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界首座无家可归者博物馆在伦敦开馆

CITY来不 CITY来不
2024-09-07


敦新落成的无家可归者博物馆讲述的故事让人惊恐地意识到,无家可归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名为“如何在世界末日生存”(How to Survive The Apocalypse)的首届展览介绍了一个人的经历,他今年60出头,曾是一名富裕的金融界人士,在日本过着舒适的生活。虽然没有披露他全部的人生经历,但他最终流落于伦敦街头,并在接受癌症治疗。有一年冬天,他穿着别人捐赠的衣物,用一件印着前雇主名称的羊毛衫御寒——他不无苦涩地说道。
这是5月24日开馆的这座新博物馆讲述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中的一个。该馆十年前作为一个巡回项目成立,现已将伦敦北部芬斯伯里公园旁边一个爱德华时期园艺工人居住的小屋作为它首个永久性场馆。
博物馆的开馆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整个英国有29万个家庭因无家可归而寻求救助,被安置在临时住所的人数比过去十年增加了一倍。仍有许多人求助无门,同年英国露宿街头的人数增加了26%。在房租涨幅超过核心通胀率,以及严重的生活成本危机刚开始呈现缓解迹象之际,情况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仅在2023年的后三个月,英国全国无家可归的人数就增加了16%。这座博物馆介绍的这些人的经历不仅被误解和经常被忽视,而且每一年都会更具统计显著性。
博物馆内部。图片来源:Museum of Homelessness 官网
该博物馆以无家可归者的经历为重点,集讲故事、教育和宣传为一体,其非传统的设置超越了其主题本身。它不是将展品放在玻璃柜中,而是提供一种互动体验,由志愿者向小批次的参观者分享展品背后的故事,而展品都是身为无家可归者的前主人捐赠的。其结果不仅是对无家可归者的经历进行深入和人性化的了解,而且由于其展品中包括了购物车和塑料袋等日常用品,也是对博物馆应当展示何种内容的固有观念的挑战。
该博物馆首次展览的物品都有着与它们朴实无华的外表不相称的意义。每件物品的叙述者都可以揭示出一个惊人的背景故事:例如,一根简陋的、用胶带修复的木制手杖,实际上是一位患有慢性背痛症的无家可归者把拐杖遗忘在公交车上之后找到的临时替代品。由于无法在路边行走,这根手杖的前主人在花园里找到了一根废弃的被修剪过的木棍,并发现棍子一端的圆头非常适合他手握。
无奈之下拣到的东西竟然成了一件非常趁手,甚至让人安心使用的器具。这根木棍最初只是为了让他能顺利离开路边而临时拣来的,后来却成了新主人常用的东西。最后,他甚至在隐约像头颅形状的手柄上装饰了一只玻璃材质的眼珠,他认为这是受到了他最喜欢的伊恩·班克斯(Iain Banks)的小说《捕蜂器》(Wasp Factory)的影响。仔细探究,这根简陋的木头从废品到工具和伴侣的转变,显示出,即使是简单的物件也能成为某个人的依靠,并揭示了与人们认为无家可归者是迷失者和卑微者的普遍看法不相称的复杂联想。
博物馆外部。图片来源:Museum of Homelessness 官网
这些将无家可归者视为令人钦佩的幸存者的故事可能会让参观者受到鼓舞,但该博物馆的首次展览也令人不安。博物馆工作人员将他们所分享的故事中的人物视为未来的榜样,而展望未来,许多人的生活可能会变得更加岌岌可危。用博物馆方面的话来说,未来的长期危机(世界末日的一种形式)可能意味着让无家可归者相对安全的做法——韧性、互助和社区——将变得更加不可或缺。
“我们想让人们略微改变对无家可归者的看法,”该博物馆的运营与制作经理亚当·海明斯(Adam Hemmings)说,“对于无家可归者,人们充斥着煽情和怜悯,也充斥着受害者的叙事。我们这次展览的目的是要告诉大家,其实无家可归者也有很多智慧和创造力。要知道,当世界末日真的来临时,受这些问题影响的人们会有很多答案。”



欢迎转发,如欲转载、合作等

请联系∶hewenxia@modernmedia.com.cn授权



更多「当代艺术」的内容请点击:
价值4600万美元的艺术品“住进粮仓”


因“火人节”出名的博物馆馆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ITY来不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