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前面几篇文章讲的金融工具减值,都是刚买的时候没啥问题,后面逐步遇到问题,然后一步步计提减值。
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买的时候就有问题。
学术的说法叫做:购买或源生时已发生信用减值。
有老铁问了,如果已经知道某项金融工具会发生违约风险,为啥还要去买呢?明知是坑还要跳?
这么说的老铁还是太天真。
要知道,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任何东西,只有价格低于价值,就一定能卖出去。
比如某个名牌包的一个角落被不小心划了一道,不仔细看看不出来,柜姐说可以6折卖给你,你是买呢还是买呢还是买呢?
比如上海市中心某个大平层发生了凶杀案,低于市场价500万出售,你是买呢还是买呢还是买呢?
只要价格能弥补这些缺陷,那这些缺陷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所以大家不是不能接受缺陷,而是不能接受价格。
债券投资也是一样的道理。
某公司发行债券,而自身已经陷入了危机之中,根据它的财务状况,发行的500万的债券,可能最后只能还上个400万,甚至只能还上一半。
这种债券就没有价值吗?
当然不是。
只要发行的价格足够低,只要未来的收益折现回来能cover掉当下的购买价,就是有价值的。
能赚钱的投资就是好投资,我们不需要对投资标的产生感情。
嗯,我指的就是不需要苛求投资标的的完美,任何地方都完美的投资标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太贵了,当下的价格已经透支了未来的收益,你买入就只能在山顶站岗,等着时间来给你解套。
就比如说这个债券,票面价值500万,发行价150万,你估算了一下,有80%的概率未来可以收回300万,20%的概率未来可以收回100万,收益还是可以期待的,买进还是有不小的概率获取翻倍收益的,那就是值得投资的。
有老铁问了,那未来收回多少钱怎么估计呢?
这就是各凭本事了。
有的靠技术分析,有的靠小道消息,有的靠YY,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计,而当下的价格就是综合反映了不同预测的结果。
看准了,就赚的盆满钵满;
看走眼了,就只能愿赌服输,要么天台见,要么笑一笑重头再来。
扯远了。
那这种情况下如何做账呢?
很简单,还是三阶段模型,只是因为已经发生了信用减值,所以直接跳过前面的第一和第二阶段,直接按照第三阶段来处理,即:
将初始确认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变动确认为损失准备,并按摊余成本和经信用调整的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也就是应确认的利息收入(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其中,摊余成本=账面余额-信用减值准备。
各位老铁看懂了吗?
欢迎各位老铁给我来个素质三连:
点赞+在看+分享!
历史CPA文章大合集网址为(每个月更新一次):
https://dlj.li/xuganmucpa(推荐使用电脑端打开)
使用方法见:升级版的CPA文章大大大合集来了!!!
(1)会计准则的大白话解读;(2)转行财务分析的亲身经验分享;(3)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的提效神器推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