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梦推荐】水性别?猫性别?走进「荒唐」外表下的新异性别
文|小猪
承接此前《跨讲坛》专栏的⾮⼆元系列⾥对⽆性别、⾮单性别的介绍,这篇⽂章带⼤家看到Xenogender。
性别⾝份是个体和⾃⾝、社会进⾏交互的平台。
更丰富的语⾔能够帮助我们探索性别认同,也能在沟通时对个⼈体验加以表现。
了解过⾮单性别(Multigender)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性别体验会根据时间和不同性别⾝份之间的关系⽽变化。
Xenogender在⼀定程度上可以说进⼀步展开了性别体验中令⼈兴奋的复杂性,并以⼀种开放性的⽅式引⼊更多形容和想象性别的⻆度。
「Xeno」作为前缀有「陌⽣、外来」的意思,例如Xenophobia这个英⽂单词,就是指对外地或外国⼈的仇视。
Xenogender⽬前在中⽂语境下没有固定翻译。考虑到亦有⼈使⽤Neogender作为同义词,下⽂暂定采用「新异性别」这个表述。
新异性别旗帜。图片来自网络(下同)
什么是新异性别?
作为⼀个伞式词,新异性别经常被解释为「超出⼈类普遍理解的性别」,即抛下「⼥」和「男」这两个传统参数,通过个体和各种存在、事物或概念的关系来形容⾃⼰的性别认同。
下⾯这些都可以算在新异性别的「伞」下:
- ⽔性别(Watergender)
- 不死⻦性别(Phoenix Gender)
- 谱系性别(Auti-gender)
- 莫⽐乌斯性别(Mobius Gender)
- 恶魔性别(Demongender)
例⼦选⾃「enby的utopia」公众号:Basisstation
不过这个定义可能具有⼀些误导性。
不论是在酷⼉社群内部还是外部,新异性别经常不被认真对待。
⼈们会认为「孤独症」不是⼀种性别,⼀个⼈不可能变成不死⻦,⽔更是和性别没有关系。
新异性别的确经常借⽤⾮⼈类性质的概念,也由此带上了「不现实」的⽓氛。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在英⽂语境⾥,新异性别绝⼤多数起源于⽹络论坛,由⽤户最先提出⽤来形容⾃⼰;但社会对相关平台的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使⼈们不愿意严肃地承认这⼀现象。
同时,新异性别的使⽤者常常是边缘⼈中的边缘⼈,例如未成年、⾮⼆元、神经多元社群等等,⽽社会常会居⾼临下地认为其⽆法为⾃⼰做主,不能做出理性判断。
但这些是投射,不能真的一下子否定新异性别。
社交平台Tumblr在酷⼉⽂化⾥有很强的存在感
但越来越多的⼈和⽹站开始强调新异性别的⽐喻性和关系性。
我们可以看到,在「荒唐」背后,新异性别其实包含很多思考,或有自己独特的合理性。
新异性别的出现,是因为⼈们不能在现有框架下找到适合⾃⼰的语言。
「⾮⼆元」对部分⼈来说还不够,没有⾜够的具体内容,于是这些伙伴会利⽤各种概念作为象征,去形容其与⾃⼰性别认同的关系。
例如,⼀名⾝份认同为「恶魔性别」的⼈不⼀定认为⾃⼰是恶魔,也未必会简单直白地认为恶魔就是一种性别。
这位伙伴可能更多是通过表述将⼀种存在带到世界中来,通过身份为做自己创造空间。
由此看来,虽然新异性别在⼴义上属于⼀种⾮⼆元性别,但有部分人认为,顺性别或不自认为非二元的跨性别者都可以使⽤新异性别表述,因为所有的性别⾝份都可以通过象征的⽅式进⾏表述。
男⼥本⾝作为社会构建,何不是⽐喻呢?
不过,不论在归类问题上怎么想,我们都应该以尊重和倾听的态度对待别人表达自己的方式。
并且,使用新异性别表述的伙伴们在船思是绝对受到欢迎的。
其实,倘若有人仍然不能重视新异性别,那笔者想邀请其停下来,以更全面的方式思考新异性别。
至少据笔者所知,新异性别通常在亚文化和某些特定社群内发挥着最活跃的影响。
当我们将其从语境里粗暴地拿出来,并主动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它时,这本身就破坏了交流的可能性。
在下面的两个部分,笔者想更深入地思考新异性别能表达什么,以及它背后那种跳出传统性别框架的欲求具有怎样的社会含义。
让我们鼓励多元自我表达,审视内心中不愿正视新事物的倾向
⾛进新异性别
新异性别很难归类,因为新的名称在不断出现。
⼀个⼈可以加⼊到现有⾝份周围产⽣的讨论和社群⾥⾯,也可以亲自参与到这种创作中。
新异性别的优势也许正是其标签的开放性。
新异性别的创作不断引发⼈们对性别的思考,提供叙述不同体验的平台,并⿎励⾃主定义。
举例来说,以「恶魔性别」⾃称,可以引出这样的思考:
「让我们回到『撒旦』⼀词,它来⾃希伯来语中的『反对』,代表着⼀种永恒的拒斥和抗争。
「⽽巴⻛特模糊的性别⾝份/表达,也正是⾮⼆元精神的体现。
「我们不想要稳定的性别霸权秩序,先验确⽴的男⼥⼆元法则,或者统⼀规划的『正确』性别实践与⽣活⽅式。」
引⽂来⾃上⾯提到的公众号Basisstation,而其还有很多值得节选的⽂字:
莫⽐乌斯性别:「每⼀种定义都是Mobius环,而Mobius环本⾝就是⼀个抽象的概念。
「也就是说,只要能表现出它的性质,任何⼀种定义都是可以被采⽤的,或者说,都会在不同的领域被采⽤。
「与定义Mobius环类似的是,⼀个⼈的性/别也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式。」
不死⻦性别:「这是⼀种统⼀但内部多元的状态。我有⼀种性别⾝份,并且这种⼈体是依我⽽⽣的。
「就像不死⻦仅凭借⾃⾝,⽽不依赖任何外物,即能掌握⾃⼰的⽣命。
「⽽如果展开来看,其内部却是流动、不稳定、随意组合的。」
⽔性别:「在其样态流变的过程中,我们能清晰看到性别主体『做』性别的努⼒。」
艺术本⾝可以说就是⼀种通过表达找寻⽅向的⼯具。
具有创造性的表达还通过艺术的不可概述,来打破⾝份标签的不断僵化。
有些抽象的不死⻦性别旗帜
在Nonbinary Wiki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别的新异性别,其中的各种故事也值得有兴趣的读者去探索。
词条提到,孩童在画画时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于男生或女生,而选择⽤动物等来代表⾃⼰。
英语语境里的新异性别正是表现了⾃我概念中重要元素的多样,相⽐上⾯的例⼦,可能不仅强调象征和创作,也强调⾝份各⽅⾯和性别的交叉。
另外,Xenogender这个词最初于2014年出现在Tumblr上时,创造者说新异性别「超越⼈类对性别的理解,更关⼼创造出新的性别归类、分层的⽅式,⽐如通过动物、植物或别的⽣物/事物」。
这也帮助我们理解例如下面这些例子。
审美性别(Aesthetgender):基于或体现于某种审美的性别体验,也可以和某种抽象的对美的感知或感受相关。
外星性别(Aliengender):⼀种从外星⼈视⻆,不⼀定有肯定的认同,但尝试或选⽤⼈类性别的体验。
动物性别(Faunagender):基于和动物的深刻联系⽽产⽣的性别体验,也可以是对某种动物的品质有强烈认同,包括猫性别(Catgender)等。
性别空洞(Gendervoid):作为⼀个空洞存在着的性别。对有些⼈来说,该概念可以和⽆性别看作同义。
神经性别(Neurogender):基于神经多元影响⽣活各⽅⾯⽽产⽣的性别体验,例如孤独谱系性别(上⾯的「谱系性别」)就是⼀个孤独症光谱上的⼈群可能⽤来形容⾃⼰的⾝份。
猫性别旗帜
超越「男女」局限,对自我新可能的欲求
上⾯提到,新异性别和处在社会边缘的⼈群有分不开的联系。
虽然不是所有的边缘社群都对新异性别这个概念感到强烈认同,但新异性别背后的⼀些⼤问题还是值得提出来加以思考。
尽管传统框架下只存在「男⼥」两种选择,然而关于性别的体验不可否定地是多元的,并且很多情况下,起到影响的是被认为位于性别⾝份之外的因素。
很多感到「男⼥」不能合适地形容⾃⼰,反而制造了局限和压迫的⼈,正是希望强调这些因素,摆脱二元性别在历史上给其带来的桎梏,使真实的⾃⼰得以被看到。
举例来说,孤独谱系性别可以说在新异性别里占有独特地位。
这个社群做出了很多具有创造性的贡献,而这也同其与传统性别的复杂关系分不开。
孤独谱系⼈群常在性别⻆⾊、⾝份认同这类问题上不同于所谓的「常规」。
这一人群所具有的神经多样性涉及认知、感知以及另外很多⽅⾯,对社交和互动尤其有影响。
这些伙伴可能在社会化过程中⽆法充分接受关于性别的社会规则,或基于自己与⾝体、感官等的独特关系,对性别有不⼀样的体会。
孤独症光谱性别旗帜
不论是否认同⾃⼰为跨性别、⾮⼆元等身份,孤独谱系⼈群都有可能体验过传统⼆元性别的压迫。
有些特殊教育体系会将性别规则强加于表现出性别多元的⼉童,给其「正常」的外表,好让其融⼊社会,哪怕社会本⾝已经开始对多元更加包容。
孤独光谱研究的历史也表明,孤独症曾被科学家或当作「性别问题」的成因,或当作其后果。
神经多样的理论研究事实上和性别多元有相当的渊源。
另外,虽然这些基于⼆元性别观念的假说在当下纷纷受到有⼒的挑战,但研究的确表明孤独光谱在性别多元⼈群中出现的可能性更⾼。
神经多样和性别多元并不能完全混淆,孤独光谱和跨性别/⾮⼆元的平权运动也有不同的考量。
但我们应该看到关联的地⽅——新异性别是⼀种庆祝多元、庆祝⾃我定义的⽅式。
孤独谱系性别不仅表达神经多样和性别体验的关系,也强调以不同⽅式存在的权利。
当「男女」不断作为障碍出现时,新异性别提供的是很有价值的想象空间。
研究表明,在不同⼈群中,性别多样⼈群的孤独症确诊⼈数更⾼(详⻅参考⽂献)
再举一个例子。
多元交叉性理论告诉我们,某段具体历史中的性别概念不能和种族、阶层等不同社会因素分开来看。
在《我的性别是⿊(人)》(My Gender Is Black)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一个更极端但也更直白的对「为何一个群体需要超越所谓人类性别」的诠释。
作者Hari Ziyad提到,在美国语境中,性别对于⿊⼈群体来说本质上就是⽤于将其标识为「错误」或「不正常」的。
Ziyad说道:「对黑人来说,传统的男女性别是不可能被实现的,而我们非但不能意识到这个事实,也不能基于这个事实去想象不⼀样的、更⾃由的理解⿊⼈存在的⽅式,反⽽被迫去融入不仅不是为我们设计,⽽且是意在排除我们的性别框架之中。」
Ziyad并没有在⽂中将其所说的⿊⼈性别(Black Gender)表述为⼀种新异性别,但也说出「我的性别是⿊(人)」,其意图是强调传统「男」和「⼥」的不可⾏性。
Ziyad引⽤理论家Hortense Spiller和Saidiya Hartman的观点,指出Blackness「在奴⾪制后被否认⼈性,从⽽不能接触⼈类的性/别⾝份」。
那么,选择拥抱「⿊(人)」作为性别,即是对⾮⼈化历史的抗议和⻅证,也是拒绝局限和对新可能性的向往。
对未来的想象:解放后,性别对于⿊⼈社群会是什么样⼦?
⽹络上的讨论虽然经常提及「⾮⼈类」⾝份对新异性别的重要性,但⽬前还没有很多⼈关注所谓「⼈」的定义,尽管历史上很多群体都和这个概念有着复杂的关系,包括亚洲⼈。
上⾯的两个例⼦强调了「⼈类」的多样以及「⼈类」这个概念本⾝的历史局限。
最后笔者想说,我们似乎还有很多空间去深⼊思考,新异性别在当下的出现有着什么样的意味。
参考文献
Basisstation公众号
Bumiller, K. (2008). Quirky Citizens: Autism, Gender, and Reimagining Disability. Signs: Journal
of Women in Culture and Society, 33, 967-99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794-1
https://www.spectrumnews.org/news/largest-study-to-date-confirms-overlap-between-autism-an
d-gender-diversity/
https://nonbinary.wiki/wiki/Xenogender
https://lgbtqia.fandom.com/wiki/Xenogender
https://www.hrc.org/resources/understanding-neopronouns
https://nonbinary.miraheze.org/wiki/Neurogender
https://www.asexuality.org/en/topic/219455-xenogenders-a-super-fast-explanationguide/
https://www.lgbtqnation.com/2022/03/need-know-xenogender/
https://afropunk.com/2017/07/my-gender-is-black/
https://www.advocate.com/transgender/2022/3/31/what-being-black-has-taught-me-about-being-nonbinary
1
END
1
推荐阅读
欢迎扫码联系田倞加入
跨性别议题交流群
船
思
关于跨性别,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