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永年:国际公共品供给与中美关系的未来

GBA Review 大湾区评论 2022-10-06

导读 · 2022.08.16

近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导致中美关系恶化,更让台海关系雪上加霜。但与此同时,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都期待中美两国发挥引领作用,有越来越多的领域在呼吁中美合作,促进全球发展繁荣。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应约与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时强调,“从战略竞争的视角看待和定义中美关系,把中国视为最主要的对手和最严峻的长期挑战,是对中美关系的误判和对中国发展的误读,会对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产生误导”。他还讲到,“(中美)双方要保持各层级沟通,用好现有沟通渠道,推动双方合作”。


因此,全球发展倡议对今天的国际局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不仅对中国,对区域、对整个世界而言也都是如此。本文内容根据郑永年教授在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发展倡议国际研讨会”(2022年7月28日)上的发言整理而成。郑教授从全球国际公共品供给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世界秩序危机的本质,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共同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世界秩序危机的本质


全球发展倡议对今天的国际局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不仅对中国而言是这样,对区域而言是这样,对整个世界而言也是这样。我今天想就全球国际公共品供给的角度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今天世界面临乱局,国际秩序在快速地进入混乱状态。如果不是说已经解体,二战以后的国际秩序也是处于前所未有的极其困难时期。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全球化已经不再存在,我们面临的是“逆全球化”。逆全球化摧毁着过去全球化状态下运作良好的国际秩序。国际秩序显然需要重建,但重建则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那么,今天世界秩序危机的本质是什么?用一句话来说,国际秩序的危机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好的国际公共品 (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但正在产生太多坏的国际公共品 (international public bads)。


这样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物质富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科技的进步则为人类提供着无穷的能力来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国际社会显然并不是没有能力来提供足够的好的国际公共品,也不是没有能力来减少坏的国际公共品,危机的出现是国际不合作的结果。国际公共品,如二战以后建立的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自由贸易、国际和平、全球发展、开放等等都是好的国际公共品;坏的国际公共品则是今天所面临的气候变化、核扩散、公共卫生危机等。这些多方面的危机,不仅是针对中国和美国这样的大国而言的,对于中小国家而言更是如此。如气候危机,各国都面临着极端的气候危机,而这个趋势如果不能逆转,太平洋一些小岛国可能就会很快消失。


图源:网络


就逆全球化而言,大家今天的注意力好像都放到中美两国关系,因为中美两大国一直在“吵架”。尽管这两个大国都各自面临很多的问题,但总体上看,比较而言,这两个大国都还可以,不管国际局势怎么发展,都不会成为人们所说的“失败国家”。道理很简单,虽然这些大的国家问题多,但吸收消化问题的能力也强。但中小国家就不一样了。我们看一些小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中的小国家,逆全球化开始之后,他们遭受的损失和危害比这些大国更大。所以,从道理上说,大国应当多提供国际公共品,小的国家没有能力提供这些,只能选择“搭便车”。而面对坏的国际公共品,小国比大国更脆弱,更没有能力抵御。所以,我们今天看中美之间的关系不仅要看两国间的双边关系,更是要从小的国家,尤其发展中国家中的小国家角度来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更会感觉到需要一种紧迫感来缓解和改善中美关系。


为什么好的公共品不足?


今天世界国际公共品不足,有几个主要原因:


最重要的是美国方面的原因。美国在二战以后,对国际公共品的供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尤其是1945年以后的很长时间里,美国至少是发达国家中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美国也向很多发展中国家开放市场。应当说,美国对世界经济是做出了贡献的。但美国的问题是,把自己的秩序看成是国际秩序。1945年以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的建立,美国和西方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应该承认的。但久而久之,美国把自己国内的秩序视为国际秩序了。显然,美国对现存国际秩序的认知是非常错误的。对现存国际秩序危机,美国没有自我反省能力,而一直在寻找危机的“原罪”。美国现在就把这个责任归到中国,认为是中国的崛起对美国的所谓世界秩序构成了威胁。事实恰恰相反,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于,国际社会缺少好的公共品,但并非没有国家来提供公共品。随着美国和一些西方老牌帝国的衰落,中国、印度以及其他类似金砖国家那样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崛起,这些国家有能力也有意愿来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品,但对美国来说,哪怕是中国、印度这些国家有能力和意愿,但也必须以美国所界定的方式来提供美国所界定的国际公共品。如果中国以自己的方式来提供自己界定的国际公共品,印度以自己的方式来提供自己界定的国际公共品,美国是绝对不会接受的,不仅不接受还把它称之为对国际秩序的威胁。今天,这无疑是个最大的国际政治问题。


面临国际秩序危机,现在美国在做的,是再次搞“团团伙伙”,希望组建以自身为中心的、具有排他性的“国际秩序”。今天的美国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周天子”。中国春秋战国之前的“周天子”,已经没有能力维持霸权地位,导致群雄逐鹿的局面。更恶劣的行为是,美国自己又开始搞“团团伙伙”,所谓组建Value-Based Bloc(基于价值观之上的集团),企图把所谓的民主国家组织起来,以应付中国的崛起。但很显然,这样做实际上并不是重组国际秩序,而是加剧破坏二战以来的国际秩序。同时,其他国家,包括俄罗斯、土耳其、印度和其他一些大国也都在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区域秩序或者国际秩序。经验地看,这些区域秩序并不是包容性的、开放的,更多的是强调文明、文化、宗教和其它区域因素。这使得国际秩序碎片化,人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国际秩序的“封建化”。


美国把中美关系简单地用意识形态定义为“民主”与“专制”之间的关系,努力推动世界秩序的两极化。未来世界会不会变成“一个世界、两个中心”——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中心,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心;或是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市场,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市场?这是值得思考的。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的世界秩序又会重新回到1945年开始的美苏冷战的秩序。这不仅仅是逆全球化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秩序倒退的问题。


图源:网络


未来怎么办?


在这样的情况下,全球共同发展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出台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中国多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图是相向而行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全球发展倡议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抓手。同样重要的是,中国也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发展和安全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没有发展就没有安全,没有安全也没有发展。在今天全球范围内出现发展和安全的巨大红字的情况下,应当把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一道考量,这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国家,无论是忽视发展还是忽视安全,都不足以解决内部和外部问题。


从学术探讨的角度,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有以下两个方式:


第一,中国这么多年来践行的是开放、包容、不针对第三方的多边主义。多边主义,当然美国也在做,其他一些区域国家也在做。比如美国想建立的Value-Based Bloc(基于价值观之上的集团)也是一种多边主义。但这种多边主义是排他性的、封闭的、针对第三国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经验层面,这种多边主义的初心就是制造敌人,结果必然是分裂世界。


中国所提倡的、也在践行的多边主义是开放的,包容式的,不是针对第三国的,而是针对参与国共同面临问题的多边主义。中国自己叫“真正的多边主义”,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金砖集团等也是多边主义,但这个多边主义是开放包容的。这些都是开放包容的平台,任何国家都可以加入。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加入“一带一路”,美国、日本从一开始就反对“一带一路”,但直到今天,中国的“一带一路”大门仍然向美国和日本开放。亚投行也是开放的,金砖国家同样是个开放体。中国所秉持的原则就是“有事大家共同商量”,不要一个国家说了算。我们认为“有事大家共同商量、不要一个国家说了算”的多边主义是最好的多边主义。


金砖国家成员国国旗

(图源:网络)


第二,和人一样,很多国家也会是自私的,很难要求以每个国家都是不自私的原则来重塑国际秩序。以自我为中心的多边主义是不可避免,也是可以接受的,但这种多边主义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比如俄罗斯、土耳其、印度等国家都在塑造多边主义,只是希望这些不同形态的多边主义不要学美国,最好不要针对第三国,因为一旦针对第三国,设立一个假想敌,到最后肯定会得到恶性的结果——分裂世界。不开放的多边主义和全球化是背道而驰的。如果是自我为中心的区域主义,也是可以的,但第一要开放包容,第二不要针对第三个国家。如果是开放的、不针对第三国家的多边主义或者区域主义,哪怕自私一点,最后也会和全球化相向而行。


至于中美双边关系,是现在大家非常担心的问题。美国简单地把中美界定为所谓的“民主”和“专制”的竞争。美国认为,中美关系存在三种关系,即该合作的就合作,该竞争的就竞争,该冲突的就冲突。既然美国做了这样的选择,中国也没有其他更多的选择。不过,在这三个选择之上,我们要强化一点——就是要“加强合作”。中美之间的合作领域实际是非常多的,比如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真实的,各国都感受到了气候变化,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这段时间天气暴热,没有人会否定——像特朗普那样否定气候问题的政治人物在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多了,大家容易达成共识。并且,不仅中美两国都同一条船上,而且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小国家,他们抵御气候变化的能力是非常非常弱的。还有核武器不断扩散的问题,这次俄乌战争已经导致了“核威慑”国家心理,很多中小国家又在考虑发展核武器,对于世界的未来,这是非常恶劣的发展。还有公共卫生危机,这次Covid-19危机到现在也没有终止,以后也不排除各种公共卫生危机会再次出现。无论在哪个领域,中美合作空间其实是可以有很多的。


尽管我们不希望把中美关系简单地界定为竞争关系,因为这是一对非常复杂的关系。但实际上,竞争不可避免,比如美国高科技封杀中国,我们还能不直面竞争吗?但我们要强调“良性竞争”。中国出台“一带一路”已经有几年的时间,现在欧洲、美国也在推“一带一路”,去年“双峰会”(七国集团和北约)提出数万亿资金要用于全球基础设施,今年的“双峰会”出台了一个6000亿美元的计划,少了很多很多。但如果美国和西方国家能真正落实下去,也是好事情。对中国来说,凡是有利于当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倡议我们都是欢迎的。这就是良性竞争。我们搞“一带一路”并非要垄断世界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而是要推动世界共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希望更多的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这一点,我们应当大大方方地接受,不仅接受还要支持。在经济领域,尽管初心是竞争,但在实践中,总是会出现合作的领域。


冲突领域是中美两国一定要管控好的,因此要“管控冲突”。中美两个国家不仅是一对简单的双边关系,而是整个世界秩序的两根支柱。我们现在说国际秩序的重建和改革,没有中国或没有美国这个秩序是不成立的。现在很多区域的小国家在搞区域的贸易集团、贸易协定等,但缺了中国或者美国,更不要说缺了两国,比较小型的区域性贸易集团其实对全球发展的推动力并不强。CPTPP是很好的一个现象,但CPTPP没有美国,也没有中国,这样的贸易协定不足以推动全球化,也不足以解决全球发展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重新思考什么样的多边主义能够促成全球化,什么样的多边主义和全球化相向而行。我们需要的不是逆全球化,而是再全球化。


全球化已经把各国连接在一起,这要求各国要从国际的角度来考虑无论是内部问题还是外部问题。从国际公共品提供的角度,中国和美国或许能找得到更多的合作空间,也有更大的动力来防止这两个国家之间发生冲突。



编辑:GBA Review 新传媒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