂与《尔雅》关系密切,与《毛传》对《尔雅》的理解则有所不同,这些都符合前人对《鲁诗》与《尔雅》渊源的判定,海昏《诗》整体上与鲁诗的特征大体吻合,是非常珍贵的早期《鲁诗》传本。


海昏《诗》符合《汉书》记载的“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疑者则阙弗传”,应是申公的《诗》学著作。昌邑太傅王式严守申公之学,不自润色,故海昏《诗》最有可能是王式传承下来,并用于教育、劝谏刘贺的文本。刘贺去世于汉宣帝神爵三年,海昏《诗》的成书时间在此之前,保存了西汉早、中期《诗》学文本的样貌。


海昏《诗》《春秋》等六经典籍的出土,让我们得以一窥西汉中后期经学发展的面貌。汉武帝即位初期,实施“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国策,罢法家、纵横家、黄老、刑名百家之言。1910年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首次把这两句话表述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表述方式被侯外庐、翦伯赞、范文澜等著名学者写入教科书中,广为流传。

文章摘自:彭明瀚:《走近海昏——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概览》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目前我们共有“语言学”“简牍学”和“讲座与学术”三个公众号,三者有所分工而又互相补充: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相关资讯及学术生活相关内容。


请大家关注视频号“讲座与学术”,这是“语言学”系列公众号的补充,随时发布重要讲座信息!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和“语言学”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我们组建了若干微信群,每年开放1次每人只能进一个群,若已进入我们的微信群系列,请不要再加。资源有限,望理解!
下列四个群还有部分名额,限时开放:
1.2语言学 2群,2.2简牍学2群,3文学艺术群,4哲学教育群,限时开放!
请在公众号界面回复“加群”,获取进群信息~


推荐阅读

“简读西北”工作坊丨第68期:《悬泉汉简(叁)》研读(六)


议程 | “中国简牍学国际论坛”2023日程


刊讯 | CSSCI《语言研究》2023年第4期出版!


孙玉文 | 古文训诂掇遗五则——兼谈古文注释者的修养


博士入职二本,两年后末位淘汰干行政“尊严尽失”,每天端茶递水陪喝酒“翻江倒海”


教育部:研究生,可以换导师!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简牍学)。


转载仅供思考,不代表【简牍学】立场。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简牍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简牍学”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菜单」→ 选择「设为星标」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简牍学”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编辑:邱淑梅

审核:唐诗

来源:“海昏侯博物馆”公众号

扫码关注

点赞 !转发 !再看!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海昏新解丨海昏《诗经》竹简

简牍学 简牍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