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疫情,不要“三心二意” ——副校长、心理学部部长白学军教授做客天津新闻广播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导致一些人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作为普通民众,特别是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及其家属、密切接触者以及医护人员,在此时期如何调节自身情绪非常关键。

为了给广大市民在特殊时期做好适当的心理调适,发挥心理学科在重大疫情中社会服务作用。今天上午,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天津市心理学会理事长、市科协委员白学军教授做客天津新闻广播直播间,接受记者采访,就此次公共卫生事件中一些常见的心理状况,普通市民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做出了科学的解答。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主持人:现在大家对于疫情都非常关注,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下,焦虑应该说都是正常的,但是它的度又是很难掌握的。您认为哪些行为可以判定为过度焦虑?

白学军:新型的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的流行病。国家也开始用了很多的办法来进行控制。对于个人来讲,如果大家出现了以下的行为应该说就属于过度焦虑了:比如说坐立不安、思想不能集中、紧张、出汗、特别担心、晚上睡不好觉,有的时候在睡觉的过程中容易惊醒等等这些行为。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尽量呆在家里,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更加合理的居家休闲方式呢?


白学军:心理学有这么一个原理,我们自己的心理会让我们选择性地去听一些信息,或者看一些信息。如果我们自己对于这个病毒比较关注,那我们就会容易选择这方面的信息来进行阅读或者收听、收看等等,这样会更进一步地加剧我们的恐惧心理或者焦虑心理。积极的心态,应该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点,就是积极主动。我们要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做好自己的防护措施,戴口罩,改变我们的行为。同时,我们要与家人或者亲戚朋友,还有我们心理咨询的人员进行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与他人诉说,可以降低我们的焦虑情绪;第二点,阅读正面的或者积极的信息。如果一个人一味地关注负面信息,会让自己更加沉浸于消极的、悲观的状态之中,不利于自己心态的调整;第三点,我们要克服思维的局限,跳出自己的设限。前面给大家讲到的,人们会选择性地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听自己想听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跳出来,我们就能够从更正面的方面来看。还有一点,我们在家的时候,应该转换一种思维的角度。我们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外忙活,很少与家人在一起,现在恰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居家休息,恢复体力。可以与家人进行亲密互动,共同诉说一下过去自己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取得的成就,同时还可以畅想一下未来。家人的支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学会不管在哪,都要树立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按时起居。这样也能够让我们的生活规律化,也会增加人的免疫力,促进我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持人:很多人拿着手机刷微博,刷相关的信息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而且在特殊的情况之下,部分人会更加乐于相信乃至主动搜寻一些小道消息或是负面信息。在这种特殊的疫情之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心理?


白学军:我觉得每一个公民要克服“三心二意”的心理。“三心”,第一个就是要克服恐惧心理;第二个就是要克服怀疑自己或周围人有没有得病的心理;第三个,也是最常见的,就是要克服盲从的心理。“二意”,第一种就是麻痹大意,还有一种就是失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的一点就是从众心理,包括可能有一些非理性的抢购物资的行为。其实是不是也是能判断成焦虑的一种体现。


白学军:人们从众的时候,一般有这么几个原因会导致人们从众。第一个,就是他获得的信息不充分不足够,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这其实另一方面也就是刚才你讲到的人们的一种焦虑心理,就是担心事情发生以后可能会与自己有关系。比如说,现在有很多的人开始储存食物、储存蔬菜。实际上,大家能够看到政府现在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采用绿色通道保证各个城市各个社区积极供应,所以这种焦虑心理应该能够得到缓解。


主持人:以前在工作比较忙的时候,我相信不少人都会希望能够在家什么都不干,宅着,但是这次面对特殊的疫情,我们需要这么做的时候,没待两天,很多人都有一种不适的感觉。您认为这种不适原因何在?


白学军:这主要是打乱了生活的规律。过去我们每个人,如果是上班的人就周六、周日在家休息,周一到周五会上班,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那么不适怎么来调节呢?第一,按时起床,按时地生活;第二,一定要有事情来做。比如说给自己定一个计划,阅读书籍,在家里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一些动手的活动,比如为家人准备丰盛的饭菜,在这个过程中充实自己的生活等等。


主持人:除了少数身体上有病患的患者之外,更多的人现在面临的是心理上的压力,而心理上的这种过度的压力,反过来可能也会导致身体上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针对这种情况,您有哪些建议?


白学军:这一次的疫情,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讲是一个应激事件,是突然出现的过去没有遇到的事件,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影响。出现这种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如果不出现这种反应,可能是大家思想上还没有重视。但是应激反应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身体上的应激反应,比如说血压上升,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这种反应的好处是能够调动我们自身的能量,去应对外界突然出现的危险。同样也会出现心理上的反应,比如说我们的情绪焦虑、恐惧等等。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有积极应对反应,也会有消极应对反应。对于一般人来说,有焦虑是正常的,但怎么来克服呢?研究发现,只要我们能说出,我现在很焦虑,我现在很紧张,说出来了之后,这种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就会下降。另外一方面,如果周围有亲戚朋友或者家人,也可以把心里的感受与他们分享,与人分享的过程会降低焦虑或者不安的情绪。转移注意力,看电视、电影,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也会降低焦虑不安的心理,这主要取决于自己愿不愿意调整自己的心态。


 主持人:您特意强调了关于诉说两个字的重要性,同时本市开通了24小时的心理干预热线88188858。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避免大家产生心理上的恐慌,给大家提供一个渠道。那么您认为对广大听众来说,自身出现了哪些具体的情况,从您专业的角度建议他拨打心理干预热线?


白学军:第一,自己有紧张和焦虑不安心理的时候,没有人去诉说,你就可以拨打这个电话;第二,看到你周围的亲朋好友或者同事,他们出现了这个行为,你也可以拨打;第三,你发现这个人过去一直很开朗,最近几天不一直说话了,或者跟别人交流明显下降,这个趋势也需要去求助。这样能够及早的帮助大家克服心理上的恐慌或者焦虑不安。一定要有一种积极求助的心态,这不是弱者的表现,而是一种强者的行为。我们所有的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员都有职业的素养,对来访者信息是严格保密的。要战胜目前的这种困境,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单的,社会是一个整体,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信心,那么这种疾病就一定能够战胜。

文字来源/心理学部

责任编辑/靳金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