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有磨蹭王|学龄前的拖拉都是假性的,这样处理防止变真性

大J 大J小D 2019-05-02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育儿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小D从1岁半开始就进入了“拖-拖-拖拉”阶段。当时我给她一个封号“淡定姐”,好多事情我都火烧眉毛了,“淡定姐”却仍然异常优雅平静地该干嘛就干嘛,形成鲜明反差的就是我一个劲地在后面催,张牙舞爪地在那指挥小D。


有一天我自己也受不了自己这个样子了,说好的那个温柔如水的女人呢(吐舌头)。于是,我就痛定思痛,进行了深刻反思,总结了一些行动方案。这一年多的实践下来,还是很有成效的,分享给大家。


(注意,今天谈的是学龄前孩子的拖拉,上小学后的问题不在今天讨论范围内)



区分慢和拖拉


这是我们首先需要区分的两个概念,我们眼里的孩子拖拉,其实是相对的,相对于我们自己的标准。殊不知,这也许本身就是孩子该有的节奏。他们需要花时间去体验一切我们都习以为常的活动.


我们觉得只是吃饭,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们在体会食物的颜色、质地、味觉、这是他们在协调大脑、手臂和嘴巴、这是他们在练习使用语言来表达食物的美味。这些对于小小的他们来说,都是需要花时间的。


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所谓的“拖拉”都是假性的,但这个阶段,我们怎么应对孩子的“拖拉”就很关键了。如果我们一味埋怨、催促、包办代替,那这些错误的行为就会导致孩子上学后变成“真拖拉”了。



区分你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


这一点是很多父母搞不清楚的,也是导致我们特别烦孩子拖拉的根本矛盾。在抱怨孩子拖拉之前,不妨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她的磨蹭对谁造成了影响?


比如,我曾经特别烦小D每天早上磨蹭,总是担心她一磨蹭错过了校车,上幼儿园就要迟到。于是,每天早晨,我就是追在她后面催,吃饭开始喂了,衣服也帮忙穿了,还会抱着下楼。


后来当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时,我就发现,她迟到和我无关啊,她迟到了自己损失了和同学们玩的时间,也许老师还会批评她。这时,我就意识自己越界了,当我们把孩子的需求变成了我们自己的以后,那孩子自然不会为自己的行为着急,反而会觉得我们帮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另外一种情况呢,的确就是影响到我了。比如,本来计划好了3点和小D一起去游泳,然后托管到健身房的儿童游乐室,这样我就自己能去练一会器械。但谁知,她临出门就开始各种磨蹭,催了好几次,她还在那边津津有味地玩火车轨道,一直拖拉到4点半我们都没出发。


常常这时,我也特别容易火大,但再回到这个问题,我就知道,其实真不能埋怨她拖拉,只不过她的行为影响了我的需求而已。要是我不着急出门,我不是还会很欣慰她的专注力特别好吗?


这个真的是你的问题吗?还是你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成了你最大的问题?


因此,在面对孩子拖拉磨蹭时,第一步可以区分到底影响了谁非常重要,这样问题就聚焦了,接下来解决方法就会更有针对性。


孩子的需求-让她承担自然结果


不愿意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是很多父母面对孩子拖拉最大的一个错误,这个本质就是我们把孩子的需求变成了自己的了。怕孩子迟到,怕孩子作业完不成,我们比孩子更紧张那些结果,所以我们总是催促、威胁、甚至吼叫。


现在每当我确认这是小D自己的需求后,我只会提醒一次,决定不反复唠叨,让小D自食其果。但每次发生了她不愿意接受的后果后,我一定不会埋怨,说,“你看,早和你说了,你就是不听”,而是会共情会安抚,同时更加重要的是,会强调她之前的行为导致这样的结果“儿童博物馆关门了,真的太令人伤心了。我们下次出门时,当妈妈提醒小D要穿鞋时,如果小D可以马上行动,我们就一定可以赶上的”。


我知道这样做很难,我也是一直在修炼。但孩子是最活在当下的,他们没有体会过后果,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当下父母对我有这个要求。他们体会到的只是当下我们作为父母的紧张、焦虑和情绪失控,这是他们不喜欢的情绪,自然就会逃避;他们体会到的只是当下我们想要控制他们,指挥他们做这做那,这是他们不喜欢的行为,那自然他们就会反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越着急,孩子越磨蹭。


第一条:对你自己和你的行为负责


而且因为我们不愿意让孩子承担这个自然结果,我们常常就会出现包办代替。小D的园长曾说过,常常会有家长抱怨,孩子上了小学后总是磨蹭拖拉,起床慢、写作业慢、有时连吃饭也是嘴里含着就是不动。


其实根本不是孩子上了小学后变磨蹭了,而是上了小学后很多家长才意识到了“标准”,原来这些事都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做的。但小学前,很有可能都是父母代劳的。


孩子没有经历过练习的阶段,没有意识到这些是他们自己要做的事。能力和意识上都没有做好准备,却一下子有了更高的要求,人的本性就是,当自己做不到时,就会本能地逃避,这也就变成了我们成人眼里的“磨蹭”。



我的需求-父母自己提前计划


如果孩子的磨蹭妨碍了我们的需求时,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更不该指责孩子,而是在理解孩子特点的情况下,自己提前计划,这才是“双赢”。


比如我急着出门,小D还在看绘本,我叫了几次她没理我,我一看时间已经晚了,于是就开始唠叨小D磨蹭了。很多时候,我们抱怨孩子,反应的却是我们自己内在节奏的失控。成年人一定比孩子更有时间观念的但这个时间观念应该体现在我们自己的提前计划。这里计划有两方面。


首先,我们自己先提前安排好自己的事,像之前小D早上坐校车,我都是又要忙自己又要顾小D,一旦时间来不及了,我就会两头顾不上,还会出现自己情绪失控。现在我会提前起床,先把自己收拾妥当,再把小D幼儿园要吃的零食盒和水杯准备好。


其次,理解孩子“慢慢来”的发展需求后,我们就该提前预留出这些时间给孩子。这就意味着也许我们需要早点叫醒孩子,更意味着晚上要早点入睡。下午3点要出门的,大概提前1小时到半小时就开始给孩子打招呼,让她心理有预期,慢慢做好准备,而不是临出门了开始大声吼叫指挥。


成年人本该就比孩子更有计划性和条理性,要找回自己的节奏,不是拿孩子当“借口”,而是自己提前计划。


不要把自己的节奏强加于孩子,尊重孩子内在的节奏。着急焦虑的家长,常常是自己对自己的节奏失控了。


唠叨催促是一把钝刀,不但不会让孩子不磨蹭,反而在无形中将亲子关系“割断”。


让孩子可以从容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去体验、也包括去承担后果,这才是陪伴的真正意义吧。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看文章


学龄前完成这三件事,远比认识多少字,会多少算数重要!

情绪管理|愤怒的家长,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的软弱

早教值得去吗?去不去上早教差的真不是钱

所谓“问题少年”,都是父母从小没教如何解决问题

爱一个人就是先学会好好说话|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微信公众号:大J小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