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不见的外滩」正式开幕了。
2021 年 11 月 11 日至12 月 12 日,展览将于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 1848 号武康大楼 URBANCROSS Gallery | 城市交集举行。(前500位观众可获得纪念门票1张。)
▲展厅沿街面照片 ©看不见的外滩
看不见的外滩:大上海乐园计划(The BUND Invisible: The Grand Shanghailand Project )是由策展人曾韦豪发起,由侯之、黄沛联合策划的城市设计展,旨在以全球化视野回应上海公共空间发展的时代命题,从设计和艺术视角来探索未来外滩空间形态的可能性,并激发观众对城市更新议题更深入的思考。
如果说外滩的历史与记忆已经被当下所「看见」,那么「看不见」讲述的则是未来的想象,是设计的寓言。
▲「外滩2001」展厅照片 ©看不见的外滩
▲「外滩2021」展厅照片 ©看不见的外滩
▲开幕当天的读者在翻阅介绍,照片 ©看不见的外滩
在为期一个月的展览中,建筑师曾韦豪、JOA开间建筑、Studio MOR、张烨建筑事务所、艺术家郝经芳和王令杰、音乐人未来寺乐队将呈现他们对于外滩的想象。
除了展览,组委会还将与UNO织城网络、视而不见的城市、Roca上海艺术廊联合举办城市散步、线下分享会、老电影之夜等多场活动。
看不见的外滩:大上海乐园计划
2021年11月11日-12月12日
周一到周五10:30-19:00,周末10:30-20:00
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8号城市交集
免费(无需预约)
大上海乐园计划2001
参展人:曾韦豪
创作时间:2001年
▲2001年的外滩及浦东照片 ©曾韦豪
▲大上海乐园计划2001效果图
▲过山车(云霄飞车)概念设计图
▲大上海乐园计划2001模型照片 ©看不见的外滩
▲“档案袋”式陈列装置照片 ©看不见的外滩
创作理念:
“大上海乐园计划 2001” 是由建筑设计师曾韦豪在2001年第一次到达上海后,因为对“外滩”这个特殊的历史城市空间的喜爱,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研究后,提出的一个城市更新设计提案。在他提出的构想中,外滩历史建筑群、中山东一路、景观堤防及黄浦公园,将会变成一个包含了“外滩大道公共广场”、“外滩水岸商业活力带”、“外滩音乐厅”以及“外滩过山车”等设施的主题乐园,供上海市民及前来上海游览的游客以一个全新的“漫游方式”来体验外滩。《大上海乐园计划2001》影片中包含对设计提案的讲述,里面所呈现的设计效果图及漫游动画,皆是在2001年完成的设计成果。
重回外滩·2001-2021
创作者:看不见的外滩×OUO Films
创作时间:2021年
▲点击播放影片,视频 ©看不见的外滩
创作理念:
“2001大上海乐园计划” 始于千禧年之后,当时上海迪士尼项目已经启动谈判,学者李欧梵的《上海摩登》带起了一阵“上海热”的风潮,而伦敦泰晤士河畔的“千禧摩天轮”开业后颇受瞩目。这种种事情激发了曾韦豪对于上海这座城市的憧憬。当他二十年后重回外滩,又会产生怎样的想象?
+
对照2001年,大上海乐园计划2021由新一代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完成,共分为四个部分,即外滩水岸活力带·外滩宣言、外滩大道公共广场·山野滩、上海外滩音乐厅以及外滩穿梭机。另外,展厅特设「看不见的外滩·音乐篇」。
▲大上海乐园计划2021模型照片 ©看不见的外滩
01
外滩水岸活力带·外滩宣言
参展单位:JOA开间建筑
工作人员:王开、郑博闻、李伊然
创作时间:2021年
▲方案效果图及分析图
▲外滩宣言模型照片 ©看不见的外滩
创作理念:
什么“东西”是“看不见的”?我们亲眼见到的又是什么?抛开物理学的定义,那些已经或即将消失的东西,不可被证实的被抛弃的历史,被隐藏的不愿意被看到的现实,以及非主流群体或公共事件的真相,当然也有发生在未来的转变与机遇。“不可见”其实是另一种看待世界的维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我们试图寻找并赋予外滩新的定义,并回应外滩以及这座城市的“不可见”。
长久以来外滩这一概念与历史建筑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研究其每一栋建筑单体的建成时间和身份,我们尝试用一套公式将外滩建筑群符号化。各种功能的游乐项目被嵌入到这个重新定义的图底中。在大上海乐园所建立的秩序中,流通外滩币、运营猪猪潜艇、日常的价值标准在这里被抛之脑后,一切关于权力、欲望、刺激和神秘的思考都会得到解答。《外滩宣言》由身份认同感,对缺失的、断裂的、不稳定的集体记忆的反思、混合的城市传说的演绎、形式独立性和纲领复杂性构成。
02
外滩大道公共广场·山野滩
参展单位:Studio MOR
工作人员:沈怡杏、李乐、曾子玉、陈依婷、朱梓铭
创作时间:2021年
▲方案效果图
▲山野滩模型照片 ©看不见的外滩
创作理念:
外滩的广场公园其实代表了中国人的公共意识觉醒的一段历史。但其地理位置和经济文化上的中心位置决定了,此处的公共活动不具有日常性。我们尝试强化外滩的日常性,达到“看不见的外滩"的状态。通常意义上,我们在城市里的自然,被塑造成了一种器物。但我们将自然强化、独立出来,使之和城市能产生“互文”,外滩的草地河岸成为人们活动的广场舞台,外滩的楼房街道也仿佛是自然中的森林岩石。另一方面则尝试将自然的边界植入城市各处,流淌进街道。绿色的山坡冲刷着历史印记,极其简单的“存在”于此处。
在这并置的魔幻感受中,我们又植入了几个抽象的角色,放置在这些舞台上,带给人们直观的情绪。将空间、情绪、活动,同时激活。从山脉内部延伸出建筑空间平台,在起伏变化的山脉中相互穿插。规整与起伏变化之间形成强烈的冲击,加上装置泡泡人在山脉表面的空间上增加了影响情绪的感受和空间上的趣味性。
03
上海外滩音乐厅
参展单位:张烨建筑事务所
工作人员:张烨、李江峰、Hani Shin、张云志、冯秋程
创作时间:2021年
▲方案效果图及分析图
▲上海外滩音乐厅模型照片 ©张烨
创作理念:
未来音乐厅的构想,我们从历史入手,将上海各时期地图进行解读,再将黄浦公园的历史变迁过程提炼元素,最后结合上海公共乐队的发源逐渐形成音乐厅的理念。我们关注到音乐厅的地点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交界处,是历史与文化的碰撞点,承载着回忆与憧憬。音乐作为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人们精神层面的载体,外滩作为上海的核心,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音乐厅让市民暂别城市喧嚣,走进艺术。
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我们把音乐厅的部分设置在空中,呼应最早的音乐亭的结构,同时建筑造型处理成流动的曲线,像自由的节奏律动。建筑外立面的材料我们设想是一种能够随声音而转换成可视化的新型材料,想象未来建筑的某种可能性。
我们也从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这样一个体量的建筑能带给城市和市民怎样的情景。我们尽可能的开放音乐厅的公共属性,制造多层次的开放空间。在音乐厅的屋面有空中花园平台,蜿蜒的立体步道穿插在音乐厅与地面之间,仿佛一个城市3D公园,人们可以漫步其中,通过景观中的声音传导装置感受到艺术创作的声音。也可以乘坐透明球体电磁轨道车盘旋其中,感知城市、自然和人文。地面我们设计了下沉的露天亲水广场,吸引人们自发聚集停留。
对历史的呼应加上对未来的畅想,是我们对时间的思考。我们的设计理念一直在探索如何把时间凝固,寻找高维度的观察角度在低维度的瞬时空间形态并将其呈现。
04
外滩穿梭机·The Bundliner
艺术家:郝经芳、王令杰
技术协助:烧鸡、刘师麟、九质科技
创作时间:2021年
▲方案效果图及分析图
▲外滩穿梭机艺术装置照片 ©看不见的外滩
创作理念:
顺着曾韦豪的思考, 我们不禁要问, 为什么伦敦眼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我们很难说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他们对自己所身处的空间,在城市的尺度上能够有一个整体的认知,抑或体验。这种巨型结构仿佛在城市空间里打开了一个新的维度,让人们能够发现, 并可以抵达那个"在街道之外,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空间。人们可以借助它而获得一种新的观看自己城市的视角,以及一种新的体验城市空间的方式。
在这里, 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属于外滩的,这个崭新维度的空间。让这个空间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以被抵达,而这种无限的可通达性使得我们可以创造出无数个在空间中的路径。让人们每一次在空间中的穿梭,无论是在时间上(速度上)还是空间上(坐标位置上), 都能够成为唯一的体验。从而每一次都能够以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到外滩,或者又可以理解为, 在外滩以崭新的视角看到世界。
我们借助双摆的结构来实现这种空间中的随机/混沌的定位装置。双摆是将一根单摆连接在另一个单摆的尾部所构成的系统。双摆同时拥有着简单的构造和复杂的行为。游客/观众将会置身于摆臂端点的全景舱中,随着结构的运动,顺着空间中生成近乎随机且唯一的路径,置身于不同的位置, 高度和视角。纵使上海于十九世纪中叶才告开埠,外滩的历史亦有百年之久。百年中人来人往,潮起潮落。但是除了飞鸟,可能从未有人置身于这个位置,穿梭于百年历史的建筑之上。
05
看不见的外滩·音乐篇
音乐人:未来寺乐队
创作时间:2021年
▲「看不见的外滩」音乐播放区
创作理念:
「看不见的外滩」音乐篇中,收录了外滩中山东一路乃至周边弄堂的声音细节,其中由宏大的外滩钟声,邮轮汽笛、水声和城市底噪、市井的生活絮语等构建听觉空间,如行走在外滩的女士高跟鞋声、海外游客的对话、便利店的标志性门铃、小区的防疫广播、本地居民的生活对白、新楼打桩机的噪音、夜晚酒吧的杯觥交错声……背景音乐线索以外滩的一天的清晨、午后到夜晚,和过去、现在、未来做时空串联。城市传统更新每时每刻交叠,每一种声音个体,本身就是城市的律动。
+
「外滩视界」摄影展及分享会
「视而不见的城市」与「看不见的外滩」将共同发布「外滩视界」摄影征集成果(30多张入选作品同期展出),另外我们将联合Roca上海艺术廊于11月18日举办线下分享会。
01
摄影展·外滩视界
▲作者:陈伟伦,作品名称《赛博上海》
日期:2021年11月11日-12月12日
时间:周一到周五10:30-19:00,周末10:30-20:00
地址: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8号城市交集
费用:免费(无需预约)
活动介绍:
「视而不见的城市」不仅是一场摄影艺术的展览,一个摄影艺术作品分享平台,更是一场公众性的城市链接。聚合每一位城市观察者,用影像,捕捉城市的记忆,与时代同行,看见城市更新,参与城市共建。看见的是当下的历史与记忆,看不见的是未来的想象与设计的寓言。「视而不见的城市」与「看不见的外滩」一起,从当下回溯过往,从现在看见未来,看见这座城市最真实的样子。
02
作品分享会·外滩视界
日期:2021年11月18日
时间:19:00-21:00
地址:上海徐汇区漕溪北路396号一楼Roca上海艺术廊
费用:免费(扫描上方小程序码报名)
活动介绍:
本次线下活动是城市摄影展「外滩视界」的延续,旨在通过现场交流,联合更多城市观察力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城市观察的活动中来。「视而不见的城市」将邀请这次「外滩视界」的优秀影像创作者进行分享。他们将以本次参展作品为核心,从自身的角度分享外滩在城市变迁中的影像故事。同时,活动中也会有「看不见的外滩」同名音乐作品的分享,希望能够在影音的魅力中,传递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美学。
+
「外滩以里」及更多活动
展览期间,「UNO织城网络」与「看不见的外滩」,也全新推出了UNO TOUR—“外滩以里”特别线路和建筑版画手工工作坊等妙趣横生的精彩活动,让大家能观展之余对外滩的建筑——这个百年来的上海地标有更深入和独特的认知。同时织城网络也邀请了ShangHigh来和大家分享“老电影里的老外滩”。
01
城市漫游·外滩以里
日期:2021年11月21(周日)日/12月5日(周日)
时间:14:00-16:00
费用:128元/人(包含耳机+地图)
集合地点:原划船俱乐部(南苏州路76号)
报名方式请关注公众号后续发布内容。
活动介绍:
外滩对于上海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最早的道路、最早的码头、最早的外侨建筑、最早的城市公共空间均位于此。外滩不仅仅是上海城市繁荣与发展的标志,同时也是镌刻着城市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的丰碑。一公里长的外滩沿江立面作为上海的符号频繁出现在影视作品、宣传资料和每个人的上海旅行相簿中,然而我们对这一新月形的江岸背后又有哪些了解呢?UNO Tour将在展期内推出全新线路——“外滩以里”,避开人潮汹涌的外滩第一立面,我们将请建筑师带你走进外滩第二立面,去探索承载着历史与当下的今日外滩。
02
工作坊·外滩的建筑版画
日期:2021年11月28日
时间:14:00-16:00
地点: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1848号城市交集
报名方式请关注公众号后续发布内容。
活动介绍:
自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第一代中国建筑师在上海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当时由留学生为主所构建的庄俊事务所、 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基泰工程司等,是上海重要的华人建筑设计机构。他们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的优秀建筑作品,将中式建筑及装饰风格融入现代性的建筑中,为外滩地区的建筑多样性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学习外滩历史建筑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将带领大家用版画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创作版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手法,更多依赖是作者本人创作的独特性。我们将提供给大家充分的创作工具以及现有的版画摹本,让大家可以同时体验复制及创作版画的过程。
03
主题分享会·老电影里的老外滩
日期:2021年11月21日(周日)
时间:18:45-20:15
地点:淮海中路1848号|城市交集展厅
报名方式请关注公众号后续发布内容。
活动介绍:
ShangHigh的“老电影里的老上海”栏目已经持续更新到第40期了。回望那些过去的电影里出现的场景既熟悉又有点陌生,虽然取景于上海但从50年代到千禧年后城市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90年代之后的20年里,上海一系列的重大城市建设成果——例如高架、地铁、摩天高楼等拔地而起。也正是这样的“大变样”让这些老电影里镜头下的上海成为了这座城市变化过程中一段段特别珍贵的见证资料。不同于影视城和CG特效的布景,这些真实取景于上海街头巷尾的场景影像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从而焕发出了它的年代魅力。这次11月21号我们将为大家分享“老电影里的老外滩”。期待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更多信息及活动将陆续发布,敬请关注「看不见的外滩」公众号。
看不见的外滩:大上海乐园计划
The BUND Invisible:The Grand Shanghailand Project
展期:2021年11月11日-12月12日
地址:上海徐汇区淮海中路 1848 号 URBANCROSS Gallery | 城市交集
时间:周一到周五10:30-19:00,周末10:30-20:00
费用:免费(无需预约)
发起人及策展人:曾韦豪
联合策展人:侯之、黄沛
学术顾问:刘宇扬、乔争月、苏运升
策展助理:郭芷羚、金珊
媒体传播:黄沛、傅晓君
视觉设计:黄灿灿
外滩 2001:曾韦豪
外滩 2021:JOA开间建筑、Studio MOR、张烨建筑事务所、郝经芳和王令杰
赞助单位:安文美龄好事基金会、HBAarchitecture
场地支持:URBANCROSS Gallery | 城市交集
活动支持:UNO织城网络、Roca 上海艺术廊
摄影征集:视而不见的城市
视频支持:OUO Films
音乐支持:未来寺乐队
学术支持:中欧建筑传媒中心SEAMC
特别感谢:UNITU、林山FILM、格里董、日常建筑学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内容策划 | 黄沛 视频制作 | OUO Films
编辑 | 黄沛、UNO织城网络、视而不见的城市
摄影 | UNITU、曾韦豪、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