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法的学科交叉沙龙”第十七讲顺利举行

法的社会视野 法的社会视野 2024-03-13


6月9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法的学科交叉沙龙”第17讲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北四楼206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为“寻求政治、公共管理以及法律的重叠共识”,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高全喜主持兼评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兼聘副教授陈天昊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于晓虹作为演讲嘉宾进行主题发言,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季卫东、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谭俊以及其它师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会议伊始,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季卫东为本次沙龙致辞。季卫东院长表示,陈天昊副教授和于晓虹副教授作为优秀的青年学者,在公共管理、政治与法律的交叉研究、实证研究等方面颇有建树。本次沙龙的主持人高全喜教授作为我国政治宪法学的旗手,对公共管理、政治与法律的交叉研究有着深入的理解,期待高全喜教授能带来精彩的点评。同时预祝本次沙龙取得圆满成功。



高全喜教授作为主持人发言。高全喜教授认为,法学一方面有着自身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具有包容性,需要吸收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进步也要求法学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拓展理论研究的范围和深度。由于我国社会规模大、结构复杂,从专业性、工具性和社会性的角度来看,都要求法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因此,非常期待两位青年学者的精彩发言,希望他们的演讲可以为我们开“脑洞”。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学院兼聘副教授陈天昊带来题为“法规范研究与社科法学研究的交叉思考”的主题演讲。他首先从自身作为法科学生的教育背景谈起,讲述了自己从传统的法教义学的学习和研究转向法学与公共管理交叉学科研究的历程,并指出法教义学的核心在于回答制度和规范应当如何构建、法律应当如何解释和适用以服务于立法和司法机关的需要,解决的是应然问题;而社科法学解决的是实然问题,从因果和机制层面入手构建理论,并结合各种新型定量研究方法,由发现实然到理解实然、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同时,交叉研究要同时回应所交叉的两个学科的问题和关切,具体到公共管理领域就表现为“公共行政如何提高效率”和“公共政策如何改善效果”两大问题。他以其本人对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和知识产权法院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例,说明如何在公共管理学科和法学学科两个层面运用交叉学科方法回应现实问题、做出理论贡献。最后,陈天昊副教授在总结中指出,要做好学科交叉研究,需要以求知欲为驱动力,发挥各学科相对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优势,在学界前沿领域开展研究。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于晓虹带来题为“法与交叉学科视阈中的法政治学”的主题演讲。她首先从渊源、议题、范式与发展四个方面介绍了法政治学,指出最早的法政治学源于哥伦比亚大学的“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以法理和宪法为研究对象,后续逐渐与法理学研究分离开来。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由于深受法律现实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和思想的影响,法政治学形成了以法官如何决策,和作为政治制度的法院两个基本议题,形成了法律模型、态度模型和策略模型三种基本范式。然后,于晓虹副教授结合具体的研究案例呈现出三种不同理论模型之间的发展演变过程。其次,于晓虹副教授还通过对不同交叉学科的比较中指出法政治学的位置。再次,她指出在开展法的交叉学科研究中,不仅要了解相关方法的逻辑和初步操作,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开放与坦诚合作。最后,她详细地阐释了法学与交叉学科的研究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对法学的重新认知,还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纠正,有助于建构基于中国经验的学术话语体系等。



高全喜教授对报告进行简要点评。他指出两位老师的报告具有宏观的视野,内容非常精彩,体现了法学与管理学、政治学的交叉研究的各种可能性。新的交叉学科研究相对于中国早期的法社会学交叉研究而言,进入了新的时代。从整个现代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交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处于变革期的当今世界,中西方都需要进一步开展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以此作为知识突破和生长的最好着眼点。对于法学研究而言,我们要结合中国实际深入地开展跨学科研究,而非停留在简单的比较和杂糅。此外,在认知上要坚持以法学议题为研究对象,不可因研究方法的创新导致问题意识的迷失、脱离法学范畴。



自由提问与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就法政治学中的政治概念、如何从法政治学的视角研究检察制度、同一法学议题的不同交叉视角与限制、交叉学科研究如何回应法的规范性问题等话题进行提问和讨论,两位演讲嘉宾均予以详细的解答。



最后,季卫东院长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政治和公共管理对于中国法学来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其中政治也深深地嵌入到了中国法治发展的进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进行交叉学科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两位青年学者的研究和报告都非常精彩,展示了宏伟的学术抱负,在回答提问环节也展示了渊博的知识和对年轻学者的共情关怀,并再次表达了对两位嘉宾的感谢。


会后,参与人员进行合影留念,沙龙在愉快热烈的氛围中落下帷幕。





关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

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简称:CISLS;官方网站:http://www.socio-legal.sjtu.edu.cn/),是依托凯原法学院成立的实体化校级跨学科研究平台。旨在探索中国式秩序和制度变迁的深层奥秘,借助经验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方法考察超大规模社会、网络型社会、风险社会以及数据驱动社会的治理方式,为正确认识、理解、解释中国现象以及正确解答世界普遍性问题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


 中国法与社会研究院 


分享海内外法社会学的前沿景观

学术成果 | 活动报告 | 论坛通知

投稿、荐稿请联系:

sjtu.cisls@outlook.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