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房地产“强化长效、弱化短调”

朱罗纪 朱罗纪 2022-05-30


每到政策发布,都能显示汉语的博大精深,脑壳烧坏,也未必搞得得明白。

 

我们的政策文件,一向都是要对比之前的政策文件看,才能看出点东西。但具体说谁能解释得透,那全看上头事后的解释。

 

非常细致的我们做不到,大面上的解释可以来看一下。


每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确定来年至少半年的发展思路。今年的会议尤其重要,外有贸易战,内有宏观经济下行,可谓内外交困、风雨如晦。正如会议所言——“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关于“规律性认识”。


比如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宏观治理水平,向下负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些是上升到了“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高度,应当属于我们的“核心利益”,也即是在未来与美国的谈判中“不会退让的部分。


2、经济运行“变中有忧”。


之前基本是“稳中有进、稳中有变、下行压力加大”,这次增加了一个“变中有忧”,意味着未来的宏观经济下行,是更加确定的,有很大压力,这个判断,决定了接下来的很多政策方向。

 

3、“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明年是建国70周年,要求“以优异成绩庆祝”。这说明了,之前流传的国家可以容忍经济更低速增长,是错的。“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应当在6-6.5%,不会容忍失速,还是必须要“六稳一提”的。



4、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个话在7.31文件里也是这么表述的,没有什么变化。但在阐述上,明显是在推行“扩张型”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这个表述有力回击了市场流传的中央决定“不减税不降负”传闻。预期国家会容忍更高的财政赤字——相信比2018年原初预定的2.6%为高,也会更大幅度的增加地方政府发债(来推动基建)。但在货币政策上,基本是原来的表述,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实际执行中,它应该是“稳健偏宽松”的,现在其实已经发生了。预期明年的货币不会扩张很明显,但是定向的动作会很频繁(比如前两天的特麻辣粉定向降息这样的动作),融资环境一定会比今年好,市场的真实利率会降下来(也必须要降下来),房贷利率的上浮幅度也会降下来



5、真正转向扩大内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首要提的是消费市场,“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把国内消费市场真正激活(减低出口,减低投资),一定是未来唯一的出路,而且,我们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没有理由空间不大。而继续在原来的已开放的市场里打转转(比如房地产),潜力继续提升空间已经很有限了,而上面提及的那些未真正开放过的领域,是真正有大空间的。之前学界已经论证了几百回,由于受到限制准入,那些领域的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现在满足不了消费升级需求的,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尤其是教育、育幼、医疗,主流民意是恐惧它进一步的市场化的,认为过去已经“市场化过头”了。这是很严重的认知偏差,他们从来都没有真正开放过。

 

6、首提经济体制改革


我认为,(明年重点工作的)第五点和第六点,是这次会议最重要的地方,这其实是在侧面回应“中美贸易战”——但是从我们的立场和利益出发而做出的决定。


第五点谈到的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这几乎是今年所有会议里都没有提到的,7·31未提及,10·31也未提及,12·13的政治局会议也未提及,以往的政策文件多数提的是“经济结构优化”之类的。


这里面,第一点是落实国企、民企、外企的“竞争中性原则。国家队是一定要做大的,这也是“核心利益”,不要期待有什么让步,但可以是“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公平竞争”(比如淡马锡那种)。


第二点是,激励民企。保护民营企业家的人身、财产安全,营造法治环境。这个之前10·31的文件已经讲了,民营企业家其实并不需要保护,但需要法治,需要相对自由的市场竞争。第三点是,减少政府干预,“凡是市场能自主调节的就让市场来调节,凡是企业能干的就让企业干但这个部分一笔带过,估计到各地,也很难落实。


7、全方位开放



这个表述之前有,但这次有一句话极为打眼——“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句话是能够把握住中美贸易战的本质和痛点的,其实就是规则要对等、透明,而不仅仅再是开放商品市场。尤其是动辄反美的朋友们,还是好好体味这段表述。这里面每一句都很重要,比如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商知识产权、允许更多领域外商可控股独资(比如金融业)、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说白了,这就是要和美国进行3个月贸易谈判的脚本。


8、最后来谈到我们的房地产。


首先,这是时隔半年重提长效机制、房住不炒。在7·31政策文件中,表述是最为严厉的。当时是这么说的。

 

“第五,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持因城施策,促进供求平衡,合理引导预期,整治市场秩序,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加快建立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但到了10·31、12·13,房地产只字未提,当时主流观点解读为“房地产已非主要矛盾”,或者“要放水”。前一个判断是对的,后一个是错的。


这次的表述重提长效机制、房住不炒,但和7·31相比,是有不同的,一句话概括:“强化长期、弱化短期”。“强化长期”更多谈的是制度建设,比如房地产税、住房保障等等(可参看我之前的文章《中国正在形成自己的“住房模式”》)。这时候重提这个,可以有效降温最近有关房地产调控松绑的预期。但其实,提与不提,这个行业的从业者都会相信“长效机制”会稳步推进。

 


“弱化短期”,指的是,对于各地因为这一轮的调控而出现的房价波动甚至城市经济困难,回到了最开始的调子:因城施策。大概意思是:你们各城市自己去相机把握。不再发狠话——“下决心解决好房地产市场问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就是好消息。

 

就此而言,即便是重提“长效机制”,对于房地产未来的政策,我还是维持之前的判断:政策正在走向“温和宽松”,但是大放水不再可能。这个“政策”包含两个部分,各城市无法主导的宏观货币政策,会温和宽松。各城市可以主导的行政管制政策(“五限令”),也会温和宽松。但是不同能级的城市,宽松度会不同。

 

当然,“长效机制”总是悬在房地产头上的那把钢剑,这个机制将会主导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长期预期。这个事情属于行业的重大转变,暂时无法判断,只能边走边看。

 

总之,这次会议释放出来的信号,在房地产领域,基本在预期之内。在进一步改革开放领域,则是给出了一些“猛料”(对于舒缓贸易战会有正向作用)。至于说,最后做到什么地步,那么要观察接下来的行动。还是那句话:现在是“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时候。



后台交流,可加微信号:budao2000。或加入知识星球,获得全年度置业交流。

【往期文章】

菏泽:这个城市的TOP500企业,房企占了227家

香蜜湖顶豪挂牌价下降逾3成,市场在寻找“最后一跌”

深圳名校“房产面积设限入学”的警示

市场仍在降价周期,接下来是新房倒逼二手房降价

如果必须要买房,最好的时机一定在熊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