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有没有给孩子的大脑补充“营养餐”呢?
前段时间参加了一个关于感官统合的工作坊,老师的热身游戏是这样的:
让我们一群人站起来,互相记住对方的名字。
然后老师给了一个气球,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集体合作,不让这个气球掉地上。
到了第二阶段,需要定向抛气球了,也就是需要叫出对方名字,被叫到的那个人要去接气球,其他人不能接。
之后第三阶段,每个人都需要单脚站立,叫出对方名字,再抛气球。
直到最后第四阶段,在保留第三阶段要求的基础上,老师又引进了第二个气球。
什么是感官统合?
热身游戏结束后,老师并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让我们互相分享感受。于是大家纷纷表达了:
关于运动的:快要失去平衡了,需要协调能力;
关于社交的:有趣、团队互动、团队压力、混乱;
关于认知的:自我意识、管理自己;
关于情绪的:丢人的、焦虑的、兴奋的、期待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些词组都是我们随机说出来的,老师把它们分别放进了四个象限,最终把每个象限命名为:运动、社交、认知、情绪。
这时,我也就明白了这个游戏的深意,这就是感官统合的重要性。
一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就是每个人需要协调自己感官。而感官接收到的外界刺激和信息,影响的却是方方面面,谁曾想过一个运动游戏也会影响大家的社交和情绪?
而且每个人的感受也都是不一样的,有人觉得兴奋,有人觉得焦虑。
感官统合的重要性
我觉得这个游戏就非常形象地展现了感官统合的重要性,它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互动的接收器。
如果接收器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影响运动,比如有的孩子被我们认为是习惯性打人,但也许对他的接收器来说这就是“轻轻拍一下”。
也会影响社交和情绪,比如有的孩子上幼儿园时,始终不肯进入教室,大部分情况我们会认为孩子是怕羞,有分离焦虑,但也有可能只是因为教室太多活动,他的感官统合不过来,导致的情绪压力。
(当然,这两个例子,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这也是为什么观察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非常重要)。
如果长期以往,行动不受控、社交情绪有焦虑,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认知发展。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觉得,感官统合是孩子一切发展的基础,上图中从下到上分别就是:感官统合、控制的动作、社交和情绪、认知发展,这些是层层递进,互相作用的。
当然啦,每个派系也会不同。如果你问一个大运动发展师,他们肯定认为大运动和核心力量是基础。
对我来说,非要深究哪个更加重要并没有意义,关键还是“为我所用”,也就是这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怎么做?
感官统合需要去上课吗?
说了那么多感统的重要性,那么很多朋友肯定就联想到市面上热火朝天的感统训练班,甚至也许还会懊恼自己当初没给孩子报名。
那这里先要区分一个前提,感统训练并不等同于感统训练班。
老师在课堂上也讲过,真正的感统失调,需要干预的孩子并不多的。但是感统训练,的确每个孩子都需要进行。
老师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她说,现在没有父母每天会饿到孩子,但很多父母却经常每天在饿孩子的大脑。
大运动锻炼、感统、早期启蒙,这些都是大脑的营养餐,是日常细水长流每天要做的事情。
感统怎么训练?
在谈怎么训练时,我们肯定需要先了解感官有哪些?一共有七大类:
味觉
视觉
嗅觉
听觉
触觉
前庭觉(平衡能力)
本体觉(身体感知能力)
其中最关键的是最后三项,也就是触觉、平衡能力和身体感知能力。
这些的家庭锻炼形式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关键还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我就先来和大家说说,这三项发展的关键核心是什么。
触觉
多让孩子接触不同材质的玩具物品,这些我很早以前就和大家分享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进行感官游戏最关键的就是我们需要用语言或者问句帮助宝宝表达她正在进行的感受,这是有助于帮助宝宝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关键。
孩子在玩毛绒玩具,可以说,“这个毛茸茸的,摸上去软软的”;也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感受,“这个摸起来什么感觉啊?”
生活中就会有一些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不喜欢某类材质,这些挺正常的,大家也不用恐慌,非要上升到就是“感统失调”了。
小D之前就不喜欢黏糊糊的材质,我们做的就是少量多次,慢慢接触,逐步适应。
那这次学习过程中,我又学到了一招,就是提供孩子词汇“太多了、正正好、还不够”,并且提供应对策略。
比如面对动力沙,孩子不喜欢,那么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使用这样的词汇“太粘了”,然后提供应对策略,“摸完可以马上洗手就好了”。
当孩子有语言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有解决方案,那么即使有轻微的“感统失调”,也就不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感受。
这样的方法也适应于任何五感。比如“太吵了”,那么“可以用手遮住耳朵”。
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是什么不需要多解释了,这里唯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平衡能力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某个人正好的对于另外一个人来说就是“过多”。
所以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一定要从孩子个体出发。不能想当然地觉得,别人家孩子可以玩荡秋千,我也逼迫自己孩子玩。
平衡能力刺激过载,会导致孩子出现惊恐、恶心、呕吐的情况的。
如果你发现自己孩子平衡能力比较差,不妨先从比较温柔的方式开始。比如坐在摇椅上,坐在瑜伽球上,先从这样的开始,再慢慢提高。
如果你的孩子本身平衡能力就不错,很爱玩荡秋千这些的,那么就可以进行一些高阶训练。平衡能力和视觉能力是相关的,因此结合起来训练是最好的。
比如快速转圈后,停下来后马上就可以读出我们手里拿的卡片的字母,还不认识字的孩子可以找出我们要求的东西。
身体感知能力
这个是大家比较陌生的概念,我曾经写过《又好又贵的运动早教班,精髓在这里,了解了在家也能做》,就涉及到这个概念。
那这次通过学习更加明确了,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对于肌肉和关节的压力。
老师也挺感概的,说这个对于以前的孩子来说都不存在问题的,但现在的孩子普遍不做家务,户外活动时间少,就导致肌肉和关节的刺激缺乏。
最简单的锻炼方式就是多让孩子参与做一些家务,帮助提重物、推重物(当然这里的“重”是相对于孩子年龄而言的,大家也要让孩子量力而为)。
上了这节课,我就想到了在小D 2岁开始,我们大运动康复师,每次都会要求小D帮我们推着门,让我们出去。
这个小小的要求,现在想来也是在锻炼她的身体感知能力,推着门的时候就是在给肌肉和关节刺激。
可见,这些活动都是在家随时随地可以做的。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些后什么感受?也许有一波朋友又要感叹了,每天给孩子各种启蒙时间都来不及,又多了一项内容。
我上完这个课程后,反而更加认识到学龄前孩子“散养”的重要性。
其实这些活动内容,如果一个孩子每天可以有足够户外玩耍时间,他们就能得到充分锻炼的。
孩子过了3岁,不少家长的重点就是认字算数,觉得要培养“最强大脑”。但其实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眼里,大运动和感官统合,才是真正的大脑“营养餐”。
营养跟上了,之后的认字算数都是水到渠成的,大家千万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啊。
大J叨叨叨
昨天很多人留言和我说,录音听出来我似乎嗓子哑了,让我多注意休息。谢谢大家啊,其实嗓子并没哑,只不过我昨天是早上6点多起床录音的(嗯,脸也没洗,牙也没刷,捂脸~)。
还没开嗓就会有这样听起来哑哑的感觉,回国事情比较多,关键是时间被打散了,有时就不得不这样见缝插针了。
这次回来真的没时间和大家见面了,等我下次再来安排一下哈。我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动态,其中最开心的还是去买了很多人向我推荐的纯色优衣库T。
我昨天发出去后,好多留言都在说,同款同款,哈哈。不过很多人也在提醒我,我买贵了,这个做活动才59(买贵了,555)
推荐阅读
点击标题直接阅读
1、近期文章回顾
2、早教班
3、运动
微信改版了
想看往期历史推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喜欢文章,就点个“在看”
让更多的人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