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文学良心”,儿子却隐匿身份20余年?
我们被他的文字所打动,也被他的教育理念所启迪。
——方老师说
最近,有观众在参观某纪念馆时留下了一条留言,“让巴金和老舍都沉默了”。
留言说:“老舍先生:我从小读着您的《家》、《春》、《秋》长大,您是伟大的文学家,无私的文人,向您致敬!”
图片来源:@老舍纪念馆微博
《家春秋》的作者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可难不倒万能网友们,他们翻遍了藏书,终于发现了物证——
对此,有人评论:“一张图,老舍巴金全白干。”
虽然总有人将这两位文学巨匠搞混,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文坛上的卓越贡献。
巴金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1300万字。享誉海内外,被赞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国务院还授予了他“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作家贾平凹评价他:“巴金是我国当代文学巨匠,他的道德和文章,都是当代作家的一面旗帜。”
图片:晚年生活照(图源:历史大学堂)
而他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家庭教育中的一面旗帜。
巴金和妻子萧姗共有两个孩子,分别是儿子李小棠和女儿李小林,都毕业于名校文学系,在相关领域成就斐然。
儿子李小棠: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任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室编辑。著有小说集《小镇上的罗曼史》、《继续操练》、《天桥》、《最后的晚餐》、《四十而立》等。
女儿李小林: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历任《浙江文艺》编辑部编辑,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副会长,现任大型文学期刊《收获》杂志主编。
图片:巴金著作《我的家》
18年前的今天,巴金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当我们再次缅怀这位文学巨匠时,依旧能够被他的文字所打动,也被他的教育理念所启迪。
1
晚上读诗、白天小测,
“我从未觉得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
在巴金的记忆中,母亲陈淑芬始终待人温和友善,对儿女们特别慈爱。
每天晚上,母亲都会精心挑选出一首诗词,为巴金和其他孩子诵读。昏暗的灯光下,母亲念诗和讲解的温言细语,成为巴金的美好童年回忆。
巴金曾深情感慨道:“我的第一个先生就是我的母亲。……使我认识‘爱’字的就是她。”“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爱与被爱的幸福。”
图片来源:百年巨匠
母亲给予巴金充分的自由空间,同时又对他寄予高度期望。
每一次解读诗词后的第二天,母亲都会对巴金进行一个小型的测试,以检查他是否理解并记住了诗词中的内容。这种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让巴金得以巩固并提升他的知识。
图片:巴金在写作
在母亲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下,巴金被包裹在“爱”与“尊重”之中,从未感受到任何读书的压力和枯燥。
因此,每当别人问起他是如何读书时,巴金总是微笑着回答:“我从未觉得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情。”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循循善诱,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需要的养分。
2
不赞同灌输、尊重选择,
“孩子的功课负担不应当这样重”
巴金不苦读的学习,也延续到了他对子女的教育。
在《随想录》中提到,他当时读小学的外孙女学业非常繁重——
“她每天上学离家最早。下午放学回家,她马上摆好小书桌做功课,常常做到吃晚饭的时候。有时为了应付第二天的考试,她吃过晚饭还要温课,而考试的成绩也不一定很好。”
对此,巴金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觉得孩子的功课负担不应当这样重。”
虽然对于学校考试、功课负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巴金和朋友一致认为:“减轻孩子们精神上的负担,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
回顾自己的童年,巴金认为“灌输和责骂并不是好办法”。“儿童嘛,应当让她有时间活动活动,多跑跑,多笑笑,多动动脑筋。整天坐着看书写字,就不像小孩了。”
图片:巴金与孙女端端
巴金曾指出:“教育,甚至儿童教育也决不是:我替你思考,你只消吞下去、牢记住!”他认为儿童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能力。
不赞同灌输式教育、高负担的功课,鼓励孩子多活动、多思考的同时,也不强求孩子的发展按照自己的预期来。
他和妻子曾希望女儿李小林可以成为音乐家,为此还特意请了钢琴老师教导女儿。但女儿长大之后,对文学和戏剧艺术却更感兴趣。巴金虽然遗憾,也没有勉强女儿。
因为比起给孩子规定成长路线,他更希望能让孩子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不断探索。
图片来源:素颜历史
巴金的教育理念放在今天,也依然极具借鉴意义,他点出了减负的本质,是减学生过重的、单一的、被动的知识学习负担,是增加学生长期缺失的社会实践、读书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同时身为父母,尊重孩子的兴趣选择,支持孩子的兴趣发展,如纪录片《小小少年》的导演孙超所说:
“你去支持孩子的一个兴趣,它不一定能让孩子成功,但是它有可能让孩子获得一个不一样的力量。”
3
儿子工作20余年无人知晓身份,
“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人”
在巴金的文学启蒙之路上,他的父母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正是他们的教育方式和言传身教,使得巴金得以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多年后,巴金也以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影响了他孩子的成长发展。
“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
巴金的这句名言,是他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子女后代一直都践行的座右铭和家训。
图片:1962年,巴金与家人在上海武康路寓所
李小棠从未在外面提及自己的父亲。在复旦大学上学的时候,学校领导几乎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后来,他被分配去了文史室,就专心投身于工作20余年,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父亲是谁。
巴金90岁生日,时任上海市政协主席的陈铁迪登门拜访,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属下李小棠也在,她好奇地问:“你怎么也来了?”这时才有人告诉她:小棠是巴金的儿子。
图片:巴金和女儿、儿子合影
后来,李小琳成为了《收获》杂志主编,但无论是对身边人还是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她的自我介绍都是两个字:“编辑”。
从李小棠和李小林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父亲的影子。他们踏实做事,低调做人,从来不张扬自己的身份,也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名气而沾沾自喜。相反,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图片:巴金和儿子李小棠、女儿李小林
巴金关于做人的教育,也深深影响着其他后辈。他有个侄子叫李致,也是中国文坛知名作家,他说自己的文学成就,除了上辈人的文墨相传,与叔叔巴金的教育影响分不开。
由于大哥李尧枚早逝,自1942年回成都起,巴金便开始担负全家生活费用,并供侄子李致读书。
当时,青年学生都来找巴金在自己的纪念册上题词。12岁的李致也模仿着做了一本纪念册,请“四爸”巴金题词。
巴金没有推辞,也没有应付了事,而是认真地用毛笔给他写下了:“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得做好人。”
图片:李致和巴金在交谈
李致小时候并不理解这四句话,最喜欢的是“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因为我外祖母要我‘有空就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李致才逐渐理解其中的含义。
他说:“这四句话影响了我一生。”他还经常对后辈以巴金的品行进行言传说教。
图片:李致女儿李芹、儿子李斧和孙女珊珊到杭州看望巴金
李致曾遗憾地表示:“这一生,巴老为我付出很多,我为巴老做得很少。”他写了一篇名为《不知如何弥补》的散文,表示自己的内疚和对四爸教育之恩的感激。
当记者问李致:“‘巴金的侄子’这个‘身份’给你带来了什么?”他说:“‘身份’不能带来什么,是巴老的文章和人品教育了我。”
图片:《天津日报·北方周末》报道
对于李致而言,他更感激的是巴金的付出和教诲,而不是所谓的“身份”带来的便利。
这也正是巴金所期望的,他希望子孙后辈明白:真正的荣誉和成就,不是来自于他人的标签和评价,而是来自于自身的真才实学,来自于做人的成功。
作为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只有父母以身作则,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孩子,才能帮助他们成为品德优良、自立自强的人。
巴金不在孩子身上加诸沉重的学习负担,尊重并支持孩子的兴趣发展,用他的言传身教,为孩子们树立了学习的楷模。
而他的精神与人格,不仅树立了良好的家风,更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让我们一起学习巴老的教育理念,耐心地陪伴支持孩子的成长,静待花开。
参考资料:
1、巴金-《随想录》
2、《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作品集》
3、素颜历史-巴金有1个女儿、1个儿子,现在情况怎样?
4、新疆检察-【清廉家风故事】名人家风:巴金的家风
每日互动
你如何看巴金的教育?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面对小朋友,新东方有编程、美术、机器人、科学等素质课程,也有口才、写字、脑力、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还有游学营地喔;
面对高中生、大学生,有留学咨询、出国考试、大学四六级、考研、专升本、成人英语;
反正,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只要是你想学的,我们都有(嘻~)
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
//
更多好看的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