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盛面临史上最大危机,隐瞒事实真的是企业文化吗?

职问编辑室 职问 2021-03-16


就在上个周末,高盛忽然火了。 



火的原因是,高盛的前合伙人莱斯纳(Timothy leissner)认罪了。此前,美国司法部曾指控其帮助臭名昭著的1MDB(马来西亚主权基金1MDB)非法清洗并挪用了数十亿美元。


莱斯纳十分“坦率”的表示,自己向合规部门隐瞒交易细节这件事,的确违反了高盛的相关规定,却“很大程度上符合”该行的文化


高盛东亚区合规负责人Sean Mc Hugh先生在某次接受访问时,曾自豪的向媒体表示:


高盛之所以能在145年间的大风大浪中屹立不倒,不仅因为业务优秀,还因为高盛的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格外优秀,后台和前台一样强。


真实的高盛与外界所盛传的如何“贪婪”、如何“不法”恰好相反,高盛是整个华尔街最遵纪守法、谨小慎微的公司之一。


莱斯纳这件事,显然相当打脸。所以,到底是高盛的哪一条文化纵容了莱斯纳的知情不报呢?


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这一事件本身。


一个“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7月1日,高盛的两名前合伙人和马来西亚籍华裔银行家刘特佐(Jho Low)被美国司法部起诉。司法部控称,这两名银行家在2012年到2013年间合谋从马来西亚主权基金1MDB(马来西亚开发银行)非法清洗并挪用了数十亿美元。


如果罪名成立,这两位高盛前合伙人将面临20年以上的牢狱之灾并被罚款4370万美元,而高盛也将因此深陷信任危机的漩涡中,并有可能失去不少大客户,损失不可估量。


在收到指控最初,高盛合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一直坚称,我们这次是被东南亚的银行家忽悠惨了,我们并不知道该基金涉嫌挪用资金,以及向官员行贿,更不知道自己因为帮他们承销债券而成为了这一系列事情的帮凶。


然而,“真香事件”还是发生了


11月10日,被指控的两名前合伙人之一莱斯纳认罪了,他还坦诚的表示:帮助1MDB承销债券,给高盛和我自己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是我工作的分内事。他甚至毫不掩饰高盛对自己的赞许之意:当年高盛对这笔获利6亿美元的大生意可是十分自豪呢!


图为 提摩西·莱斯纳(Timothy leissner)本人


身为前高盛合伙人,不可能对如此大的一笔债券承销业务背后的客户身份一无所知。事实上,公开资料表明,高盛与1MBD早有渊源👇


该事件头号人物莱斯纳与该事件二号人物刘特佐早在2009年就认识了。在两人相识的那年,后者说服马来西亚建立了一个石油财富基金,这个基金便是臭名昭著的1MBD的前身。


莱斯纳十分懂得通过恰如其分的“人情往来”为未来的业务“牵线搭桥”。


2010年,莱斯纳为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一位助手的女儿提供了一份高盛实习机会,该实习生开始实习工作不久,高盛便成为了该基金的顾问。


2012年,在1MBD面对债务问题的时候,莱斯纳再次出手,他建议其购买一些可以提供现金流的发电厂,但是为了达成交易,1MBD需要17.5亿美元的现金流,然而,它的信用评级不够,高盛再度出手相救。


图为马来西亚籍华裔商人刘特佐本人


这次,高盛建议该基金找到一个信用良好的实体来做担保。此时,该事件的二号人物刘特佐上线了。这个当时年仅30岁的马来西亚籍华裔富商,依仗自己在政商两界的强大人脉关系,将高盛和 1MBD 的人介绍给了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石油投资公司(IPIC)的官员。很快,1MBD 顺利地获得了 IPIC 的担保。


根据近期美国检方的起诉书显示,高盛先后承销了 1MBD 的三次债券发售,共为 1MBD 筹集的近65亿美元资金中,有超过27亿美元被转入了刘特佐和莱斯纳以及其他人控制的私人账户中。这些账户中的钱,被专门用来向政府官员行贿、充实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控制的行贿基金,并为纳吉布的妻子购买珠宝。


由此可见,高盛并不是被冤枉的小白兔,莱斯纳显然也知道自己犯了何等滔天大罪,却依然选择隐瞒合规部门,赚这笔不义之财,这充其量就是个“为五斗米折腰”的华尔街版本。


密不透风的“墙”


如今事情败露,高盛想把所有责任都撇的一干二净,却被莱斯纳反咬了一口,在他的认罪陈词中,“符合‘该行的文化’”颇具深意。


谈及企业文化,每一个高盛人都对“高盛十四条”如数家珍,这十四条的内容无非是“客户至上、团队合作、正直诚信”等泛泛而谈的准则,同挂在小卖店墙上的“足金足两,童叟无欺”招牌一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回到文章最初的那个问题,到底高盛的哪条文化纵容了莱斯纳的知情不报呢?


我曾经在高盛工作过的师姐 Tiffany 聊起这条新闻的时候,颇为嗤之以鼻,在利益至上的投行界,为了巨额利润、撮合挑战合规的交易根本不算新闻。




师姐透露,在高盛每当业务部门与合规部门吵起来的时候,高层往往会站在业务部门的一边,毕竟高额的业绩给了他们充足的动力和理由,而事后业务部门的奖金照发。


不过这些争吵,通常都是关起门来悄悄进行的。交易的内容对于门外的人而言,通常是个迷。


"只要不被捅破,一般不会有人知道。"


在高盛,保密工作做得十分的到位,不同的业务部门之间,如同隔着一堵密不透风的“墙”。别说交流工作了,同部门两个人开个会,都会找个没人的会议室把门一关,信息把控十分到位。


师姐在高盛呆了3年,依然感觉对高盛一无所知,事实上,别说3年,就算30年,你对高盛的了解,也仅限于和自己业务有交集的那一点点。 


每个在高盛工作的人,都是一座孤岛


高盛是个十分封闭的世界,更多时候,你听见的传说只是冰山一角。高盛内部的明确规定:员工不得在各种社交媒体和网络上披露公司信息。事实上,即使员工想说,他们也只能聊聊本部门的事情,而类似合规、风控、法务这类重要部门,早在入职之初,就签署了繁杂的封口协议,不经允许是不能对外吐露半点风声。


在高盛工作过的师姐 Tiffany 在离开高盛后,偶然向我谈起在高盛工作的体验时,用了两个字来形容:孤独


在高盛随机遇到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不和你聊工作有50%的可能是,他们的业务跟你的业务没有交集,聊工作彼此根本无法听懂,也没什么兴趣。另外49%的原因是,高盛不让他们和你聊工作,在高盛,部门之间的人交流工作是要申请的,其中的原因讳莫如深。


还有那最后不可言说的1%,可能连生活都不和你分享,那是阶级割裂的产物。高盛的人文氛围严谨低调,这点从高盛的建筑风格上就可见一斑,路痴的师姐报道第一天,因为楼体上没有 logo ,在香港中环绕了一个小时,又用了半个小时找前台,因为同样没有 logo 。


公司的每位同事都穿着熨烫挺括讲究的西装或套裙,仿佛一个转身就会淹没在公司的茫茫人海中。


但这些平平无奇的背影下很可能隐藏着富二代、官二代的身份。和这些生在起跑线上的人聊天时巨大的距离感,不会因为进入了同一家公司而消失掉,它们散落在各种细枝末节中。




师姐同部门的妹子小 A ,在朋友圈里不经意间晒出了吴佩慈脸贴脸的闺蜜照。


隔壁桌的小 B 前年的生日礼物是一千个比特币,听说现在市值早就破亿了。


后排桌的小 C 从入职起就每天很勤奋的工作到半夜两三点,第二天依然第一个神采奕奕的出现在办公室,因为她在中环的房子离公司只有两站地铁。


去年春节的时候,小 A 邀请师姐一起去南极过节,被师姐婉拒了,因为每人20万的团费实在肉疼。


以上种种,构成了高盛人身上独有那份礼貌而客气的高冷。


师姐说,在高盛工作的时候,你会明显感觉到,你仅仅是这个庞大的金融帝国的一枚齿轮。只需要在原地打转就好了,公司上上下下这样的“齿轮”过万,然而,你能够接触到的,也只是你身边和你咬合的这几枚齿轮。


每个在高盛工作的人都像一座孤岛。


除此之外,在高盛还有一些部门干脆就是秘密花园般的存在,比如合规部,只合伙人及以上级别的领导,才能随时与合规部门互通有无。对于投行中像师姐这样的“泛泛之辈”眼里,合规部只是一个传说,如果你的工作和它没交集,很有可能直到离开那天都无缘见过庐山真面目。


从这个角度看,在“前高管涉嫌一马集团洗钱”这一事件中,高盛之所以“勇于”在公开场合极力展示自己的无辜,因为个中细节只有高盛的高层自己心里清楚,更多的“齿轮”们只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罢了。

-End-


微信公众号改版后,

为了防止大家走失,更快地找到职问

大家可以将“职问”设置为

星标

这样就可以找到我们啦

推荐阅读(点击即可阅读全文)

《5岁小孩,正在修筑阶级的边墙》

《秋招第40天:国有银行问我是否对X行为感兴趣》

《华为被曝停止社招,招聘寒冬中的年轻人真的没救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