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评论

社会

对话郑永年:牢牢把握国家统一的主动权

|本文版权归微信订阅号“大湾区评论”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侵权必究。公众号授权事宜请直接于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权事宜请联系
5月20日 下午 10:40
其他

美国的台湾想象与台湾恐惧|独思录 x 郑永年

|本文版权归微信订阅号“大湾区评论”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侵权必究。公众号授权事宜请直接于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权事宜请联系
5月17日 下午 8:08
其他

作为“幽灵”的“中国产能”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未来|独思录 x 郑永年

|本文版权归微信订阅号“大湾区评论”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侵权必究。公众号授权事宜请直接于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权事宜请联系
5月3日 下午 6:18
其他

疯狂世界的文明倒退|独思录 x 郑永年

|本文版权归微信订阅号“大湾区评论”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侵权必究。公众号授权事宜请直接于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权事宜请联系
4月26日 下午 6:30
其他

游传满:“影子战争”与“人质安全”——以色列与伊朗冲突浅析

Mohebali)也公开表示,以色列现总理内塔尼亚胡希望“升级战争,将伊朗、美国和西方卷入其中”,以挽救岌岌可危的总理职位,因此,伊朗不能掉入内塔尼亚胡的这个“以色列陷阱”(Israeli
4月23日 下午 9:00
其他

美国=“上帝”?|独思录 x 郑永年

|本文版权归微信订阅号“大湾区评论”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侵权必究。公众号授权事宜请直接于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权事宜请联系
4月19日 下午 6:18
其他

游传满:海能达的“罪与罚”——司法互信与大国博弈|全球法治观察

的代价此次海能达遭遇雷霆暴击,直接原因在于其“藐视法庭”,没有遵守执行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区法院此前在3月25日与,与3月29日分别做出的两份生效判决。这两份判决由主审法官玛莎·佩科尔(Martha
4月17日 下午 8:07
其他

以中国文明破解“美国棋局”|独思录 x 郑永年

multilateralism),或者中国所说的“团团伙伙”,是针对第三国的;而中国在推动的是包容性多边主义(inclusive
4月3日 下午 6:19
其他

梅阳:拆穿美国《2024香港政策法案报告》的十大谬误|战略与安全

有序扩大香港政治结构中的民意代表基础。港人治港也不只是特定政治立场的人治港,认同“一国两制”和《基本法》,并且能够代表民意特别是少数民意的代表,就可以参与政治,应当有扩大民意代表性的制度安排;5.
4月2日 下午 7:30
其他

重构中国的教育秩序|独思录 x 郑永年

IIA出品《独思录》第05录教育秩序应当先是“人”成长的平台,然后才是培养“才”的平台。一个合适人成长的教育秩序才能培养出我们所需要的人才。——郑永年《独思录》每周五晚
3月22日 下午 6:18
其他

梅阳:中国为何难以产生“美国通”? | 战略与安全

“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的正向循环。1.
3月21日 下午 6:31
其他

“新浮士德文明”及其“文明冲突”|独思录 x 郑永年

编者按“不在餐桌上,就在菜单上”。在2月17日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发言引发了中国舆论的激烈讨论。这使人们想起最近另外一篇从长远来说对我们更为重要却未引起人们关注的文章。Ross
3月15日 下午 6:18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梅阳:美国“中国通”的过去与未来 | 战略与安全

Focus)(二)从机构分布看遍布高校和智库,并且呈现从高校转移到智库的趋势高校机构和社会智库在美国国家安全和对外决策中发挥了多重积极功效,特别是在对华政策方面,发挥了以下作用:1.
3月14日 下午 7:01
其他

权利、空间、手段:企业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 | 独思录 x 郑永年

IIA出品《权利、空间、手段:企业家面临的三大核心问题》唯有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Prof.ZhengYongnian郑永年PREFACE第03录
3月8日 下午 6:18
其他

独思录|郑永年:特朗普与拜登的两个“美国”

Krugman)曾于2021撰文指出,“拜登是一位非常有效率的总统。特朗普花了四年时间,声称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指日可待,以至于‘这是基础设施建设周!’(It’s
3月1日 下午 6:18
其他

美国的“泛安全化”战略工具箱——以激光雷达为例 | IIA编译

对国外激光雷达进行彻查,以评估数据泄露风险。关于激光雷达的硬安全风险、跨数据流和关键基础设施三维测绘的问题层出不穷,商务部和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应合作进行审查,为更明确地识别数据流风险提供资源。3.
2月29日 下午 9:42
其他

林韬:如何构建制度化的政商关系?

boards)和政府关联公司(government-linked
2月26日 下午 6:01
其他

独思录 | 郑永年:乱世的未来

Douthat题为《只有美国才能拯救未来》(Only
2月23日 下午 6:18
其他

郑永年:社会资本下乡与乡村振兴

Research)3.
2月19日 下午 6:01
其他

郑永年:ChatGPT时代,大学存在的理由是什么?|春节特辑

Pissarides表示,年轻一代不要一窝蜂地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2月16日 上午 10:01
其他

春节特辑|郑永年:“文化中产”对国家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Mokyr的说法比较可信。这个说法和我们所说的“钱学森之问”比较接近,即强调知识和理性精神在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图为《增长的文化:近代经济的起源》作者Joel
2月14日 上午 11:40
其他

郑永年:经济中国的今天与明天

推进围绕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高水平开放。继续和国际规则对接;在对接的基础上,参与规则制定;在参与的基础上,争取规则制定权。3.
2月7日 下午 7:30
其他

产业政治观察 | “出海元年”之后:2024年政治风险对跨境电商行业影响几何?

B业务,还是游戏产业、互联网服务业等To
2月2日 下午 10:08
其他

郑永年:米莱“狂飙”会导向另一个拉美悲剧吗?

Ricardo)等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但实际上可以追溯到西方政治自由主义鼻祖、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1月23日 下午 9:30
其他

纽约时报社论:对特朗普和2024年的警告 | IIA编译

Kelly)称特朗普为“我见过的最有缺陷的人”,特朗普无法理解为什么美国人钦佩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人。曾担任司法部长的比尔•巴尔(Bill
1月16日 下午 8:00
其他

吴小莉对话郑永年:美国大选是2024年全球最大风险,中国要保持定力

郑永年:美国大选是2024年全球最大风险,中国要保持定力》。GBA
1月15日 下午 8:46
其他

郑永年:台湾大选后,如何推进国家统一?

黄紫蓝●往期回顾●
1月14日 下午 8:01
其他

美国学者建议民进党全面冻结“台独”党纲|IIA编译

Monteiro)所指出的,“权力会提高威胁的可信度,但却会削弱保证的可信度”。这种动态正是政治学家长期以来所描述的安全困境(security
1月11日 下午 10:52
其他

产业政治观察 | 产业政治与“中国迈向核心区”

practices)一手信息的第二点,缺乏更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例如,尽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开设了Global
1月3日 下午 6:50
其他

2024卷首语 | 郑永年:不确定的时代,何以面向未来?

西方对中国发动经济认知战近来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不遗余力地唱衰中国经济,“中国经济顶峰论”“中国经济衰落论”“中国不可投资论”等等不绝于耳,其目标在于妖魔化中国的营商环境,围堵中国可持续经济发展。4.
1月2日 下午 6:30
其他

2024新年寄语|打破幻象,看清世界

从英雄到名人,从“美国梦”到“美国幻觉”。我们需要的不是叹惋明星的坠落,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可以戳破虚假滤镜、走出自欺困境、在海量的信息中辨认出真相的眼睛。我们不想沦为思想的孤岛,我们要追求真相的重量。
1月1日 下午 7:45
其他

2023国际政治盘点|“惊涛骇浪”、战略定力与百年变局

2023年度国际政治盘点202320242023年行将结束。在这一年,国际政治呈现出了新现象、新趋势,也延续了过去的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5月30日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在“惊涛骇浪”面前,中国坚持了战略定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坚持、发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24年行将到来,回顾过去一年的国际政治大事件,才能“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已然高度交融,尤其是中国外交中可能越来越多地涉及经济外交,因此本文在盘点国际政治事件时也可能涉及国际经济事件。同时,由于中国日益迈向世界体系的核心区,中国的内政也越来越具有外部性,成为国际政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内容由IIA学术编辑组整理,供读者参考。2023年国际政治大事件2023年1月,中国正式迎来疫后复苏,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平稳转段”与复工复产。在美国,《通胀削减法》于1月正式生效。凯文·麦卡锡经过十五轮投票后当选众议院议长,进一步体现出美国政治的极化与政治共识的缺失。与此同时,2023年1月6日也迎来了国会山暴乱事件的两周年纪念。而在1月末,中美“无人飞艇”事件(亦称“气球事件”)扭转了2022年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峰会以来中美关系止跌企稳的趋势,再次令双边关系受到不稳定因素的冲击。2023年2月,俄乌战争迎来一周年。战争旷日持久,超出了大部分观察者和分析者的预料。乌克兰得益于美国、欧洲的慷慨援助,仍然在战场上与俄罗斯维持相抗衡的态势。俄乌战争也从俄罗斯的“战略进攻”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3月上旬,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选举习近平继续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务。与此同时,大会选举李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新一届政府得以组建。诚如郑永年教授所言,如果说政治局常委会是“政治家集团”,那么国务院应当是政策执行团队(参见《郑永年论2023两会:未来可期》)。2023年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巩固、发展了中国的内部三权分工合作体制,并且顺应了发展新型举国体制、应对美国对华“去风险”策略的要求,令新时代中国政治制度更加趋于成熟、定型。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应大会发言人王超的邀请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图源:新华社)3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如此一来,中国正式提出了三大全球倡议,配合此前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提供国际公共产品。2023年4月,蔡英文“过境”窜美,美国国会众议长麦卡锡于加州会见蔡英文。早在3月,媒体已见报称,蔡英文说服麦卡锡,把会见地点从台北改为加州。这就体现出2022年佩洛西窜台后人民解放军军演对于美台勾连的威慑作用。随后,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就美国国会众议长麦卡锡会见蔡英文发表声明,外交部、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蔡英文“过境”窜美发表谈话。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于4月8日至10日在台湾海峡和台岛北部、南部、台岛以东海空域组织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也是在4月,中国促成了沙特与伊朗的外交和解,推动实现了沙伊两国的复交。“促和外交”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张名片。更早期的中国促和外交实践可以追溯至六方会谈期间(2003-2007)。5月中旬,欧盟正式公布《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令,成为全球首个“碳关税”机制。随着欧盟推动CBAM的正式落地,其他经济体也开始就碳税出台政策。例如,作为与欧盟经济来往密切的经济体,英国政府也在2023年正式宣布,将从2027年起实施英国版的碳边境调节机制,以对冲欧盟落地碳税对英国经济的负面影响。5月19-21日,G7首脑峰会于日本广岛(Hiroshima)举行,这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外交高光时刻。作为美国核武器的受难地,广岛举行G7峰会意义重大,从峰会的日程安排中可见一斑。在广岛峰会期间,岸田和其他G7领导人参观了和平纪念资料馆,向原子弹爆炸死难者纪念碑献花,并在公园里植树。这表明,美国在新形势下也要充分尊重日本的意愿,以期发挥日本在印太战略中的重要作用。2023年G7广岛峰会合影(图源:G7
2023年12月31日
其他

传乌克兰高层内讧,盟友的支持还能持续多久?|IIA译文

IIA译者按俄乌冲突爆发已超过21个月,基辅的气氛变得严峻起来。近日,克里姆林宫传出泽连斯基和军队首领扎卢日尼之间的竞争传闻,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他的高级将领瓦列里·扎卢日尼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公开化。去年,乌克兰先是挫败了俄罗斯对其首都的进攻,随后又收复了大片领土,但随着乌克兰和俄罗斯士兵为以米为单位的进退而浴血奋战时,乌军去年的成功逐渐消失在数百公里长的战线上,双方陷入了僵局。这导致了基辅的政治内讧,因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莫斯科拥有更多的人员、更多的武器和更大的经济规模,而基辅的官员们正在想方设法在这场战争中战胜俄罗斯。最近,外国盟友对是否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出现动摇,这进一步恶化了基辅的气氛。本文内容原载于政评网站POLITICO,由IIA学术编辑组组织编译,供读者参考。乌克兰急于为下一步行动制定计划以获取军援他们说,军方的主要想法似乎是征召更多的乌克兰人,并向基辅的盟友施压,要求他们提供更多的火炮弹药。与此同时,文职官员则希望军方提供适当的战争计划,并暗示军方没有任何计划。乌军的诉求是要求更多的人和数百万发炮弹,文职官员则认为在没有得到军事计划的情况下提供援助是不现实的。然而,军方官员坚称他们确实存在一项计划。有人猜测,如果乌军首领扎卢日尼没有计划,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2023年12月28日
其他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崔天凯论中美关系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尽管历经多轮曲折反复,中美关系仍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对大国关系,是国际秩序的两根支柱,是影响全球安全稳定的世界性关系。然而近年来,美国将中美关系一步步推向冰点。如何推动中美关系尽快止跌回稳,回到健康平稳的发展轨道?两国元首会晤之后,又将产生怎样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2023年12月26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第三期海纳讲座在深圳前海召开。本期主题为“中美关系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荣幸地邀请到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会顾问、中国前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分享他对中美关系的独到见解。本次座谈会得到深圳市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梁珂发表主题致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主持座谈会。活动现场(图源:主办方供图)作为资深外交官、任期最长的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担任大使期间曾与美国三届政府接触,深度见证了美国的社会和政治变迁。他亲历中美关系的剧变重构,在两国所有交流机制的不利局面下,多次在关键时刻和场合阐明中国立场,表明中国态度,避免加剧分歧与冲突,留下了许多精彩时刻。座谈会当日恰逢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崔天凯引用毛主席的两句诗词展开他对当下中美关系的思考:一句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世界新的国际秩序,是美国一超独霸还是将走向多极,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另外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要做好自己的事,中国的发展目标不是要同美国争霸,而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座谈会的主题,崔天凯表示,确定性和不确定性,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发展,是一个相互变化、相互转换的过程。中美两个国家能够互相需要,有共同的利益,双方都认识到的情况下,确定性就会增加;反之,不确定性就会出现。崔天凯在座谈会上发言(图源:主办方供图)崔天凯为在场观众展现了一幅宏阔的中美当代历史变迁图卷,他认为,如果给中美关系分阶段,平均20年左右是一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至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在这一期间,“小球”之所以能够转动“大球”,是因为“小球”符合了“大球”转动的需要,因而将双边关系的不确定性转变为确定性。二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至苏联解体,这一时期是中美合作不断发展的时期。三是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美关系基本上以互利的经济合作为基础。哪怕经历撞机、炸使馆等破坏双边关系的重大事件,两国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能稳定下来。四是本世纪第二个十年起。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面临较大的博弈。“我们跟美国的战略博弈、国力竞争,到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经济和科技实力。”对于2023年11月的中美元首会晤,崔天凯指出,尽管这次旧金山峰会谈得很好,但中美关系并非就能因此稳定。美国仍然在经济、科技上推动对华脱钩、“去风险”。而这一对华战略不会因为旧金山会晤的成功就停下来,美国还会继续推动“小院高墙”式的“脱钩断链”。郑永年和崔天凯进行讨论(图源:主办方供图)本次海纳讲座是一场思想的盛宴,问答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崔天凯将其真知灼见和外交经验娓娓道来。所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识变之智,掌握应变之策,涵养求变之勇。从不确定到确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尽管两国之间存在各种差异,却可以有共同的未来。活动品牌介绍景山恢诞,韵与道合。形器不存,方寸海纳。为了给公众打造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广纳万川入海,博采千家众长”,以启智润心、切磋争鸣,研究院推出“海纳讲座”活动品牌,计划每年一讲,聚焦国际形势、内政外交、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等诸多时政热点内容,邀请相关领域顶尖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直面时代话题,提供兼具现实性和学理性的深度解读,让公众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全球局势及我国的应对举措,以期启蒙生省,推动社会共识。2021年郑永年教授以“共同富裕与中国企业发展前景”为主题开启“海纳讲座”第一讲,2022年邀请刘晓明大使以“提升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为主题进行演讲,均产生良好的学术与社会效果。主办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IIA)以“研究世界、探索前路、体认天理、经世治平”为理念,与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越南在中美之间:区域经济一体化vs地缘政治博弈 | 战略与安全

编者按·2023.12.14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阮富仲、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武文赏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23年12月12日至13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恰逢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5周年,也将成为中越关系新的里程碑。中越双方宣布两党两国关系新定位,在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三个月前,美国总统拜登也曾访问越南,在美越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十周年之际把对越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作为亚洲重要国家和东盟重要成员国,世界两大经济体最高领导人先后访问越南,凸显了越南这个东南亚国家对中美两国与日俱增的重要战略地位。如何看待越南与中美之间的战略关系?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美国在对越关系上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地缘政治博弈工具,来阐释中美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底层逻辑的不同。同时指出,在外部环境变化时,中国应保持足够的战略耐心和定力,坚持开放、合作、发展、共赢的路径,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和践行包容性的多边主义。“逐鹿”越南的真相:大国竞争中的关键角色当地时间12月12日中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河内,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阮富仲、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武文赏邀请,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本次访问,双方就中越两党两国关系全局性、战略性、方向性问题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宣布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携手开辟了中越两国关系发展新阶段。此前,美国总统拜登于今年9月访问越南,把对越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外媒称,拜登的此次访问是美越这两个曾兵戎相见的国家之间关系迈出的惊人一步,此举与中越2008年以来建立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处于同一等级,表明美国正致力于加强与印太地区盟友的合作,目的在拉拢越南以制衡中国。更有外媒分析,世界两大经济体最高领导人先后访问越南,进一步显示了越南在东南亚制造中心的战略地位,以及中美竞逐在越南的影响力之激烈。对于西方舆论中所营造的大国逼迫小国“选边站”的紧张氛围,塑造中美在越南“力争高下”的叙事更像是有意为之的戏剧化表达,是为构建“民主”对抗“专制”的话语陷阱服务。客观地看,越南作为东盟的重要国家、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成员国,一直和中国保持着紧密的经贸往来,在中国外交布局特别是周边外交中本身就具有特殊地位。中越两党两国高层历来交往密切,这有地缘和文化上的三重原因:第一,中越两国在地理位置上是水陆相连的邻居;第二,中越两国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第三,中越两国均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中国把发展对越关系作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是“水到渠成”,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是因为“中越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理想相同,命运与共”,要“共同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擘画新时代中越关系蓝图,推动中越关系确立新定位、迈入新阶段”。当地时间12月12日中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河内,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阮富仲、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武文赏邀请,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图源:新华社)中越关系再升级后,究竟是美越关系还是中越关系更有分量?历史地看,中美两国在对越关系上所采取的不同方式,是因为其在处理对外关系上底层逻辑的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是参与地缘政治博弈?越南的抉择(一)美越关系美国与越南的历史恩怨主要源于冷战期间的越南战争(1965-1973),这场战争深刻地影响了两国关系,并在之后的几十年持续影响着两国的交往。战事源于越南希望摆脱外国的控制和建立统一的国家,而美国则出于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而介入,在南越建立了一个亲西方政府,并派遣军队支持,与北越和南越的共产党游击队(越共)作战,而当时同属共产主义阵营的中国则支持北越抵抗美军。战争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破坏,对越南的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创伤。于美国而言,这场战争也极具争议,引发了当时国内广泛的反战运动,使得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分裂。在中国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1979.2-1979.3)中,美国的角色则较为复杂。一方面,美国对中国卷入越南事务表示担忧;另一方面,美国与越南的关系因共同的对抗中国目标而有改善趋势。但是,美国在战争中的角色及其对越南造成的破坏,在越南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负面印象,这对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构成了障碍。因此,直至冷战结束后的1995年,两国才宣布建立外交关系。其时经济全球化热情高涨,美国对越南的贸易禁运也随之解除。美国真正加强对越南的关系是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的。安全上,美国将越南视为印太战略的一部分。拜登延续了特朗普的对越外交,评价越南是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重要伙伴,试图通过改善与越南的关系,在中国的周边建立一个制约中国的外交环境。经济上,拜登政府将越南纳入印太经济框架,鼓励越南进行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尽管美国鼓励越南的“革新开放”将迎来更大的市场,但未必真的能够开放国内市场或者大量投资越南,因此美国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为利用经济手段服务于地缘政治目标。在意识形态上,美国始终把推动越南政治自由化作为与对抗中国的手段之一,在处理对越和对华关系上存在“双标”,在对越关系上刻意淡化政治制度和民主人权等其一贯倡导的“普世价值”。尽管美国现在在加大对越南扶持力度上不谈意识形态,但并非代表不重视。2023年9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河内参加越共总书记阮富仲主持的欢迎仪式(图源:美联社)(二)中越关系中越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自公元939年越南作为一个独立政权,在“朝贡体系”下与中国一直保持着和平相处。不管是19世纪的中法战争还是20世纪的二战和越南战争,中国始终支持越南反抗西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尽管1979年中越发生了短暂的边境战争,但90年代初双方关系走向正常化。1990年中越两国签署了陆地边界条约。进入新世纪两国关系多次升级,2008年两国正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完成了中越陆界全线勘界立碑的全部工作,且于2009年签署了三个陆地边界法律文件,自那以后,两国陆界问题基本解决。至于美国长期挑起的南海争端,中越两国亦在2011年签署了有关指导解决两国海上问题的基本原则协议。经贸合作一直是中越关系的“重头戏”,中国一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与越南开展经贸合作。2017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越南后,两国正式签署了“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对接的谅解备忘录。得益于中越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企业开展互联互通、数字经济、绿色发展、跨境电商等战略和新兴领域合作,中越经贸合作成果丰硕。越南是中国世界上第四大贸易伙伴和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连续多年是越南最大贸易合作伙伴。根据越南官方数据,中国在对越投资方面略胜一筹。今年截至11月,中国内地和香港在越南的注册资本总额达82亿美元,成为越南最大的外资来源国。相比之下,美国在越南的注册资本却在后退,从2022年的7亿美元降至今年的5亿美元,是越南第10位外资来源国。今年首10个月,越南对美国的出口减少15%,但同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5%。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图源:越通社)中国在对越经济关系上保持密切往来,除了地缘和历史关系上的优势,还有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和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的推动因素。其一,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在供应链领域推动“去中国化”,这间接促使中国与亚洲国家的联系更加紧密,尤其是越南作为我国重要的出口贸易伙伴之一,从2007年时的第24位逐渐提升到2022年的第4位。其二,中国的部分制造业产业链转移到越南是正常现象,是资本寻求成本洼地的市场规律行为。随着中越各口岸和货运班列的开放互通,睦邻越南或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理想之地”。发展和共赢是中国开展周边外交的目的,越南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也少不了中国企业的影子,这些实实在在的发展利好,越南当局是看在眼里的。中国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构建海上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外交,与美国的排他性的地缘政治外交形成了鲜明对比。(三)越南的抉择:如何周旋在中美之间经济上,越南在东盟的地位十分重要,也是CPTPP的成员国之一。外交上,越南今年分别与日本、美国两个西方国家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体现了越南渴望成为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追求,决心通过平衡与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多地获得利益和安全保障。在安全方面,尽管中国已经妥善处理了与越南的陆地边界问题,展现了中国对地区稳定的承诺。但越南在海上问题上依旧与美国、日本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利益绑定,在战略安全上向美日靠拢,试图借此对冲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影响力。我们也需要对此给予一定程度的理解,这是越南对地缘政治诉求的反映。在贸易关系上,2022年,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扩大至949亿美元,越南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超过600亿美元。从经济理性出发,越南有意愿保持在中美贸易链条上的平衡,并尽可能扩大出口市场,这就需要越南不断地在中美经贸关系上周旋,使其经济利益最大化。越南是中美在东南亚区域竞争中的战略要点,如何平衡与两个大国的关系是其外交政策中的一项重要挑战。越南与各个东盟国家一样,都不希望“选边站”,他的抉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二元选择”,而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平衡行为。越南需要在战略安全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最佳路径。胡志明市(图源:越通社)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无论是在对待越南外交上使用的经济方法,还是对待美国拉拢越南的行径,中国都要时刻保持战略定力。第一,越南经济崛起对中国而言是好事。从越南近年来的改革和经济成果来看,不应该低估越南在推进国内改革的决心以及在国际贸易协定中的地位。特别是越南积极配合CPTPP框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显示了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的角色。虽然现在预测其改革的成败还为时尚早,但越南的努力对中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一方面不能低估越南,另一方面也无需用焦虑的心态看待越南的经济崛起。我们需要意识到,现在已进入一个“有限全球化”和“全面竞争”的时代。中国不仅要和欧美竞争,还要与新兴经济体竞争。去年一季度,越南出口贸易额超越深圳引发“越南改革是否会超越深圳、取代珠三角、取代广东等”热议。这种“取代论”并非严谨的判断。经济的发展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应该仅凭单一的经济指标进行简单的比较。产业转移是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中自然发生的现象,中国企业到越南投资建厂也是正常的市场行为,符合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趋势。总体而言,越南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提供新的市场和投资机会,还有助于稳定区域经济。第二,要识破美国构建的话语陷阱。在认清美国出于地缘政治利益破坏中国周边外交环境的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中国以及越南政治经济制度转型的总结分析。美越之间关系进一步升级的最大障碍是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上的差异。但标榜要在外交上捍卫民主自由的拜登政府,在地缘政治利益的考量下,对越南采取的是对高调拉拢和选择性议题搁置的策略。我们既要防止掉入美国设计的“民主”对“专制”的话语陷阱,也要对中国政治制度有新的更系统完整的阐述,总结、研究和分享中国与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在转型和发展上的共同经验,互相借鉴中越在“改革开放”和“革新开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同时进一步加快自身的改革转型与高水平开放。总而言之,在外部环境变化时,中国应保持战略耐心和定力,坚持自身的发展路径。在这个基础之上,也要有大国的责任和意识,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和践行包容性的多边主义,使之与美国具有排他性的地缘政治方法形成对比。对于关心经济发展与和平的亚洲国家来说,亚洲地区的未来,掌握在亚洲人民自己手中。我们要努力完成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为亚洲长足发展和睦邻友好提供更多正能量,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归微信订阅号“大湾区评论”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侵权必究。公众号授权事宜请直接于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权事宜请联系IIA-paper@cuhk.edu.cn。本文作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战略与安全研究团队。GBA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读懂中国 | 郑永年:什么是破解“围堵中国”的最好武器?

从生物的角度、人的角度来看,开放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村落以及原始部落,一家同姓,如果不开放,一个村落属于近亲结婚,人只会越来越笨。要让后代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聪明,也必须是开放才可能导致的结果。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百川论坛|吴心伯:中美博弈的总体态势还是“美攻我守”,尚未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是拜登执政三年来中美之间最重要的一个外交事件,也是这三年来中美战略博弈最重要的一个节点。”11月24日至25日,百川论坛——“第三届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评估:亚洲的安全与未来”2023研讨会在深圳举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教授受邀参加并发表题为“中美博弈态势分析”的演讲,他表示,今后中美关系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这次会晤的影响和塑造。旧金山元首会晤达成的最低限度共识是维持稳定与过去相比,当前两国元首会晤在形成共识上面有什么不同?吴心伯在演讲中表示,小布什时期和奥巴马时期在中美元首会晤后,官方对中美关系的总结都是“积极的、合作的、全面的关系”。“但是从特朗普执政以后,中美两国就没有办法在两国关系的目标上达成共识,直到现在也是一样。”近期两国元首会晤美达成了什么共识?吴心伯认为,“那就是都希望‘稳定’,这也是中美关系阶段性目标中最低限度的共识——维持双边关系的稳定。”吴心伯教授在论坛上发表演讲(图源:主办方)当前中美还远没到战略相持阶段,未来一年中美博弈有利于我“中美博弈的边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而不是美国来界定的。”吴心伯表示,关键是要看中国怎么做,“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发展,中国能够对美国对华遏制打压措施进行有力反制。”展望未来中美博弈,他认为,接下来两国还会有更多的反击、突破,以及主动出击,但总体上博弈的阶段还处在“美攻我守”,尚未到战略相持阶段。“在某种意义上,未来一年可能是中美博弈朝着进一步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的一年。”吴心伯解释,这是由于美国政治上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明年的大选以及大选的结果,美国经济上越来越严重的保护主义倾向。一些第三方在追随美国的时候越来越留有余地,一些国家拒绝选边站,还有一些是坚定地跟中国站在一起,所以第三方实际上是在中美之间选择了不同的立场。加上中国和欧洲、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关系出现改善,中国在东南亚、非洲及拉美的关系会有更多的拓展。*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归微信订阅号“大湾区评论”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侵权必究。公众号授权事宜请直接于文章下方留言,其他授权事宜请联系IIA-paper@cuhk.edu.cn。GBA
2023年11月25日
其他

谋定而后动,下好先手棋——百川论坛“第三届中国外部环境变化与评估:亚洲的安全与未来”2023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当下,中国和亚洲都站在百年变局的十字路口——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亚洲是世界上发展最快,也是最为和平稳定的区域,但今天,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美西方国家强推小圈子政治,亚洲和平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部安全挑战。在此背景下,2023年11月24-25日,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百川论坛——“第三届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评估:亚洲的安全与未来”2023研讨会在深圳开幕。本次论坛邀请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南海研究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智库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各界专家学者分享对亚洲安全问题的深刻见解,共同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现场嘉宾合影(图源:主办方)在开幕致辞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首先指出亚洲和中国对国际关系的重要战略意义。“亚洲具有世界性,世界具有亚洲性,我们要从整体国际关系来理解亚洲的局势,也要从整体国际关系来寻找亚洲安全及其未来。作为亚洲最主要的国家,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无疑扮演一个核心的作用。”“不同于西方,中国很少通过武力扩张强行打开别国市场,而是通过单方面开放促进市场形成。”郑永年提出,就亚洲区域秩序而言,中国并不缺失自身的宝贵经验和教训,一直以来被误读的“朝贡体系”就可以成为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其意义应该被重新评估。他认为,“朝贡体系”这一秩序的本质是中国对周边国家实施了单方面的开放,中国通过“朝贡体系”向周边国家开放了市场,在促成周边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同时催生了当时“共同市场”的形成。郑永年强调,中国对周边国家的“纳贡”从来不是剥削性的,用今天的概念来说,“朝贡体系”体现了中国在这一等级秩序中的“普惠式”外交理念,隐含着“大国责任”的概念。今天,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还是上海进博会,都富含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单方面开放和普惠式外交的智慧逻辑,与西方资本扩张所伴随的“铁与血”殖民地主义和帝国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郑永年教授致开幕辞(图源:主办方)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袁明在作主旨演讲时讨论了“国际问题研究的中国味道”,并提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需要回顾自身的历史道路、现实道路与未来路径。袁明教授提到中国国际关系史学者王绳祖先生写于20世纪80年代的论文——《从班吉到巨文岛:英俄斗争史上的一页》,该文阐述了19世纪末的各国霸权之争。袁明认为,从19世纪末至今,亚洲的地理格局基本没有改变,但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在亚洲的角色有了很大的变化。袁明教授作主旨演讲(图源:主办方)面对国际动荡复杂的安全环境,中国将如何自处?“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只有把握大趋势,才能下好“先手棋”。本次百川论坛为期两日,共设有六大议题。议题一到议题三分别研讨中美战略竞争如何塑造亚太安全格局、“印太战略”中的印度、北约与亚太安全,讨论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外部环境挑战,同时展望了亚太安全秩序的未来。议题四到议题六则从区域视角入手,探讨东南亚地区的合作与安全挑战、东北亚地区安全局势与动向、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挑战。六大议题均以中国周边外交的区域为落脚点,全方位地观察亚太地区的力量变化,并给予冷静的评估。因应当前公众关切的台海问题,本次论坛最后还专门设立圆桌讨论环节,集中讨论中美两国在台海地区的博弈态势,审慎评估台湾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和平、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是互相强化的。亚洲过去40多年共同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强迫地区国家选边站队、组建排他性小圈子不得人心,共同践行有助于促进地区政治关系和安全关系的改善,真正的多边主义才是正确选择。“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对问题保持前瞻性和预见性,才能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牢牢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论坛现场(图源:主办方)“中国外部环境的变化与评估”是“百川论坛”系列研讨会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从2021年开始,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年。我们期望能够秉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的要旨,将国内外的思想力量联合起来,将更多仁人志士聚在一起,对中国的外部环境做出全面系统的评估,与诸君共同把脉中国外部环境和亚太安全,为地区和平发展建言献策。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网、环球时报、新京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香港商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卫视等主流媒体会同步跟踪报道此次研讨会。GBA
2023年11月24日
其他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智库? ——“智库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研讨会在前海召开

智库,是“知”与“行”之间的桥梁,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天,中国各类新型智库虽已初试锋芒、百舸争流,但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在外部,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旧的国际秩序“摇摇欲坠”,新的国际秩序尚未形成。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之一、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需要有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内部,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和现代治理体系的建设目标。要实现中华文明复兴的大业,中国需要有自己的改革、开放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建设一批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重点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面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我们需要强化智库的担当与作用。论坛现场(图源:主办方供图)在此背景下,11月16日,由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主办的“智库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研讨会,在深圳前海——“特区中的特区”成功举办。各界专家就新时代智库建设及其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效智力支撑展开探讨,共话中国智库的未来。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武汉大学全球发展智库首席专家辜胜阻出席研讨会并作主旨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作视频致辞。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提案委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张军扩,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深圳市社科院(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吴定海出席研讨会并先后致辞。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香港特别行政区特首政策组副组长王春新、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陆如泉、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等出席研讨会并参加圆桌讨论。中宣部国际传播局二级巡视员张东,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深圳联络部副主任伍俊斌,广东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莉丽,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翰敏,深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金海,深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忠良,前海合作区党工委委员、前海管理局副局长王锦侠,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党委书记李学金等出席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主持。参会嘉宾合影(图源:主办方供图)“作为现代化新型智库,我们致力于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直接参与者与重要贡献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欢迎致辞中指出,智库需要在“中国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参与全球治理”问题上出谋划策;需要在“以制度创新构建对外开放优势,助力中国主导的话语构建”问题上贡献智慧;需要在“如何统筹好安全与发展,助力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问题上建言献策。郑永年表示,在当今世界,智库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体现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智库活动也逐步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决策的全过程,并发挥着引领思想舆论、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作用。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希望借此机会,与社会各界共话智库高质量发展,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党和国家运筹决策的建言者、理论创新的推动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社会进步的贡献者和发展道路的诠释者。郑永年致欢迎辞(图源:主办方供图)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中国的智库建设和发展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定位,在服务政府决策、积极建言咨政、提升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徐扬生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为一所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始终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高度重视智库建设工作。创建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就是前海管理局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旨在建设集政策研究、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三位一体”的具备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智库。研究院成立三年以来成果丰硕,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这既是前海打造国际化智库集聚区的重要举措,也是前海管理局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强强合作的耀眼成果。徐扬生视频致辞(图源:主办方供图)新华社研究院院长刘刚回顾了新华社建设国家高端智库的历程,分享了新华社建设媒体型智库的独特经验。刘刚指出,通过坚持媒体型智库的路径,坚持理论创新和学术自洽,新华社研究院以智库全媒体传播的形式取得了比较好的传播效果。但是,媒体型智库发展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话语体系有效供给跟不上,在国际关注的焦点方向出现盲区、失语的现象;二是话语传播创新不足;三是话语体系协调有待加强,内外话语一体化程度不足。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国际传播生态已然改变,国际话语传播的效力、结果受到多元主体的影响,不再由单一主体来决定,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媒体型智库。
2023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