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绘本每家都有,但这个启蒙方式你一定没做过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这是发生在小D身上真实的故事,也是影响我看待启蒙视角的事件。小D之前因为早产而运动延误,有个运动康复师一直带着她锻炼。她不仅仅是运动康复师,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更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
小D从出院开始就和她一起锻炼,是小D最好的朋友之一,也是我的好朋友。有一次她来我家,那时小D快3岁了,我就麻烦她帮我看一会会小D,我要出门办一件急事,大概15分钟能回(平时工作日就我一个人带小D)。
等我办完事回家时,我听到她们两个在客厅读绘本,我就悄悄地等在门口,不希望中途打断。她们在读的是《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这本书小D真的已经读了无数遍了,我自认把可以延伸和扩展的活动都做了,我当时真觉得不会再有什么新创意了吧。可当我静下来仔细听她们对话时,我真的是惊讶的。
-Look at the body of brown bear. Do you notice any difference? (看一下大棕熊的身体,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小D没说话)
-Look at this and this. Do the colors look different or same? (看这里和这里,颜色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
-They are different. This is light brown and this is dark brown. (它们是不同的。这是浅棕色,这是深棕色)
- That's right! Emmm... I'm wondering how Eric Carle did this. (对啊,我很好奇卡爷爷在画画时是怎么做到的?)
- Yes, I want to know as well (是啊,我也想知道)
后来,康复师就把卡爷爷的创作过程简单地说给了小D听,别说小D了,连我都听的入迷了。第一次知道卡爷爷的这些绘本原来是这样一本一本画出来的。
关于这个故事我就不复述了,网上下载了视频并且加上了字幕,大家看一下更加直观。
分享这个小故事倒不是说,我们非要和孩子说一模一样的创作过程。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意义就在于,它真正诠释了“生活就是最大的课堂”这句话的真谛。
康复师的两个孩子当年都是进入曼哈顿天才儿童班的,我曾经问过她,你们有刷题吗?你们怎么准备的?
她和我说,完全没有刷题,如果你的孩子不是这块料,刷题即使进了,接下来你和孩子都会很累。
唯一要做的准备就是多带着孩子一起生活,即使不为了天才班,也是每个家庭要做的,那就是在生活中多进行有质量的对话和提问,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我不敢说小D对于画画的热情100%都来自于那次的对话,但的确之后,读很多绘本时,小D自发地会进行一些思考问我,这是用什么画笔画的?为什么同样是绿色,这本绘本上的和那本不一样?
后来,我给小D报了画画班,她很感兴趣,而且不仅仅是画画,而是她学会了观察和提问。
一直到今天,我始终觉得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启蒙,“提供环境,让更多的可能性自然地发生,让孩子自己促使这些可能性发生”。
现在谈早期启蒙的话题很多了,谈到“提供环境”,我们第一反应都是外部环境,更多的聪明玩具、更多的优质绘本、更多的早教启蒙班级、更多的在家早教陪玩的点子。
这些都挺重要,但很多时候”更多“未必”更好“,我曾经有过一段经历,因为”太多“的玩具要玩、绘本要读,我每天都觉得好赶的。
其实也没人给我布置任务,但我内心就是很焦虑很赶。
当时,我内心对于玩具只有那一种”学来“的方法,对于绘本只有那一种”标准“读法,一度每天的早教启蒙对我来说就是”执行-小D完成-打勾“。
说实话我是感谢当时康复师带着小D读绘本的那件事的,因为它让我反思,原来有那么多有趣的关于绘本和玩具背后的故事,我们都没好好挖掘。
前不久分享的这篇《没想到逛个玩具展,竟然还悟出了三个育儿哲学》,也是我的实践。
不求多,不求快,只愿把每一次和孩子的互动交流看作一次“播种”的过程。我们要相信,只要种子播下了,看不见的根须总会生长。
从那时开始,我就明白了,启蒙不仅仅要有“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内部环境”。那种通过提问、探索而激发出来的“哇,还能这样”的眼里欣喜的光。
要保护好孩子眼里的光,第一步就是从我们家长呵护好自己内部环境开始。
我们敢不敢真正地不求结果,只问过程?
我们敢不敢全心投入地只是玩玩具、只是聊天、只是读绘本?
我们敢不敢用一个全新的视角看我们周遭的生活,真正地保持好奇?
四年前,我以为的“启蒙”是,学习很多方法用到孩子身上;四年后的今天,我才知道:
真正的“启蒙”是,丰沃自己的内心环境,带着孩子一起打造一座“无限可能”的花园。
你有过什么经历,在常见的玩具绘本中发掘了全新启蒙方式?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哦
大J叨叨叨
我终于回来啦,好想你们的!不更新的那周,我在北京,做了很多很多事情。北京的干,加上经常一天需要说很多很多话喝水也少,最后几天我的嗓子疼到不行。
但收获也很多的,拍摄了一档视频(3月8号就上线啦),和新加入的团队小伙伴们进行了团建,见了不少品牌合作方,还去了出版社。好几个会议都是发生在晚上9、10点的(捂脸,真的不好)。
几乎每个人都说,我的行程安排绝对反人性。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我又不想离家太久,于是只能辛苦大家迁就我的时间了。
昨晚出租车到家门口后,最最开心的就是小D冲出门口大声对我说,“妈妈,你回来了,我好想你啊!”,然后给我大大一个拥抱。这是最治愈的话,没有之一。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近期文章回顾
2、画画启蒙
3、启蒙要点
微信改版了
想看往期历史推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