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烂口角,怎么办?
走,吃火锅
走哦
每逢佳节胖三斤,除了长肉,每天吃吃喝喝还有一样让人心烦的事,那就是“我上火了”。
图1(作者供图)
我们所谓的“上火”并不是严谨的概念,可能指代的是“口腔溃疡”、“痘痘”、“烂口角”等情况,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节后自救,谈谈“口角烂了”该咋办。
“烂口角”是很常见的小毛病,但如若处理不当,也可能引来麻烦。
可导致口角糜烂的疾病很多,最为常见的当属疱疹、口角炎和唇炎。
1、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由人类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一类疾病,感染唇部时也叫做唇疱疹。这个病毒在全世界普遍流行且十分狡猾,一旦感染,人类将一直携带此病毒[1]。
单纯疱疹常发生在皮肤与黏膜交界的部位,如口唇(口角)、生殖器等处,初次感染的主要表现为[2]:
1) 唇部、口腔、鼻部或咽部疼痛性水疱,可破裂并结痂;
2) 口腔和咽部疼痛;
3) 颈部淋巴结肿大;
4) 发热、身体疼痛和不适。
除了上述的症状,单纯疱疹最突出的特点是——复发。
据估计,约20%~40%的患者会发生嘴唇和口周区域的复发性感染[3]。不过复发也不必太担心,复发的单纯疱疹通常只会有局部的疼痛和水疱(图2),症状通常较轻,持续时间也更短(约1周)[2]。
图2. 口唇单纯疱疹(图源:UpToDate)
那么,我为什么会得单纯疱疹呢?
引起本病的病毒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如果与感染者共用餐具、亲吻或有过其他类型的亲密接触,可能感染该病毒。而单纯疱疹的复发则多发生于免疫力受损的时候[4],如熬夜、饮酒、劳累、感冒等。
得了单纯疱疹怎么办?
首先是抗病毒治疗,这可切实减轻症状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治疗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其中,症状轻的可自行予以抗病毒软膏,如阿昔洛韦软膏、喷昔洛韦乳膏等;较为严重或复发频繁的,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2、口角炎
简单来讲,口角炎就是口角处的炎症,常见表现有口角干裂、瘙痒和烧灼感(图3)。
图3. 口角炎(图源:UpToDate)
可引起口唇发炎的原因非常多,常见的有反复舔舐、口唇干燥、口腔卫生不良、义齿不适合、日晒等[5]。此外,出现口角炎时容易伴随细菌、真菌感染[6]。
那口角炎怎么办呢?思路有这样几个:
1) 注意口腔卫生;
2) 缓解皮肤干燥,如凡士林;
3) 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可能有的感染;
4) 改善义齿的适配度(若有)并注意清洁。
3、唇炎
唇炎是唇部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常累及唇红和唇红缘。它的主要表现是口唇发红、干燥、脱屑、开裂,可伴有瘙痒和刺痛(图4)。
图4. 唇炎(图源:UpToDate)
由上图可以看出,唇炎范围更大,并不局限在口角。
另外,考虑到唇炎的病因和种类都很多,如果怀疑有这方面的问题,建议咨询医生,进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陈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皮肤科博士
(点击图片即可问医生)
参考资料
[1] Looker KJ, Magaret AS, May MT, et al. Global and regional estimates of prevalent and incident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infections in 2012. PLoS One. 2015; 10: e0140765.
[2] Corey L, Spear PG. Infections with herpes simplex viruses (1). N Engl J Med. 1986; 314: 686.
[3] Spruance SL, Overall JC Jr, Kern ER,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recurrent herpes simplex labialis: implications for antiviral therapy. N Engl J Med. 1977; 297:69.
[4] van Velzen M, Jing L, Osterhaus AD, et al. Local CD4 and CD8 T-cell reactivity to HSV-1 antigens documents broad viral protein expression and immune competence in latently infected human trigeminal ganglia. PLoS Pathog. 2013; 9: e1003547.
[5] Rogers RS 3rd, Bekic M. Diseases of the lips. Semin Cutan Med Surg. 1997; 16: 328.
[6] Park KK, Brodell RT, Helms SE. Angular cheilitis, part 1: local etiologies. Cutis. 2011; 87: 289.
(可上下滑动查看)
本文作者:皮肤科陈伟医生
医学校对:皮肤科唐教清医生
排版:汤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