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维模式决定潜力,这是每位家长该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大J 大J小D 2019-05-0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一起科学轻松育儿


前段时间,小D在纽约的认知老师参与了一个研讨会,是关于家庭教育和孩子的成长发展。这个研讨会持续了三天,老师和我请假时,我开玩笑地说,交换条件就是她参加完后需要和我分享。小D的老师倒也说话算数,上周回来后真的就和我分享了。


因为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其中有一点谈到了如何培养有潜力的孩子,我非常感兴趣,也就和老师深入谈了一下。我今天先和和大家分享一下在婴幼儿时期我们家长可以做什么来培养一个更加有潜力的孩子。


所谓“有潜力”的孩子,“潜力”到底是什么?


以前读书时,我的一位教授总会和我说,I'm here to help you unleash your potential(我是来帮助你释放你的潜力的)。有了小D后,我也一直会想起这位教授的话,父母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孩子释放他们的潜力。那“潜力”到底是什么呢?小D老师和我分享了这次研讨会上的解释,所谓“潜力”就是你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坚信自己通过努力不断地进步提高。




“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个概念是由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k教授提出来的,它是相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而言。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既然是定量的,他们就会害怕失败,因为失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在证明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足,于是他们只选择做更加简单轻松的事情。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是可以不断进步的,因此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自己的成长,自然他们更加愿意接受困难的任务和挑战。


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会影响孩子今后的一生,这也就决定了是否有潜力。而思维模式的建立是受后天环境影响的,婴幼儿到青少年这段时期是思维模式形成的关键阶段,而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在这里的作用也是最大的。




学会表扬过程和努力


我们现在都爱夸孩子,很多家长特别爱这么夸,“宝宝真聪明!你是天才!你太有天赋了!”这类的夸奖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你取得的任何成绩都是天生的。孩子听到后,心里就会这么想,“因为我聪明,你们才夸我,才喜欢我。那我要做的就是一直证明我很聪明,那最好不要去尝试那些比较困难的事情,万一做不成了,我就不聪明了,自然你们就不会喜欢我了。”


从小经常被夸“聪明”的孩子,长大后往往受不起挫折,非常怕输。生活学习中遇到了失败,他们会找各种借口:“考试前没睡好”;“我只不过没有用全力”;“我本来就不想做这件事” 。各种借口要么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外界原因;要么就是变成鸵鸟进行逃避。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他们把关注点放在如何证明自己是聪明的,而不会花时间反思总结失败经验。




那正确的夸奖应该是怎么样的呢?应该侧重过程、侧重孩子付出的努力。当我们因为孩子的努力而进行表扬时,他们就会想,“因为我努力了,因为我没有放弃,所以我被表扬了。那我今后要继续努力,这样我才会再被表扬。”自然孩子就更加愿意去尝试挑战。


我曾经就习惯夸小D,“你好棒!”小D的老师为此非常严肃地和我指出过好几次。现在,我夸小D时都会强调她的努力:“你试了好多次没有放弃,终于把积木搭成一个高塔了,真棒!” ;“你训练的特别辛苦,每天都在练习,终于可以走路了,太好了!”


说实话,一开始要这么说真的很别扭的,但慢慢地我也养成习惯了。这样的改变也影响了我育儿的心态。因为需要举例子进行夸奖,我就会更加细心去观察她的进步,无形中也让我更加明白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自己和自己比更重要。




让孩子从小体会失败


我是深刻明白孩子是需要经历一些挫折的,但我曾经错误地以为“挫折”就是那些比较大的失败,现在女儿那么小还早呢。后来我才意识,孩子需要从小就学会体会失败的,而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些“失败”其实就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的。


小D曾经有过怎么也无法把拼板归位而半途而废,那时我就自告奋勇去帮她拼好。后来我才明白,这时我该做的不是去替她完成,而是陪同她一起完成。我可以在一旁启发她、鼓励她,但最终动手的那个人应该是她,而不是我。这时,是否可以把拼板拼完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我是用行动在让她明白,遇到困难需要想办法,而不是放弃,这更加重要。




这样的小事其实每天都会发生,宝宝自己吃饭、自己脱鞋、玩玩具等等等等,孩子无法做好这些事时,对于小小年纪的他们来说,这就已经是大大的失败了。而很多妈妈估计也和我曾经的想法一样,“算了,这么小,她不会的,我帮她吧” 或者“一步一步教她,那么麻烦,还不如我帮她做了省事”。 要知道,我们帮不了他们一辈子,从小开始,从一些简单的小事开始,在一个相对安全而且温和的环境里锻炼孩子,这才是真正在“帮助”孩子。


固定型思维的人裹足不前的一大原因就是害怕失败,害怕承担失败后的后果。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机会体会过失败,那当他需要独立面对失败(即使再小的失败)时,他就会一蹶不振。而成长型思维的人把失败看作自己成长的机会,但这种受挫后的韧性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后天不断锻炼才会提高的。“妈妈替你做”和“妈妈陪同你一起做”,细微差别,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有意识地打造成长型思维的家庭


我的前老板无论再忙,只要不出差就一定坚持和家人孩子一起吃晚饭。我曾被邀请参加过一次他们的晚餐,晚餐时,父母和孩子都会分享自己一天发生的事情。分享完了后,我老板会问大家:“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今天犯过什么错吗?从错误里你学到了什么?” 然后父母和孩子都会分享,那次我也被要求分享了,那时我还不是妈妈,根本无法理解这个行为,事后还一直和老板开玩笑,在你们家吃晚饭就像面试一样。


当了妈妈后,这一幕一直会浮现在我眼前,有一次和他打电话聊起这件事。他告诉我,这是他们家的传统,叫Learning Talk(经验分享)通过提问让孩子们有意识地进行总结,同时将关注点聚焦在自己的成长而不是结果;而父母一同参与分享,就是在用实际例子告诉孩子们,犯错没关系,总结经验教训最重要。那一刻,我真正意识到,所谓“拼爹拼妈”, 拼的真的不是财富,而是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



相反,当一个家庭每天的对话都是这样的,“单位让我负责一个新项目,我推掉了,万一砸了还要挨批评,吃力不讨好”;“这个问题根本和我无关,明明就是小李的错”,我们怎么可能要求孩子成为成长型思维的人呢?这也许就是言传身教”最可怕也最厉害的地方吧,当我们本身就是这样的人,其实不需要太刻意,孩子自然就会学习和模仿;而当我们自己“做一套却教一套”,那即使我们再刻意,可能还是收效甚微。


热爱挑战、不怕犯错、享受努力的过程、保持不断学习进步的热情,成为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仅是我希望可以留给小D的一份礼物,也是我自己想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希望你们也愿意!


大J叨叨叨


1、昨天分享的如何玩绘本,戳->《晚安,大猩猩》|脑洞大开,不仅要会读,还可以这么玩,很多妈妈都跃跃欲试呢。受了这次活动的启发,我最近一直在琢磨各种“玩”绘本的方法,也欢迎大家和我分享哦。


2、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我之前推荐过一个农场的小玩具吗,戳->聪明玩具库|语言、想象力、数学启蒙,这套玩具就够了,很多妈妈都自己DIY了一个,今天第二条就是一位妈妈DIY的整个过程,欢迎去围观哦。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原文


爱一个人就是先学会好好说话|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穷富差距体现在孩子语言发展,美国发起了一项启蒙计划

打造高情商孩子的关键,恰恰发生在他们难过发脾气之时

3岁内宝宝打人,你管的不对才是大问题

想要更聪明宝宝?先搞明白智商和认知是怎么回事吧

美国喂养师指导,添加宝宝手指食物全攻略

担心宝宝吃不饱?美国儿医告诉我如何科学判断奶量



大J,坐标纽约,曾经知名外企经理,现全职妈妈。分享在美国学到的育儿知识,没有理论翻译,只有在儿医指导下的实践心得和运用企业带人智慧的聪明育儿方法。


微信公众号:大J小D(jiayoubaobao2015,加油宝宝的拼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