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聪明”玩具和“笨”玩具

大J 大J小D 2021-11-03

小D有个special instructor,我不知道中文该怎么翻译,就姑且叫她老师好了,她的工作就是和小D玩,教她怎么玩,也教我怎么和小D玩。


有时想想也觉得好讽刺,当妈的连怎么和自己孩子玩都要别人教。但小D矫正三个月时才勉强会抬头,这是非常严重的发育延误。所以出院后的头三个月,我们就是和康复师学怎么训练她,只要她醒着就是在毯子上训练。到小D大概四个半月时,大运动慢慢赶上来了,不需要这么密集的训练了,我突然发现如果不训练,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和她玩。而玩是宝宝最重要的认知发展,于是我们就被建议有了这位老师。


这位老师之前在传统的幼儿园做过园长,后来又转去了蒙特梭利的幼儿园。她每次来不仅会和小D玩一些适合她年纪的游戏,还总会评论我买的玩具,最常用的词语就是“聪明”玩具和“笨”玩具。


那什么是“聪明”玩具呢?

在她眼里,“聪明”玩具是开放式的,是可以让宝宝自由发挥变化出各种各样的玩法的。如果这些玩具又恰好是一些天然材质,比如木头、布等,就更加分了。

与此相对应的“笨”玩具,就是封闭式的,这种玩具基本上只能做一件事,而且好多这样的玩具基本都是塑料的。


为什么叫“聪明”玩具?

1. 培养想像力

这边从儿医到康复师,各个都强调玩的重要性。好的玩耍应该是促进宝宝的想象力,鼓励宝宝的探知欲。举个例子,积木就是“聪明”玩具,它给了宝宝玩的无限可能性。

一开始,宝宝可以自己抓着,啃着 --这是宝宝最开始探索和认知世界的方法;接着,她会抓住积木敲打桌面,或者两个积木互相敲打 -- 慢慢开始理解因果关系(想知道什么是“因果关系”,回复2看之前的文章); 再后来,宝宝拿着积木后,父母可以给她第三块积木,看她如何反应 -- 学会了如何做选择,学会了放手;再大点,就可以和父母一起搭积木,从最简单的叠一起到复杂的按图案搭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宝宝和大人有多少想法就能玩出多少花样。

如果按这个发散出去,“聪明”玩具不一定是玩具,它可以是一个空的零食罐头,一根绳子等等。而那些“笨”玩具,基本上就是宝宝按一下,它响一下或者动一下就结束了,没有很多再创造的空间。


2.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基本上“聪明”玩具大部分是需要父母和宝宝一起互动玩耍的。一直说陪伴的质量比数量重要。“笨”玩具的确让父母更省心,比如把宝宝放进那个音乐椅,她自己可以在里面蹦达个半小时一小时的。但这样的陪伴是没有亲子互动的。宝宝的第一年是建立亲子连接的关键时刻。陪伴她时要一心一意,要用心去观察这个小生命,要倾听她的声音,这才是高质量陪伴的关键。很多时候“聪明”的玩具会是高质量陪伴的催化剂,可以更好地促进亲子互动。


大J的观点:

今天这篇其实是比较有争议的,我之所以最终选择把它写出来是希望给大家一个新的视角。

我是一个中间派,我家既有“聪明”玩具,也有“笨”玩具。大J一个人带娃,一天当中总会有想自己歇歇,喘口气的时候,这时候“笨“玩具绝对是解放双手的神器。即使那位老师每周三次过来和我“洗脑”,我也不内疚让小D自己去玩一会“笨”玩具。我自己充完电了,心情好了,精力足了,我就能更好地更高质量地陪伴小D玩“聪明”玩具。况且,“笨”玩具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就是这些“笨”玩具鼓励了小D去伸手够玩具,让小D明白了因果关系。


所以说了半天,大J希望大家和我一样,可以辩证地看待这个老师的观点。但至少我们接下来给宝宝选择玩具时,不用再盲目,可以有意识地搭配着买,可以更高质量地陪伴宝宝一起玩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