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运动浪潮下,“男强女弱”的体育消费如何改命? | 行业观察
体坛经济观察 ◥
作者:流萤
本文字数:3053字
建议阅读时间:9分钟
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国际奥委会发布消息称,2024年巴黎奥运会将取得一项重大成就:男女运动员实现平等分配名额。自1900年巴黎奥运会女性首次参加比赛至今,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完全的性别平等。
“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体育界已经形成一种“沉甸甸的分量”——不管是在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异彩的谷爱凌,还是第一支直通巴黎奥运的国家队中国女篮,都在向大众展示,女子体育新时代已然来临。
近日由上海体育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三体云动和万博宣伟联合制作的《2023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女性仍是健身消费市场的主力军。事实上,相比已经很难挖掘潜力的男性运动市场,女性市场大有可为。对于运动品牌、体育企业而言,如何通过抓住女子体育崛起的机遇改写“男强女弱”的命运,变得十分迫切。
“被需要”的女性运动市场
从历史上看,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女子运动不赚钱,而且需求不足。
但如今,这个观点已经过时,赛场上女性运动员崛起和社会女性自我价值觉醒,让女性成为运动消费市场主力。《2023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男性健身消费者占比提升,但女性仍是健身消费市场的主力军。调研结果显示,女性健身消费者占比达55.41%,较2022年下降0.5%,2023年全国健身市场男女健身消费者的占比差距有所缩小。
连锁健身机构乐刻发布的《2023当代女性健身洞察报告》也显示,女性的健身热情高涨。2023年乐刻全国女性会员占比为42%,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绝对值在增加:23年全国活跃女性用户数量较22年增长了29%,其中西安女性用户增长最为明显,达139%;郑州、成都则以89%和80%分列二三位。而从女性用户的年龄分布来看,95后已经成为中坚力量,占比达31%,与此同时,00后也快速崛起,以27%的占比紧随其后。
更为昂贵的私教课程消费,也以女性用户为主。2023年乐刻私教用户中,超六成是女性,回顾过往,这一占比正在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此外,女性用户的私教渗透率也是高达62.65%,比22年高出2个百分点。
而在女性私教用户中,热爱自我投资的95后和00后虽然仍占据半数以上,达52.7%,但80后、70后乃至60后用户各自的私教占比,也在以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运动品牌财报也告诉人们,女性消费力一直在上升。耐克在2023年年末财报会议中表示,目前耐克的女性业务已有90亿美元营收规模——不包括Jordan和匡威。过去三年来,该品牌的女装业务平均实现了高个位数增长,约40%的耐克会员是女性消费者,而且这个群体正在不断增长,新会员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这一趋势表明每个会员的需求不断增加。
另一品牌安德玛也在不断发力女性市场。这个有着“钢铁直男”烙印的品牌,女性业务已经实现占比25%,2023年2月,安德玛还任命了品牌史上首位女性首席执行官——斯蒂芬妮·林纳茨 (Stephanie Linnartz),该公司认为女性业务将是品牌未来建设的重点之一。
中国运动品牌也在角逐女性市场。安踏在其最新的5年计划中提出“女子品类到2025年流水规模目标接近200亿元”,2023年,安踏通过并购的方式成为专为亚洲女性设计的运动服饰品牌“MAIAACTIVE”的大股东。
缺口依旧很大
如上文所言,近年来运动品牌已经在围绕女性市场大做文章,但相比起庞大的女性运动市场,这些举措只是九牛一毛。
从产品类别来看,女性市场“供小于需”。据京东运动发布的最新数据,女性在滑雪、田径、马术、游泳、骑行等项目的消费增长亮眼,然而当前不少运动品牌的产品依旧主要集中于健身,不同的瑜伽裤可能有上千条,但合适的骑行服却并不好找,细分品类依旧有待挖掘。近年来迅速成长起来的运动品牌,暴走的萝莉、粒子狂热、Ubras等,正是发现了女性消费者在细分品类的需求痛点,并基于此打造爆款单品,逐渐形成了较鲜明的品牌调性。
从产品设计来看,运动品牌依旧缺乏“女性化”。过去运动服装市场都是以男性视角为主打的市场,不论是设计、生产还是使用场景,似乎都与男性绑定。一些运动品牌完全不考虑男女需求差异,直接将产品尺寸缩小,简单地将产品换成粉色便推出市场,因此出圈的女性产品甚少。最终市场反响让人大跌眼镜,运动品牌那颗追赶女性消费心也凉了半截。
“长久以来,在体育运动行业中,女性群体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以及充分的资源支持。”lululemon首席品牌官Nikki Neuburger近日表示。作为一个以女性运动为主起家的运动品牌,lululemon显然在这一领域更具话语权,该品牌近日发起了一项FURTHER项目,该项目将深入探讨女性超马跑者是否比男性更能抗拒疲劳、更耐跑等焦点问题,并将研究跑者的生活经历、6天长跑对生理和生物力学的影响等未知领域,研究成果将推动更多关于女性和女性运动员的研究。
在强功能性基础上,时尚性也不可或缺。过去,运动和时尚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强调性能,另一个强调优雅。但如今随着女性运动市场的崛起,两个领域正在发生激烈的碰撞——作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官方赞助商,LV正在计划推出以2024年巴黎为主题的系列,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甚至专门举办了一场主题展览“时尚与运动:从一场时装秀到另一场时装秀”。该展览展示了时尚如何改变运动服的特定用途并将其融入日常衣柜。
赛场内外,需要更多“她”力量
产品之外,女性运动员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因为她们正成为当前女子运动潮流的风向标。
从数据来看,越来越多人开始观看女子体育赛事:2023年女子英超联赛WSL的上座率惊人地增长了267%;美国女子足球联赛NWSL的观众人数超过120万,同时还签下了女子体育史上最大的转播合同;2023史上最贵的女足世界杯,实现了上座率、收视率、版权价值三增长。
成功的女性运动员正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领袖力量。“如果我在80岁回想这一生,我不会觉得奖牌数量有多重要,我更看重年轻女孩们从事滑雪项目因为受到了我的激励,是因为我向她们展示了其他女性也能完成的滑雪技巧。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励她们。”北京冬奥会尚未开始前,谷爱凌曾这样说,作为曾经滑雪队里唯一的女孩,她希望能为更多女性带来影响。
而在更为成熟的网球运动领域,这样的领袖力量已经照进现实。今年1月份,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21岁的郑钦文收获了个人职业生涯的首个澳网女单亚军,成为自李娜之后第二位打进大满贯单打决赛的中国女选手。有趣的是,激励她走上网球之路并坚持下去的动力便是李娜。2011年作为网球界“中国一姐”的李娜终于在法网登顶,年仅9岁的郑钦文在电视上观看了这场比赛,并深受启发。
同时,新一代女性运动员正在成为赛场“带货王”。如今,带妆上场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透过屏幕,观众们关注到运动员的妆容、首饰、发型等。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杨倩接连摘得两块金牌引发大量网友关注,而她头上戴的小黄鸭也几乎在第一时间卖断货,陈梦的项链、张家齐芭比娃娃等冠军“同款”也被买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前女子体育发展迅速,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国家的女子体育赛事依旧被低估,女性运动员大多数知名度较低,榜样较少,女子体育仍在成长,一切仍处于发展阶段。大量报道显示,即使是发展领先的女足运动,运动员们的薪水仍然很少,她们严重依赖代言收入。
在《女子精英体育:突破十亿美元大关》报告中,德勤曾为女子职业体育发展提出了六点建议:女子精英体育应发展成为有别于男子的生态;建立人才管道;保护运动员,减少伤害影响;提升形象,培育女子体育传奇;优化女子球队的基础设施;均衡全球女子体育发展。
同时,女性体育文化培养同样不容忽视。从最开始的奥运会不允许女性进入,到现在的女子运动员占到奥运会全体参赛人数的一半,在竞技赛场上,女性的确已经实现半边天。在全民健身的赛场上,女性也不能落后,只有通过持续培养相应的体育文化,才能增强全民女性的运动意识和参与度,进而释放更多女性消费力,实现女性与体育产业的共同发展。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
爆料、寻求报道
请加微信或电话:18513666418
左手商业,右手篮球,詹姆斯难以复制的不只有4万分纪录 | 人物
奥迪加入F1,谁高攀了谁?| 体育赛事
关于体坛经济观察
体坛经济观察是体坛传媒集团打造的一个体育商业全媒体平台,通过提供真实、易懂、硬核、有趣的体育商业报道、分析和评论,不同维度地立体呈现体育跟商业、科技、社会、文化、时尚、营销的关联。在这里,你将跟各个体育细分领域越走越近,产生商业上的碰撞。
体坛传媒集团微信公众号矩阵
【 点击名片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