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 | 在“纪念李学勤先生90诞辰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出土文献 Author 李零
阅读本文前,请先点击上方的蓝色字体“简牍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能天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在“纪念李学勤先生90诞辰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李零
各位上午好!今天,我不打算念稿,只想即兴讲几句话,讲一点历史。李学勤先生已经是历史人物。我想讲一点我身边的历史。
首先,我要感谢清华大学。会前,国忠老师把李学勤先生的文集寄给我,30本,沉甸甸,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读完。我一直认为,对前辈最好的纪念,就是读他们的书。西方学者写讣告,经常像小传,往往会评论死者的一生,包括死者的书。我写过几篇文章,都是借这个机会,把前辈的书重新读一遍。但李先生的这套书刚出,我还来不及读。这部文集,我翻了一下,包括古史研究、甲骨学、青铜器、战国文字、简帛学、学术史和序跋杂文,第一部分最重要。刚才发的那个奖,叫“李学勤古史研究奖”,名称最贴切。后面六部分,汇拢到一起,同属他的古史研究。其中铜器研究,与前辈和同辈相比,成绩最突出。他说,他从不为释字而释字。他的古史研究对我启发最大,铜器研究,关系更直接。
我讲两件事。
第一,我觉得,我很幸运。1977年,我刚进考古所,碰上妇好墓座谈会,中国古文字学界的前辈,很多人都在场。李先生、裘先生、马雍先生最年轻。我跟李先生认识,没有均明老师早,但比很多人都早。我进考古所,最初是参加《殷周金文集成》的准备工作。当时缙云也在考古所,像个白面书生。我想说的是,很多人不知道,李先生曾给我们当顾问。他每周到红楼,都会顺道来所指导。当时,陈公柔还没解放,刘雨、张亚初还没来,真正一起工作,只有我、刘新光和曹淑琴。我还记得,我跟李先生、王世民、史树青、石志廉一起到清华图书馆看铜器,包括清华艺术博物博展出过的那件缂丝挂毯。夏鼐先生特别重视铭刻学的建设,他请张政烺先生当学术委员,带我和陈平读研究生。历史所,李先生是和张先生合带研究生。他们两位的课,我们都要听。所里规定,李先生的课,还要交作业。王世民先生说,夏先生不但请李先生来所指导,还动员他参加考古学会。李先生有一封信给我,也提到当顾问的事。信还在。你们要,我可提供。
第二,我很怀旧,经常想起领我走进学术之门的各位先生。我的学术起点是什么?是《孙子兵法》。我最初的文章,有好几位先生帮我看,李先生帮我改文章,信还在。你们要,我可提供。铜器,我们合写过文章,《平山三器与中山国史的若干问题》,1979年发表在《考古学报》上。当时的我,一文不名。他约我合写,很平等,甚至耐心听取我的不同意见,允许我跟他争论。李先生的初稿,我的初稿,都还在。上次开会,我已经把李先生的手稿提供给黄德宽老师。我记得,李先生多次搬家,我也经常搬家。李先生住劲松,我住马路对过不远;李先生住昌运宫,我住人大;最后,他落脚荷清苑,我落脚蓝旗营,都不太远。我还记得,国忠答辩,李先生让我当主席,我问国忠,你说猫是外来,根据是什么,李先生说,这是他给国忠出的点子。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个大问题,比如陈星灿就写过论文。李先生很少送书给我。1991年,他送我一本《新出青铜器研究》,有他的签名,里面夹着一封信,告我收入《平山三器与中山国史的若干问题》,有稿费给我。书被学生借走,信被学生搞丢。1993年,赛克勒美术馆为辛格医生办展开会,他送我一本《李学勤集》。他的书,我都买,我都读。
这次好了,我们又有书读了。
文史优质公众号推荐
“语言学”专门发布最新的语言研究资讯、社会热点话题的语言学解析等内容;
“简牍学”专门发表简牍学及出土文献相关研究成果、学术信息;
“讲座与学术”发布人文社科讲座信息和学术热点话题。
敬请新老朋友关注“语言学”“简牍学”“讲座与学术”公众号,以便及时获取最新资讯!
“简”述廉洁 | 这位汉代官员为何被问责五十大板?一枚简牍为你揭晓答案!
推广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简牍学)。
今日文章就到这~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简牍学”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点击顶部蓝字“简牍学”进入公众号主页
第二步:点击右上角“...”
第三步:点击“设为星标”
编辑:闫巧艳
审核:徐舒琦
来源:“出土文献”公众号
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