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梦GenderDream

其他

她是一个浪漫的人,但无法理解浪漫爱情|性别梦

饭饭在西湖边。图片由其本人提供(下同,另行注明的除外)文|乔多(本文根据受访人饭饭的经历而写作)观察饭饭的兴趣爱好,人们会觉得她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因为她喜欢舞蹈、音乐、摄影、诗歌,以及大自然。她爱在黄昏时分看电线杆上溜走的松鼠,也会在雨天望着树叶上的水珠出神。在饭饭的世界里,她喜欢的事都是浪漫的代表,而浪漫就是与蓬勃的生命力共鸣。然而随着成长,当周围的人逐渐开始追求“浪漫的爱情”时,饭饭却感到了困惑和迷茫。青春期伊始,身边人闲聊的内容多了一个固定话题——恋爱八卦。谁暗恋谁,谁和谁在一起了,谁和谁又分手了……大家对此津津乐道,可饭饭从来插不上话,也没兴趣。“我不理解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花费时间讨论的话题,也不明白为什么别的人看见一对情侣接吻会激动地尖叫。”后来饭饭发现,她也不能共情影视剧和文学中的爱情桥段,只是觉得如果有人能和自己一起克服困难,两个人可以无条件地支持对方,那这样子挺好的。高考结束后的某一天,饭饭和妈妈走在街上,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喊她的名字。回头一看,是一位高中同学正骑在自行车上向她招手,饭饭便也向他招了招手,然后对方骑着车驶过了红绿灯。妈妈对饭饭说:“他在后面喊了你那么久,应该是喜欢你。”饭饭当时并没有任何高兴的感觉,反而觉得妈妈太捕风捉影了,那个同学不过是正常地打了个招呼罢了。再后来,到了大学,越来越多的人谈论恋爱,大家聊天也多了很多有关性的话语。同学说起自己或别人的性经历,还有网上的一些言论,这些都让饭饭感到不可思议。“原来在大多数人眼里,认识不到一周就确定情侣关系是正常的,频繁的性活动也是正常的。性被认为是维持情侣感情的重要因素。”在听到这些内容,甚至被邀请加入谈话时,饭饭总有种被吓一跳的感觉。但有时为了不破坏氛围,她不得不加入,可心里似乎有一根弦时刻紧绷着,提醒自己对此的不适。直到随着话题的推进,她实在坐立难安,不得不找借口中断或者退出聊天。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点击这里阅读《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饭饭拍摄的夜晚路灯下的光影饭饭自认为是个情绪稳定的人,但每每遇到跟恋爱或性相关的内容,她都会从心底生出一股不耐烦的情绪。如果被迫要继续接受这些内容,饭饭可能还会“暴走”。这样的情绪失控,让饭饭觉得自己很奇怪。“为什么我不能和别人一样,自然地甚至是乐在其中地讨论这些东西?而且这些似乎是对大多数人不可或缺的,为什么只有我不感兴趣呢?”饭饭时常想,如果爱情是荷尔蒙的产物,那所谓的“喜欢”,究竟是喜欢对方带来的性冲动,还是喜欢这个人?如果感情要靠性来维持,那伴侣不就成了性欲投射的客体吗?那又从何谈“爱”呢?世界上明明有那么多比恋爱更浪漫的事(比如饭饭的兴趣爱好),为什么爱情会被贴上“浪漫”的标签,还有那么多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那时她不自洽,甚至有些愤怒。饭饭既批判周围喋喋不休谈性说爱的人,认为这些人很奇怪,这样的恋爱方式不理智,也不可持续;又批判自己为什么格格不入,为什么不能和别人一样。饭饭尝试通过观察周围的人来回答这些问题,可恋爱这个概念对她来说太遥远了。饭饭没有任何恋爱经历,甚至严格意义上也没有“喜欢”过什么人。真要说有的话,可能就是刚踏入青春期时对几位男同学的好奇,但这种好奇也只持续了不到两周就消失了。为了弄清楚自己的“怪异”,饭饭开始上网搜索各种相关信息。“无浪漫无性吸引”的科普吸引了饭饭,她也看了一些对处在该光谱上的伙伴的采访。“几乎从每个人的经历中,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饭饭从中了解到,她在恋爱和性话题中感到的不适和不自在叫做“拒斥”,而认为所有人都会陷入爱情和享受性则是一种有浪漫有性吸引霸权,她有理由拒绝它。饭饭拍摄的跨江大桥上的公交车饭饭加入了一些无性吸引和无浪漫的社群,还和其中一位叫做阿羽的朋友聊了很多自己和有性吸引者的不同之处。她和阿羽自嘲,这是两个AI在机械地分析有性吸引人群的行为和动机,并笑称两人的聊天内容为“仿生人和电子羊的地球观察日记”。饭饭对自己和别人的态度平和了许多。“也许有性吸引和无性吸引就只是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已,虽然这种身份不是我们能够选择和改变的。”她也向往一个大家不需要种种标签也能和谐相处的世界,那里能够单纯地包容所有的不同。在向身边的同龄人解释无性吸引时,饭饭得到的反馈大多是不理解和否定,但她仍然抱有互相理解和沟通的愿望,希望人们可以承认彼此的存在。“未来还是会有选择性地尝试和一些朋友科普和出柜,希望至少能让大家知道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不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饭饭尽管目前认同为无浪漫灰色性吸引,但对亲密关系也并不是毫无向往。饭饭与主流的有性吸引体验不同,与狭义的无性吸引也有所不同。她设想,如果对方可以和自己达到一定的契合状态,或许她会不那么抵触性行为。至于伴侣的性别身份,饭饭并不太在意。饭饭非常喜欢日剧《无法相恋的两人》中男女主角那样的关系。两人不是恋人,甚至不一定住在一起,但彼此的聊天可以非常深入。两个人可以一起逛街旅行,会互相关心和牵挂,彼此把对方设为紧急联系人。两人实际上已经是家人了。图源:Unsplash(作者:Jigar
10月26日 下午 3:00
其他

面对同人创作困境,无性吸引及无浪漫谱系者将寻找何种出路?|性别梦

文|远浪引言由于吸引倾向(见此说明)与社会规范不同,许多无性吸引/无浪漫谱系中的同人爱好者在解读角色关系、创作同人作品时,常有与众不同的表达,却常常因此被排斥在主流之外,这不禁让其感到困惑与苦恼。本文认为,这一现象与浪漫关系霸权(Amatonormativity)息息相关。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人通过探索新的路径,对这一霸权模式作出了挑战。本文鼓励无性吸引/无浪漫谱系中的同人爱好者们坚持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继续思考和创作。因为,正是这种无性吸引/无浪漫视角所创造的“不同”,能够拓宽我们对人类关系及互动模式的认识,而这也符合同人文化倡导个性化、多元化自我表达的初衷。说明: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点击这里阅读《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图源:Unsplash(作者:Jigar
10月4日 下午 3:00
其他

一位酷儿向母亲出柜后,母亲说自己可能也是性少数|性别梦

受访人面粉在一座寺庙图片由其本人提供,下同(另行注明的除外)文|乔多(本文根据受访人面粉的经历而写作)面粉较早之前就知道了酷儿群体的各种身份认同,但一开始没有想到自己是无性吸引和无浪漫者。更没想到的是,当其向妈妈出柜并科普这些身份时,她便对无性吸引产生了共鸣,此后则意识到了自己可能是有性吸引的泛性恋。“性少数可能会遗传”这个说法立刻微妙了起来。如果能自己选一次,面粉还是想做无浪漫无性吸引者。TA非常珍惜这一身份带来的生命体验。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点击这里阅读《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图源:Unsplash(作者:Jigar
9月13日 下午 3:00
其他

一名半性吸引者一度尝试和不同的人发生关系|性别梦

受访人谷鼓咕的照片。图片由其本人提供,下同文|Ran(本文根据受访人谷鼓咕的经历而写作)「我对性行为本身就很厌恶,也厌恶自己所产生的性需求,更会因为别人对我有性幻想而感到恶心。」当被问到曾经的自己对性的看法时,谷鼓咕这样说道。仿佛成为一个被时间标记的躯壳,性器官在成年之前都被良好地隐藏起来,再到成年后重新成长为身体的一部分,被凝视或被观赏,被崇拜或被厌恶。对谷鼓咕来说,性在大多数时间内被放置在难以察觉的阴影里,直到第一次尝试发生性关系,性就这样暴露在烈日下,让眼睛难被以避免地灼痛。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在模糊中长大「当时的我觉得只有好好学习一个任务,其它的事情我没法去思考,身边也没有例子可以让我去模仿。」年少时,谷鼓咕无法避免地行走在朦胧中,而这份朦胧正来源于身边「他者」的消失。爱玩游戏卡牌、大大咧咧的谷鼓咕,渐渐无法在喜欢毛绒玩具的传统幼女形象中找到自己。身边人「你不像个女生」的「控诉」,也让谷鼓咕怀疑着自己的性别身份。与此同时,亲密接触对处于性别模糊地带的谷鼓咕来说,更是一种未性化的自然反应。初中时,谷鼓咕被老师抓到与当时的男性好友手拉手,而自己「也没有想明白那个时候为什么这样做」。回忆起美好的时刻,谷鼓咕想到的是在体育课时的操场上,新来的转校女生枕在自己腿上闭着眼睛听自己唱歌的事情。在这些点滴里,亲密接触从不是需要思索的徘徊,而是谷鼓咕「习惯性散发的善意」。谷鼓咕小时候被欺骗的「第一次」这样「散发的善意」随着谷鼓咕大一生活的结束而结束,因为谷鼓咕对一位男生产生了好感。神秘、温柔、会魔术,这是谷鼓咕对这位本就交往不多的男性的全部总结。一来二去,两人在大一即将结束的某一天上了床。望着他脱衣服的背影,抓起衣角悬在空中的双手,谷鼓咕却只觉得索然无味。谷鼓咕问男生:「你喜欢我吗?」而男生的一句「可能吧」为这次尝试画上了句号。「我整个人都麻木了,像一根木头一样躺在那里。他好像在开始前停住了,我一点感觉都没有。」不欢而散的第二天早上,谷鼓咕就收到了男生发来的小作文。他解释前一天只是个「错误」,又表达起对前女友的思念,而手机面前的谷鼓咕却只能感受到自己的天真和「不洁」。谷鼓咕开始渐渐地酒不离手,室友们都跑来安慰。坐在被朋友们对男生的痛斥声和附和声填满的寝室里,谷鼓咕的脑子却无比清净。放下酒瓶斜靠在桌子上的谷鼓咕只想着一件事:「为什么我对有好感的人没有性冲动?」「我开始尝试和不同的人发生性行为」这问题困扰着谷鼓咕,让其一度怀疑自己是性冷淡,或者有什么精神问题。在室友的介绍下,谷鼓咕认识了一个女生,并惊讶于那名女生开放的性观念。「她让我接触到很多我曾经不敢想象的事情。」那位女生的大胆引导着谷鼓咕去探索自我的边界,其开始尝试和不同的人发生性行为。这样的性关系大多是短暂的。无论是「一次性」的一夜情,还是别人三番两次的利用,谷鼓咕都从未与尝试过的任何人发展为性伴侣关系。事情好像从未发生改变,第一次的「临阵脱逃」似乎成为了谷鼓咕的一种「习惯」——在性行为即将开始的那一刻,厌恶感便直冲大脑。「我尝试跟各种人去发生性行为,其实都很失败,就是我依然没办法去接受这件事情。」谷鼓咕的生活似乎在宣泄着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当心动不等于感受到性吸引,喜欢却没办法产生性冲动,谷鼓咕无法在充斥着有性吸引霸权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谷鼓咕和小猫网络直播、跨性别和第一次剪短发与此同时,偶然在网络上刷到的一段女装直播视频,让谷鼓咕对跨性别群体产生了好奇。原生家庭影响下根深蒂固的观念,让谷鼓咕一开始对「男扮女装」这一行为产生排斥。「我想不明白TA是为什么。是为了赚钱吗?还是有什么其它的原因?我会想很多这样的问题。」但随着观看更多类似的直播,加上通过网络进行的一些学习了解,谷鼓咕开始认识并理解跨性别群体。「TA们是更有趣的人,有很多人会因为这件事承受很多负面的东西。我觉得TA们是非常勇敢和内心强大的人。」接触到跨性别群体为谷鼓咕打开了思路,「拥有反抗的话语权」成为谷鼓咕想要去争取的能力。童年时隐藏在心底的性别困境就这样被重新摆放在阳光下,不再模仿父母或社会眼中的「女性气质」,谷鼓咕剪短了头发,并开始穿着更加具有中性气质的服装。「对长期亲密关系的第一次思考」与吸引倾向[注]
8月29日 下午 3:00
其他

灰色性吸引故事:男友开了关于性的玩笑后,她对他瞬间祛了魅|性别梦

文|乔多(本文根据受访人桐一的经历而写作)桐一的浪漫吸引倾向还在探索中。虽然身边缺少可以讨论这些问题的人,但好在这并不特别困扰她。毕竟世界这么大,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有什么样的人,这些都不足为奇。我们是生活和人生的体验家。桐一愿意跟随自己的想法去爱,去感受。她还年轻,还可以探索自己很多年。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桐一在烟台旅行。图片由其本人提供(下同)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桐一还没有什么性别和浪漫吸引的意识。一次,有个男生跑过来对她说“我很想你”,周围的同学都在起哄,哈哈大笑。桐一觉得很奇怪:大家都是好朋友,这有什么好笑的吗?为什么会因为这一句话起哄呢?他们的哄笑好像在传递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唯独桐一不知道的秘密。到了高年级,桐一开始对一些男同学有了特别的感情,这是和朋友不太一样的感觉。对于女性,桐一则是有依恋的感情。因为从小和许多年长的女性亲属——妈妈、姑姑、舅妈——待在一起,依恋她们似乎也是很自然的事。不过进入大学后,桐一发现自己对身边的女性也会产生不寻常的情感,是超乎友情的。那时候,她喜欢上了一名同校的女生,也是她的高中同学。桐一喜欢得很明显。朋友聚会时,她会额外关心那位女生。对方也察觉到了,但没有戳破。后来桐一意识到,对方确实对同性感受不到浪漫吸引,所以,这份感情就不了了之了。和许多人一样,桐一所受的教育中也缺少性教育的部分。直到接触并学会了运用互联网,她才慢慢了解到性吸引和浪漫吸引这些概念,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科普文章。桐一觉得浪漫吸引是非常美好的。虽然可能有点偏颇,但这是她对浪漫的个人体验,应该被理解和接纳。桐一还认为,自己感受到的浪漫吸引是不受对方性别影响的。她对自己诚实,忠于自我的感受。至于性吸引,桐一目前认为自己是灰色性吸引。从小到大,她没有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产生过任何性的想法,也无法产生——她喜欢柏拉图式的亲密关系。桐一有过两段恋爱经历,伴侣都是男性。第一段在高中。身体接触方面,桐一只能做到牵手这个程度,但相处还比较舒服。直到有一次,男友开了一个关于性的玩笑,桐一突然就像触电一样对他祛了魅,不那么喜欢对方了,也逐渐疏远了他。因此,两人最后就分开了。之后桐一意识到,自己对他的好感来源于他的很多美好品质;但她不确定,对方对自己的喜欢是否只是性欲作祟的遮羞布。这时候,他曾散发着的光全部黯淡下来了。桐一在湖边散步时的夕阳第二段恋爱更为短暂,只维持了半个月。大学时,男生先追求她,说是有很多地方被桐一吸引;她也喜欢对方。然而,第一周两人确认关系后,不知道为什么伴侣冷落了她,而桐一在亲密关系中有一些回避倾向,后面他主动来找她,桐一也不想回应。“对他有点厌恶吧。”二人的关系就这样结束了。在桐一看来,每一种性吸引和浪漫吸引倾向,乃至别的身份,都是合理的。有一部分人觉得无性吸引是很奇怪甚至“变态”的群体,但或许很多人都处于性吸引的灰色地带,况且这本来就是一个连续的谱系,而非对立的两极。只是,我们的世界一直被有性吸引的话语笼罩着,无性吸引人群发不出自己的声音,也基本上没有人在意其说了什么。“每个人的身份认同都应该得到尊重,没有必要排斥某一类人。“即使有浪漫吸引,没有性吸引,也是正常的。”吸引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性和浪漫,还有情感吸引、审美吸引和感官吸引等等。“世界那么大,为什么不能允许这些人的存在呢?”桐一虽然抱有这样的观念,但很少与身边的人讨论相关话题。“还是觉得会有很多人不理解,特别是像长辈呀。”他们会说“是因为你年纪没有到,你大了就明白了”诸如此类的陈旧且不科学的话,桐一觉得无法交流。刚开口就被否定了,怎么能指望他们能理解你呢?桐一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观点:判断一个人是直女还是女同,就是看她能不能跟女生做爱。她觉得这非常荒谬。性吸引倾向不等同于性取向,而且“性取向”一词本身具有模糊性。即使一位女性是同性浪漫倾向无性吸引,她也可以宣称自己是女同性恋。(详见《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我习惯把性和爱分开来谈。”桐一更多地把“爱”理解为浪漫吸引,是一种情感上的反应。而对于“性”,她觉得这更接近于生理、身体上的本能,以及人类社会繁衍的需要。“或许是我个人的偏见。”桐一也没办法因为爱而产生欲望。桐一在露天摄影展上拍摄的照片桐一有喜欢的明星,也会追星。她只能接受这方面的幻想中的性。对于现实中的性,桐一是抵触的。“我的性吸引应该是在灰色地带的。”当然会有人说“你没有和别人试过,还没尝到好处”“你是不是有什么心理疾病?”“你还没遇到真正喜欢的人”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但桐一指出,这种偏见就是在挤压我们的生存空间,对方根本不相信你是无性吸引,不相信这是正常的。“很无语的论调。”遇到这种误解和歧视,桐一会尽力去争辩和解释。“‘性取向’和性吸引即使不是天生的,至少也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渐渐自然形成的,不是一定要受过什么伤,或者有精神心理的疾病,才‘变成’了无性吸引。”桐一想推荐一部日本电视剧——《爱做饭的女人和爱吃饭的女人》。第二季中,有一个角色是女性浪漫吸引的无性吸引者。桐一觉得这样的角色非常稀有和宝贵,让我们这个群体又一次被看见了,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无性吸引的存在。而且,像这样没有激情和性爱场面的女同性恋影视作品也是比较少见的,整部剧围绕两个主角的做饭和吃饭展开情节,是很温馨的美食剧。桐一的生活就像她推荐的那部日剧,波澜不惊又温润如玉。她喜欢旅行,也会在繁忙中抽身,去一次小酒吧过把瘾。她喜欢徜徉于生活的感觉,她是来这个世界体验的旅人。茫茫碧海、湛湛蓝天令其心旷神怡;眺望大海,整个人都澄澈了不少。偶遇一家花店,她会开心好久,这让她相信,生活是明亮的。湖边散步,秋日的余晖温暖而浪漫,留在了手机相册里。平常日子里的风景,是旅行的延伸。而露天摄影展上偶然瞥见的词句,也意外地符合桐一当下的心境。“世界越来越美了/我独自一人却很自在/别无所求/只想被阳光晒透/什么是生活的诗意/价值并不源于外在/而是源于人心。”还有在冬日看过的影片《卡罗尔》,讲述两位女性之间的爱情,似一首温柔的叙事诗。桐一偶遇的花店对于无性吸引社群和无性吸引议题,桐一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看见我们这个群体,减少误解与偏见,让我们得到友善的对待。桐一也希望出现更多的相关科普和倡导该议题的组织,以此帮助迷茫的人认识和探索自我,彼此支持鼓励,不要着急焦虑,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面对外界的质疑时更有力量。END基础资料中文跨性别友善语言指南(2024年)观点:跨性别语境下不宜说“激素替代治疗”,可表述为“激素肯定法”跨性别生活和友善相处指南跨性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观点:描述性吸引的倾向宜说“性吸引倾向”,如需泛指可说“吸引倾向”无性吸引友善相处指南无性吸引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无浪漫科普手册无浪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补充推荐为什么我认为“恐无”已然存在?迈向无性吸引的女权主义?感受不到性吸引的她,被喜欢的拉拉贴上直女标签了解无性吸引后,TA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是病了「他需要」还是「我想要」:她在有性吸引世界找出口一名无性吸引者模仿别人去爱伴侣社群欢迎扫码联系田倞加入社群性别梦Gender
8月15日 下午 4:31
其他

观点:跨性别语境下不宜说“激素替代治疗”,可表述为“激素肯定法”|性别梦

目前,在中文环境下,关于跨性别人群的激素使用一般表述为“激素替代治疗”。我们认为,在跨性别语境中使用这一表述不够妥当。一是,在中文环境里,“激素替代治疗”更多地指向关于更年期女性的医学治疗方法,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二是,该词所使用的“治疗”一词,仍不免带有将跨性别病理化之嫌。我们认为,在跨性别语境中使用“激素肯定法”的表述更为合理。这里的“肯定”,体现了对于存在激素使用需求的跨性别人士的支持。相比于类似词语,“肯定”一词大概更为合适。例如,若使用“承认”或“确认”,均不免带有把关色彩,难认妥帖。在具体语境中,我们可以说某人“采用激素肯定法”等等。此外,我们还可以视情况简化表述为“使用激素”或“激素使用”等等。说明①
7月29日 下午 3:00
其他

感受不到性吸引的她,被喜欢的拉拉贴上直女标签|性别梦

铁牛的照片,图片由其本人提供(下同)文|Ran(本文根据受访人铁牛的经历而写作)被在传统文化里萌芽的性羞耻和草草了事的性教育裹挟着,无性吸引人群被卷入有性世界的逆流。「对人比较冷漠」是一些人感知到自我不同的主要方式。当被问到确认自己是无性吸引者的过程时,铁牛说:「每个无性吸引者发现这件事可能都有点玄学。」对铁牛来说,她的玄学发生在2024年初打开微博的一个时刻。看着偶然间刷到的无性吸引科普内容,铁牛点开了用来自测的无性吸引光谱图,而映入眼帘的便是开头的几个大字:「你有感受到性吸引力过吗?」铁牛却不禁在心里问道:「性吸引力是什么?」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性吸引力是什么?」以前的生活没有带给铁牛一个准确的答案,却让她无时无刻不走在有性吸引者的身边。对铁牛来说,性吸引力大概是下课后同班的女生们围坐在球场看男生们打球的时刻;大概是好友提起有好感的人时,口中难以避开的「帅」「荷尔蒙」等关键词;大概是少年时期自己第一次被男生追求的原因;大概是自己惊慌失措忙着推开的手,和无法避免的下意识反胃。高中时,一位同校的男生向铁牛表白。「那是这辈子第一次有人说喜欢我。」铁牛说道。她无法确认自己的心意,但当男生嘘寒问暖的身影一直伴在左右时,铁牛却萌生出一种「他对我这么好,我应该也喜欢他吧」的报答感。铁牛喜欢上男生对她的付出,喜欢上被注视和珍惜的感觉。这种喜欢似乎脱离了男生的本体,可以轻松地附庸在任何人身上。即使没有接受男生的告白,也没有发展成为恋人,铁牛还是渐渐走入了暧昧中。直到一次在电梯间的偶遇,铁牛打趣地说起昨晚梦到男生拥抱她的经历。毫无防备之下,男生的双手从背后环了上来。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肢体接触,铁牛感受到生理性的厌恶。她无法再说服自己去接纳男生的心意,而是选择和他渐行渐远。究竟是不喜欢这个人,还是不喜欢这样的接触,铁牛没有再去思考,只是在那次告白后,她再也没有对任何男生心动过。「我觉得世界是属于『有性恋』的」「我一直知道恋爱和性的所谓关系,我预设我喜欢的人会带我进入一段『有性恋』恋情,但我又恐惧着要遵守『有性恋』守则的可能性。」如果说这是高中前的铁牛对身边世界若有若无的感知,那么男生的拥抱便是她对此的第一次真切感受。对男性失去的兴趣让铁牛在异性恋和同性恋的自我认同间徘徊着,而对人人似乎都要遵守的「有性恋」规则的恐惧,却让铁牛无法从任何一方找到完全的认同。与此同时,铁牛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被有性吸引包围的自己。「无论异性恋还是同性恋,周围的一切都在告诉我,环境就是这样的。」当以为退出了异性恋世界意味着可以告别约定俗成的两性结合,跳出再生产的繁衍循环时,女同性恋的世界却仍在一遍遍向铁牛强调恋爱与性的相关性。这强调体现在安静的细微处,却足以让铁牛感到聒噪,感到难以呼吸。「在985的身上留下二本的吻痕」成为互联网上女同性恋群体中红极一时的学历笑话,而在铁牛看来,这似乎是有性吸引人群对自我特权又一次不经意的展示和忽视。在这份独属于有性吸引人群的狂欢里,铁牛的无所适从成为一种无声的呐喊。这从未引起外界的注视,却在铁牛自己的心里渐渐沸腾并燃烧起来。与有性吸引者每一次接触的时刻,也是铁牛内心的矛盾被不断放大的时刻。当心理和生理撕扯,铁牛体会着自己的无能为力。大学时,铁牛喜欢上一名有性吸引女生。在因为疫情而封锁的学校里,两人的关系被快速拉进。没过多久,铁牛便发现对方是那时的自己在学校中最聊得来的人。女生的体贴和两人数不清的共同话题,成为铁牛感到心动的原因。在这份心动的感觉中,铁牛无时无刻不因自己的认同困难而感到摇摆不定。像一块面团上的两只手,铁牛被内心的矛盾与困惑不停地搅打着。铁牛对自己性吸引倾向的持续探索,使她难以认同自己是女同性恋[注]。对于当时身为女同性恋女性主义者的对方来说,铁牛被自然而然地贴上了异性恋直女的标签。成为「直女」意味着失去向对方表达感情的机会,而成为「异性恋」意味着对方对自己部分观点的天然否定和质疑。心理上的喜欢,让对方的每句话、每个观点都变得重要起来;而生理上吸引的缺失,却成为铁牛难以和对方产生相同身份认同的直接原因。一方面,铁牛渴望理解和接纳自己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她又希望能迎合对方的想法,以及对方对自己的期待。仿佛置身于一个微缩的有性吸引社会中,两人的关系因为认同而变得不平等,铁牛也因为自己的不同而变得被动和弱势。「好像是我由于没办法感受到性吸引力,就选择通过压低自己来弥补的感觉。」在潜意识里,这种缺失的性仿佛成为了一种需要弥补的「错误」,只有掩盖住,铁牛才能找到有性吸引关系中的平衡。只是铁牛明白,压抑自己的感受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注:我们认为,对于「双性恋」「同性恋」「异性恋」等词的理解应当是广泛的。以「女同性恋」为例,并不是对且仅对女性感受到性吸引和浪漫吸引的女性才是女同性恋者。一名无性吸引女性对且仅对女性感受到浪漫吸引,那我们认为,她也是女同性恋群体的一员。当然,本文开头的注释已说明我们不建议使用「无性恋」一词,因此此处的理解不适用于「无性恋」一词。无法接受的新身份尽管在身份认同上迷茫着,铁牛却从未将其视为麻烦,因为她接受着自己独身一人的可能性。而当用无性吸引光谱图自测之后,铁牛却开始感受到困扰。关上页面后,铁牛马上开始向身边的有性吸引好友们询问:「难道你真的可以感受到性吸引吗?即使是你心理上不接受的人也会吗?」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铁牛意识到自己的不同。缺失的性需求,常常以第三视角发生的性幻想,喜欢上有性吸引好友时「很拧巴很难受」的感受,似乎都在告诉铁牛,自己就是一位无性吸引者。但铁牛却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身份。「发现自己可能是无性吸引者后,我反而开始伤心,因为某种意义上这等于和喜欢的『有性恋(者)』告别。」所谓不愿接受的,不仅是无法再继续维持这段关系的自己,更是因为在此之前为读懂对方心思而辗转难眠的无数个夜晚,最终只能成为没有结果的酸涩回忆。找到了与有性吸引者相处的问题根源,自己却无法解决,铁牛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面对这无力感,铁牛选择打开自己,开始参加性少数群体组织的相关活动,并结识了一些无性吸引伙伴。今年,她在性少数公益组织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心理咨询,参与了一次多元文化心理访谈,并和同样认同为无性吸引者的女朋友开始交往。在这过程中,铁牛渐渐接受了自己的无性吸引身份。这正如她在和女友表明心意时所说「既然对喜欢的定义已经变得不一样,那就要学会接受这一点,并且不受到普遍流行的对关系的定义的影响」那样。不再像之前那般压抑自己的感受,铁牛开始尊重即使与众不同的自我。铁牛和狗世界是多种多样的对铁牛来说,成为无性吸引者并没有给本就发现自己不同的她带来太多的新视角,唯一特别的是,这允许铁牛看到世界的更多可能性。「有段时间,我很害怕有人说我在打标签,但后来朋友告诉我,这是让我们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既不是站阵营,也不是限制。」不再被困在疑惑与不安全感里,铁牛对未来的想象,被和女友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养一只宠物的平静生活所填补。回想着那段被自我怀疑充满的时刻,当下的铁牛说:「我想告诉所有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就好了。虽然别人说着为你好,但并不能替你承担生活。」END基础资料中文跨性别友善语言指南(2024年)跨性别生活和友善相处指南跨性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无性吸引友善相处指南无性吸引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无浪漫科普手册无浪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补充推荐为什么我认为“恐无”已然存在?迈向无性吸引的女权主义?了解无性吸引后,TA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是病了「他需要」还是「我想要」:她在有性吸引世界找出口一名无性吸引者模仿别人去爱伴侣拒绝发生关系后,她被前男友怀疑是「性无能」社群欢迎扫码联系桢棋加入无性吸引议题交流群性别梦Gender
7月26日 下午 3:00
其他

了解无性吸引后,TA终于意识到自己不是病了|性别梦

文|乔多(本文根据受访人子猫的经历而写作)子猫从少年时就对性不感兴趣,同学都觉得子猫“有病”。很长一段时间里,子猫也是这样认为的。子猫同样不知道什么是浪漫,只是觉得搬个小板凳看一晚上的海很浪漫,在轮渡上仰望银河很浪漫。直到2023年,很偶然地,子猫点开了关于无性吸引的译名表,终于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了。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受访人子猫的侧面照。图片由其本人提供,下同小学五六年级时,子猫的同学对性有了一些懵懂的认识。男生之间会拿性器官开玩笑,而且很兴奋,“满面红光,嘎嘎乐”。但子猫一直觉得很奇怪,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如此兴奋,对玩笑内容也没兴趣。子猫也和朋友聊过这件事,然而朋友认为子猫的情况“有一些疾病”,觉得这是“不正常”的。“别人都这样,你为什么不这样?”甚至一些女生也是这么想的。那时候子猫也相信了这个说法,真觉得自己“有病”,虽然多少有一些“这凭什么就是病呢?”的想法。“也许需要治,但没有治的动力。”到了中学,谈了恋爱的男生在宿舍里分享女朋友的事,“是那种很典的言论”。子猫对此难以接受:“为什么要这么说?”因此,男同学的很多讨论子猫都无法参与,子猫和他们没什么共同话题。“融入不进去,有种被排斥的感觉。”而女生那边,受到“找男生说话就是要谈恋爱的”这种有毒观念的影响,她们不想和被指派异性有过多来往。所以子猫在学校一直很孤独,没有什么朋友。“基本上初高中就是自己玩过来的。”大学时,子猫有过一段确认了关系的恋爱,恋人是顺性别女性。在一起的第二周,对象邀请子猫一起住酒店。晚上,两个人躺在床上,她问子猫为什么不碰她——是那种有性意味的触碰——是不是自己没有吸引力,缺少性魅力?但子猫确实对此完全没有兴趣。子猫喜欢拥抱,觉得比较亲密,但接吻的话就手足无措了。“舌头该怎么放?手往哪里放?我该干嘛?”子猫觉得非常尴尬。之前子猫觉得这没有影响到自己,不是很在意,但现在自己再次怀疑起了“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是不是不健康?”的问题。后来子猫在校外租了房,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两人的亲密需求,也方便自己养猫。但子猫和伴侣在性方面不匹配的情况依然存在,双方都很疑惑,也试过很多次,但子猫始终不感兴趣。伴侣无法相信和接受:“一定是我不够有魅力吧。我的身材不够苗条,我不够好看……”伴侣很焦虑,子猫也很焦虑。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子猫用小玩具满足伴侣,她有时也会拿小玩具给子猫玩。但子猫仍然很难在这种情况下获得快感,需要脑补一些“性癖”才能成功。子猫喜欢那种在被束缚着的被动情况下依然能被取悦的感觉,也喜欢触手,章鱼、水母都可以。“缠在身上,很爽。”子猫的猫去年二三月份,子猫想和一位顺女朋友出去旅行,但对方的家人不允许她和“男生”一起出去。于是子猫在小红书上找旅游搭子,找到后加了对方微信。子猫看见对方在朋友圈发了一篇无性吸引译名表,就点进去看了看,觉得有意思。这位朋友恰好是无性吸引社群的成员,子猫便向对方要了更多的科普资料。“我靠,这不就是我嘛!”子猫顿时恍然大悟,“终于不是病了,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随后子猫也加入了社群,并很感谢这位朋友。子猫在大学时和朋友讨论过,人的灵魂和身体是否可以分开看待的问题。子猫坚信是可以的,灵魂是独立于身体的一种存在,但其问过的很多人都不能脱离身体、性别去重新开始认识一个人,而且觉得子猫“有病”。子猫一直以来都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做一个具体的人,无论高矮胖瘦,声音低沉还是尖细,像男或像女。子猫不想要这些刻板印象或者先入为主的偏见。不过,子猫并不在意所谓的“有病”言论,这已经影响不到TA了。进入社群后,子猫了解到“无性别”的概念。“OK,这就是我了。”相较于无性吸引的身份探索,性别身份的确立比较简单。在济南读本科时,那边的人都叫陌生人“老师”,子猫很喜欢这个不带性别意味的称呼。现在工作了,子猫在和同事相处时依然会感到不适。办公室里,男同事说黄色笑话,讲得很开心,女同事则一片沉默。“我是乐还是不乐呢?”子猫不知道该怎么办。子猫希望和所有同事都搞好关系,谁也别得罪,但实际上是夹在两个“阵营”之间。无论是男性的荤段子还是女性的婚姻、孩子问题,子猫都无法参与:“我一个脑袋两个大。”工作之外,子猫的朋友大多是顺女,而顺男的话,就是游戏搭子,要打游戏了喊一下。虽然刚认识的时候,朋友们都说自己不婚不育,但该谈恋爱的还是谈了,并尝到了甜头:“好好啊,我想结婚。”子猫的侧面照而且身边的女性朋友谈恋爱或结婚之后,就疏远了子猫,或者是子猫被迫减少和对方的来往。此之谓异性恋规范下的“避嫌”,即不相信男女之间有纯粹的友情。相当多的顺性别异性恋人士把婚恋关系看得很重,有了伴侣就会排斥与(被指派)异性的关系。而子猫是抱持独身主义的,不结婚,也没有恋爱需求,但想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与新朋友由浅入深逐渐了解需要大量时间,而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一生中大概也认识不了多少人,能够谈论身份认同这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的人就更少了。所以子猫对建立酷儿柏拉图关系(queerplatonic
7月12日 下午 3:00
其他

「他需要」还是「我想要」:她在有性吸引世界找出口|性别梦

受访人七七的照片。图片由其本人提供,下同文|Ran(本文根据受访人七七的经历而写作)「我也不是很确定自己是不是无性吸引者,但我活了27年,从没有从异性或同性身上感受到性吸引力。」当被问到自己的身份认同时,七七这样回应道。在这看似转瞬即逝的27年里,七七经历了恋爱、结婚、生子和离婚。当时间在每一次争吵时和每一次分手后如线般被拉扯,分秒都变得难熬起来。可七七对性一成不变的不理解却又把线变成点,让27年的困惑与被动都在这里汇集。站在灯光下,踩在27岁的影子上,七七重新思考起自己。「他需要」还是「我想要」,成为七七面对的第一个选择题。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被动的配合20岁,大学快毕业的年纪,七七早已对校园里成双成对的情侣们见怪不怪。身边的朋友们都陆陆续续找到了自己的伴侣,恋爱话题也渐渐发展成为或饭桌上或寝室里聊天的核心。「周围的人都在恋爱」成为七七当时当刻最明显的感受,也成为七七第一次进入一段恋情的原因。当处在暗潮涌动的海洋里,七七选择成为顺风的一滴水。初恋的经历成为一段受潮的樟木,它无法让心火燃烧,却是七七随波逐流的证明。初次的触碰并未带来新奇与激动。「我的感受是,好像谈恋爱就会做这件事,虽然我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不是或甜蜜或温柔或难忘的回忆,七七的第一次性行为是「可能就是要做吧」的犹豫,以及来不及思索的下意识配合。这段因为男生猛烈追求而开始的恋情,被男生的出轨画上句号。相隔两地,在双方又一次平常的见面时,七七才发现男生在自己的学校里有一位正在交往的女友。七七的照片在破碎中寻找安全与初恋男友分手后,七七又进入了一段无疾而终的恋爱。如之前那般,她被动地配合着。直到遇见A,这一次,七七结婚了。那一年,毕业不久的七七来到长沙发展,遇到正在那里读研究生的A。两人在一场音乐节上相识,聊天后,七七惊讶于彼此的相似。「我们喜欢玩一样的游戏,看一样的电影,都喜欢听摇滚乐。」就这样,两人渐渐走到一起。然而,两个人手牵手散步的日子,在A研究生毕业时被暂停。A决定回兰州老家,在那里发展自己的事业。难熬的异地恋在此刻开始,而七七果断的性格让她决定放下一切,去兰州找他。让七七放下一切的原因有很多,但「陪伴」似乎是最主要的一个。「有时候我们待在一起,他做他的事情,我做我的事情。他的情绪也很温和,我们好像永远不会争吵。」当七七这样说时,她想到从小被家暴的自己,更想到不断侵犯自己个人空间的父母。来到兰州后不久,七七便怀孕了。在这之后,两人自然而然地开始商量策划关于结婚的事宜。当被问起为什么想要和A结婚时,七七回答说:「可能是因为我的原生家庭吧,我太想要一个可以给我安全感的地方。」七七的照片「他说上我就像上一棵树」结婚四个月之后,七七和A的孩子出生了。伴随着小孩到来的,是严重的产后抑郁,还有越来越恶化的卵巢囊肿。当七七付出全部精力去勇敢面对这一切时,她却发现,自己似乎是孤身一人。与A的浪漫点滴渐渐成为过往,一起看电影、散步、聊天、打游戏的回忆,被围绕新生儿的琐事掩盖,而A缺乏的责任心,则成为越来越难以忽视的一颗钉子。它扎进七七的心里,更扎碎七七对「家庭」的幻想。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下,七七决定回到大理老家散心。直到结婚一周年,七七发现A嫖娼的事实。她好像又回到小时候,又成为那个无家可归的自己。七七在极度失望的情况下提出离婚。在被缺少证据和离婚冷静期政策创造出的又一年婚姻关系里,七七选择用无休止的争吵去填满。她质问A的越轨行为,问他为什么背叛自己,问自己的信任为什么不被珍惜。A却平淡地脱口而出:「我感觉和你上床就像上一棵树,街上随便拉一个女人都比你更好。」好像就这样,七七停止了和A的争吵。几年前,当她被前任们指责「性冷淡」而开始自我怀疑时,七七因为A带来的「安全感」而选择进入这段感情。A告诉她,自己早已过了对性感兴趣的时期,而七七也因为A较低的性需求而感到如释重负。24岁的这一天,七七才知道这性需求是针对性的,是生长在两人关系里的一根刺,是夺走她安全感的一只手。而「想和他一直这样下去」的遐想,也在同一天化为泡影。七七(图右)和朋友(图左,且与下文的性侵情节完全无关,请各位读者不要误会)的合照逃不脱的性侵犯离婚后,七七独自再次回到长沙,期望在朋友的陪伴下能开始自己的新生活。临行前,她就迫不及待地与好友通话,畅想着两人即将到来的小聚。七七把聚会的地点选到酒吧,想要把一切都泡在酒精里,遗忘在脑后。从来不在酒吧喝多的她,也因为朋友的存在而安心地无拘无束了起来。酩酊大醉,七七选择去朋友的住处留宿一晚。在意识渐渐薄弱的情况下,七七却体会到一只手贴在自己的皮肤上,上下游走着。在那个七七准备重新开始的晚上,她竟遭受到多年好友的性侵。对七七来说,性骚扰并不是一件鲜少发生的事,可当面对自己最好的朋友,痛苦便堵住她的嘴,让泪从眼角流了下来。七七又一次问出为什么,对方回答道:「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没有和女生这样过,我就是想尝试一下。」在有性吸引的世界找出口初恋的背叛、前夫的指责、好友的侵犯,这些让性吸引成为一个对七七来说无法体会却总带给自己伤痕的名词。「在我眼中,性行为是无意义的,除非是为了生育。如果没有感情连接,也获得不了快感,我真的不知道性行为是为了什么。」几段现实的情感经历,让七七重新体会着「他需要」还是「我想要」这一选择题。她想起在大学刚刚谈起恋爱的自己,学着网络上的情侣,给恋爱对象亲手做便当的日子。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性行为渐渐和做便当一样,成为七七眼中恋爱的一部分,成为只因对方的「需要」而应该去努力学习的一个技能。当她选择敞开心扉去和好友倾诉时,得到的却是「你还没有遇到对的人」这样模棱两可的回应。可是什么时候才能遇到对的人?谁才是对的人?没有欲望的人为什么是「错误」的人?七七提不起希望,也找不到答案。「为什么爱要和性吸引力挂钩,我不明白。」直到在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位性少数朋友,七七才发现「无性吸引者」这一可能性。在朋友的推荐下,七七开始关注「性别梦」的公众号,渐渐了解「无性吸引」这一词汇的具体含义。但自己是否是一位无性吸引者?七七无法给出一个笃定的答案。七七的文身「万一还有『希望』呢?」「万一还有『希望』呢?就像朋友们说的那样。」当被问到为什么无法确定自己为无性吸引者时,七七这样回答道。可是即使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份认同,「成为无性吸引者」的可能性也让七七的恋爱观发生了改变。「我希望,如果再建立亲密关系的话,对方能把日常的相处和陪伴看得更重要,能接受性是可有可无的。」七七所追求的,好像还是抚慰小时候那个无法被爱包裹的自己。但这一次,她同样愿意说出「不然我也可以一个人生活,自己过也很好」。END基础资料中文跨性别友善语言指南(2024年)跨性别生活和友善相处指南跨性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无性吸引友善相处指南无性吸引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无浪漫科普手册无浪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补充推荐为什么我认为“恐无”已然存在?迈向无性吸引的女权主义?一名无性吸引者模仿别人去爱伴侣拒绝发生关系后,她被前男友怀疑是「性无能」一位非二元无性吸引者与其信仰他一度认为「如果不能和女性发生关系,那我一定是同性恋」社群欢迎扫码联系桢棋加入无性吸引议题交流群性别梦Gender
6月29日 下午 3:00
其他

一名无性吸引者模仿别人去爱伴侣|性别梦

受访人小明在温州旅行,手上拿着桃子图片由其本人提供(本文根据受访人小明的经历而写作)小明是无性吸引者,喜欢拥抱,对人产生的吸引大多是感官吸引。她的恋情也出于想要一直拥抱的动机,虽然伴侣是带着爱情的目的向她表白的,但小明想的是保护两个人的美好友谊。她反复告诉自己,“我要好好爱我的男朋友”,做了很多普遍意义上是爱情的事,也慢慢地愈发喜欢对象了,但还是觉得自己这样很像机器人,是不是不应该和别人谈恋爱。最近,小明终于确定了自己无浪漫吸引的认同。她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平台说出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图源:Unsplash(作者:Jigar
6月14日 下午 3:00
其他

拒绝发生关系后,她被前男友怀疑是「性无能」|性别梦

受访人小鸟的背影。图片由其本人提供,下同文|Ran(本文根据受访人小鸟的经历而写作)当被问到是什么促使她去探索自己的身份认同时,小鸟脱口而出:「是我的上一段恋爱。」但再回想,这份关于性的挣扎和徘徊似乎早已萌芽。它被性羞耻与性无知紧紧包裹,在别人不断变化的态度中探出头来,而恋爱仿佛只是最后的一泉水,汹涌进小鸟的思绪里。「躲得掉的性知识」在中学时代的小鸟眼里,性是一件不需要去了解的事情。机关大院像一座围城,把小鸟和朋友们围在一起,也仿佛把信息隔绝在外界。当性教育被初中生物课本的两页纸概括,性成为人人都一知半解的知识时,在被学业压力充斥着的生活中,恋爱和性似乎都成为禁忌。爱看小说的小鸟总会下意识地避开涉及性行为或边缘性行为的章节。当自己开始写文章时,她让双主角成为兄妹或朋友,以此来规避对情侣间性行为的描写。这到底是因为性羞耻而产生的逃避,还是对性本能的厌恶,或是出于「性知识非必要」的观念,小鸟也说不清楚。「我觉得在(我)比较小的时候,这几个因素是掺杂在一起的。」好像只有在推杯换盏的酒桌上,亲戚长辈无意间说出口的黄色玩笑,才是性存在的证明。大多数时刻,还未听懂的性话题都会伴随着小鸟的疑惑与好奇被父母及时喊停。「我们孩子还是很天真的,换个话题吧。」「天真」和「年纪小」两个词使性话题顺理成章地绕道而行。对小鸟来说,「童年是顺其自然的无知」。受访人小鸟的背影「黏腻」的恋爱高中时,小鸟在参加《三体》读书会时喜欢上了一个人。当文科生小鸟和朋友在会上聊起比较文学性的话题时,男生却冲过来科普物理方面的问题。看着对方讲起黑洞时,小臂随着言语上下挥动的样子,小鸟不禁感到心动。在繁重的学业里,图书馆成为两人最常一起出现的地方。理科第一名的男生和文科第一名的自己,在高中时的小鸟眼中,两人似乎是天生一对。电话里,俩人互相分享生活趣事时的经历,小鸟现在仍然记得。「当时他给我讲高斯定理,我就讲了一首诗给他。」到了大学,在男生向小鸟表白后,两人很快就确认了恋爱关系。这憧憬中完美的状态,被有性吸引情侣的恋爱日常打破了。肢体接触成为了男生眼中的寻常,却是小鸟眼中的例外。对小鸟来说,时时刻刻牵起的手和频繁的拥抱让原本就炎热的夏天越发黏腻了起来。可看着对方脸上的喜悦,她对亲密接触的「无感」渐渐被「无声」代替。几个月后,小鸟去了男生的家里。当男生提出想要和小鸟发生性关系时,小鸟感受到心中恐惧的尖叫。严厉的家教和对性行为本身的排斥让小鸟拒绝了男生的请求。当时,男生将这种拒绝归因为小鸟的性羞耻,于是开始解释性行为的好处和探索的所谓「必要性」。然而,男生没有收到小鸟的回应。渐渐地,解释转变为怀疑。试探到最后,男生看着小鸟问道:「你是不是真的喜欢我?」和男生约会时,小鸟拍下的晚霞避不开的性话题是从什么时刻开始,小鸟意识到性不再像以前那般无关紧要呢?可能是18岁生日后,父母在生活里渐渐显露出的对小鸟被骗被伤害的担忧与恐惧;可能是向家人袒露自己的恋爱关系后,被当场进行的有关安全措施的简单性教育;可能是前男友提出性行为邀约,抬起头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他的那个晚上。事情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不能再被「天真」和「年纪小」这样的词汇避开,更不能被一句「没有想过」搪塞。这一刻,好像「完全的无知也不是一件好事」。虽然小鸟从未把恋爱和性行为画上等号,可生活里的一切似乎都在向她强调不划等号的后果。小鸟想起自己开始恋爱前,就常常在互联网上浏览一些恋爱分享。视频里的男生女生或坐在一起,或单独出镜,分享着恋爱中的麻烦和小事。在这当中,性行为总是被反复提及的重点。「性是恋爱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翻看着评论区认同的话语,小鸟摸不着头脑。「我觉得可能我再大一点就理解了,等我谈恋爱就理解了,等我有性行为就理解了。」可当这一天真的来到后,小鸟却发现自己的态度和之前没什么两样。理解不了的有性霸权男生的质疑和父母的转变让小鸟不得不直面性话题,她开始尝试和学习一些之前觉得「和自己没关系」的事情。在探索期,她向一位网友描述自己的恋爱经历。网友认为,她想要的似乎是一种类似于朋友的恋爱;而当小鸟追问如何区分朋友和恋人时,网友却回答「作为『有性恋』,我可以很好地区分,因为我和你不一样」。在阅读了与无性吸引相关的科普后,小鸟渐渐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与此同时,小鸟漫长的探索期也是男生的怀疑期。他怀疑小鸟不喜欢自己,怀疑小鸟「性无能」,怀疑她有心理疾病或生理结构出现了问题。好像躺在CT扫描仪上,小鸟被男生发来的X射线从头到脚地审视着。当小鸟把男生的怀疑在认真分析后逐一驳回,并坦白自己是无性吸引者后,男生却说小鸟是对她自己不够了解。「对自己有误解」和「追赶潮流」,成为男生眼中小鸟视自己为无性吸引者的原因。好像对那男生来说,无性吸引本身无法成为「正常」恋爱问题的正确答案。面对一连串的怀疑,小鸟从未质疑过自己的决定;而面对陷入证明怪圈的男生,小鸟渐渐失去希望,并提出了分手。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雨中的受访人小鸟在追求爱的过程中确定自己为无性吸引者在探索的过程中,小鸟渐渐发现无性吸引和对性的态度似乎并没有那么强烈的联系。「对一些无性吸引者来说,TA们也可以自己体会到性快感,并不需要排斥性这件事本身。」对小鸟来说,自己是在与别人互动后探索并确定了身份。当在懵懂的时刻被拽进一场有性吸引的恋情,当直视性成为一种「不得不」,小鸟才渐渐有动力和勇气去体会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如果我只是自己一个人,那么好像对于性的态度是怎么样的都没有关系。」而当自己被困在怀疑和选择中时,小鸟发现,自己想要追求的那种爱似乎和浪漫有关,却与性无关。这样的追求成为小鸟自我认同为无性吸引者的原因,而它与性羞耻或小鸟对性行为的冷漠态度无关。这一刻,无性吸引让小鸟不再是那个绕开小说中的性描写时理不清思绪的自己。未来已来当被问起认同为无性吸引带给自己什么,小鸟认为是更多的自我认同和包容心。当在自己的身份里加入这样一个词汇后,小鸟不再像以前那般在得知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后暗暗怀疑自己。「我感觉到我是这样的一类人,我们都是一样的。」当走入这个群体后,小鸟相信可以更自由地活出自己。小鸟不需要再付出努力去理解有性吸引的世界,更不用为自己的不同而自证。即使面临着向父母和朋友出柜的困扰,小鸟对以后的生活仍然怀抱憧憬。她向往进入一段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这是自己所追求的那种由浪漫吸引开始的关系。但小鸟并不再着急。「我是一个比较没有人生规划的人。我喜欢走一步看一步。这个身份能让我更开放一点,既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小鸟有关恋爱观的日记END基础资料中文跨性别友善语言指南(2024年)跨性别生活和友善相处指南跨性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无性吸引友善相处指南无性吸引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无浪漫科普手册无浪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补充推荐为什么我认为“恐无”已然存在?迈向无性吸引的女权主义?一位非二元无性吸引者与其信仰「你已经到了需要理解性行为的年纪」走出PUA的半浪漫吸引者他一度认为「如果不能和女性发生关系,那我一定是同性恋」社群欢迎扫码联系桢棋
5月30日 下午 3:00
其他

一位非二元无性吸引者与其信仰|性别梦

受访人白川的照片。图片由本人提供文|乔多(本文根据受访人白川的经历而写作)白川是一名哲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于世界的抽象思索和自我的身份探索非常早慧,也一直在关注LGBT+社群。白川对非二元性别和无性吸引的理解与其信仰密切相关,TA也展望了性少数群体的发展前景。从能记事开始,白川就觉得自己不在二元性别之中,尽管那时自己还不知道“酷儿”“非二元性别”这些概念。“跟我同一个物种的人类分男女是很奇怪的。”白川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身边的人听。但是,大人不以为然,年幼的白川只好归因于自己太小,不懂事,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性教育,还不能认同人类关于性别的概念。白川把关于性别的想法藏在心里,但依然在思考有关“本质”的问题,比如什么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白川和许多孩子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疑问。然而,一旦自己的疑问被成年人否定,一旦他们十分肯定地告诉白川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白川便不敢再质问下去了。白川的成长环境不算很严苛,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不过离异了。童年的白川与外公生活,但外公对其很严厉,而且存在精神问题,有时候会对孩子发脾气,施加命令,甚至有暴力行为,所幸不算特别严重。白川从小就觉得存在“特定的性别气质”非常奇怪,要按照特定的性别气质去做什么则更奇怪,比如被指派男性不能留长发、穿裙子,被指派女性要显得瘦。但白川认为自己十分懦弱,如果想法没有被认同,觉得不安全,就不会在明面上质疑,只敢在心里反思,以获得些许精神上的自由。后来,白川通过互联网接触到了非常系统的性少数概念,也明白了自己属于非二元性别。白川看了萌娘百科收录的比较详尽的相关知识——二次元萌属性也能承载严肃的内容——不过彼时的白川还只有知识层面的了解,没有采取诸如性别过渡之类的实际行动。图源:Unsplash(作者:Alexander
5月8日 下午 3:01
其他

走出PUA的半浪漫吸引者|性别梦

受访人陈烟的照片。图片由本人提供(下同)文|乔多(本文根据受访人陈烟的经历而写作)陈烟是一位半浪漫吸引(demiromantic)和流动性吸引(aceflux)者,也是非二元性别者,同时还是孤独症谱系(ASD)人士和双相情感障碍亲历者。在ASD方面,陈烟有一些非典型的特征,比如情感上过度依赖别人。多重身份交织的情感体验,既有痛苦,也有欢乐。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陈烟收藏的一些无性吸引主题物件整个初中三年,陈烟因为ASD特质一直遭受着霸凌,但因为社会化程度低,其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被霸凌了。在抑郁状态中度过了前两年,到了初三,陈烟遇到了一位化学老师,第一次对别人产生了情感联结。当时陈烟对化学也感兴趣,又觉得这位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陈烟在班级中是不太会被关注的,老师们在意的一般都是成绩好的学生,而他(化学老师)经常鼓励陈烟。因为被“看见”了,陈烟很受鼓舞,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如果没有遇到他,我很可能考不上高中。”但直到现在,陈烟也没有办法说清楚自己对这个人到底是怎样一种感情。在那时,陈烟对这份感情也有很多困惑。陈烟和一位仅有的关系还不错的同学说了这件事,而对方表示能理解。可是有的人说,陈烟这么小不懂什么是爱情,而且两人年龄差这么多,TA肯定只是仰慕老师。陈烟对此并不认同。TA觉得,这不是传统意义上学生对老师的仰慕,也不是恋人之间的喜欢。这些词都不能准确描述其体验。这段关系持续到了高二。这期间,陈烟一直和老师有联系,教师节也会回学校看望他。现在陈烟回顾当时,老师确实尽到了他的职责,虽然毕业后就不太回应自己了,陈烟也没有什么怨言。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陈烟的高中同学知道了其与化学老师的关系,并且传出去了,给老师造成了一些麻烦。陈烟也觉得莫名其妙,本来很美好的感情却落得个糟心的收场。那时陈烟的精神状态也很不好,尝试过自杀。老师听说了,就来家里看望陈烟,这让其非常高兴。但老师说的一些话令其感到不适。老师让陈烟体谅父母,要试着理解他们,陈烟对此无语。家长在陈烟小的时候长期忽视TA,也有过肢体暴力和精神虐待。到陈烟初中时,他们又经常不在家。这些老师都知道,那他怎么说得出来这种话呢?陈烟曾经以为老师能够理解自己的处境和感受,但事实让其十分失望。“可能给他的滤镜太多了。”但无论如何,陈烟还是非常感谢这位老师,毕竟他在自己那么无助的时期给了自己很多精神支持。陈烟的非二元旗帜贴纸高中时,陈烟选择了寄宿,以此来摆脱家长的控制。去宿舍那天,有位女生帮陈烟拉了一下行李箱,两个人住进了同一间寝室。那女生的打扮比较中性化,陈烟以前没见过这样的人,被她的外表吸引了。“或许我当时潜意识里也想打扮成她这个样子。”陈烟会模仿她的装扮,模仿她的语气、语调和声线。后来陈烟发现,不自觉地模仿别人也是ASD的一种特质。一些谱系人士通过模仿别人来增加社会适应性,而陈烟的模仿则是其表示喜爱对方的一种方式。那名女生成为了陈烟高中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在相处过程中,陈烟发现她的性格很洒脱,很多事情都不会往心里去,跟自己不一样(陈烟是比较敏感的)。陈烟对此生出了向往之情。再后来两人分班了,陈烟选了文科,而那女生学了理科。她在新班级有了新的朋友,两人渐行渐远。之后陈烟因为一些情况无法住宿了,和那位女生的关系就更疏淡了。她玩的游戏有很多都是陈烟没有玩过的,TA也找不到什么共同话题。与此同时,陈烟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糟糕,TA又想到了自杀。陈烟把这件事很认真地和几个朋友说了,但朋友们从没遇到过这种情况,自身也没有精神疾病,而且他们受的教育缺少对生命、生死的认识。朋友们都被吓到了,不知道怎么办。事情闹得比较大,他们的家长不允许孩子再和陈烟来往了,那个女生也就这样和陈烟断联了。陈烟和她出柜过自己是双性恋,当时TA基本上是透明柜了,但身边的人都挺友好的。也是因为她,陈烟才意识到自己的取向。女生的态度挺好的,没有很反感或不能接受。陈烟从别人那里听说她交过女朋友,以为她的取向里包括女性。那时,陈烟还没有开始性别认同的探索,但最后,她和陈烟说自己是直女。陈烟家里的无浪漫吸引骄傲旗过了很长一段时间,陈烟在工作中结识了一位年长于自己的上级A。相处时间越久,陈烟觉得和对方的感情会越来越深刻。但A是顺性别异性恋男性,对性少数没有很多了解,并且观念保守。A虽然在性情上难以接近,却在陈烟工作时帮了TA很多。两人的关系很微妙,某种程度上两人是朋友,但A有意无意地把陈烟当做小孩,不过这其中可能也有陈烟单方面很依赖他的原因。而且陈烟发现他抗拒深度交流。“所以我们到现在也没有很深入地了解过对方。”陈烟曾尝试向A科普一些关于LGBT+的知识,发过许多文章给他。可是对方看不进去,也听不进去,或许这超出了他的认知水平。因此,他依然将陈烟视为一个小女孩,这让其很无奈。“他从来没有看见和接纳真正的我。”在这段时间里,陈烟逐渐了解到了无浪漫和无性吸引谱系下的各种身份,也和社群朋友讨论过。陈烟说,自己从小到大一直会喜欢上身边亲近的人,像同学、老师、同事之类的,而不是陌生人。朋友说,这是典型的半浪漫吸引[注]。陈烟喜欢过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点,即其先与他们建立某种联系,或者对方给予其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这样其才能对于对方产生更深层的感情。陈烟觉得,自己的感情不能用友情、爱情等通常的词汇来概括。TA查到了一些吸引类型,有的符合自己的情况。“总之还是很复杂的。”因为ASD的原因,陈烟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于一般人。除了模仿喜欢的人的声线、语气,陈烟还会不停地提到对方,以及把A的照片拿来做表情包。但更多时候,陈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时也理解不了别人的话语想表达的意思,特别是对方说起话来拐弯抹角的时候。陈烟常常不知道别人对自己是什么看法,又不能直接问,因此会陷入不安和内耗。A就是这样的。他从不直接说明他的想法,说的话对陈烟来说就像谜语,以至于他说一句话,陈烟就要反复猜测、品味几个月。A对感情的理解仅限于友情、爱情、亲情这些常见的形式,所以陈烟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两人的关系,以及自己对他的感情。陈烟对他的感情很深,并包含有浪漫吸引,但这一部分很少。“更多的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而他对陈烟和对别的下属不太一样,但也达不到很好的朋友或者恋人的程度。两人之间发生过误会,A可能觉得陈烟想追他,把他当恋人了。其实陈烟并没有这个意思,但又没法解释实际上是怎样的。陈烟对他的情感很矛盾,既想摆脱,又十分需要。A确实是陈烟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他改变了TA的一部分。注:这是指一个人只会在形成较深的情感联结后感受到浪漫吸引,参见《无浪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点击蓝字阅读)。陈烟收藏的多种性多元徽章对于无性吸引身份的探索,就不得不提到陈烟的同事B了。他同样是顺性别异性恋男性,而陈烟也给他科普过多元性与性别的内容。他表面上接受得很好,但却向陈烟提出了性方面的要求。陈烟有些不知所措。TA分不太清性和浪漫等各种吸引类型,也不知道自己是把他当朋友还是当恋人了。B有过对陈烟动手动脚的侵犯行为,当时陈烟的大脑无法做出任何反应,但能感觉到自己内心是抗拒的。之后B道歉了,说再也不会这样了。陈烟相信了他。后来陈烟对B出柜了自己的跨性别身份,又做了很多科普,但对方还是会用女性称呼来指代陈烟。陈烟很生气,觉得他极不尊重自己。B辩解,他之所以做出过分的事,是因为他喜欢陈烟。他知道陈烟精神状态不好,便经常在情感上支持陈烟。陈烟感觉在这段关系中很不舒服,就和一些酷儿朋友倾诉。TA渐渐意识到自己被PUA了。B让陈烟远离A,给其一种“全世界只有我对你好”的错觉,还把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性骚扰合理化。“当时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没有明确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被他带着走了。”朋友告诉陈烟,B在没有经过其同意的情况下就开始做出这样的行为,而且其并不舒服,那么他就是不对的,其应该和他分开。陈烟尝试过离开,但由于精神问题没有成功。之后陈烟向B出了无性吸引的柜——其有时能感受到性吸引,有时感受不到。B依然没有尊重TA,在陈烟明确表示不想做的时候还是提出了性要求,并且说了些保守言论:“你们为什么要拿着旗子上街?本本分分做自己不就得了吗?”陈烟非常生气,和B大吵了一架,也很难受,那么多科普都白费了。A也觉得陈烟应该和B断开,朋友们也说B已经给你造成伤害了。陈烟终于结束了这糟糕的关系。回首这段关系,B给陈烟带来了许多创伤,陈烟发现其实自己对他根本没有很深的感情,完全是被对方诱导的。好在陈烟后来认识了现在的酷儿柏拉图式伴侣。伴侣自我认同为otherkin(可理解为“异族”),代词是“它”。陈烟和它都接受并在实践多边关系。TA们都在神经多样性谱系中,相处得比较顺利,伴侣也给了陈烟很多支持和陪伴。陈烟和伴侣有过性方面的尝试。TA发现,自己在实际的性行为中感受不到性吸引,虽然幻想时很开心。陈烟还在探索无性吸引身份,目前暂定为流动性吸引。陈烟身披无性吸引骄傲旗“最遗憾的还是A吧。”他没有办法理解陈烟的多重身份,尤其是性别。不被理解或许是酷儿的宿命,但是,相信健康的亲密关系会滋养生命。END基础资料中文跨性别友善语言指南(2024年)跨性别生活和友善相处指南跨性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无性吸引友善相处指南无性吸引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无浪漫科普手册无浪漫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补充推荐为什么我认为“恐无”已然存在?迈向无性吸引的女权主义?身为无性吸引者的她,被一次次地概括为只是不想结婚生子被男生公主抱之后,她只感到他很慈祥他一度认为「如果不能和女性发生关系,那我一定是同性恋」“原来只是我没有性吸引”社群欢迎扫码联系桢棋
4月10日 下午 3:00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特别推出】无性吸引友善相处指南|性别梦

此前,原无性吸引之声机构发布了1-4季的《与无性吸引朋友的相处手册》。第一季《相处手册》对关于无性吸引者自我认同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阐明,为相关人际交往过程提供了一些最基本的建议。第二季《相处手册》对无性吸引者和无浪漫吸引者的亲密关系进行了探讨,为与无性吸引者和无浪漫吸引者建立亲密关系提供了一些想法。第三季《相处手册》关注日常生活社交场景,探讨如何与无性吸引者更友好、更愉快地相处。第四季《相处手册》则关注集体活动中的无性吸引者。我机构承接该项工作,于今年国际无性吸引日发布根据前述手册整理、修订而成的《无性吸引友善相处指南》,以期为社群内外伙伴们的友善相处提供些许帮助。原无性吸引之声《相处手册》的第一季由田和茜茜写作,第二至四季由田写作,特此致谢!因行文及整合仓促,加之我们认识的浅薄,本指南存有疏漏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读者不吝批评斧正。壹
4月6日 上午 11:00
其他

【基础资料】无性吸引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

2023年,原无性吸引之声机构发布了《无性吸引议题常见概念参考译名表》,以促进相关概念的表达与传播,并鼓励本土化呈现和新概念创造。在今年国际无性吸引日即将到来之际,我机构与大家重温该表,并将其更名为《无性吸引议题常见概念汇总表》,希望促进无性吸引知识普及和议题发展。在该表中,冯卓凡提出了确定译名的三项原则:一是,译名本身必须准确表达概念内涵,不应存在严重缺陷;二是,译名应便于广大中文读者理解,不宜采用晦涩难懂、过于抽象、不符合中文语法等类型的译名;三是,在已有通用译名的情况,如该译名并无严重缺陷,则尽量沿用已有通用译名,以保持连贯性。本表分为三个部分,具体结构如下:分离的吸引模型无性吸引议题2.1
4月3日 下午 3:00
其他

【特别推出】中文跨性别友善语言指南(2024年)|性别梦

2023年1月17日,原船思机构发布了《中文跨性别友善语言指南(2023年)》。我机构承接该项工作,在今年国际跨性别现身日的前夕,正式发布该指南的2024年版。本文的章节结构如下:绪言禁止使用歧视性和不友善的语言2.1
3月30日 下午 3:00
其他

被男生公主抱之后,她只感到他很慈祥

受访人小李在公益二手店。图片由本人提供(下同)文|乔多(本文根据受访人小李的经历而写作)“我不过是水,和水一样无形的沙粒,你拥抱我才突然凝结成为肉体。”这是中国现代诗人穆旦的《发现》,小李借此来形容其自我认知从普通的异性恋女性变成了各种意义上的“灰色人”。灰色代表着不确定,它永远是流动的。小李发现她对性吸引、浪漫吸引乃至性别的体验,与“大多数人的叙事”并不一样。14岁时,小李在贴吧接触到了“无性恋”这一名词,之后她进一步查询,却不理解什么是性吸引。那时身边的同学年龄尚小,小李本人发育得也比较晚,因此她并没有获得很好的解释,便搁置了这个问题。再想起来就到2020年了。正逢疫情,线上教学让小李有了很多闲工夫。刷手机时,无性吸引又进入了她的视野。小李看了一部纪录片,深深共情于里面的ASD谱系(Autism
3月13日 下午 3:00
其他

「我没有性幻想对象」「骗人,每个人都会有啊!」

受访人木鼓(图片由本人提供,下同)文|Ran(本文根据受访人木鼓的经历而写作)童年时代的上学路上总是挤满了人:有人被父母牵着手,有人追着朋友跑起来,也有人独自快步走着。当然,在这条路上,还有木鼓和她的朋友们。她们总是走在一起,笑着也讨论着。假期刚刚结束,此时已是秋季,又一次在上学路上见面的朋友们突然讨论起自己的性幻想对象。木鼓愣住了,脑海里是暑假时电视里男主角看着女性画报自慰的画面。因为看到一个人裸露的身体或线条而想入非非,这是木鼓从未有过的体验。「我没有性幻想对象。」「你骗人的吧,每个人都会有啊!」朋友的「指控」是木鼓直面自己的镜子,照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我觉得应该是我没有体验过性,这方面的开关还没打开。」秋风里,性体验就像一株需要浇灌的幼苗,在木鼓的心中默默埋下。在期待自己与朋友之间的不同成为相同时,性幻想和性冲动不知不觉在木鼓眼里成为了一种必然,而这必然也让木鼓迷失在性取向的丛林里。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用双性恋来标榜自己没有让我获得安全感大学毕业后刚工作不久,木鼓陷入一段痛苦且复杂的自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木鼓开始因为与好朋友的见面而产生幸福感,并且这幸福感是难以忽略又与众不同的。从「一起玩就很快乐」到「想到她就很快乐」,在还未察觉到的时刻,木鼓脑海中有关「要一直和她在一起的」的畅想里,似乎也开始包含起友谊之外的感情。这是对好朋友的喜欢还是对恋人的爱慕,木鼓无法确认。「因为没有性去做区分,感情在很多时候对我来说比较后知后觉。」直到得知对方交到男朋友,如分手般急转直下的心情才让木鼓确定自己的心意。对此时的木鼓来说,性是缺失的,却又是「必需的」。木鼓在感情生活里经历着难熬的踌躇,也对自己的性别身份失去笃定的安全感。「当我说自己是异性恋时,我没法否认自己对同性的感情,可观念却让我也没法加入双性恋的队伍。」仿佛又回到儿时的秋天里,又一次与朋友走在上学路上,当成年的木鼓和年幼的自己对望时,她问道:「我担心我没有性冲动,那我是不是真的喜欢她?」我默认陷入爱情就要陷入性性观念让木鼓与同性的关系止步于暧昧前,却没有阻碍她和异性建立起的亲密关系。当异性成为性关系中的主动者,性行为对感受到浪漫吸引的木鼓来说发生得顺理成章。非主动发起的性行为让木鼓不自觉地产生「扮演」的心理和行为,可木鼓却无法意识到,被浪漫吸引与异性推动所掩盖的消失的性吸引。直到因为工作关系与前任两地相隔时,当见面和性行为画上约等号,木鼓意识到自己在感情里的不同追求,也意识到相比之下自己的低性欲。「进步女性就该享受性」面对与前任的不同,木鼓选择更努力地参与到性这件事当中去。「当我没有男生那么有兴趣时,我觉得可能是被教育压抑住了,可能多尝试才会更放开。」较早起步的女性意识,让木鼓更理解社会和家庭如何迫使女性成为性与情感中被动的一方。只是在那时,木鼓从未想到父权制和有性吸引霸权是如何相互依存和重塑的。似乎和之前的自己一样,「人也可以没有性冲动」的可能性从未在木鼓的脑海中存在过。当「无性」被「性压抑」的论述所替代,木鼓觉察到自己与主流叙事中「大胆谈性,享受性行为」的「进步女性」之间的距离。「打开自己」成为木鼓的追求,「达到高潮」成为木鼓眼中完美性爱的标准。童年时住在心中的幼苗就这样渐渐长大,木鼓开始在网络上搜索与性行为相关的教程和科普,翻阅公众号里小众的高潮获取秘籍。看到视频里或留言中别人五花八门的尝试和满足的描述,羡慕和自卑一起缠绕在木鼓的心中。「不管我接触到的真人还是影视作品里,大家的性冲动似乎都与生俱来。」当令双方都享受其中的性行为成为亲密关系中爱的证明,木鼓总是觉得「我没有太做好」。羞愧、尴尬和格格不入的情绪在木鼓的情感生活里藏匿,也在社交场合中爆发。和男友一起,与几对异性恋情侣一起围坐在餐桌旁,性话题总是如家常便饭一样被频繁谈起。「我们这种中年伴侣很容易『床死』。」这句话不知道是从谁的口中传出的,但却精准地打进木鼓的耳朵里。生活中的小情绪似乎总像一根在鼻尖下扫过的狗尾草,引起不经意的痒;但别人的话语却成为阳光下的一面放大镜,小情绪就这样裸露在镜面下,慢慢地在心里燃起熊熊大火。「性生活」成为木鼓的敏感地带,成为她用后天的学习和一次次的尝试堆出的沙堡。当风从口中吹出,木鼓的努力似乎随着「床死」的评价而烟消云散,而性似乎又变回恋爱关系中爱的唯一表达方式。「我不得不把自己套到别人的标准下面,这件事让我变得不是很自信。」回想时,木鼓说道。在有性行为之后我觉得我和大家不一样「因为没有体验过性,我觉得我的开关还没有被打开。」童年的大树下,木鼓心中种下的种子早已长大,可手机里的浏览记录、餐桌上的闲谈还有电视剧里的爱情,似乎都在告诉她,性体验没有让幼年的木鼓成功加入到朋友们的谈话中,更没有让成年的自己成为她渴望成为的「别人」。直到打开关于无性吸引的推文,木鼓第一次感觉到由共鸣带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这一次,无性者的不存在变为存在,无性吸引的不可能也成为可能。回想起大学毕业时对挚友的别样感情,童年时失踪的性幻想对象,木鼓感觉到豁然开朗,更体会到一种释怀。「原来我所接受的论述,也是『有性恋』霸权的一种。」这样想着,木鼓对无性吸引者的身份产生了认同。「我们无性吸引者就不会这样做」当被问到身为无性吸引者对生活有什么改变时,木鼓说,现在的自己比以前多了一种看世界的新视角。「在现在看来,我觉得性经验和状态就像大家的性别或认知一样,是多元的;性高潮也不是检验的唯一标准。」当社会的规则与标准变得可视,木鼓拥有直面它的机会和选择的能力。活在「有性恋」的世界,木鼓坦言,有太多的时刻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位「无性吸引文盲」。「最近很火的形容词,例如『性张力』『行走的荷尔蒙』,我就完全没法理解。」文学作品里美满的家庭,影视作品中初尝禁果的青涩恋爱,明星杂志下直抒胸臆的评论,世界总是让人们在来不及反应之前,就迈起有性吸引者的步伐;而身为无性吸引者给予木鼓的,是一次次停下脚步的机会。当被四面八方的声音要求跑向标准线时,木鼓可以在心里默默想:「你不要再说了,我们无性吸引者就不会这样做。」作为无性吸引者,木鼓不会「渴求再经历一遍好的性体验」,不会「参与没有浪漫吸引基础的性行为」,不会用「性定义亲密关系」;而木鼓会做的,「是坦然接受我自己」。END推荐阅读为什么我认为“恐无”已然存在?播客:关于爱情和浪漫关系的一场对谈反对言语性骚扰: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种暴力《无法相恋的两人》:关于家人的另一种设想“可能最浪漫的时候是我们俩窝在一起打游戏”一位半性吸引者的四段恋情“原来只是我没有性吸引”从异性恋到同性恋再到无性吸引:一位性别酷儿的性向探索刚刚认识到自己是无性吸引的女权主义者「原来性和爱是可以不挂钩的,我真的感到如释重负」出柜后妈妈对她说,当今时代已不再是只有男女恋情了“我现在就比较平淡,自己一个人也很快乐”我对于浪漫的终极想象就是彼此拥抱他一度认为「如果不能和女性发生关系,那我一定是同性恋」扮演有性吸引者的他,并不知道这样是在伤害自己走入有性婚姻的中年无性吸引男人(上)走入有性婚姻的中年无性吸引男人(下)
2月28日 下午 3:00
其他

刚刚认识到自己是无性吸引的女权主义者

文|乔多(本文根据受访人西西的经历而写作)西西是一名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也是一位女权主义者。目前,她认为自己是灰色性吸引,性吸引指向男性。西西曾经觉得自己对男性的好感与女权主义的身份认同存在割裂感,也有过纠结,好在成长之路走向了自洽。注①: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注②:我们认为灰色性吸引属于无性吸引谱系。图源:Unsplash(作者:Jen
2月7日 下午 3:00
其他

「原来性和爱是可以不挂钩的,我真的感到如释重负」

受访人阿猕的照片(图片由本人提供,下同)文|Ran(本文根据受访人阿猕的经历而写作)当谈论起现在的生活状态时,阿猕说:「我感觉现在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生活,因为很多的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我一直都在寻找答案的路上,好像没人真的告诉我『你这样是可以的』。」阿猕很早就陷入对亲密关系的探索与挣扎之中。高中那会儿,阿猕把性别排除在别人对她的吸引力之外。「我突然意识到,我喜欢的不是性别,(而)是具体的个体。」大学毕业后,阿猕对无性吸引者身份产生认同,把性吸引排除在别人对她的吸引力之外。对阿猕来说,探索之路充满着看不清也数不清的矛盾。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性别梦GenderDream”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
1月31日 下午 3:00
其他

【性别梦推荐】我对于浪漫的终极想象就是彼此拥抱

文|Erry(本文根据受访人A君的经历而写作)我是一个特别传统的男性,从小到大,除了“无性恋”的身份之外,我跟大多数的普通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我害怕孤独,我渴望爱,我羡慕那些身边那些有恋人的朋友们。感到孤独的时候,我常常幻想着这样的场景:在冬夜里,我跟她坐在温暖的炉火边,每个人手里捧着一本书,彼此默不作声,偶尔抬起头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笑一下。冷风从窗户缝钻进来,我们彼此深深拥抱。是的,我对于浪漫的终极想象就是彼此拥抱。作为一名无性恋者,我对性毫无兴趣,脑海里从来不会浮现起对于性场景的想象。这样的认知从初中开始就贯穿在我的脑海里,那时候班级里的男同学们都对异性的身体充满了兴趣。他们会偷偷从宽大的校服辨认女生们涨起的胸部,会一起去网吧浏览黄色网页。每当身边有人提及这个话题,我也会好奇地竖起耳朵去听听,但是我发现,虽然我对这个话题并不反感,但也没什么特殊的感觉,甚至不会起生理反应。初二那年,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设计一张板报,主题是“男生女生”。我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在网页上看到一个关于“无性恋”的小短文,读完之后我惊呆了,这不就是我吗?由此我对“无性恋”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但是由于年纪还小,我并没有过多地思考自我,这个印象只是隐隐地留存在我的心里。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本文由于首发时间较早,故仍沿用了“无性恋”的表述,请各位读者注意。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Photo
1月31日 下午 3:00
其他

【性别梦推荐】从科学角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跨性别运动员的参赛问题?

本文首发时,正值东京奥运会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关于跨性别运动员参与竞技体育赛事的问题,当时在网络上引起了一轮轮的热议。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上一讲梳理了跨性别运动员参赛的发展历程后(将于近期重温),这一期我们邀请了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楷文,来为我们就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前排提示:本文内容非常硬核,请大家在阅读前做好准备呐!文|徐楷文*
1月29日 下午 3:00
其他

友善心理咨询|欢迎走进「性别梦咨询室」

你不是一座孤岛特别是这里的所有人都愿意对你伸出援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特别是社群朋友们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出柜、自我认同、情感关系、职业规划、未来发展等等。每当这些字眼在脑海浮现,总感觉心头一紧,压得人喘不过气,到底怎么走才是心灵的平静之路呢?为了更好地解决大家心灵的困惑,关爱伙伴们的心理健康,我们正式推出了全新升级的咨询陪伴项目!该项目的咨询师分为「爱心团队」和「专家团队」。我们承诺,团队内所有咨询师都是LGBTQIA+友善咨询师。其中,爱心团队每周提供2个免费咨询名额(每位开展免费咨询的咨询师每周提供1个),同时也为大家提供单次60元的公益咨询服务。此外,所有咨询师均可进行线上咨询!除梭罗老师的爱心公益价咨询外,其余咨询师也可以进行线下咨询(如条件允许),但可能需要额外支付场地成本费用。爱心团队特别说明一般情况下,每位来访者仅可享受2次免费或低费的爱心团队咨询服务。如之后希望继续进行心理咨询,需按该咨询师标准支付后续费用。
1月25日 下午 4:28
其他

“可能最浪漫的时候是我们俩窝在一起打游戏”

受访人婕在科技馆的生活照(图片由本人提供,下同)文|青豆桑(本文根据受访人婕的经历而写作)人生的二十多年,婕基本上感受不到性吸引,也很少感受到浪漫吸引和审美、感官上的吸引。但婕觉得自己一直在扮演各种角色——谈恋爱是女朋友的角色,混同人文化的圈子是一个看客的角色。当婕开始探索自身时,TA才似乎找到了一点真正的自己。梳理过去的过程中,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和情感渐渐浮出水面,那是多么清爽可爱。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性别梦GenderDream”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没有“喜欢”的恋爱上大学后,婕有了一段恋爱经历。在这之前,婕和男性的接触非常少,也没有谈恋爱的兴趣。婕不知道谁和谁是情侣,往往要等到双方分手了才得知,因为朋友们也不会跟其讨论这些事。但大学中人们纷纷走进了爱情,很多人也都在谈论这个话题,所以婕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有这么一段恋爱关系。不久婕认识了一名男生。他是学长,比婕大两岁。婕能感觉到他对自己有那方面的意思,但自己并没有喜欢的感觉。对方向婕表白时,婕觉得可以先试一试。虽然感受不到浪漫吸引,但婕当时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也不想让对方伤心,就答应了交往。这段关系持续了两年多。认识了一个多星期,婕和男友一起外出。婕本以为只是很平常的相处,一起看个电影、打打游戏之类的,但男友却想要与其发生性关系。婕非常慌乱,不知道怎么办:“这也太快了吧,这是在干什么?”当时婕的体力不足以反抗,因为极度恐慌甚至都没有想到要推开对方。在半强迫的状态下,婕和男友发生了性行为。我们的社会长久以来都存在“荡妇羞辱”,年轻的未婚女性与男性发生性行为,会被认为是“脏了”“不守妇道”。这无疑是荒谬的,但婕那时受此影响,没有和对方分手,而且困惑自己是不是真的是那样的。除了父母,婕没有对别的人说过这件事,也不想让朋友担心自己。这次经历深深困扰着婕:“难道这辈子要一直和他过下去吗?”后来,对方再向婕索取一些身体上的接触,而婕会很悲伤地想,自己是不是以后都只能和他在一起,而不是去找寻自己的人生。婕害怕这种绑定的感觉和关系。婕的摄影作品婕的父亲知道后很生气,给对方打电话。男友一直在推卸责任,说婕是自愿的。婕还没来得及反应,父亲便已经在指责男友利用比婕多的经验和阅历哄骗婕,而且歪曲事实。“你给我注意点,信不信我去揍你一顿。”但最后此事还是不了了之。父母也无奈,但更多的是对那个男人的愤懑,没有过于责备婕,只是嘱咐TA保护好自己,之后也再未主动提起过。男友对婕的社交也很有意见。婕和朋友们玩,他却很生气,问婕他和朋友哪边更重要。婕觉得莫名其妙,难道谈了恋爱后,友情和基本的社交都不能有了吗?更恶劣的是,对方偷偷删掉了婕好友列表里的一些男同学和网友,哪怕婕与对方只说过几句话。此外,婕觉得奇怪的是,男友非常肯定,婕的朋友与其男友出去玩,一定也会发生性行为。婕认为,这种极为“性缘”的观念是有性吸引中心主义的体现。还有一点婕也不明白:开房就一定要做爱吗?谁给他的自信,让他那么笃定的?婕喜欢数独游戏,跟男友去宾馆的时候也随身带了一本,可他却因此嘲笑婕。在婕看来,开房只是两个人待在那里做一些想干的事,不是说爱没做成就亏了。快分手的时候,两人经常吵架。婕对男友说,TA觉得他可能没有那么喜欢TA。对方特别生气,朋友也觉得这句话太伤人了,唯独婕百思不得其解:“可能最浪漫的时候是我们俩窝在一起打游戏。”或许是因为婕对浪漫吸引的感受非常微弱,在这段关系中婕的的确确没有“喜欢”的感觉,婕也遗憾这段关系没能早点结束。跨年在livehouse(可理解为“现场音乐场所”)放气球身份探索去年婕想为自己的CP(可理解为配对关系)写同人文时,发现自己根本想象不出“喜欢”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居然会对另一个人有性反应?太奇怪了!”婕开始追溯从小到大的经历,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喜欢过任何一个人。婕觉得,人就是人,好看的和不好看的也没有什么区别。在学校里,同学们会八卦谁喜欢谁,谁和谁在一起了,但婕永远是最后一个知道的,每次都要等到恋人分手了,身边的人才会跟其谈起。“TA们已经分手了诶。”“啊,TA们在一起过?”高中时,婕看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下五子棋,男生一直让着女生,气氛很好。但婕犯起了嘀咕:这个男生怎么回事,为什么不好好下棋,这么不尊重对手?谁知道,人家过两天就在一起了。婕非常惊讶,印象深刻。以前还有人问婕喜欢什么样的男生,TA当时很骄傲地回答:“我哪有喜欢的人,不可能有!”殊不知,那时就显露了无性吸引的端倪。回忆起这些片段,婕上网搜索资料,去微博浏览相关的社区,看无性吸引和无浪漫吸引的谱系图,了解一个个分支,逐渐确定了自己的无性吸引身份。而浪漫吸引的话,婕暂定为灰色浪漫吸引,还在探索中。婕也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女同性恋,但自己对女性并没有“浪漫”的感觉,对男性同样没有;不过,婕更能接受与女性共同生活。关于性别,婕也在思考。TA觉得,大部分人都会无意识地接受自己的被指派性别,而人们在社交中也很关注不同个体的性别。但“是男是女”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吗?性别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真的如此之大吗?婕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以自己的意愿来生活,而不应该因为性别身份和性别表达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因此婕愿意拥抱性别的无限可能性。“我可以不是女性,可以不是男性,也可以是其它任何一种甚至多种。”就像有性吸引和无性吸引,或者类比神经多样性,“无”是无穷的,“有”也是无穷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多样的性吸引世界。朋友聚会的蛋糕磕CP的“空白”婕从小就看动漫,是看日漫长大的,其对同性文化的了解便始于《龙珠》,从而接触到了相关的圈子。婕那时觉得非常好,里面的人物都很好看,有种脱离现实的感觉。不过婕也会觉得角色的恋爱关系进展很快:“怎么一看对眼就能在一起了呢?”婕喜欢那种朦朦胧胧的氛围,但对于“我好像喜欢上TA了”,婕不是太理解,不过只停留在不满意剧情太快的层面上。当时也流行偶像剧,一时间人们似乎都在谈论爱情之类的东西;婕也追剧,慢慢地好像也懂了什么是“喜欢”,并且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经过关于无性吸引的身份探索,婕重又思考,人真的会那么自然地喜欢上另一个人吗?果真有如此丰富的情感吗?婕非常喜欢磕CP和写同人文,TA发现好的同人文都会塑造出一种纯洁的、大众普遍理解的氛围,婕也想创造出这样的氛围。婕写了近百篇同人文,但都只写了开头就进行不下去了,其原以为是自己想象力和行动力不够,可实际上,自己根本想象不出一个人如果喜欢另一个人,TA会怎么想,怎么做。拥抱吗?朋友之间也会拥抱啊。亲吻?可是总感觉心里毛毛的,怪吓人。性行为?这不是一夜情吗?“这方面对我来说完全是空白的。“可能我爱看的作品呈现出的爱像正午时洒在水泥地上的水,刚沾地就蒸发了。对细腻美丽的爱情落泪,并不代表我能理解和感同身受。“什么是爱,为什么爱,会有怎样的举动和想法,我面对这些问题就像在雾中探路。”而对于现在的同人文化,婕认为越来越抽象了,逐渐变成了看不懂的东西。婕属于“洁癖派”,即只看某些作品,比如“清水文”,但还是能感觉到传统的顺性别异性恋文化对二次元的影响。而且婕明显感到圈子没有以前包容了,随便一句话都能吵很久。婕希望社会能够更加包容,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愉快舒适。婕收藏的专辑和同人小说婕笑称,TA从小就喜欢上网冲浪,小学时开始接触色情作品,对性暗示也非常敏感,结果性吸引放在自己身上一点都看不出来。婕也一直喜欢紫色、绿色和灰色,那是无性吸引或(和)无浪漫吸引旗帜上的色彩,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提醒吧。END推荐阅读为什么我认为“恐无”已然存在?播客:关于爱情和浪漫关系的一场对谈反对言语性骚扰: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种暴力《无法相恋的两人》:关于家人的另一种设想一位半性吸引者的四段恋情“原来只是我没有性吸引”从异性恋到同性恋再到无性吸引:一位性别酷儿的性向探索TA是无性吸引者,也是无性别者男友在冬夜抱紧她,可她除了冷以外没有任何感觉“不是所有人都想谈恋爱的,单身无罪”灰色性向的她,爱上了不喜欢女生的他对我来说,“男朋友”更像是一种外界给予的定义扮演有性吸引者的他,并不知道这样是在伤害自己走入有性婚姻的中年无性吸引男人(上)走入有性婚姻的中年无性吸引男人(下)一位视障无浪漫倾向者的人生旅途
1月24日 下午 3:00
其他

【性别梦推荐】我向学院院长出了柜

受访人Soda的照片。图片由本人提供(下同,另行注明的除外)文|Zm(本文根据受访人Soda的经历而写作)雌雄同体的心灵伍尔夫曾引用柯勒律治的话说,「伟大的心灵总是雌雄同体的」。「伟大」对我这样平凡的个体来说显得过于抽象,以至于不足以成为某种「奢求」、某个人生目标。那么,一个普通人的完整心灵又应该是怎样的?它是否也是雌雄同体的呢?刚进大学的那些无眠的夜里,我常常望着天花板上驳杂的水印,听着耳边蚊蝇「嗡嗡」的耳语,无休无止地想着这些问题。和这些问题一同浮现的,是未来的未知和人生的未定:我期待为刚刚「独立」的自己寻找一个确定的形象,又担心这种确定会拒斥其它世界线里可能的自己。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带上耳机,播放音乐,在清刈那些杂乱的思绪的同时,若有若无地想着:如果David
1月15日 下午 4:13
其他

一名非二元酷儿带男友潜入多元的性别海洋

受访人塔尔在逛博物馆(图片由塔尔提供,下同)文|Kev(本文根据受访人塔尔的经历而写作)塔尔是一名非二元性别者。性别在其身上,是一股流动的力量,无拘无束。TA不在意世俗的眼光,不在意人们如何将其看待,也无所谓人们眼中自己的性别。对其而言,任何人可以依照他们喜好的方式称呼自己,但无论人称如何,塔尔永远是真实的自己。在女性间,塔尔可以是她们亲密的好闺蜜;在男性间,塔尔不介意作为「他」,让男性朋友尽管将其视作兄弟;而在酷儿朋友间,塔尔又成为了那个超越二元性别的TA。在其身上,既有倾向男性认同的一面,也有着女性的一方面。流动的认同仿佛一股温和的水——和热水相融,温水也会变得滚烫;遇到冷水,则会冰冷。塔尔认为,重要的不是自己的认同,而是朋友们与其相处过程中的感受。TA在刻板的男女二元性别中跳脱着,也像一道光芒,照耀这个非黑即白又黑白分明的世界。身为一名非二元性别者,塔尔从小就难以在普通男女生的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大学以前,塔尔在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是顺性别、纯粹的异性恋者,而他们大概从未思考过性别的问题,从未想过多元的性别会是如何。人与人的分类显得十分简单粗暴——非黑即白。在其成长的狭小天地里,人们坚信,只有男与女两种性别,只有男生喜欢上女生这一种取向。人的本性便是人与群分,相似的人抱团扎堆;然而塔尔发现,自己既难以融入女生,也难以融入男生的群体,仿佛其和众人来自不同星球。顺性别异性恋的男女们,有着一套固定的语言和思维逻辑。塔尔发现,自己对大众的这套语言,似乎并不熟悉。不论其怎样试图以女性的身份融入女性,做她们亲密无间的好姐妹,互相倾心,在内心深处,塔尔依然是个局外人。当其闯入男生的群体,与他们打闹,互相结拜成为兄弟后,塔尔依然感到格格不入。塔尔发现,自己既属于两边,又都不属于。成年以后,TA更无法像顺直男女那样带着性别的眼镜审视这个世界。塔尔的画作,主要是在思考身体和肉在塔尔的世界里,性别本不该存在。TA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对性别划清界限?为什么要把男女二元性别讲得分明?为什么要「男女授受不亲」?顺直的社会,自有一套社交语言。身处这个社会,混迹在顺直男女之间,TA常常被人们贴上男人或者女人的标签,从而被性别的刻板印象束缚着。在这二元性别间,塔尔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自由栖息地。来到大学后,在入学典礼上,一位女同学不时投来注视的目光。那时的塔尔,一头中长短发,身上流动的气质,久久让那个女孩无法忘记。原来,她早已经对塔尔一见钟情,可又不敢表白自己的心意。意识到自己喜欢上了一名「与自己相同的被指派女性」,不就是同性恋吗?女孩对同性恋的身份无法接受,于是深压心底。然而,命运没有让二人的缘分就此结束。一年后,两人碰巧在一次小组作业中搭伙。交集多了,两人才羞怯地互相告白了心意。从此,二人展开校园的青春爱恋,那是塔尔的第一段爱情。当时,塔尔以为,喜欢上女孩子的自己,一定也是拉拉吧。不过,比起塔尔,女友却很难坦然接受自己多元的取向。潜意识里,她开始将塔尔视作一名男孩子,似乎认为同性恋和异性恋在恋爱模式上是一样的,那么两个人就是一对普通的异性恋伴侣,这样一切的行为和情感大概都有了可参照的基点,这带来一种安全感。但塔尔慢慢发现,在这段恋爱中,自己越发受到束缚。和女性朋友们相处时,女友对其感到不满,希望塔尔不要和别的女性太亲密,否则就很可能有出轨的嫌疑,她会因此非常恐惧。还有一次,塔尔想要参加LGBTQ+骄傲月活动,邀请女友一同参加社交舞会,却反而遭到女友质问:「你参加这样的活动是干什么?这样的活动一般不都是『那种』社交场合吗?」塔尔惊讶又不解:「现在不是骄傲月吗?」TA想问,这段关系是真正的酷儿关系吗?塔尔最喜欢的咖啡和酒女友仿佛秉持着异性恋的准则和期望,以去政治化的方式理解酷儿亲密关系和集会活动,这一切都让塔尔愈发压抑。与人相处时,塔尔似乎很难戴上性别的眼镜,也不太习惯用性别的身份期望别人。TA眼中的人们,首先是独立的人,其次才有性别的标签,或者说性别的选择。也许,在顺性别者的眼里,人们首先有性别,其次才会基于性别去评判TA们是怎样的人。思维的差异让塔尔深深意识到,自己似乎是一名非二元性别者。塔尔越是感到压抑和困惑,女友就越发焦虑和不安,甚至期望用对待男友的方式来对待其。她开始流连于异性恋男女的恋爱攻略中,看着网上一段又一段视频——「男生什么样的表现,说明不喜欢你」「男朋友怎样对你,才是真心爱你」……「男友」的性别身份,对于塔尔而言像是一道诅咒,令其无法忍受,直到二人最终爆发争吵。塔尔失落地发现,女友从始至终对其的认知很可能是一种臆测,是从网上的恋爱攻略中里展开一段异性恋的幻想。她可能不了解非二元酷儿的内心,也很难理解塔尔的不同,而从始至终期望TA是「他」,做她的男友,像贴身保镖一样搬重物,保护自己,而保镖不能在「不符合情调的时候」展现出脆弱。虽然两人真正地努力过,尝试去相互理解,但还是因为一次次的争吵,一次次的不安和焦虑,一次次的分歧和困惑,最终选择尊重地放手。无奈这个顺性别异性恋主导的世界,没有太多LGBTQ+群体的声音,无论女同、男同、泛性恋,亦或是任意取向,似乎都难以避免地陷入异性恋模式。仿佛社会上只有那一套刻板标准,框定人们的一言一行;也似乎只有遵循着这套标准,人们才能获得秩序感和安全感。塔尔走过的一家书店因为第一段关系,塔尔产生了一种基于主观情绪的、极端的性别认同焦虑。从那以后,TA开始购入女式假发,期望自己向刻板印象中的女性形象贴合。长久以来被女友压迫为男性角色,塔尔活在「男性」身份的诅咒中,尽力扮演一名男性,在女友无数的期望中感到无比困惑。塔尔的女性认同便在这时一触即发,转而向世界拼命强调自己的女性身份,只希望人们将自己当作一个女孩子。在那期间,TA不断地翻阅资料、文献,参加目所可及的一切酷儿活动。塔尔对于LGBTQ+的认识,在这些迷茫的日子里慢慢建立起来,TA也一点一点,拼凑出自己的全貌。塔尔曾在文献里读到,少数地区的社会文化中存在着第三性别,亦或者人们的性别很可能由特定的社会过程,例如祭祀仪式来定义。不同的文化地区,使得人们对性别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比如一些非洲部落,会有一长一幼两个女孩之间形成亲密的情侣关系。东亚主流社会无法接受的同性关系,在有些文化中却是合理的。TA发现,可能性别的定义自从一开始就是特定文化的特定产物,是特定群体的特定理解和社会分工。性别背后的秘密,比想象中复杂和深奥得多。但最重要的是,塔尔发现自己更像是属于多元性别/取向的一分子。TA不知道,早在第一段关系时,校园里早已有另一个男孩的目光,一直暗中对自己渴慕着。虽然在外人的误读中,塔尔是一名典型的女同志,性格上勇猛刚强,只对女孩动情,但这个对塔尔一见钟情的男孩,却在暗中幻想他与塔尔的可能。TA们相识在一场突入其来的聚会上。聚会上二人聊得十分投机,发现彼此观念契合,无论社会议题、女权、性别还是人生价值上,两人都有着相似的见解,因而越发熟悉。塔尔发现,男孩对多元性别态度十分友好,加之精神上的契合,便对他产生了某种蠢蠢欲动的好感。这个自认为「典型直男」的男孩,从小到大,生活中从未见过塔尔这样独特的存在。于是,两人很快告白了心意,展开了TA们的爱恋。塔尔的画作,是在思考情绪问题二人相识的前十年,塔尔在生命中从未对任何一位男性动心。无论前十年的自己,还是身旁人,都无法置信这一天:塔尔与女生恋爱后,转而又爱上一名男生。对于塔尔的酷儿之恋,身旁人们充满惊讶和不解。在社会的传统观念中,塔尔违规逾矩,是一个二元性别的越狱者。与男友的相处过程中,塔尔发现,自己的女性气质逐渐被弱化了。TA不再被要求扮演极度的男性或者女性角色,因而得到了解放。性别又变成一道温和的流水,在塔尔身上变幻莫测,而不再是诅咒。此时的男友也在两人相处中,逐渐挖掘自己女性的气质。在塔尔身边,他不再需要成为社会期望的男子汉,反而自然而然融入「弱势」的一方,成为塔尔的小公主。男友原先认为,性别应该是二元的,单一的。他既然在出生时被指派为男性,便「理所应当」扮演一名「合格的直男」。直到塔尔这个越狱者出现,一同打破了他身上性别的枷锁。两人的性别气质慢慢流动,互相交集,碰撞,重叠,模糊。塔尔发现,正是由于这段恋爱,二人的性别才被真正建构出来,才在一次次自我认同的探索中重新诞生。二者的爱情,正是主流社会夹缝中的酷儿之恋。顺直的语言里,从未描述过酷儿的存在。塔尔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多少与其类似的酷儿,在混沌和迷茫中,寻找着和自己类似的声音。当初,发掘到自身的性多元身份时,泛性恋,非二元酷儿,如同一个充满光明的时刻,终于为塔尔带来解放和自由。TA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存在是合理的,自然的,欣然接纳了自己的身份。尽管是一道多元而少数的身份,但塔尔相信,自己与他人并无不同。这般与众不同的经历塑造了塔尔。对于塔尔来说,性别不重要,而重要的是,TA是谁,朋友们与其相处的过程是否舒适。塔尔既可以是女孩们的朋友,也可以是男孩们的好哥们。即使这个二元的世间没有TA的分类和去处,那也不要紧,塔尔已经放下对于性别的执念,弱化了性别的棱角。在其爱人、朋友之间,塔尔只需要放下一切防备,展现真实的自己。塔尔的画作,大致是一些对立体主义、极简主义画作的改编茫茫性别的海洋中,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找到合适的标签或概念来形容自己,也可能无法在任何群体里找到自己的落脚点。塔尔总是在人群中自问,到底「属于」还是「不属于」?似乎每一种群体都能令其产生共鸣,但又不能完全融入。塔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或者女性。TA与一见钟情、异性恋思维的人们不一样,也不同于许许多多无性吸引者。或许性别根本不是简单的光谱,塔尔只是夹在每一道刻板分类的缝隙间。如同一条流动的船,塔尔就在那波澜的性别海洋中,慢慢探索、发现、感悟、反思和创造。塔尔在理解和吸纳不同的经验中,让自己对于性别的理解和感受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情境性和包容度。END推荐阅读性别身份究竟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识别、隔离与黑箱:算法技术的性别反思与人文理性你了解「双灵」(Two
1月15日 下午 4:13
其他

【性别梦推荐】父亲说,那些勇于发声的人不过是在编故事骗人(上)

文|Kev(本文根据受访人小羽的经历而写作,并含有关于抑郁、性别焦虑的描写)你是一个男孩子,生在女孩的身体里。你是跨性别。人生就像戴上面具向所有人演戏,游走在两道身份间。你要忍受性别错位的不适,面对撕裂和挣扎,虚假和真实的自我。你的名字叫小羽。「羽」字描绘了你身上的细腻、阳光,还有温柔善感。在家里,你是父母的「女儿」,奶奶的「孙女」,妹妹的「姐姐」;只有在少数可信赖的朋友面前,你才是你——恋人的男朋友,朋友的兄弟,表姐的弟弟。人们无从得知,长久压抑在你心底的那种悲哀:你明明是一个男孩,却做不了自己。大多数人只认识戏中的你。家人们爱的你,是戏里的「女儿」,却不是真正的你。你喜欢夜深人静、一个人在房间里的时候。那时的你谁也不是,只是你自己。你像在水底沉溺很久的人浮出水面,可以挣脱束缚,毫无顾忌地大口呼吸新鲜空气。Photo
1月10日 下午 3:01
其他

【性别梦推荐】父亲说,那些勇于发声的人不过是在编故事骗人(下)

文|Kev(本文根据受访人小羽的经历而写作,并含有关于抑郁、性别焦虑的描写)上篇见本公众号同日第二条推文(接上篇)她们称你「太监」,攻击你的身高,说你恶心,不正常,与你谈恋爱会是一件极其恶心的事。「变态」一词不绝于耳。直到换座以后,你才慢慢远离了她。这些不友好的经历,让你尝到一个深刻的教训:不要轻易出柜,以免遭致歧视、麻烦,甚至危险。从此以后,你学会了更好地隐藏自己。你的心理状态开始每况愈下,抑郁不断加重。你无法集中精力,记忆越来越差,严重时甚至会自残和尝试自杀。断崖式的成绩下跌,终于引起了家人注意。他们带你去看医生,最终你被确诊为重度抑郁和重度焦虑。可是,家人们并未将此放在心上,而断定你只不过是「年轻人闲得没事,给自己压力太大,想的太多」。服药的副作用会影响上课,但你不甘心未来就此毁掉。你更想证明的是,跨性别并不比顺性别差,于是咬牙一点一点补习落下的功课,最终考出了高分。对你而言,康复是一个奇迹;但除了你,人人都以为你学习下滑是因为从前的贪玩和叛逆,后来虽亡羊补牢,但为时太晚。对此你不辩解,因为你不认为有人能理解你的痛苦、看穿你的满身泥泞。你不相信会有人明白,也不需要。Photo
1月10日 下午 3:01
其他

性别身份究竟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

文|啵啵圆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讨论到性别时——无论是「心理性别」、社会性别亦或是别的概念——大家往往都会下意识地使用性器官作为一项重要的界定标准。而涉及到跨性别群体身份的讨论时,性和性器官也往往被有意无意地提及,乃至于性器官最终通常成为一种「我」与「非我」的界定标准。诚然,作为一种外显的生理特征,性器官,尤其是「男性性器官」,在被指派性别的识别中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事实上,这种以性器官界定二元性别的思维方式,本质上来源于社会意识中一种潜移默化的阳具崇拜观念。阳具崇拜(图片来自网络,下同)01阳具中心主义的起源在社会意识中,阳具与性别观念的高度绑定,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阳具中心理论的表现。所谓阳具中心理论,即按照有无阳具,将人类分为两个对立的性别——男性和女性。这种理论脱胎于西方传统哲学二元论的逻辑,即认为存在两个相互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实体或原则。[1]在这种观念下,包括人类性别在内的诸多事物,都被认识为两个互斥的概念,以一个外显的标准作为尺度区分,彼此之间互不包含,也不相交融。二元视角下的性别划分在精神分析领域,阳具被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家视为男权社会的一种中心象征。他们认为在男权社会中,男性的生殖器官及其相应的性能力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建构。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当男孩和女孩发现自己拥有不同的生理器官时,男孩和女孩就会为是否「拥有」它而焦虑,于是男孩产生了阉割恐惧,女孩产生了阳具妒羡。[2]站在一个阳具中心主义的角度,弗洛伊德理论所得出来的结果毫无疑问只能是简单粗暴的、具有父权凝视的结论。但是,这种被广为诟病的「阳具妒羡学说」其实也不完全是弗洛伊德的闭门造车,而是清晰地刻印着阳具崇拜意识的父权制痕迹。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女性都常常以一种不正常的性形态出现。无论是认为性是男人的事,还是渴望被强奸,都是一种阳具中心主义的外化表现。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女性借助于「阴茎的神秘」而获得拯救。小说中的性交都是「女性被动,男性主动」。[3]
1月8日 下午 3:00
其他

【性别梦推荐】识别、隔离与黑箱:算法技术的性别反思与人文理性

Fry指出「数学和技术领域也需要希波克拉底誓言」,呼吁科学家与公众积极反思技术领域的伦理责任与人文价值。本文重点讨论当代算法技术中的有代表性的性别识别案例,以及其衍生的性别问题。Photo
1月8日 下午 3:00
其他

从蝴蝶公主到漂泊的吉普赛人,TA认为「小女孩」三字已无法将自己定义|性别梦

身披性别酷儿旗的受访人夏树(图片由本人提供,下同)文|Levin(本文根据受访人夏树的经历而写作)夏树的故事从3岁开始。大约在2010年至2011年,那时的大块头CRT电视在开机时会消磁,而夏树很喜欢把脸贴在屏幕上,感受那酥酥麻麻的感觉。偶然间,夏树瞥见了CCTV14的节目《小小智慧树》中的蝴蝶公主。那华丽的裙子和漂亮的长发深深吸引了夏树,她成为夏树心目中对「美」最初的定义。因为对蝴蝶公主那美丽身姿的追求,夏树在很小的时候就和班上的同学「出柜」了。那时的夏树距离真正了解「跨性别」等名词还有相当远的时光,或许只是出于本能,夏树和同学聊天时总是提起着:「我不是男性,我是蝴蝶公主。」可惜这并没有带来好的结局,在小学一年级,夏树因行为怪异,被班上的同学疏远孤立。那时夏树母亲不仅没有理解、关怀夏树,反而亲口对夏树说:「如果我想做男孩的话,你外公说不定会把我打死!」夏树对这句话念念不忘,然而当其出柜那一刻向母亲提起时,母亲早就忘了。因为性别认同不被家人和同学理解,夏树便没有再提起这件事情,将成为蝴蝶公主的愿望埋在了心底。直到初中那几年,夏树了解到了跨性别群体的存在,这才意识到这是一个不特殊的现象,且自己的身份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夏树再次选择在校园中出柜。这一次,有人对夏树冷眼,也有人接纳夏树。支持夏树的朋友中大多数都是女性主义者,其中一位亲近的朋友,在高中时成为了夏树的闺蜜。服美役的夏树夏树是在考场认识闺蜜的。她在了解夏树的身份之后就特别支持TA,不断激励夏树去成为自己,也鼓励夏树从原生家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宝贵的友情让夏树对女性充满了好感。TA开始认为,只要是女性就必然会争取自身权利,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因此便无条件相信了所有女性。这纯粹的信任给夏树召来了祸端。夏树的班上有一位惹了大祸的留级生,总是表现出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社会女强人姿态。夏树误认为她也会是自己的「盟友」,便和她透露了自己内心的秘密,却没想到被对方抓住了把柄,成为射向自己胸口的子弹。夏树的闺蜜注意到了社会姐在校园中散播夏树谣言的情况,并支持夏树贴大字报反击和澄清事实。闺蜜和夏树一起抗击班上的流言蜚语,而别的女性主义朋友虽然没有勇气陪夏树一起站出来,但还是私下默默支持着夏树。发现自己交友不慎后,夏树才在同学的口中了解到社会姐的快手号,没想到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大姐大竟是如此市侩。她的视频中,充斥着物化女性、攀附男人等无法被夏树认同的价值观。谣言愈演愈烈,没办法,夏树只好请班主任出面解决。最终,社会姐得到了停课一段时间的处罚,也假惺惺地对夏树道歉,夏树则当场表示不可能接受。社会姐很不服气,可惜她这时候已经威风不起来了。夏树在曼谷的高楼眺望夏树17岁左右,也就是高考后的那年,开始愈发对女性刻板印象感到束缚。幼年时的夏树羡慕蝴蝶公主的美丽和高贵,但如今的TA渐渐意识到,那不过是刻板印象下的一个华而不实的花瓶。温柔和软弱并非女性的唯一气质,等待被解救的角色更不是女性的唯一宿命。通过社交媒体和其它渠道,夏树接触到了大量女权内容,也深入了解了酷儿理论,最终在18岁时确认自己为非二元的性别酷儿。夏树曾经尝试过不同的外在打扮,但这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把夏树的假发和服装藏起来,并质问夏树为什么要穿这些衣服,夏树只好推脱到Cosplay(角色扮演)上。夏树本想将这一秘密暂时藏在心底,但后来疫情的压抑加重了夏树想要倾述的欲望,其便和母亲出柜了。母亲一夜无眠。她对夏树的期望,正如传统的中国父母一般,希望孩子走既定的路线:读书,考好成绩,上大学,结婚成家。父母开始给夏树灌输一些充满误导的跨性别新闻。他们告诉夏树,家乡某个地方也有一个这样的老师,而那老师由于在上课时把「性别平等」等观念灌输给孩子,把小孩教坏,被家长们联合杀掉,法院还不会追责。他们还宣称金星在做完手术后感到后悔不已,内心充满痛苦。高考之后,父母不再顾及自身言论给夏树的压力,将更多的负面新闻一股脑向夏树丢来,而不顾真实与否。夏树流浪回上海2020年11月,夏树注意到了一条新闻:两度代表学校在亚洲机器人锦标赛和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拿下冠军的可橙,被其父母送去了戒网瘾学校。她出生便拥有XXY染色体,同时也具有子宫、卵巢等器官,而自身精子并无活性。可橙父母从小将她当作男孩培养,而可橙发现自己同时具有男女器官的情况后,便自己买来激素等药物。后来,这被重男轻女的家长发现,爆发了一场冲突。11月初,「可橙」的名字出现在洛谷论坛。她写下120天的心路历程,正式于OI圈(全国信息学奥赛选手自发形成的圈子)「出柜」。发帖子27天后,可橙「消失」了。11月29日下午2时许,在一个经常聊天的QQ群里,可橙发出求助信息:「我被三个自称警察的人从家里带走,手机被没收,在偷偷用手表发消息。」橙色少女头像跳动26次,最后的线索是「现在在济南」。夏树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高度关注。可橙的朋友和志愿者们四处奔走,却仍未有她的消息。12月5日,2020年NOI决赛举行,这是可橙最后一次参赛机会,但她没有现身。14日,记者多次致电可橙父母,而电话均显示占线和无人接听。同时,相关地区的派出所都表示拒绝接受采访。面对志愿者们的不断追问,可橙父母只是发来一张由学校教官拍摄的,可橙身着迷彩作训服在食堂吃饭的照片,称「他过得很好」。直到近两年后的2022年6月,才有消息传出可橙恢复了自由。夏树的个人创作那一年的暑假,夏树离家出走了。夏树原本的计划是通过离家抗争来争取到父母的让步,但现在,自己父母与可橙父母那近似的态度让夏树感到恐惧。可橙惨剧的恐怖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少数群体受到的歧视,还在于一位年满十八岁的活人,竟可以因父母的蒙昧偏执而在社会上彻底消失。惨剧历历在目,夏树不希望那发生在自己身上。夏树躲到恋人家中,待焦虑缓解后又忐忑不安地自行回家。直到最后一次回家,夏树在医院被确诊为抑郁症和重度焦虑,其父母才作出让步,态度有所缓和。鸟儿终于飞出笼子,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夏树虽然心理疾病缠身,但是仍然活在当下,并期盼未来的转机。未来,夏树希望通过文艺表达出内心的想法,并认为自己是一名四海漂泊的吉普赛人。夏树从跨性别女性转变为非二元酷儿,也在酷儿女权中实现对自己的解放。TA从废萌、弱化自身的氛围里走出来,为自己找回血性,以及更多的力量。夏树希望通过绘画、写作,甚至可能是做偶像,表达出社会固有事物的荒谬和伤痕。这是其目前唯一想做的事情。回顾过去,夏树认为自己不再是当初的小女孩,这三个字已经不能定义自己了。TA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帮助大家破除束缚,了解更多元发展的可能,而不是将自己景观化和猎奇化。夏树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故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语言,让更多的人获得力量,让弱势群体能够打破藩篱,扩展边界,寻找更多可能性。「吉普赛人」(夏树)在地铁口席地而坐END推荐阅读你了解「双灵」(Two
2023年12月27日
其他

如暴雪中萤火虫的跨性别女孩|性别梦

文|Kev(本文根据受访人雪萤的经历而写作)本篇行文较为忧郁和悲观,并含有关于忧郁场景或心态的描述,请读者们注意。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性别梦推荐】一对被切下的FtM乳房,让一名跨女开始思考是否迈出第一步

受访人丞之。图片由本人提供(下同)文|莱文(本文根据受访人丞之的经历而写作)1丞之自小时候起,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特殊的人。年幼的丞之是一个比较娘娘腔的孩子。因为抵触运动,她总是被班里的坏孩子欺负。小学时,有人故意将他的鞋子扒掉,然后将甲虫丢在其中;到了初中,每当丞之离开座位,她的书包就会出现在厕所里。不怀好意的同学见她总是在座位上沉默寡言,就抓起美术课时固定画纸的图钉在她眼前晃悠,直到胆小的丞之因为恐惧而被他们追出百米之外,才一哄而散。丞之过于内敛的性格同样引起了家人的厌恶。她的父母均是高级知识分子,在体制内工作,自然对「儿子」要求颇高。他们无微不至地关注着丞之的生活,衣食住行,面面俱到;但丞之明白,望子成龙的父母仅仅是把自己当成一个获取面子的工具罢了。如今回忆起来,丞之发现自己小时候经常因为成绩而与父母吵架——为了督促丞之的学习,父母不考虑她的意愿,强行将周末塞满。而当丞之被坏孩子欺负或者考砸了时,他们却没有尽到父母的责任,去疏导孩子的情绪。外界的恶意本就让年幼的丞之千疮百孔,父母的冷漠则更是雪上加霜。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她忍无可忍,委屈地夺门而出,沿着马路漫无目的、如行尸走肉般地挪动着。直到天黑,她才被姗姗来迟的亲属找到,带回那个所谓的「家」。包办的父母不只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的真实感受也常视而不见。他们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的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的真实感受。2后来,丞之考上了重点高中,终于摆脱了那些「为非作歹」的同学,步入了一个相对理想的环境。拜学校开放的风气所赐,丞之接触到了Cosplayer(「角色扮装」的扮演者)。见那些男生理所当然地装扮为女生的样子,不仅不会被指责,反而还会被驻足围观、拍照称赞,丞之被冰封的自我似乎被点燃了。丞之从小到大都对男装充满了厌恶。虽然还未接触到「跨性别」这一概念,但电视中那些西装革履的男性,在小时候的她看来,是油腻的代名词,强行将这些衣服套到她的身上,让她有窒息的感觉。尤其是衬衣,因为她严苛的父亲,正是每天都身着衬衣。丞之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去寻找另一个自我。可惜13年左右人们的观念不是很开放,所以她也只敢尝试比较女性化,实际设定是男性的角色扮演。15年的时候,丞之在知乎上了解到了「药娘」这一群体;但网络上关于这一群体的负面新闻实在太多,类似于「援交」「为了一张易性证明无所不用其极」等等,导致丞之对她们的第一印象并不好。高中的经历是丞之自我的真正启蒙。可惜祸福相依,后来高考时,丞之的数学答题卡没有涂,导致她与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在意识到这一点时,丞之当场昏倒,被校医抬了出去。3高考的失利令丞之寝食难安;巨大的心理落差,令她在学校里的每个晚上都一个人跑到自行车库啜泣。出乎意料的是。严苛的父母却对高考失利这事没有太大的反应。丞之原以为他们会让自己复读,却没想到父亲一反常态地直言道:「你吃不了复读的苦。」后来,丞之在本科毕业后,被送往了英国读书。留学期间,在英国著名的LGBT之都布莱顿举办的「跨性别展览」,给丞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丞之只是在无所事事间偶然看到了这个展览,但却带给了她无与伦比的震撼。她看到了一个泡在福尔马林里的被切下来的乳房标本。这个标本被它的FtM(跨性别男性)主人随身携带着,仿佛是一种直面自我的证明。丞之敬佩那些人的勇气之余,第一次意识到做自己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她开始重新思考是不是应该跨出这一步。另一方面,初次坠入情网却让丞之陷入了苦恼之中:一个和丞之关系比较好的女生主动和她谈起了恋爱,但她是希望让丞之以男性的身份来爱自己。当女友加班时,她会理所当然地要求丞之陪她,帮助她加班;但当丞之自己有任何抱怨时,女友却只会下意识地认为丞之矫情。再加上性体验的不适,丞之感到有些恶心。自从进入关系以后,女生之前对丞之的关爱都消失了,而更多是单方面对丞之男性身份的依赖。这不平衡的恋情很快就进入到了尾声,只留给了丞之充斥内心的茫然。所幸,丞之在去英国之前,通过在北京实习期间参加的当地Cosplay活动,认识了一个足以改变她一生的人——她在丞之迷惘时,总是陪在她身边支持着她。英国留学之旅和恋情的波折,冥冥中令丞之相信了另一种可能性,丞之迫切地需要和另一个人探讨真正的答案。21年,丞之回国。那天丞之和好友聊了很多过往的经历,脑子突然一热,便出柜了。这也是丞之第一次和别人公开这件事。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是丞之的朋友里唯一一个愿意接纳她、真正认可她的人,甚至她还愿意帮丞之设计形象。这感动,让丞之无法形容。「我本来就一直把你当作女孩。」丞之的cos照4受好友的鼓舞,2021年8月,丞之终于下定决心前往回龙观医院。为了避免尴尬,让医生觉得自己看起来就是个顺男,她在医院里给自己戴了顶假发。忐忑之余,却没想到,在丞之推门的那一刻起,邸晓兰主任就早已得出了结论,这让她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仿佛得到了一个官方的认定……知道了自己的存在不是一个错误。」但丞之的父母并不这么认为。在丞之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是跨性别女性后,迎面而来的却是父母的崩溃。原本逐渐开明的父母,仿佛又回到了丞之小时候蛮不讲理的样子。某个周末,丞之和跨儿朋友出去游玩的时候,父母又突然打了电话过来,问她和医院诊断相关的事。得知她是和跨性别伙伴外出后,父母直接破口大骂她魔怔,直到地铁站嘈杂的人声让他们意识到这不是该聊这件事的环境,才悻悻作罢。电话挂断后,丞之愣住了很久。经过漫长的拉锯战,终于,父母联系了一名精神科医生,第一次了解到跨性别不是病。可惜,那位医生的描述也比较片面。直到在丞之的奋力争取下,母亲同意陪她再次去回龙观医院拜访邸晓兰主任,才逐渐理解了跨性别确实不是一个病。父母意识到,丞之的存在是合理性的。5父母的接纳带给了丞之莫大的信心,但丞之明白,自己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社群里的很多人把转变性别当成了身份的全部,甚至很多人放弃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我觉得这是不理智的。「对于我来说,性别转换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正常过程,在外界条件满足后,转变会很自然地发生;而这转变,也将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学业和工作。」丞之的职场生活,从严格意义上讲也算不上一帆风顺。哪怕是在国内风气最开放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依然有同事对她留长发的行为看不顺眼,甚至直接在一场聚餐当中,与丞之针锋相对地质问她:「你能解释解释自己头发的问题吗?」然而丞之逐渐接纳了这一切,哪怕不敢直接在职场中全面出柜,她还是叛逆地,将电脑桌面设置成了自己女装的样子。丞之设置为电脑桌面的女装照片1END1推荐阅读你了解「双灵」(Two
2023年12月18日
其他

【性别梦推荐】「我消费,故我在」:女性身体消费中的性别迷思

Consumption)可以理解为一切围绕身体展开的消费行为。国内学者方英给「女性的身体消费」下了明确的定义:「女性的身体消费是指女性为维护自我的外在形象而进行的消费,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性别梦推荐】“我现在就比较平淡,自己一个人也很快乐”

文|玥玥子(本文根据受访人森林的经历而写作)在森林的叙述中,世事似乎如露水般短暂,又如烟火般喧嚣。然而,一个人的成长,从来难以轻描淡写般掠过。与其说成是经历,我更愿说,这是她一个人的求索。困惑啊,银河——我这颗星,今夜要借宿何处?——小林一茶上初中时,在室友的科普下,森林对性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初中毕业后,森林开始使用网络。她加入了一些闲聊群,喜欢在网上发言。网络上鱼龙混杂,森林不止一次收到过陌生人发来的生殖器的图片。面对性骚扰,森林与这些人结束了好友关系,不再联系。但对于那些图片,她除了认为它们很变态之外,没有过更多的感觉。青春期的同学们性观念逐渐萌芽。高中时,森林曾听过班里的男同学谈论他们与女朋友开房的事。“当时听完我就觉得很不理解,而且为什么这种事情要拿出来公开说?”森林知道,学校有在车库里发生性关系的情侣,也有女生因为怀孕而退学,但那时的她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性倾向上的不同之处。她觉得大家都是学生,发生性关系的毕竟是少数人。“我觉得别人都和我一样吧,肯定不会随随便便就干嘛的,我也就觉得,可能因为我还没碰到喜欢的人。”但随着时间推移,森林的上网经验增加,她越来越发现,网友平时的闲聊话题离不开恋爱和性。TA们聊起这些事,表达出自己的渴望。处在这种氛围里,森林感到不适合,不理解。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本文由于首发时间较早,故仍沿用了“无性恋”的表述,请各位读者注意。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Photo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他一度认为「如果不能和女性发生关系,那我一定是同性恋」|性别梦

受访人小十(图片由本人提供)文|Ran(本文根据受访人小十的经历而写作)小十告诉我,这个名字是他在2021年起的。那时他换了考研学校,开始认真准备,和百万人一起翻卷在汹涌的题海里。他讲道:「我当时希望自己学满十小时,那时只能偶尔达成,也就没成功上岸了。」后来,小十再次考研。这一次他真的学满了十小时,也成功上岸了。在备考的间隙,小十点开「北同文化」的公众号,无性吸引的推送就这样进入小十的视线。这不是他第一次看到类似的推送,但阅读别人的情感生活,了解无法引起共鸣的性别概念,并不是小十的兴趣。然而,当备考的一整年都被孤独总结时,删掉的电子游戏,还有拒绝的出游邀请,让生活中曾出现的一切枯燥都变成值得被抓住的趣味。小十点开推文,那是一篇关于无性吸引相关概念的简单介绍。眼睛跟随着在屏幕上不停滑动的手指上下着,小十的身体里有电流穿过。他没有办法再坐着去冷静思考,而是想要马上宣泄自己的情感。「我感到浑身燥热,感受到强烈的认同。」小十说,这认同是一种「别人帮你说清楚你的不同」的感受。这感受浓缩在手机推文里,休息的间隙里,被称呼为「小十」的两年里,和以前的人生里。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图源:Unsplash(作者:Alexander
2023年12月13日
其他

【性别梦推荐】走过被性侵和扭转的青春,世界与她和解

文|Erry(本文根据受访人凛玥玥的经历而写作,并含有创伤场景描写)玥玥今年(系本文首发时间,非2023年)25岁,脸圆圆的,留着公主切发型,每说一句话都要哈哈笑几声。现在她生活得可可爱爱、蹦蹦跳跳,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青少年时代,她曾经历过一段人生里的至暗时刻。走过独自一人对性别的逡巡,跨越过有口难辩的校园霸凌,历经了性侵与扭转治疗,她艰难地爬出那片黑暗。她抓住哪怕一点点的光亮,一点一点撕开遮住光源的黑色篷布,直到把它一把扯下,光倾泻进来,世界豁然开朗。以下是笔者整理的玥玥自述。受访人玥玥,图片由玥玥提供(下同)我叫凛玥玥,大家可以叫我玥玥(害羞脸,手抓着裙子的一角)。大概四五岁的时候,出于本能我就开始模仿小女孩们的行为举止。后来大了一点,看到路边碟片上的露骨照片,我发自内心地赞赏女性的身体。我好羡慕她们,第一次有了想成为她们的念头。后来到了初中,我的性别观念已经成熟了,但是我并不懂自己是什么情况,只是按部就班地生长。直到有一次在生物课上,老师讲到了「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男性是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配对而成,女性是两条X染色体」。我突发奇想问老师:「那性别可不可以后天改变呢?」老师迟疑了一下,说性别由基因决定,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后来又随口说了一句,「有些后天的方法,比如使用性激素,可以在后天改变人的性别特征」。这位老师不知道的是,这句话间接地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在心里暗自记下,回家打开电脑搜索,找到了相关的信息。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看到一个美丽的自己在前面挥手。初二这年,我转学到了一个地处偏僻的学校。那时我留起长发,从外表上看已经是个女孩子的样子了。父母只觉得我有点「娘」,但是并没有多想。我出生在四川的小城,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从小对我施行「棍棒教育」。有一次我数学考了85分,父亲把我狠狠打了一顿,但其实最高分也不过87分。我怀疑这种「教育」的必要性,或许他只想让自己并不如意的生活有一个宣泄口。转学到一个新的环境,我能感受到周围人对我陌生而充满敌意和探究的目光。我小时候很孤僻,不愿意跟不熟识的人说话,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转来后第一次考试我就考了全年级第一名,但前一秒刚开开心心地拿到成绩单,后一秒班主任就把我带到了主任办公室。他们板着脸问我:「你到底有没有作弊?」原来是班级小团体跟老师告状说我作弊。没有监控,也没人信我,我百口莫辩。我受到了处分,成绩为零。回到家,迎接我的将是又一次殴打。那天放学,我买了一瓶白酒,像大人一样边走边喝,转眼就天黑了。我走在城郊的小路上,并不知道身后危险的来临。我被性侵了。他们把我被拉上面包车,车上的几个人发现我是「男孩」以后并没有停手,而是一边用恶毒的语言骂我,一边继续对我实施侵犯。我在街上醒来,睁开眼,看到的是一整个星空,那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是怎样的伤害。我只感到恐惧。比起这些,我更怕的是父亲的诘问和打骂——我不能跟他们说。这件事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痛恨自己。我觉得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错:我如果不是想成为女生,是不是就不会遇到这样的事呢?思考了很久,挣扎了很久,我决定放弃成为女生这件事,按照「正常」的方式生活。然而造化弄人,就在这时,我的跨性别身份被父亲发现了。父亲打了我半宿,母亲也不知道哭了多少个日夜。过了几天,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蒙混过去了,后来才知道父亲托关系帮我报了名参军——他们试图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矫正」我。初二下学期,我离开了学校,进入军营。作为连队最小的兵,战友们都很照顾我,有好吃的也都留给我。日复一日,除了越来越壮实的身体,我成为女性的想法也被深深掩藏。中考前夕,我回到学校,同学们都已经认不出我。听到名字后,一个同学毫不掩饰震惊地问我:「你怎么像个男的一样了?」我假装不在意地说:「我本来就是男的啊。」其实,我心里难受得要死。后来我在父母的安排下,来到一所五年一贯制中专读医学。在校园里,我加入了配音社、音乐社。我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和价值,人也变得不那么孤僻,但是心里依然为性别而感到纠结和难过。毕业后,我到一家医院工作了几年。这几年里我见到形形色色的人,也见过各种生老病死。慢慢地,我想明白了很多事。有些事生来就是注定的,即使没有生物老师那句「性别可以后天改变」,我早晚也会接触到「跨性别」;即使我没有在遭受不公平待遇后借酒浇愁,没有走上那条人迹罕至的路,或许也会有另一个无辜的女性遭受侵害。这一切,都不是我、不是我们的错。想通这些以后,我决定追寻真正的自己。我辞掉工作,跟父母出柜,不去管他们的反应,关掉手机,一个人来到成都,度过了一段自由随心的日子。我在社群里踊跃发言,一位在西安读高三的跨女小妹妹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社群里表现得很抑郁焦躁,状态非常不好。虽然我没有经历过高中,但我知道高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作为过来人,我想拉她一把。1900公里,我骑着摩托车跨过秦岭到西安找她,路上还遇到一个大哥夸我「川妹就是牛」。我在跨女小妹妹家住了几天,目睹了这个单亲家庭的压抑与窒息。这几天里,我想通了很多事,也感念起亲情的珍贵,主动联系了母亲。从未独自出过远门的母亲收到我的消息后,独自坐飞机来西安找我。那一夜,我们母女说了一晚上的话。我把这些年的痛苦、委屈一股脑地倾诉,和母亲相拥流泪。母亲最终还是接受了我。她回到家后,仔细跟父亲说了我这些年的痛苦。父亲年纪大了,性格也不像从前那般爆烈,慢慢地也松了口。他们开始不断查阅关于跨性别的资料,还加入了船思的群聊。有一天,妈妈甚至给我买了一件蓝粉白的衣服。对于我将来不会有自己的孩子这件事,我父母看开了;相反,我奶奶很在意,于是我父母反过来帮我劝慰奶奶。生活开始变好,后来我遇见了女朋友柯基。她也同样是一位跨性别女性,共同的处境让我们彼此爱惜且心意相通。我们在网络配音的交流群里相识,有着共同的爱好,后来我发现她竟然是我大学配音社好友的徒弟。她在湖北,我在四川,从前在各自的时空中平行存在,突然发现了彼此早有联接。缘分的奇妙让我不得不相信,她是上天对我的馈赠。如果说父母的接受是一点点撕开罩在我生命里的黑纱,那么柯基的到来就一下子让我的生活豁然开朗。我们约定,要「永远互相做彼此的依靠」。现在,我的生活简单且快乐——有爱人,有亲情,也开了自己的网店。我想,未来我还是会做手术的。虽然不能作为女性出生这件事很遗憾,但是我希望至少在自己离开的那一天,我可以以一个女性的身份告别。这就是我的故事。虽然过程曲折,但只要不放弃,世界慢慢地会与一个努力生活的你和解。只要活着,太阳就能照耀在你的身上。希望我的故事能给你带来力量和温暖(鞠躬)。1END1推荐阅读你了解「双灵」(Two
2023年12月11日
其他

一名保守的跨性别男性的初恋、转变和家庭|性别梦

Alex大二的时候。图片由Alex提供(下同)文|藏锋(本文根据受访人Alex的经历而写作)初
2023年12月11日
其他

【性别梦推荐】男友在冬夜抱紧她,可她除了冷以外没有任何感觉

文|茜茜(本文根据受访人小董的经历而写作)采访伊始,小董就笑着说自己没有什么故事,可能不适合成为采访对象。然而在交流的过程中,笔者不停地发出“我也是!”的感叹。也许你也能从小董的故事中感受到共鸣,感受到自己不是独自一人。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本文由于首发时间较早,故仍沿用了“无性恋”的表述,请各位读者注意。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分手可能是因为天生敏感,小董觉得自己好像不太喜欢人,很难和别人建立起较深层的联系,也并不喜欢和人社交。社交会让她觉得累,不如独处来得自在,更不如撸毛茸茸的小动物来得治愈。在大学之前,小董没有谈过恋爱,在环境的影响下专注于学习。在大学里,小董经历了目前为止唯一一段浪漫关系。她享受相互试探直到确定心意的过程,也喜欢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出去玩。然而随着关系的深入,对方开始期待更为亲密的接触,而这让她感到不适甚至恶心。正值北京的冬天,TA们像所有校园情侣一样在宿舍楼下卿卿我我。男友显然很有感觉,小董却只想赶紧上楼,“除了冷以外没有任何感觉”。北京冬天宿舍楼下。图片由受访人提供她开始怀疑,虽然自己和男友互相喜欢,但是“我的喜欢和他的喜欢好像不太一样”。面对男友能不能开房的试探,小董虽然没有直接拒绝,但内心非常抗拒,又不知道该怎样沟通,只能用“不是一类人”这样模糊的理由搪塞。三个月后,TA们最终分手了。探索这三个月的感情经历,被小董评价为“尴尬”“失败”。在此之后,小董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同性恋。她觉得和女性朋友相处很舒服,似乎可以和她们一直这样生活下去。她看了很多有名的女同性恋电影,也能欣赏其中美貌的女性角色和她们之间的感情。但与这些电影中的角色不同,她发现自己对女性的身体也没有性冲动。在这一过程中,小董看到了《马男波杰克》,并被Todd这个角色吸引。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无性恋”这一概念,并且在剧集里看到无性恋角色。她觉得很震撼,也很有共鸣,完全能够理解Todd喜欢他的女友但是不想和她发生关系的想法。她也是在那个时候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同性恋,而是无性恋。Todd(图右)。图片来自网络后来,她又在豆瓣上刷到了无性恋小组,其中一些心路历程的分享让她觉得很有共鸣,很快她就接受了无性恋的身份认同。“我不是一个人!”小董觉得,即使只是隔着网线知道有这样一群人,也足够让她觉得快乐和有归属感。但她也强调无性恋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希望社群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无性恋,“成为无性恋群体的快乐老家”。女权目前,小董认同为双性浪漫倾向无性恋者,同时也认同为女权主义者。她同意女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她接纳了自己的无性恋身份。作为一位顺性别女性,她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感受到了由性别带来的不公平。“从小被别人说女生应该听话、温柔、不要有野心、读书读那么好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嫁人……这些话让我很不舒服。”她也注意到了身边和新闻中许许多多女性的遭遇——不仅是职场和家庭中的歧视,还有大量性侵和暴力事件。这些进一步促使她支持性别平权,反对性别定型观念。她甚至觉得在男权社会里,一个女性就应该是天然的女权主义者——“她看到和体验到女性遭到不公待遇,很难不会心痛”。在大二的时候,小董读了上野千鹤子老师的《厌女》,“觉得豁然开朗”,为困扰自己多年的问题找到了专业合理的解释。由此,她开始更为系统全面地了解和学习女权主义理论。《厌女》(图左)和上野千鹤子(图右)。图片来自网络小董支持女性的生育权、堕胎权、受教育权、薪资平等和产假,认为这些是女性应有的基本权利。她也认为婚姻制度是男权社会的产物,对女性是不利的。她发现身边的很多直女朋友似乎认为结婚、座暧、生孩子是很自然的,但单身的女性朋友也都过得很开心。女性并不必然需要男性,不必然需要结婚、座暧、生孩子。这让她更能接纳自己对于婚姻和生育的排斥。出柜小董还没有向大多数人出柜,也并没有这样的打算,“目前还挺安于现状的”。她和一些亲密的朋友们提起过,TA们都很能理解;也有不了解情况的人怀疑她是同性恋,但她并不在意这些人的想法。唯一让她比较担心的是父母。小董目前正在英国,硕士毕业后希望能留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她知道自己还年轻,又缺乏社会经验,因此经常被父母当成小孩看。她曾对父母表达过不想结婚的希望。他们一边说着“不找就不找”“你开心就好”,但又似乎并不当真,依然希望她能“正常”地结婚生子——“你以后就不会这么想了”。她很享受目前的生活状态:一个人在国外生活,还没遇到催婚和相亲的烦恼,身边的大部分人也不会探听婚恋状况和其他隐私。她在英国第一次认识跨儿朋友,也交到了更多酷儿朋友,切身感受到这里更为自由的环境,也很喜欢这种相对疏离的人际相处模式。但她也意识到这样的生活恐怕难以长久:尽管现在支持她在当地工作,父母终究会希望作为独生女的她回国;随着她年龄的增长,父母也可能难以接受她始终独身。受访人小董。图片由本人提供小董正忙于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长期留在英国,但也并不排除改变想法的可能性。就像她认同为双性浪漫倾向无性恋者,但也接受性取向是流动的,之后会有变化的可能性。也许她会和好朋友一起生活直到年老,也许她会遇到让她心动的伴侣。无论如何,祝愿她像Todd一样,“一直是一个自由自在没啥烦恼的快乐娃”。END推荐阅读为什么我认为“恐无”已然存在?播客:关于爱情和浪漫关系的一场对谈反对言语性骚扰: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一种暴力《无法相恋的两人》:关于家人的另一种设想“原来只是我没有性吸引”从异性恋到同性恋再到无性吸引:一位性别酷儿的性向探索TA是无性吸引者,也是无性别者无性吸引酷儿是一场身份解放“不是所有人都想谈恋爱的,单身无罪”灰色性向的她,爱上了不喜欢女生的他对我来说,“男朋友”更像是一种外界给予的定义一个认真考虑放弃浪漫关系的人扮演有性吸引者的他,并不知道这样是在伤害自己走入有性婚姻的中年无性吸引男人(上)走入有性婚姻的中年无性吸引男人(下)一位视障无浪漫倾向者的人生旅途无性吸引之声关于无性吸引(无性恋),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23年12月8日
其他

【性别梦推荐】我害怕在同事面前上厕所,因为我是跨性别女性

船思关于跨性别,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儿
2023年12月7日
其他

【性别梦推荐】期待、模仿与认同:儿童何以向传统的性别角色靠拢?

Children)。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社会化中介学习社会知识以及规范,最终成为「社会的人」。性别(Gender)是社会建构的,而性别角色(Gender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你了解「双灵」(Two Spirit)吗?|性别梦

文|小猪大家好!本期观点类稿件,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双灵」这一群体。图片来自网络(下同,另注来源的除外)01双灵是一个伞式词,形容美洲(多特指北美)原住民社群中性别具有不同的成员,通常被定义为「身体中存在(或被赠与)男女两种灵(spirit)」。作为一个身份标签,双灵(Two
2023年12月6日
其他

【性别梦推荐】一名跨性别女性被母亲亲手送进传销组织(下)

文|郑思芳(本文根据受访人褶余的经历而写作,并含有创伤场景描写)上篇见本公众号同日第二条推文不正常的一切我被母亲亲手送进了传销组织(接上篇)其实我的家庭也不正常。自从离婚后,我的母亲就一个传销组织接着另一个传销组织地待着,没有间断过。我出生于江南之乡,父母正好赶上了制造业起飞的时候,开了服装厂挣了些钱,但后来母亲一下子把十几二十万的钱投到了所谓的「阳光工程」。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阳光工程」会告诉大家,每个人只要投多少钱进去,组织就能返多少钱,然后通过卖课拉人头发展下线,形成一个「金字塔」;不过一般他们都能美其名曰「爱的感召」,大家是为了爱的事业而奋斗。但不管说得再好听,这就是在做传销。小时候我和组织里的「大师」见过几回,那是我第一次被送进一个专门标榜「青少年训练」的机构,接受「大师」的「感恩教育」。不过「大师」不会对我有什么特殊对待,因为我家交的钱没有别人家交得多,只有那种交了一百万以上的人,才有资格得到「大师」的亲自接见和聊天。组织里的每个人都分等级:第一级交五万获得永久听终身课的资格;第二级是「入门弟子」;第三级交了100万以上,就是俱乐部会员。我们家交了十几二十万,只是大师的「入门弟子」。母亲做传销组织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后来她老把「阳光工程」挂在嘴边,说我「不正常」,说我要像那里面的「正常男人」一样。母亲所谓的「正常」,也就是把我送到了上海一个偏僻郊区的楼里。六点起床,七点前必须到公司,每天早上等人都到齐了,副总再给我们开早会演讲——除了要虔诚地听,每个人还要跟着大老板跳舞、念台词、拍手。副总是处理具体事务的,「大师」才是组织真正的精神领袖。大师一般不怎么出现,但只要一出现,所有人眼睛里都会开始冒星星。他们被洗脑了。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真的觉得他们可以通过这个来帮助更多的人,然后在会上互相感动,哭得稀里哗啦。Photo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性别梦推荐】一名跨性别女性被母亲亲手送进传销组织(上)

文|郑思芳(本文根据受访人褶余的经历而写作,并含有创伤场景描写)如果你添加褶余的微信,在昵称旁边蓝色的性别人头也许会让你恍惚,仅半年可见的朋友圈以夕阳和猫咪的照片为主,仅有的一张自拍照脸被遮了大半,只能看见一头不长的短发。你几乎不会以为这是一位跨性别女性的微信。但在她的人生经历里,褶余确信,做一个女生要比做一个男生更能让她感到快乐。像是命中注定一样,父亲在褶余出生前想象过这一胎会是女儿,等到孩子生下来,虽然不是天生的女儿身,但是在长大的过程中,她成了一个女孩。尽管这些都违背了父亲后来的意愿。我们常常用狭窄的眼光看人看事,因为很多事情我们没法一一经历。当褶余第一次因为自己体力上的不足而后悔吃药、第一次因为恋人的不解而怀疑自己的性别身份、第一次因为双相情感障碍而开始暴饮暴食、第一次被自己的亲生母亲送进传销组织、第一次被人拉扯着剃了光头……我们很难想象经历过这些第一次的她,是如何能够和周围的世界以及自我和解的。如果你向褶余问及这些,褶余轻柔细腻的语调会告诉你,她确乎还是一个坚持着跨性别女性的人,但她想到的首先是作为人活下去,然后是其它。在和家人、恋人以及社会对峙的过往,褶余经历了许多次迷失的痛苦,但逐渐找回了自我,年少的她自言像是经历过七十载岁月的磨砺。以下是褶余的自述——Photo
2023年12月1日
其他

出生于「重女轻男」家庭的跨性别女生|性别梦

文|Kev(本文根据受访人Poyd的经历而写作)跨性别女性Poyd[注]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性别梦推荐】性别话语霸权的呈现:媒体是如何助长性别暴力的?

在家庭内发生的身心方面和性方面的暴力行为,包括殴打、家庭中对女童的性凌虐、因嫁妆引起的暴力行为、配偶强奸、阴蒂割除和其他有害于妇女的传统习俗、非配偶的暴力行为和与剥削有关的暴力行为;(b)
2023年11月30日
其他

【性别梦推荐】“不是所有人都想谈恋爱的,单身无罪”

文|Kev(本文根据受访人小梅的经历而写作)20多年来,我从未有过谈一场恋爱的想法,也没有心上人。在我的世界里,友谊至上。我很怕孤独,喜欢跟人聊天畅谈。我所追求的最理想的未来,是和互相理解的朋友住在一起度过余生。只有我此生的挚友,L,能够倾听我所有的秘密。我也清楚地意识到,她和我截然不同。我是一个无浪漫情节的无性恋者,她是一个时时刻刻幻想一场美好恋爱的人。L对于恋爱非常憧憬,很容易沉迷,沉迷起来会完全不看手机信息,因为在她心目中,恋爱至上。这是一件半夜想起来始终让我非常”悲痛”的事情。注:我们正推动将“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以促进大家认识到Asexual是关于从不或很少感受到性吸引的议题,并避免性吸引与浪漫吸引的混淆。本文由于首发时间较早,故仍沿用了“无性恋”的表述,请各位读者注意。大家可在本公众号的自定义菜单中找到关于推动“无性恋”正名为“无性吸引”的倡议理由书。Photo
2023年11月29日
其他

“原来只是我没有性吸引”|性别梦

受访人小谬(图片由本人提供)文|青豆桑(本文根据受访人小谬的经历而写作)小谬说,TA觉得自己是个机器人,不理解人类世界的运行逻辑。“那些谈恋爱的到底在干什么啊?”“为什么世界上的人都有性征?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天使。”听起来有些神神叨叨,但小谬也这么活到了二十多岁。因为无法理解性吸引、爱情这类概念,小谬以前常常在言语上冒犯别人。小谬最好的朋友和TA一样不理解人世间的种种,而且小谬可以为她生为她死。这是一种“酷儿柏拉图式关系”(Queerplatonic
2023年11月28日
其他

走出校园霸凌的非二元性别者|性别梦

雾犬开启人生旅程,和妈妈强调自己是非二元性别者,并且取得成功的一天。图片由雾犬提供(下同,另行注明的除外)文|Levin(本文根据受访人雾犬的经历而写作)最开始,究竟是什么让雾犬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呢?在很小,大概幼儿园一年级的时候,雾犬在班里没有任何朋友。于是,无所事事时,雾犬经常独自玩过家家游戏。在沉浸入游戏中的那一刻,雾犬第一次发现自己非常享受这种孤独感,即便作为一个被指派性别为女性的人,其也可以扮演成父亲、儿子或别的任何角色。这感觉对雾犬来说非常棒。雾犬进入小学后,开始渐渐对女性气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崇拜。那段时间里,雾犬开始厌恶自己的嗓音,因为那听起来太粗糙。雾犬开始倾向于喜欢一些酷的东西,比如奥特曼、铠甲勇士、猪猪侠、黑岩射手等充满激情的动画。但性别的觉醒也让雾犬开始对自己不够女性化感到自卑,于是开始了漫长的「自我改正」和「自我贬低」之旅。雾犬开始喜欢粉红色,加入女生更多的社交圈子,试着夹着声音说话,试图追逐与恋爱有关的事物。但雾犬唯独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可以是一个中性的人,可以喜欢女性气质,而不必非得变成符合他人眼中审美的「完美女性」,才能追求自己的喜好。雾犬的家庭算不上美满,生父在其出生前就与母亲离婚了。在雾犬过去的回忆中,他一直梦想着成为富豪,不惜败光家产。生父的贪婪毁掉了雾犬本该富足的家庭,导致其落入拮据的境地,这让雾犬感到恨意满满。即便如此,生父对雾犬唯一的「期望」还是不知羞耻的——希望雾犬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富有的人,能够养活他,一直养到他老死。而独立抚养雾犬长大的母亲,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个性的人。无论是作为女性还是男性,母亲都会选择默默支持雾犬。雾犬第一次将自己脑海里的形象具像化地以捏人展现出来校园里的雾犬总是因为发型、校服等遭到霸凌。雾犬第一次遭到霸凌是在初一,也就是七年级。当时雾犬在一个很小的少先队室里排练小品,一个女生突然因为雾犬出于排练需要拍了拍她的脸,而扇了角落里的雾犬一巴掌。那女生还在背后骂过雾犬是个婊子,并且在班级QQ群里公然发全是脏字的长文和语音,来辱骂雾犬和其家人。那一巴掌很疼,疼得像钻到雾犬心里了。当时雾犬并没有立刻还手,而是懦弱地等待到第二天晚上才告诉妈妈。但妈妈和外婆得知雾犬被霸凌后的第一反应,却是责怪雾犬的懦弱无为。到了高中,雾犬被班里的顺直男同学排挤得非常严重;而此时,雾犬恰好因为性别身份的特殊性,内心充斥着许多困惑和挣扎。例如,在使用厕所时,雾犬经常疑虑自己这种既非完全女性又非完全男性的身份,究竟应该选择哪个隔间?尽管其最终通常会因为外表更符合「女性标准」而选择女厕,但这并不能消除雾犬内心的疑虑。另外,当别人称呼雾犬为「美女」或「小姐姐」时,雾犬会感到不适和内疚。不适是因为雾犬感觉自己的一部分身份未被认可和理解,而内疚则是自己仅仅因性别焦虑便对他人产生不满。这些情绪和矛盾带给了雾犬奇妙而复杂的情感体验。总之,雾犬的种种表现在其他同学看来,应该是个看着会喜欢男人且弱里弱气的人。大家对雾犬的印象都是不会拒绝和好说话,也就是「烂好人」。于是某些欺软怕硬的顺直男同学便高高在上地看待雾犬,觉得这种弱小的人生来就应该为他们服务和付出。但雾犬却表露出了深深的厌恶和桀骜。所以,雾犬触怒了他们的龙颜,成为了被针对和被讨厌的对象。但雾犬从不觉得自己有错,也不觉得自己真的该讨好这些人。相反,雾犬把这些事当成身在校园里的一枚勋章——毕竟自己的纯粹曾经被顺直男讨厌过。如今回想起来,雾犬觉得自己被霸凌的原因,极有可能是自己在现实里是个看着弱不禁风且有些好欺负,却又有些不服管、骨子里有自我意识、不愿讨好别人的人。但这些经历也构成了雾犬今天的个性,使其成为了坚韧的个体。图源:Unsplash(作者:Jeremy
2023年11月27日
其他

【性别梦推荐】身为跨性别男生的他,在小学度过了不上学校厕所的六年

文|Kev本文根据受访人Brian的经历而写作并含有关于性别焦虑的描写七岁之前的记忆已经所剩无几,有关身份认同的探索,仅剩下一些记忆碎片。儿时的Brian不知道自己是谁,一度认为自己是个怪物。受访人Brian与亲人的合影。图片有Brian提供Brian从小生长在南方的一座四线城市。他的身边,大都是循规蹈矩、保守传统的人。高中之前,从没有人与他交流过性少数的话题;对于性别、性倾向的知识,他也是了解甚少。他因此常为自己的青春期而困惑,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对身体的厌恶是出于性别焦虑。为什么自己会有这么多奇怪的想法,为什么别人没有?Brian不断质疑着自己,他的身份是一道无解的谜。他从小没有性别意识。大人们给他买什么,他便穿什么、玩什么。只是当Brian穿着裙子时,他内心总是不由得特别羡慕那些穿衬衫短裤的伙伴们;大人让他玩布娃娃时,他始终向往着四驱车、变形金刚。他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他也不知道他的伙伴们是什么。从上学起,他总会不断喜欢上各种高年级的学姐,同班的、异班的女生。记得学前班上有一位弱小的女生,经常被人欺负,Brian便对她萌生出一种保护的欲望,好像保护弱小的女子就是他的天职。每当有人欺负她时,Brian总是第一个冲上前为她伸张正义,恨不得将那些欺凌者揍一顿。Brian从不觉得自己奇怪。在他脑海里,自己永远都是以男性身份出现的。男生喜欢女生,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同龄女生都认为,Brian对别的女孩的好感不过是一种孩童的游戏;但他心里清楚,他的喜欢是与她们不一样的,是男孩对女孩的那种喜欢。可是,Biran对别人不敢诉说,生怕引起别人疑心,让周围人像看怪物一样对待他。小学班上一位关系要好的女生经常送他些礼物:小型玻璃埃菲尔铁塔、陶瓷鸭、水晶球,以及各种小玩具、小零食……渐渐地,同学们私下议论那位女生可能喜欢Brian,所以众人定论她是同性恋。那是Brian第一次听到有关性少数的名词。小学那会儿,父母害怕小孩沉迷,便经常锁上电脑。Brian没有了上网学习的途径,他对于性别/性倾向这些方面的了解是空白的,只能自问:「我是不是同性恋?」但是,同性恋不就意味着两个女生在一起吗?他想,自己不是女生,也不可能是女同性恋者。同学们对他的误解,令他心伤。Photo
2023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