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据与调研 | 深圳如何吸引海外人才

IIA大数据实验室 大湾区评论 2023-05-16

导读 · 2023.03.23

“数据与调研”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大数据分析预测实验室主持的时事和学术分析专栏。大数据分析预测实验室希望通过“数据与调研”专栏,将前沿大数据分析方法引入公共和国际事务研究,通过实证调研分析促进公众对重大事件和趋势的理性认知,将从大数据和调研中发现的重要洞见分享给读者,从而力求实事求是和理性地分析时事。


深圳如何吸引国际人才?要通过调研才能找到办法。在深外国人才自己最适合回答深圳如何吸引国际人才的问题。IIA大数据实验室对在深外国人才群体进行了调研,从国际人才口中了解深圳在他们眼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吸引力,应该加强哪些方面,以及我们需要打破对国际人才的哪些常见刻板印象。


李强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强调,中国将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2023年3月14日,外交部宣布恢复审发外国人各类赴华签证。这标志着疫情后中国外开放走出了实质性一步。深圳正打造世界科技产业高地,成为中国的硅谷。国际化是世界性科技产业高地的主要特征之一。硅谷外国移民及其后裔占人口比例高达60%。硅谷大部分独角兽公司也由这些人创立、领导。要打造科技产业高地,深圳需要大力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


深圳优势一:机会


与千千万万来深的中国年轻人一样,“机会”也是国际人才来到深圳最重要的原因。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同类别的外国人才被深圳发展带来的不同方面所吸引。海外创业者被深圳丰富的技术创业资源、技术转化的产业链支持和快速增长的市场所吸引。商业和专业人才往往服务于深圳新兴技术产业公司。他们帮助深圳的新兴企业获得国际融资、开拓海外市场和获取海外专业服务。理工科研究者的到来往往与技术研发的直接需求相关。许多国际人才在前沿技术研发中受到重视,也起到关键作用。人文社科研究者希望探索理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特色。很多年轻一代的人文社科研究者希望通过实地观察,去了解中国技术进步的真正面目,而非透过媒体的片面宣传来感知。


在深圳,很多国际人才都感到自己的事业正在顺利发展,而非停滞不前,这使他们希望继续在深发展。无论深圳的快速发展给他们带来的是创业资源、市场需求、研究经费还是独特的知识,扎根于深圳发展的国际人才都将深圳看作机会的工厂。我们的调研清晰地表明,深圳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带来的机会。


深圳已经有较好的吸引人才的政策,但我们也观察到,深圳政策不如香港以及国际上其他地区的政策那样精细。一方面是深圳对于人才的细分不够。银行家和量化交易员都是金融人才,但现在的政策无法体现深圳真正需要哪一类细分人才。另一方面,深圳对不同人才所需政策的差异化、精细化程度不足。一个工程师和一个创业者需要的政策支持不一样,前者希望有稳定的职业发展道路,后者更需要市场机会和资金,而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同时吸引两类人才。给谁创造机会,创造什么样的机会,是深圳政策可以进一步思考、改进的问题。


深圳优势二:生活与住房


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在调研中,国际人才最关心也最满意的是深圳给他们提供的生活方式。深圳拥有高度便利和科技化的生活和公共服务。电子化的生活对于很多刚来到深圳的国际人才来说是一种需要适应的冲击,而一段时间过后又成为一种必需品。许多人也将这些特点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最直观的特征。当问起他们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时,很多国际人才就会指出深圳生活的科技化和便捷化——电子支付、高铁、手机外卖等都是常常出现的话题。


基于手机的支付方式正在走进中国生活的每个角落

(图源:网络)


美好生活的另一重点是安居乐业。调研中,我们问一位高级科研人才A先生“如果向你的同胞介绍深圳的一项政策来吸引他来深圳,你会介绍哪一项政策?”,他不假思索地便回答“人才房”。A先生向我们解释道,住房成本对于很多人才包括西方国家人才都十分重要,也非常影响他们的就业和定居选择。成本相对低廉的人才房对研究者来说意味着更少为房租发愁,也更意味着更多储蓄的可能,有了储蓄他便可以安居乐业,聚焦到自己长期的事业发展和工作上去。千年前中国孟子“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智慧,这也适用于当今的国际人才。虽然深圳房租并不低,但深圳很多区域(如龙岗)也可以找到环境优美、价格合适的房子可租,周边也有很好的公共服务,这对他们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人才能否在深安居乐业,是吸引国际人才来到深圳并长期扎根发展的关键问题。


位于深圳龙岗区的甘坑客家小镇

(图源:龙岗政府在线)


深圳优势三:香港


“香港”也是我们关于深圳优势的访谈中最常出现的词汇。深圳距离香港较近,进出相对便利。虽然香港居住成本高且相对拥挤是一部分国际人才不愿意在香港工作生活的原因,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香港生活的许多方面对于在华外国人更加“友好”。外国人需要的很多服务,如金融、旅行、医疗等,在香港办是很方便的,离香港近确实会让事情变得简单许多。相较于香港而言,内地的银行卡开立、酒店入住等服务对外国人来说有时仍然不够便捷。而在港的国际金融机构、生活服务品牌对外国人而言很可能更加熟悉。香港也有很多地道的世界各地风味的食品。去趟香港有时候对于有些“思乡”的国际友人来说,也是一种“近水”可解“远渴”的经历。


英国百年品牌Fortnum & Mason

于2019年登录香港

(图源:Inhabit)


深圳短板一:外国人社群和文化


当我们问到深圳短板时,调研中最常出现的话题是深圳缺乏成熟的外国人社群。独自融入外国社会是困难的,如果能得到当地相同文化人群的帮助则会容易很多。以伦敦为例,不同族群的人都能在伦敦找到自己所属的社群。越是在这种“大杂烩”的情况下,在伦敦的外国人就越不需要强迫自己融入当地,而是可以很舒适地待在自己的文化圈与本族群的社交圈之中。在上海,外国人社群的帮助也使得初来乍到的国际人才更容易找到住房、工作和朋友,使其更快地在当地建立正常生活。这甚至使得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群体对其它在华外国人群体产生了“自豪感”。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也拥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群体,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已经与当地生活深深融合。


而在深圳,许多外国人缺乏这种社群支持。孤独感可能会使得在深外国人放大深圳这座“钢铁城市”中人际疏离的部分,而忽视了深圳可能会有的烟火气与人际交往的温馨感,使融入变得更为困难。另一方面,深圳缺乏对非华裔外国人的文化支持。对于伦敦、纽约这样的大都会而言,外国人的不同族群构成了当地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对外国人的文化支持已经成为伦敦、纽约的城市基因的一部分。来深的外国人才中很多不是华裔,调研中许多国际人才也希望看到深圳有更多跟自己国家文化相关的活动,这会让他们淡化乡愁,更有“家”的感觉。


深圳短板二:

外国人难以获得一些关键生活信息


获取信息困难是在深海外人才来深早期很常遇见的困难。中国电子化生活的便利,有时仅限于已经很了解中国的人。中国生活的便利基本体现在微信、支付宝等超级APP上。但是,国外的很多电子化服务很多仍处于网页和单个APP时代,基本没用过微信或支付宝这样的手机端综合入口界面。中国超级APP开发过程中也没有或很少考虑过外国人的使用情形。不会使用微信、支付宝的许多功能,外国人可能会面临不知道如何交税、如何参加医保等难题。


另外,一些专业服务机构的人员对如何服务外国人接受的培训不足。一些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很多时候不知道对外国人提供服务需要哪些手续,有时甚至把一些可以办理的业务直接说成无法办理。深圳想要进一步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服务世界各地的人的能力。深圳仍需在这个方面加强。


刻板印象一:

海外人才相信西方主流媒体

对中国的负面刻画


我们同国际人才也讨论了西方主流媒体对华负面刻画的问题。事实上,大部分有来华意愿的外国人才从一开始就不会直接接受西方主流媒体的对华观点。一部分国际人才反而是因为西方媒体明显有偏向且矛盾的报道,才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兴趣。


许多新兴媒体对华的态度更为正面,也加强了很多国际人才来深的意愿。在很多西方的自媒体上,仍然可以看到不少在深外国人分享他们在深圳生活、旅行的趣闻和感受,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能客观地评价深圳和中国。“快乐”是很多关于深圳的新媒体内容的共同主题。这些自发讲好“深圳故事”的外国人对于一部分国际人才来深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些自媒体内容介绍了如何在深圳生活的技巧和知识,这减少了希望来深圳生活工作旅游的人的担心。有些自媒体则介绍了深圳的机会,尤其是深圳作为技术中心(Tech-Hub)的故事,这对于一些创业者和商业人才来说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另一些自媒体则着重介绍深圳旅游和周边自然环境,这也能吸引很多人“来深圳看看”,从而获得对中国的真实印象。这种自发的宣传所起的效果很多时候比官方的对外宣传效果更好,开放是击退谎言的最佳方法。


英文商业媒体Tech in Asia

对深圳“技术中心”的报道

(图源:Tech in Asia)


刻板印象二:

外国人才无法适应中国的工作文化


不同国家、地区的工作文化有很大差别,深圳也有自己独特的工作文化,我们在调研中也问到外国人才如何看待中国工作文化。许多国际人才表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是身边文化影响的结果。在外国居住的人都会期望自己融入当地的文化,也会按照当地的期望来行动。在华外国人也会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在深外国人才主要会根据工作环境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和节奏,而非一味强调自己的期望。


刻板印象三:

外国人才不打算在深圳长期发展


深圳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城市,这对全世界的人才来说都有巨大的吸引力。调研中,不少国际人才希望在深圳长期发展,甚至成为深圳的居民,谱写出一个自己做主角的“深圳故事”。就长期发展而言,一些国际人才甚至会担心自己无法获得长期居留的资格,而不得不把深圳当成一个“换乘站”。他们也希望更多的人意识到,国际人才在中国的成功最终也会是中国的成功。


许多美国独角兽企业都是由移民创立的

(图源:Crunchbase)


总结


歌曲《加州旅馆》刻画了一个“来了就不走”的加州。后来经济学家将这首歌提到的这种“嵌入式”特性总结为加州吸引外部投资和技术人才的关键。IIA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深圳想要建设世界级科技高地,关键是打造这种“嵌入式”能力。深圳需要让世界人才了解,深圳是世界机会高地,也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未来深港来往也更加方便,联系也将更加紧密。深圳应该对本地国际人才群体有更多支持文化关怀,让信息更容易获取。同时我们应该更加开放和鼓励外国人才分享自己在深圳的经历,减少雇佣者对雇佣外国人的担忧和难度,也应该认可和鼓励外国人在深圳长期发展的愿望和努力。


本文作者


陶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副研究员,IIA大数据分析预测实验室主任。


袁浩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国际事务研究院研究助理。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归微信订阅号“大湾区评论”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部分或全部内容,侵权必究。


GBA Review 新传媒

编辑 | 袁浩延

审核 | 冯箫凝 黄紫蓝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