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越是希望孩子好的地方,都是自己不够好的方面
今天文章有录音哦~
前段时间去参加了一个工作坊,发生了一件事让我感触很深。
课程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小的热身活动。让我们一群人站起来,互相记住对方的名字。
然后老师给了一个气球,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集体合作,不让这个气球掉地上。
到了第二阶段,需要定向抛气球了,也就是需要叫出对方名字,被叫到的那个人要去接气球,其他人不能接。
之后第三阶段,每个人都需要单脚站立,叫出对方名字,再抛气球。
直到最后第四阶段,在保留第三阶段要求的基础上,老师又引进了第二个气球。
之后老师让我们分享每个人玩的过程中的感受。我当时分享的是这样的:
到了第三阶段我开始感觉蛮紧张的,这种紧张来自于两方面。
第一方面是我自己的能力,说实话我从小任何球类都不擅长,面对过来的球我第一反应就是抱头。所以要接住球,要喊对人名,还要保持平衡,对我来说要求很高,我感觉自己做不到,所以很紧张。
第二方面的紧张来自于整个团队的氛围,我开始发现大家都有点乱作一团了,这种混乱的状态让我觉得不舒服,我感觉自己失控,周围的人也都在失控。
这是我当时非常真实的分享。后来听到其他人的分享,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一部分人和我一样也会感觉焦虑紧张,但也有一部分人会说,越混乱他就越兴奋,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
我参加的是育儿的工作坊,讲的话题是感官统合,这个小小的热身游戏其实就是多种感官统合的体现(这方面的心得我回头单独写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小游戏,也让我思考了很多。
老朋友们应该知道,我和你们分享过,我不会骑自行车,看到球过来就是抱头,恐高怕水,下楼梯会害怕一定要抓住栏杆。
很多这些自我“缺陷”,是等到有了小D后,学习了育儿知识后,才明白,其实就是自己小时候大运动和感官刺激发展不够。
当然今天肯定不是说这个,它让我反思的是,人和人真的是不同的,同样的事情,我觉得是混乱紧张焦虑,其他人会觉得是混乱兴奋好玩。
我们都已经在这个世界生活了三四十年了,也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我应对技能,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我,至今仍然不会自来熟,不喜欢和不是那么熟的人接触瞎聊天,但我学会了去聆听回应,也学会冷场不觉得尴尬;
比如像这类的游戏运动,我已经可以大方地选择说不参与,也可以选择参与。参加的时候也学会了自嘲说说自己的”四肢不发达“,幸好”头脑不简单“。
人和人是不同的,这句话说了无数遍,但太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尤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我记得第一次带小D去看儿童剧的时候,那时她已经快4岁了,一进剧场就是拼命大哭,真的是使出了吃奶的劲往外走。尽管也能理解,她第一次接触,也许无法适应人群、声音、或者黑暗的灯光。
但那一刻,不得不说,我们还是会有一点点小失望的。这是最热门的儿童剧,我花了很多时间才买到。其他孩子2岁不到就能看了,为啥我的孩子都快4岁了,还是不行呢?
道理都懂,可遇到事情仍然无法做好。因为我不是她,没有人可以100%感同身受。
就像我那天上课回来,把我们这个热身活动分享给先生,他第一反应就是说,这有啥好紧张的啊,就是玩啊,游戏而已。
是啊,我也知道游戏而已,有啥好紧张,但是当下我的身体做不到。
是啊,估计小D也知道,她是安全的,爸爸妈妈陪着她在剧场,但是当下她的身体也做不到。
小D很慢热,我其实很庆幸自己从小也慢热谨慎,所以一定程度上我是非常能理解她的,尽管有时也会因为希望她好,而忘记了自己的曾经。
养育她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治愈的力量。
记得前不久,我带着她去上游泳课,那里有一个很长很长的楼梯。说实话,我往下看的时候就会脚发软。
我强装镇定,一个手牵着她,往下走。突然,小D抬起头问我,妈妈,你是不是害怕了?害怕没关系的,你还是可以走下去的。
那个刹那,我突然觉得,原来父母的情绪孩子真的可以如此轻易地察觉。原来这一路不仅仅只是我给予她力量,她也给了我很多很多力量。
当年我也是那个总希望做小D心目中“超人妈妈”的人,但说实话有很多事情我都是“怂”的,任何强装真的太难了。
后来,尤其当小D会说话后,我慢慢给自己松绑了。我开始告诉小D我的真实情绪:
妈妈,不擅长和不是那么熟的人交流,所以我现在很不自在
妈妈,害怕很高的地方,所以这里我无法陪你上去
会担心这样局限孩子吗?以前担心过的,但现在不会了,因为我也会告诉她:
尽管这是妈妈不擅长的,但我知道这是我想改进的地方,所以我们一起来参加这样的聚会,给自己机会提高一下
妈妈现在在慢慢克服这样的害怕,你看我先从矮一点的地方开始,我一点一点在加强,让自己不再那么害怕高度了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越是和孩子较劲、越是希望她“好的”的地方,恰恰都是我们自己“不够好”的地方。
我们小时候因为这些“不够好”被评判过,我们努力却没能完善,成年后又因为这些“不够好”吃过一些亏。
于是,每当看到孩子的这些和我们相似的“不够好”,我们就异常担心,拼命希望他们可以改掉,可以不走我们的老路。
当我们现在在谈育儿时,我们总在说爱和接纳,那么也许这第一步就是爱和接纳自己。
愿意直面自己的弱点,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但同时告诉孩子,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努力。
这很治愈,也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事情。
大J叨叨叨
昨天的文章《你真的给孩子选对运动项目了吗 | 0~12岁指南》,没想到留言被“平衡车比赛”霸屏了,有很好的体验的,也有很焦虑的体验看完我的分享后释然的。
其实这和我今天分享的很像,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我把留言都放出来了,也是希望给正在摇摆不定的朋友们有个参考。但不管怎样,都要记得,一切从孩子出发。
最后送给大家采草莓的小姑娘,愿你们都心情明媚!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上周文章回顾
2、父母心理
3、慢热孩子
微信改版了
想看往期历史推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喜欢文章,就点个“在看”
让更多的人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