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球人物》专访郑永年:“中国怎么想”正在影响世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环球人物 Author 金台环环

导读 · 2022.10.08

过去10年,中国在经济、社会、外交等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国政治体制的进步,是10年来一个关键性的变化。而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内政:“政治层面的进步很关键”


在郑永年看来,过去10年,中国在经济、社会方面的巨大变化可以通过量化指标直观反映,而政治领域的变化,数据性或许没有那么强,却是核心,很关键。


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中国的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人均GDP从6300美元上升到超过1.2万美元。同时,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个都不掉队”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标志性成就。“对于中国而言,实现这些指标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世界经济史和社会史上的奇迹。”


他还强调,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政治体制的进步,这是10年来一个关键性的变化。英美的政治制度曾被很多国家和地区视为“民主灯塔”,但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成就让越来越多的人重新思考民主的真正含义。


10年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改善民意回应。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开展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其中28个省区市出台留言办理工作制度化文件,进一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这一数字平台的制度建设。


无论西方如何挥舞“民主”“人权”的大旗和大棒,美国多次挑起的战争、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西方对俄经济制裁所导致的本国物价飞涨、全球能源危机,都与中国的稳步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的困难是暂时的,是调整时期的困难,而西方的困难则是结构性的、制度性的,两者有本质不同。”


外交:“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改革者”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果累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一大批项目扎实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提升,境外投资存量从不足6000亿美元增至超过2.6万亿美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

 (图源: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


“二战结束以来的国际秩序,是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现在这种格局因为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人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底气。” 


郑永年认为,世界需要一个更加民主、公正的国际秩序,而不是由一个国家或国家利益集团主导的霸权体系。美国以己度人,将中国看成取代其霸权地位的威胁,完全是一种妖魔化的做法。


“10年来,中国在国际体系里所努力实现的目标,就是有事大家商量着办,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整个国际社会。”在郑永年看来,美国所推崇的“多边主义”实质是拉帮结伙,针对的是与其意识形态不同的第三国。中国倡导的多边主义则是开放的、包容的,目的是解决大家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亚投行就是一个例子。这是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截至2021年10月,亚投行已有104个成员国。“美国、日本一直反对亚投行,但直到今天,亚投行的大门都是向它们敞开的。中国近代以来一直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受害者,推己及人,我们希望世界更加平等、包容。”


 位于北京朝阳区天辰东路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大楼

(图源:新华社)


2014年,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过这样一段话:“差不多两千年前我们和中国就有交往,但中国从来没有侵略过我们。相比之下,1509年我们才和欧洲开始交往,但是两年之后,他们就占领了我们。中国没有这种侵略政策,所以我们很愿意与中国相处,我也相信中国会延续我们之间的友谊。”


郑永年在新加坡工作生活多年,在他看来,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一带一路”究竟是西方所说的“新殖民主义”,还是有利于亚洲地区共同发展,东盟看得很清楚。


美国为了对抗中国,试图分化东盟,但与10年前相比越来越难了。今年6月,印尼防长普拉博沃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表示,印尼主张以“亚洲方式”来化解争端,就是最好的例证。


话语权:“中国怎么想”正在影响世界


作为高校学者,郑永年接触的年轻人较多。10年来,他感到国内外的舆论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仅中国的年轻人对国家的认同感增强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也对中国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正因为中国人看到了整个世界,才站在世界的角度更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国家。”人们在真正认识西方之后,必然会重新认识中国。郑永年希望,中国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它应该是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的。


“西方一直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在我看来都是‘算命学’,还总是预测不准。现在中国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的毛病还是没改。”郑永年认为,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期,西方就开始看东方,但直到今天,他们始终把东方视作一种和自己不同的、对立的存在。这就导致西方经常用两分法来看待东西方的制度差别,比如“野蛮与文明”“民主与专制”“自由与奴役”“保守与开放”等。


加上近代以来的历史因素,西方总是把自己视为先进的代表,把他们想象中的东方看成对立面,而且是落后的。“事实上,绝对的民主和专制都不存在。西方国家实际上是用资本权力掩盖了社会权力。如果西方不能跳出自己那一套标准和思维模式,是很难真正理解中国的。”


比西方怎么看待中国更重要的是,中国能否将真理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10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开始提出原创话语,极大对冲了西方长期把持的国际话语解释定义权、议题设置权、争议裁量权。


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发言人杨光2019年8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记者会上准备回答记者提问题

(图源:VOA)


今天,“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精准扶贫”等体现中国立场、智慧、价值的倡议和理念,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与认可。随着中国提出的诸多主张变为现实,研究中国的国际学者越来越多,阅读中国文献与论著的人也越来越多。中国正在从被人刻画到自我塑造,“中国怎么想”正在影响世界。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中国在解决了“挨打”和“挨饿”的问题后,接下来就是彻底解决“挨骂”的问题。正如郑永年所说:“中国要真正强起来,不仅技术要升级、经济要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在规则上争取话语权。”


(本文内容原载于《环球人物》,作者尹洁)


GBA Review 新传媒

编辑/美编 | 冯箫凝 黄紫蓝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