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怯场的女儿自信表达,日常生活里我用了不少“心机”
你这次准备带什么去分享?-- 确认演讲主题你为什么想要分享这个?-- 挖掘演讲情绪
你的听众是谁?-- 明确受众对象
你觉得他们会感兴趣的是什么?-- 挖掘演讲内容
当然啦,低幼孩子我们可以适当帮一下,但这个框架逻辑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会准备。
那如果你家孩子的幼儿园并没有这样的活动,完全也是可以在家进行的。
让家里随时随地有个“小舞台”,是很好地帮助孩子克服公众演讲的方式之一。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从2017年第一次在公共场所做分享紧张尴尬,到现在慢慢享受其中,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越来越熟悉“站在舞台上”的感觉。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想让孩子不怕公众演讲,那么就把这样的场景变成生活常见的,而不是“特殊”的。
我的一天是这样的,起床、穿衣、去幼儿园,玩游戏,吃了午饭,回家了。
我的一天是这样的,起床后,我穿了红色的上衣和牛仔裤。是妈妈送我去幼儿园的,我和明明一起玩了搭积木的游戏。午饭吃的馄饨,吃完后,奶奶来接我放学回家。
从上面的举例就能看出,所谓“具体”就是添加更多的细节。而随着孩子年纪慢慢增长,还能继续增加心理活动和详细描述。
先把“骨架”搭建好,然后再一点点补充“血肉”,这也是基本的演讲和写作的技巧。
这样的活动,每天全家晚餐时,或者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也是可以随时进行的。
当孩子熟练后,就可以难度升级,让孩子去采访别人,并且要把采访所得再进行演讲分享,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孩子的沟通和社交能力。
最常见的就直接从《我的一天》进行演变,像当时小D幼儿园的老师就会让孩子们互相采访,然后来分享其他孩子的一天是怎样的(仍然会遵循先笼统再具体的原则)。
而到了幼儿园大班,老师就会进行项目制学习,会带着孩子去采访专家。比如带领孩子去采访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动物园的驯养员,等等。
这个游戏同样也非常适合我们家庭开展的,比如让孩子采访父母的职业、爱好等,然后分享出来。
可以提前给孩子一些开头和结尾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完成演讲。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XX的一天/XX的职业。
他的名字叫XX,是我的XX,他的一天是这样的。
这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谢谢你们听我的分享,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这样孩子就不仅能说自己熟悉的,还能说别人的故事,同时也学会了讲述技巧的基本模版。
在教室里养一只蜗牛还是养一条鱼?
我们要不要添置一些新的绘本图书?
这个练习在家真的太应景了,孩子慢慢大了,总会有很多“不服从”我们的时候。与其一味打压,不妨可以定个家规。
家里任何成员对于其他人的想法有不同意见的都能提出反驳意见,据理力争。
比如小D前段时间想要再买一个熊猫玩偶,我没同意,理由是家里已经有好几个类似的毛绒了。
然后小D就来了一番她的pitch:
家里的确有两个熊猫毛绒了,但我仍然还想再要一个。因为我最喜欢的就是熊猫,而且我想要的这个是中等大小,正好和家里的一大一小凑成一家人。
我自己也存了一些零花钱了,我可以拿出来买。如果钱还不够,你能不能补充一点?
讲真,我当时就被说服了,而女儿奴小D爸爸,立马已经全款付钱了,压根不要小D花她的零用钱,哈哈哈~
小朋友会笑我。
他们笑的话,并不是笑你这个人,也许你讲得幽默,也许是笑这个错误。笑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呀,我们自己犯错了,不也是经常“一笑了之”。
我怕会忘记讲什么。
这太正常了,上台要讲几分钟,相当于一两千字呢,能不忘记的才是少数,妈妈经常上台发言忘词。我上台前会多练习几次,熟练后还会画思维导图、记录关键词、做PPT帮助我记忆。(然后帮助孩子选择一个合适她的方法操练)
那万一练习很久还是紧张或者忘记了呢?
面对突发状况,我们也能灵活应对。比如,妈妈紧张的时候,走到麦克风前不着急说话,而是先深呼吸三次。或者我开口第一句话就和大家说,我今天很紧张,说出来反而好了。
如果中间真的紧张到了舌头打结了,我就会用语言化解,你们看,本来想掩饰一下自己的紧张,结果舌头出卖了我。
大J叨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