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郑永年:如何看待与理解RCEP的签订?

GCCS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研院 2021-06-03

2021

04·20

编者按

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2020年11月15日签署,这是一个包含15个成员国在内的覆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如何理解和看待它的签署?本文编选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人文社科学院代行院长、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于2021年4月1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RCEP:前景与影响”分论坛上的观点。

(图源:网络)


首先,RCEP的诞生是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自然结果。二战之后,世界经济重心长期在欧美地区,并就此形成了欧盟贸易板块和北美贸易板块,但这种情况在过去一二十年中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在亚太地区,中国、日本、印度都是经济总量排名世界前列的经济体,整个东盟的经济也正在崛起中。根据经验判断,未来几十年乃至半个世纪,世界的经济中心都会在亚太地区。RCEP所涵盖的15个成员国,基本涵盖了全球近30%的人口和29%的GDP。同时,与欧洲板块和北美板块已经形成了区域性的贸易协定不同的是,亚太地区在此方面却一直有所延迟。随着亚太地区贸易的增长和日益活跃,一个区域性的,有制度化约束的框架必然形成。可以说,RCEP的诞生就是这种经济中心转移所必然出现的规则性、制度性的变化。RCEP的签订是亚太地区经贸制度化的第一步,有着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其未来发展也是任重道远。


同时,RECP提倡了一种全新的多边主义。RCEP的15个成员国在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经济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八年31轮谈判就已经证明了这种差异在谈判过程中所造成的困难。但最终15个国家依然可以友好达成共识,达成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事实上,RCEP是一种基于共识之上的多边主义,是一种新类型的多边主义。这种“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是一种基于共同的发展利益之上的,可以有利于地区经济贸易整合的一种多边主义,是与以往美国所强调的基于意识形态的所谓“民主共同体”不同的。例如美国对TPP的推动,是基于自身诉求而希望重塑贸易规则的一种重要尝试,有着强烈的自身发展利益考量。可以说,RCEP的诞生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与美国主导的西方民主的多边主义进行较量的。二是因为RCEP是多个不同的国家经过长期的友好协商进而达成共识的结果,这就决定了它是包容性较强的一种多边主义,这种包容性正是未来世界的发展方向的。


更为重要的是,RCEP是我国作为国际经贸大国在高水平区域经贸合作协议塑造过程中的“中国声音”和“中国诉求”。正如我之前所谈到的,中国第三次开放,需要中国积极地参与到区域性、国际性的规则制定中去,这需要胆识,也需要技巧。而RCEP中中国的积极推动和领导,正是中国胆识和技巧的最好证明。中国一方面正在努力积极参与世界规则的制定,并希望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中国也正在学会如何有智慧地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市场进行有效对话,从而推动一种更公平、更多元的国际规则体系形成。

 

编   辑:于茗卉

排   版:杨迪雅


 

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

gccs_paper@cuhk.edu.cn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