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们不敢贷款买房子了

朱罗纪 朱罗纪 2022-09-07


价是可以骗人的,量却是骗不了人。

 

从4月份房地产销售和信贷数据看,人们没有信心了,不敢贷款了。

 

预期收入流决定了人们负债的偏好,预期收入稳定且可增长,人们就会增加借贷,反过来就不会。

 

4月份的信贷数据,是令人害怕的。可怕在于,它可能是有持续性的。

 

我直接引用建行金融市场部张涛的最新评点,看金融人家比我们专业:

 

4月末居民贷款增速已经降至5.9万亿/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2万亿/年。其中,居民长期贷款增速降至4.6万亿/年,较去年同期下降2.1万亿/年;居民短期贷款增速降至1.2万亿/年,较去年同期下降1.1万亿/年,居民去杠杆的速度较上月进一步加速

 

另外,居民存款增速则继续提升,4月末居民存款增速已升至11.9万亿/年,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2万亿/年;其中,居民定存增速升至10.2万亿/年,较去年同期提高了2.2万亿/年;但居民短期存款增速却降至1.7万亿/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万亿/年,居民增加配置无风险金融资产的进程还在继续



中长期贷款里面大部分都是买房按揭贷款,所以,这个总结来说:1)人们不愿意贷款买房,开始降负债;2)也不消费,人们选择存款避险,尤其是定存(占存款比重由去年一季度的70%升至今年一季度的90%),增加储蓄抗击风险。

 

只有对未来的收入预期和整体环境非常没有信心,人们才会这么干

 

而这个趋势现在看有可能是会持续一段时间的,我们只看房地产方面。

 

要解释一点,我们看到的房地产销售数据和居民中长期贷款数据,都是有滞后性的,尤其是后者,是发生在房地产销售数据之后的。对于新盘来说,要网签备案抵押之后,银行才会放款,然后才会录入贷款数据。对于二手房来说,要在过户抵押之后,才会录入数据。所以,相对于市场一线的成交,按揭贷款的数据足以滞后1-2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说,今天的房地产销售端数据,会继续预示着接下来的信贷数据。

 

而1-4月,房地产的销售数据也同样在继续下滑。商品房销售面积39768万平方米,同降2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4%。商品房销售额37789亿元,下降29.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2.2%

 


这意味着接下来5-6月份,展现按揭贷款趋势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也会继续下滑。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录得罕见的负增长看,房企的投资信心也在快速跌到了冰点以下。我之前半开玩笑的说,现在距离全面一刀切的大刺激,只差一个巨头倒掉。而在最近,融创又被爆出违约,足见整个房企行业的严峻状况与之前相比,并未有缓解。

 


以上叠加,可以让我们回溯看出:在一季度,我们推出的宽松政策,未能展现出对市场信心的提振作用,反而是市场信心一再下滑。之前说的信贷坍塌,事实上已经出现了。这个背后,自然有疫情防控的因素,但应该说,根本性原因是在于去年的“YUNDONG式”大爆锤,疫情又加剧了这一切的严重程度。

 

讲到这里,我们继续看一下全面下滑的就业数据,就不由得再次内心犯凉。

 

最新数据显示,16-24岁调查失业率已高达18.2%。而今年高校毕业生1076万,创下历史之最。这些人找到工作的前提,是社会上有足够多的企业在创造就业。但是,疫情防控灭掉了一大批的中小微企业(举凡旅行社、酒店、院线等等),而去年的爆锤也灭掉了吸纳大学生就业极猛的互联网、教培这些行业——连腾讯今天发出的财报也显示停止了增长,一季度净利下滑23%!

 

当大家不再埋怨“996”、面对现实埋头找工作的时候,发现企业都在裁员了。这样的行情,人们不贷款、不消费,是很自然的选择。市场的失去信心,表现在每一个角落,不是哪一个行业,哪一个地区的问题。

 

我今天发了一个朋友圈:回头看去年的各种神操作,得到了那么多蠢货/蠢文章的鼓掌叫好,今天要不要大家再来回头算一下账?当犯的错误不由他们承担代价的时候,他们不会吝惜于尽情的做帮腔。我希望今天的现实,可以让一些人清醒一点点。有些事情也许我们不敢说,但至少可以不用那么卖力的鼓掌。

 

放到深圳,信贷数据的走势也是类似。我把2017年以来深圳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做了一些梳理,和大家分享。

 

2017-2021年,深圳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额分别为:2017年增加2147.75亿、2018年增加2174.82亿、2019年增加1725.5亿、2020年增加2316.02亿、2021年增加2385.63亿元

 

能看得出来,居民中长贷与房地产市场涨落高度同步,比如2018年第四季度市场调整持续到2019年第三季度,那么录得2019年居民中长贷增幅显著下滑。而2021年经历了住房参考价的打击,房贷还能维持增长,实属难能。

 

而2017年-2021年的1-4月,这6个年份居民中长贷增加额的同期数据分别为:2017年1-4月增加628.1亿元、2018年1-4月增加664.03亿元、2019年1-4月增加548.04亿元、2020年1-4月增加708.59亿元、2021年1-4月增加1216.97亿元、2022年1-4月增加477.18亿元

 

今年前4月,深圳居民中长贷增加幅度创下了过去至少6年的最低记录!比2019年还要惨!比2021年同期少增了超过6成!(2020年疫情爆发年份之所以增长,是因为当时央行快速大量向市场注入了流动性)。

 

这个原因有3月份深圳封城的冲击,但背后更多是去年的大冲击造成的。这个冲击不仅仅是房地产——房地产冲击也是其一,作为中国房地产的大本营之一,深圳的房企在这一轮冲击中是首当其冲的,量缩价跌,严重打击了买家信心。还包括了互联网、科技巨头等等,再叠加国际冲突(对华为的冲击),整体综合的打击,造成了信心丧失。今天我们面临的状况,民众的信心差,指向的根本不是对房地产的信心,而是整个国YUN的信心,这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就我研究房地产市场20年,我从来没有见过有哪一次像这今年,大家的悲观是全面性的,2008我都没有见过这么悲观过,这难道是那些“赢麻党”们想要的吗?)

 

从我后台粉丝的微观行为来看,也是一样的有焦虑。有不少粉丝依然会选择买房子,但也有些粉也向我坦承,去年以来经营或收入,都受到显著影响,对未来的预期都无一例外的变得非常悲观,他们共同的决定是减少借贷。比如一个是做电商的,打算买400-500万的盘做投资,内心有怀疑,对时局、对行业、对未来的收入都焦虑。另一个做便利店生意的小企业主,80万盘掉了其中一个店,还想着卖手头的房子来降负债。再一个是去年炒股的,亏了500多万,本来打算买1000多万的房子,现在也推迟了。

 

而现在还在决定以及有能力买房子的,据我观察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大部分反而都是置换型的,手头有2套房,卖掉其中1套腾出名额。这样的买家本身就要支付高首付,所以也不存在很大量的贷款。这样的买家,是希望趁着这个市场的调整期,能够不那么焦虑的换到一套改善房。

 

我并非是过度的悲观,事实上,宏观面与微观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思维系统。在微观面,市场任何时候都存在机会,尤其是在悲观的市场中更是往往酝酿好的投资机会,但它只针对那些留有子弹的人才有意义。所以,我给到我的粉丝们,最大的一个微观建议是:划定好自己所能承受的红线,大幅提高你的安全边际。在原本我们设定的负债率基础上,继续下调负债水平、月供水平,然后再据此做出你的买房决策。

 

而在宏观面的角度,一方面我认为,政策已经在转变,刺激性的政策在发生效用,并且,我们一定会很快的看到,更多更大力的扩张政策正在路上。只是因为存在的滞后性,这个传导还没有达到预期,它还需要时间。我认为随着政策的传导以及更多的逆向对冲,到年中,宏观面的企稳会真的到来。对于信心恢复,我们需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乐观。


另一方面,今时今日,要扭转房地产局面我们依然有机会。我们有着全球最高的首付比,最为苛刻的市场监管,真的要启动房地产市场是有这个基础的。首付降低、利率大幅降低、行政管制全面取消……我们有很多的工具箱,如果能够显著降低买房人的负担(降到足以冲抵他们对未来收入下降的悲观),依然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入市的。至少在四大都市圈,我不怀疑这一点。但是如何防止再引发新一轮反弹,那就要考验决策层的智慧了,我丝毫也不希望再陷入到房价大涨大跌的历史怪圈中。


但我最想强调的是,市场根本的信心恢复,绝不在房地产,而在房地产以外。在于整个郭嘉能否重新回看和承认,过去的2021年,我们的很多政策是过激的,我们需要给到民众和企业家(哪怕是像蝼蚁一样小的企业家)更强、更久的安全感,不能无限度的去迎合所谓的“民意”,随意去一刀切的锤灭一个行业——那都是经过大家几十年辛辛苦苦耕耘起来的。过于激进的ZC,不会让所有人过得更好,却常常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


希望这一课,我们都学得值。


买房入群+信息交流,扫码二维码或加微信号(budao2000),请备注需求与坐标城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