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爸爸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我们的回答,决定孩子的格局

大J 大J小D 2019-05-0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育儿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一般两三岁的孩子就进入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相信不少朋友都遇到过,孩子开始问,“爸爸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可不可以不去?” 


对于这个提问,每个家庭估计回答都会千差万别的,但这个简单回答背后,却可能对孩子的职业观产生深远影响。大家不妨先想想,如果你的孩子这么问你,你会怎么回答。



1、妈妈也不想去上班啊,但妈妈需要赚钱啊,赚钱才能给你买玩具、买好吃的。


诚然,我从不避讳和女儿谈钱,恰恰相反,我觉得财商启蒙非常有必要。但我们仔细琢磨一下,我们这样的回答给到孩子的信息是什么?上班等于赚钱,没了。


上班的确可以赚到钱,但上班不该仅仅只为了赚钱。当我们这么对孩子说时,我们传递给孩子最初的职业观就是,上班只是谋生的手段。当一个孩子从小获得的是这样的启蒙,那他今后寻找工作时会怎样呢?待遇挺好,即使不是我喜欢的,我也忍了;其实很羡慕其他人可以做XX,但我现在这份工作很平稳,要不就算了,老老实实待着吧;特别特别讨厌自己的工作,但是没办法啊,为了生存。


一个人的一生,从22岁毕业开始工作,一直到60岁退休,每天上班8小时,全年上班200多天,工作其实占据了我们人生很大一部分,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工作中体会到价值感、热情和乐趣,他的人生一定会充满了抱怨的。


选择热情,金钱自然会来;选择金钱,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热爱的是什么


2、妈妈也没办法啊,妈妈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


这句话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妈妈其实也不喜欢工作,妈妈是为了你才忍受这些辛苦的。这样说的直接结果就是让孩子背负上不该有的压力,而且还会产生深深的愧疚感。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妈妈要忍受这么辛苦的上班是为了你,所以你要乖乖听话,你要好好上学,你以后要好好报答妈妈。于是,孩子也学会了忍受,假装很懂事,遇到不开心不愿意分享,慢慢就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力量,是把孩子从有毒环境中转移,而不是打着“为了孩子好”的名义学习忍受


小D第一次问我们,“爸爸,你为什么要去上班?”,那我是怎么回答的呢?


听话听音,孩子问这个问题首先要表达的是,不舍的情绪,不愿意和爸爸分开。我们首先要回应的是她的情绪,“嗯,爸爸也特别不舍得离开你呢,爸爸也好希望每天可以和小D在一起。离开你后,爸爸也会想念你”。(Yes, Daddy doesn't feel like leaving as well. I wish I could be with you every single moment. And I miss you so so much after our departure.)


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情感银行被“充值”后,我们接下来就会告诉她,“但爸爸也喜欢工作,爸爸去工作可以帮助其他人,可以给他人带来快乐。工作也能让爸爸学到很多新知识,这些都会让爸爸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However, Daddy also loves to work. Working allows me to help others and bring joy to others. Working also allows me to learn new knowledge. This really makes me happy and proud.)


这段话看似简单,但却传递给了孩子两个非常核心的职业观:发自内心的热爱、个人价值的实现。


你我现在也许是因为各种“妥协”在工作,但我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今后可以有更大的选择权利,可以因为理想,因为热爱,拥有巨大的动力去追求自己的职业,去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份生存的工作。


我们现在的很多“妥协”也许正是当年没人给我们做过职业观的启蒙。而我希望我的女儿将来可以拥有这样一份自由,做自己的CFO(Career Freedom Options)职业自由选择权。


小D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问这个问题,我们也就不厌其烦一直重复这几句话告诉她,慢慢的,她提问越来越少了,似乎真的理解了爸爸去上班的意义。


拥有工作还是职业,区别就在于你是否真心热爱


两个月前某个早上,她突然若有所思很久,然后问我,“妈妈,那你为什么不去上班呢?” 自从她上次问了爸爸上班的问题后,我其实已经预见到她会问这个问题的,这是所有全职妈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我当时是这么说的,“妈妈,喜欢和你在一起啊,妈妈希望可以多陪伴你一段时间”。(Because I really enjoy spending time with you. I hope I can be with you as much as possible.)是的,我没有说,“因为妈妈需要照顾你”。我始终觉得,上班或者不上班,这是我们大人的选择,不要用这样的选择去“绑架”孩子,增加他们的愧疚感。我更愿意让女儿明白,所有的选择都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这是无比宝贵的。


然后,我又说了一句话,“妈妈虽然不上班,但是妈妈也会读书,也会去学习新知识,这也是妈妈的工作”。(Yet I still learn new things and I still read. This is Mom's job even though I don't go to work.)这不仅仅是说给小D听的,这也是我自己将近4年全职妈妈的一个真切感悟,我们可以没工作,一定不能不成长


我希望用自己的言行让小D明白,工作是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方式之一,它让我们觉得自己是重要的,可以创造价值。而且这种联系,不一定非要在办公室发生,也不需要从他人那得到认可。


最好按照自己意愿做事,这样不管发生什么,你都可以说,这是我的选择,我没有遗憾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你为什么不去上班?”,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问自己,我们的答案是什么?


父母发自内心对于生活和工作的热爱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这对孩子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真的做不到发自内心的“热爱”,那至少在和孩子沟通时避免“不得不”这样的无奈情绪。


人生其实就是三个“C”组成:Choice(作出选择), Chance(跨出一步),Change(发生改变)。说到底,我们每一个的选择,都是自己做的,我们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们对待每个选择的态度,成就我们的格局。而我们的格局,也许就会影响孩子未来的选择!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看文章


你和社会脱节不是因为当了妈,别再让孩子背这个黑锅啦

人生的每一个分岔路,如何做出最好的选择?

财商启蒙从1岁开始|不只谈钱,更是发展消费观职业观

我们有钱吗?那人为啥坐轮椅?孩子的尴尬问题这么答

保护孩子求知欲就要回答他的每个“为什么”?大写的错!

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讲真,你自己一周有几天不想去上班的?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畅销书《跟美国儿科医生学育儿》、《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的作者,微信公众号:大J小D


我已经写了700多篇原创文章了,想看更多历史文章,欢迎点击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