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大雄丨说五一简 “芛” 为 “笔” 的异体

简牍学 2024-02-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出土文献 Author 刘大雄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简牍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摘要
五一简471、1681中的“芛”是“笔”的异体。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芛天道”即“笔天道”,指记录天道。“笔”作“芛”说明晚到东汉,仍有“聿”、“尹”偏旁通用的例子,为认识《玉篇》“芛”的古文“茟”打开了思路。字书有把俗字误认为“古文”的现象。五一简“鼓”的俗字作“䩔”,就是字书中“鼓”的古文“/”的源头。

    关键词:五一简  芛  䩔  异体字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以下简称“五一简”)中“芛”字凡四见,集中在简471、1681两枚木两行上[1]。二简与简1445皆长23.2厘米、宽2.8厘米左右,尺寸接近[2];又依人名“演”等信息,可以初步判断它们来自同一份册书。原册书按标题简简1445,名为《兼左部贼捕掾错言考实故亭长王演却解书》[3]。

简471、1681可连读,先抄简文如下:

持鸡一只,直八十,之演私舍。时演不在。幼与姜相见。幼佁(诒)谓姜曰:“我伍长杜幼,属持此鸡望督,督令我持来。”姜即受。其日暮,演还归。姜以幼持鸡状报语演,演墨(默)无言。幼以作芛为事。到六471月二日,演谓幼幸为作一芛可用者。幼可,即归作芛一枚,直钱卅[4]。与演受,后自雇直。幼别去。未及用芛。其月十一日,南门亭部女子马明失火。䩔鸣,幼不捄(救)火,演召幼,令卒李成收缚,傅两目,竹杖殴1681

“演”、“幼”、“姜”都是人名。简文大意是说,伍长杜幼趁王演不在家,对姜谎称刚才拿着鸡去拜望王演,王演命他把鸡送到家来,骗姜收下。后来王演又让杜幼为他作“芛”,“芛”未使用,杜幼便因救火不力被拘捕受刑。由此可见,“芛”和鸡是此案中王演、杜幼财物往来的物证。

“芛”原作“ ”。整理报告依样隶定,在《异体字表》归 “争”下,又说“或为‘笋’字”[5]。“”与“争”写法有别。这个字在“尹”上加两点,汉简中草头常写作“䒑”,而“䒑”在构字中又常与其他部分共享笔画,所以此形可直接隶作“芛”。“芛”的结构和“笋”从“艹”的异体相似[6],不过,杜幼、王演案中的“芛”明显是手工制品,故不能比形冒认。

同样的字又见于长沙尚德街东汉简,写作“”(尚德街101B)[7]。原释“笋”,根据简文内容,其性质与“芛”类似,容后文讨论。此外,“芛”还见于走马楼吴简,作“”(“硕男弟芛年卅六”,走吴8·1031)、“”(“芛男弟□年十二”,走吴8·1032)等,[8]由于均为人名,语境狭窄,本文暂不讨论。

东汉碑刻中“笔”有异体“茟”和“”[9],后者变形较甚,《隶释》释作“笔”,文曰“笔墨敏疾”[10]。看字形,“茟”和“”差异较大。如将五一简1681的“芛”释“笔”,则刚好可以补足字形上的缺环:

裘锡圭先生指出,“尹”、“聿”的古文字同源,在甲骨文中不但有偏旁通用的例子,人名“伊尹”偶也通假为“伊聿”[11]。汉简中从“聿”之字或省从“肀”,如:

“芛”显然来自“茟”的省体“”,而“”又在“芛”的基础上加羡。隶书中这种加点补空的情况很多,如“迟”作“”(马王堆《周易》37.48),“材”作“”(《史晨碑》)等。

传世文献中也有“芛”作为“笔”异体的证据。《北齐书·颜之推列传》引《观我生赋》“用速灾于四月,奚闻道之十年”,自注曰:“台城陷后,梁武曾独坐叹曰‘‘侯景’于文为‘小人百日天子’’。及景以大宝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僭位,至明年三月十九日弃城逃窜,是一百二十日,芛天道纪大数,故‘文为百日’,言与公孙述俱禀十二,而旬岁不同”[12]。

“小人百日天子”(侯景)和“八厶子系”(公孙)是历史上著名的拆字谜语。颜注“芛天道纪大数”一句,学界尚无合理解释。卢文弨、王利器对“芛”字存疑[13],《校勘记》说“芛天道纪大数。‘芛’字不可解,或是‘盖’之讹”[14]。

“芛天道纪大数”之“芛”,就是“笔”的异体,在颜注当“记录”讲。侯景在位一百二十日,文为百日,公孙述梦中十二为期,《赋》作十年。对此注文解释是因为纪天道,取大数的缘故。

“芛”释“笔”带入简文也合理。简1681说“作芛(笔)一枚,直钱卅”,笔的估值与居延汉简(84.48)“又苇〈笔〉一枚,直廿三”很接近。尚德街东汉简例字出现的原释文作“伍佰□□取二百作诺笋轫石”。陈笑笑指出,“伍佰”后为重文号与“德”字[15]。

“伍佰”后有字符“”。此符收笔时向左挑,与木牍正面的钩乙符“”笔势有别。而“伍佰”又与此牍记数之“五”、“百”用字不同。可见“伍佰”非数目,后面的字符亦非钩乙。陈笑笑判断字符是重文符较为可取。值得注意的是,“”位于“佰”字正下方,近似于后代尺牍墨迹中重文符的写法,与早期重文符偏于一侧的习惯已发生转变。

陈笑笑释“德”之字写作“”,从“人”,从“”。“”是“恶”、“㥁”等字的讹混部件。对比此牍正面“德”已写作“”,“”宜释“僫”。“僫”是“恶”的俗字,《集韵》“恶、、僫,遏鄂切。《说文》‘过也’,隶作,或从人”[16]。《龙龛手镜》引“恶”俗字正作“”[17]。简文“伍佰”、“佰僫”应为人名。“佰”作姓氏可读“百”,《汉书·酷吏传》有“百政”。汉印有“百子孺印”(印举19.35)、“百胜印信”(虚汉117)。汉印又有“李恶之印”(匋1646),可见汉人也不避讳以“恶”为单名。因此,原释文可调整为“伍佰=(佰,佰)僫取二百作诺芛、轫石”。

这条材料是说伍佰、佰僫取二百钱制作“诺芛”、“轫石”两样物品。其中“作诺芛”和五一简“作芛(笔)”类似。唯“诺笔”不知为何物。“轫石”不见于典籍。《说文》“轫,碍车也”,“轫”本指剎车的配件,带入简文讲不通。汉简部件“刀”、“刃”常互作,“轫石”疑即“石”。《广雅》“,断也”,曹宪“音栗”。宋本《玉篇》“,力一切。断也。削也。,同上”[18]。从《玉篇》给出的音义来看,“”及其异体“”是读“栗”声的,有切割、刮削一类含义的俗字。“削”与“磨”义近,故汉简常用为“磨”的“靡”,其俗字“劘”在《玉篇》亦训“削也”。由于打磨可使器物锋利,故《大宋重修广韵》高宗、宁宗监本“”同纽又有“,利也”[19]。“”即“”,“石”在简文中应该是“砺石”的别称[20]。古人修治简牍,删改文字都要用到书刀等金属工具。如果简文“诺芛(笔)”是某种笔,那么“轫()石”很可能就是供其配套使用的砺石。

释出五一简的“芛”,对理解同形字“芛”的“古文”的也有帮助[21]。《说文》“芛,艸之葟荣也,从艹,尹声,羊捶切”[22]。《尔雅·释草》“蕍、芛、葟、华,荣”,郭璞注“《释言》云‘华,皇也’。今俗呼草木华初生者为芛,音䝐猪。蕍犹敷蕍,亦华之貌,所未闻”[23]。小徐本“芛”下引郭注略同。《经典释文·尔雅音义》“芛,郭音䝐,羊捶反,顾羊述反,谢私尹反,樊本作苇”[24]。

《玉篇》文献“芛”字继承《尔雅》《说文》的释义,但多出一个“古文”。扬州诗局本《玉篇》作“惟毕、羊棰二切。芛,华荣也。草木华初生者。茟,古文”,圆沙本作“惟毕、羊棰二切。草木华初生也。茟,古文”[25]。《篆隶万象名义》作“惟毕反,葟华丶(也)。茟字,荣丶(也)”[26]。“芛”有古文“茟”,胡吉宣谓“重文茟,从聿,聿、律皆有始义。盖出《字书》,非真古文也”[27]。杨宝忠说“盖《尔雅》古本‘芛’字有作‘茟’者,故顾野王读‘芛(茟)’羊述反、惟毕反也”[28]。《尔雅》樊本作“苇”,郝懿行认为是“芛”的通假。“茟”和“苇”字形近似,古书也未见“芛”、“苇”通假的情况,“苇”也有可能是“茟”字之讹[29]。

《尔雅》的异文“茟”在《玉篇》被当成“芛”的古文,前无著录,来源可疑。徐在国《隶定“古文”疏证》引上文裘锡圭先生意见,认为“故茟为芛字古文,或有所本”,将这组字的来源上溯古文字[30]。汉简草字省“聿”为“尹”,与五一简隶书以“芛”为“笔”,都说明晚至东汉文字,“尹”、“聿”仍有偏旁通用情况。《玉篇》中“芛”和“茟”不一定是今文与古文的关系,“茟”更像是“芛”的异构俗字。

字书把来历不明的俗字误作“古文”收录是很常见的现象。这又可以参考简1681中的 “䩔”字。“䩔”还见于简364、409、470、478。循辞例“揰䩔”、“日暮再䩔”“夜五䩔时”“失火䩔鸣”,可以锁定“䩔”就是“鼓”,与“”的异体“䩔”仅是同形字。

五一简“鼓”的异体“䩔”是第一次出现。“鼓”在字书中或作“”、“”。而《说文》中“击鼓”字作“鼔”,“春雷鼓鼓”字作“鼓”,《六书故》谓“鼓不应有二字”,“”与“”、“鼔”与“鼓”都是一字异写。“”字在《玉篇》、《类篇》等为“鼓”的古文[31]。《集篆古文韵海》有“”字,下注“鼓”,《隶定古文疏证》据引[32]。古文字和近代俗字中“攴”“殳”常不别。战国齐陶文“鼓”作“”(陶汇3·510),即从“殳”。字书中的“/”就是五一简的“䩔”,其来源是隶书俗字,并非“古文”。《集篆古文韵海》引的古文字形“”,在此前的《汗简》《古文四声韵》中都没有著录,当是《集篆古文韵海》据《玉篇》转写的。

五一简中“鼓”写作“䩔”,在汉字围绕音义进行的改造中属于变形义化。《字典考正》指出《龙龛手鉴》与佛经中“鼗”有俗字“”。其义符“皷(鼓)”,也将“壴”改造为“革” [33]。

“鼓”与“革”意义上有关联,所以作偏旁时常有替换。李春桃《古文异体关系整理研究》说“作为意符从‘鼓’有时可以换成从‘革’,故《说文》中‘鼗’字或体作‘鼗’。《玉篇》革部收有‘鼓’字异体作‘’,亦从革会意,可见‘鼓’和‘革’意义相关”[34]。张涌泉先生也指出,俗字中“鞞”是“鼙”的换旁字,与《说文》训为“刀室也”的“鞞”同形[35]。“鞞”作为“鼙”的异体字用例很常见,曹魏大墓出土石楬“赤漆画奏鼓一,鞞自副,桴二”,“鞞”字整理者注释即与“鼙”联系[36]。

“鼓”变形义化为“䩔”,除了表义相关,二者也有形近基础。《龙龛手鉴》皮部“,《旧藏》作‘皷’”[37]。“皷”是“鼓”的俗字,“”的左旁即“壴”的讹变。隶书“壴”下象鼓足的部分或与“土”讹混,如《孔宙碑》“喜”作“”。“壴”上部象鼓饰的部分隶变后与“土”形混,“土”形构件又可增笔作“龷”。如五一简“噐(器)”或作“”。《广韵》入声五质乙小韵,“亄,贪也”, 巨宋本“亄”作“”。上下两组讹变结合就有了“”字左旁的写法。原本《玉篇·车部》“轛”字头作“”,下言“或为树〈〉字,在‘木部’”。“轛”、“”的声符“对”,左半分别讹作“”、“壴”形。亦是“壴”与“”形近之证。“”中“壴”的讹形“”与“革”很近,有利于理解从“壴”旁到“革”的改造。


附记:小文初稿曾以“说五一简1681中两个值得注意的汉隶异体”为题在2021年“五一简与东汉历史文化研讨会”上宣读。写作过程中得到胡敕瑞、杨小亮、张琦先生的帮助,使我避免了一些错误;王挺斌师兄曾为文章提供材料;审稿专家多有指正,谨致谢意。


注释:

[1]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贰)》,上海:中西书局,2018年,第21、105、183页;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肆)》,上海:中西书局,2019年,第73、149、224页。

[2]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贰)》,第245页;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肆)》,第239、248页。

[3]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肆)》,第41、117、189页。

[4] 整理者原释“卌”,图版作“ ”应改释“卅”。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肆)》,第73、149、224页。

[5]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贰)》,第276页;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编:《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肆)》,第262页。

[6]“艹”是汉隶竹头、草头的讹混部件。《隶辨》卷六“竹”,“字在上者作‘’,或作‘’、‘’亦作‘’、‘’与从艹之字无别”。1980年江苏邗江胡场5号汉墓出土木签牌“鲍芛(笋)笥”,写作“”,即从此讹混写法。请看顾蔼吉编撰:《隶辨》,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11页。扬州博物馆、邗江县图书馆:《江苏邗江胡场五号汉墓》,《文物》1981年第11期,第19页。

[7]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岳麓书社,2016年,第126、179、231页。

[8]走马楼简牍整理组编:《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捌)》,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年,第126、648页。

[9]“”字见于《戚伯著碑》,此为《隶辨》据《汉隶字源》摹写者。《隶韵》摹作“”,《隶释》作“”,结构大致相同。《隶辨》在“”后又引《严欣碑》“”字。《隶辨》说,“《隶续》云‘‘’即‘笔’字’,《字原》误书作‘’”。《金石文字辨异》据引。“”将长横下移,与本文讨论的“芛”及《戚伯著碑》的例字皆有区别。《隶辨》等书引《隶续》“”字,与《隶续》曹寅扬州诗局本同。中华书局影印洪氏晦木斋刻本作“”。国图藏陈宗彝跋七卷残本(善本书号13892)作“”,又与《汉隶字原》同。今本《隶续》并非完帙,传刻本常取《汉隶字原》诸书校勘。《隶辨》从《隶续》不同版本异文转写成隶书的“”形未必可靠。请看顾蔼吉编撰:《隶辨》,第169页;刘球:《隶韵》,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197页;洪适:《隶释隶续》,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41、307页;邢澍原著,时建国校释:《金石文字辨异校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73页。

[10] 洪适:《隶释隶续》,第141页。

[11] 裘锡圭:《说字小记》,《裘锡圭学术文集·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413页。

[12]《北齐书》卷四十五《文苑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第621页。

[13]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811页。

[14] 《北齐书》,第633页。

[15] 陈笑笑:《〈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释文商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23页。

[16] 丁度等编:《集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729页。

[17] 释行均:《龙龛手镜》,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7页。

[18] 顾野王:《宋本玉篇》,北京:中国书店,1983年,第319页。

[19] “利也”周祖谟认为是“ 也”之误。巨宋本作“也”,余迺永据此认为注释正作“也”。“利”、“”音同义近,“利”与有削义的“”作为异文实可两存。王二《切韵》“栗”小韵作“”,“”唐兰摹作“利”。“”的字形与“利”、“”都很接近。《集韵》《类篇》又有与“//”同音的“䡃”,皆训“刷纑具”,而《龙龛手镜》作“彩也”,“彩”可能是“”一类字之讹。参看周祖谟校:《广韵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073页;余迺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定稿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21—922页;唐兰:《唐兰全集》第1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33、285页。

[20]“”音“栗”。“栗”是来母质部字,“砺”是来母月部字,“”不但字义与削磨有关,读音上与“砺”也是声同韵通。

[21]“芛”在典籍中除了《尔雅》郭璞注引一条俗语材料外,未见本义用法。读“羊捶切”的“芛”是一个《说文》死字。“芛”在《说文》中还有异体“䔺”,它们都是用来记音的。《淮南子·俶真》“雚蔰”,《后汉书·马融列传》引《广成颂》作“蓶扈”,王念孙《读书杂志》考证“雚蔰”即“蓶扈”之讹。“蓶”李贤注“以揆反。郭璞注云‘草木花初出为笋〈芛〉’,与蓶通”,汉代已经不光用“芛”或“䔺”来记这个词了。参看王念孙撰,徐炜君等点校:《读书杂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998—1999页;《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959页。

[22] 许慎撰,徐铉校定,愚若注音:《注音版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16页。

[23]周祖谟:《尔雅校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27页。

[24]陆德明:《经典释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1679页。

[25]顾野王编著,吕浩整理:《珍本玉篇音义集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369页。

[26]释空海编:《篆隶万象名义》,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第132页。

[27]胡吉宣:《玉篇校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第2677页。

[28]杨宝忠:《疑难字三考》,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451页。

[29] “芛”是以母微部字,“苇”是匣母微部字,韵部虽同,但声母较远。参看郝懿行撰;王其和、吴庆峰、张金霞点校:《尔雅义疏》,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757页。

[30]徐在国:《隶定“古文”疏证》,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5页。

[31]林少平指出,“四七八“其夜五䩔时”无注。今按:“䩔”或当从“支”,即“鼓”字的古文”。参看林少平:《说长沙五一汉简“五䩔时》,简帛网简帛论坛,2018年12月27日。

[32] 杜从古撰,丁治民校补:《集篆古文韵海校补》,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34页;徐在国《隶定“古文”疏证》,第109—110页。

[33] 邓福禄、韩小荆:《字典考正》,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48页。

[34] 李春桃:《古文异体关系整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第87页。

[35]张涌泉:《敦煌俗字研究(第二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928—929页。

[36]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文化研究所等:《流眄洛川:洛阳曹魏大墓出土石楬》,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21年,第136、316页。

[37] 释行均撰:《宋刊龙龛手鉴》,北京:中国书店,2021年,第84页。


优秀文史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推荐阅读:



简牍学研究如何交叉创新出成果并发表CSSCI论文?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立项名单公示


公示丨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刊讯丨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23年第12期


学术界现在不太容得下纯粹的学者


导师双选,也有学历“鄙视链” ?




温馨提示: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简牍学)。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简牍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简牍学”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END

编辑:杨忠霞

审核:燕黎宁

来源:“出土文献”公众号


扫码关注

岁月有痕

简牍溢彩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刘大雄丨说五一简 “芛” 为 “笔” 的异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