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句,就硬生生把她即将要爆发的情绪强压下去,不得不按母亲的指令行事。我的一个朋友,多次想要搬出家里独居,却遭到父母严厉的拒绝。就这样,这些成年的孩子始终都得与父母住在一起,大事小事都得听父母安排。实则是他们的父母离不开孩子,剥夺了孩子谋求独立的机会。
这些父母对于成年孩子的管控,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度控制”。第一种,就是父母基于对自己生活的不满,想要获得孩子人生的控制权。剧中的左妍妈妈,由于年轻时由于没有网球加分,不能上心仪的大学。因此,她把自己的遗憾都强加在左妍的身上,完全不考虑女儿的意愿,强迫左妍去学网球。第二种,就是有些父母完全为孩子而活,逐渐丧失了自我认同。只是完全没必要为此忽略了自身的需要,甚至是牺牲所有,去配合孩子。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全部,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紧紧捆绑在一起。第三种,就是父母会产生“分离焦虑”,害怕不再被需要。分离焦虑是与依恋对象出现与年龄不适当、过度的焦虑,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多发生在6岁之前。症状为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与父母或其他依恋者分离、因害怕分离而不愿意去学校。现实中,这种分离焦虑不止是孩子存在,父母其实也会面临这个问题。我刷到过一个新闻:爸爸第一次送女儿上幼儿园。女儿进去后,爸爸焦灼得在门口绕了一圈又一圈。被妈妈调侃后,爸爸情绪突然崩溃:“她长大了,以后是不是不用我了?”有的时候,我们越想抓住手心里的沙,沙只会溜得更快更多。同样的,越想把孩子困在身边保护好,孩子只会越想逃,越想反抗。被过度控制的孩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受到父母过度控制的孩子,大多都会走向两个极端。一谈到彩礼,他刚表示:“要是数目合适,我觉得可以。”随即,妈妈在镜头面前滔滔不绝:“我家一分钱彩礼都不给,之前他谈的那个,就是被我给搅黄的,只要我不喜欢,他就别想娶进来。”《原生家庭》一书分享过一个真实案例:女孩桑迪,正处于青春期,出落得十分漂亮。有不少男孩会和她搭讪,追求她。青春期的萌动,其实只要好好引导,并不会有什么问题。只是,桑迪的父母用了最糟糕的方式:他们不断辱骂女儿,并试图粗暴切断女儿与其他男孩的联系。桑迪产生逆反心理,干脆反着来,结果早早怀上了孩子。最终桑迪不得不打掉了孩子,造成了难以抚平的心理创伤。强行剥夺他们对于自由的向往,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最终弄得两败俱伤。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过:“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很多时候,过度控制的父母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身份。你们不止是父母,还是别人的子女,别人的朋友,别人的伴侣……父母可以学会转移注意力,寻找自己的爱好,给自己的生活增添多一抹色彩,而不是单纯围着孩子转。这种分离,同样需要孩子的努力,对此我有以下三个建议:朝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们进行沟通,让父母意识到:你已经是个大人,在家里获得属于你的话语权。面对自己不喜欢、不愿意的事情,我们要勇敢拒绝父母。不喜欢父母对自己的生活指指点点,不喜欢父母对自己的交友恋爱过多干涉,感觉自己的隐私已经被过度干涉等等。其实我们都可以表达出来,只有这样,父母才会知道我们的真正想法。还是拿剧里的左妍来说,已经经济独立的她,完全是有能力摆脱母亲的过度控制的。
过程虽然痛苦,但是只有完成分离,孩子们才有可能拥抱真正的自我。写在最后
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说:“真正爱的本质之一,是容许对方有独立的思维和意志,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家人与家人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得保持有一定的界限感,学会良性的分离,不要一直住在一起。最后,祝愿每一个人,无论你是身为子女,还是为人父母。
作者:单翼,本文首发:富书生活馆(微信号:shgfrc)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点击上图进入小程序
更多好物推荐请点击视频号查看▼
快手号:富小妹蕾玖
视频号:富书生活馆公众号:富书生活馆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