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历史

未尽的瓦猫之夏|老胡:瓦猫之夏不应该成为绝响

Flytoufu Uncommons 2023-08-20

去年瓦猫之夏的海报|果壳图



作者|Flytoufu

排版|Wingo


一晃眼,瓦猫之夏已经是一年前的历史,大家在大理的苍山洱海间的漫步,晚上酒酣时的畅聊,这些鲜活的记忆从未走远。


经过时间的发酵,瓦猫之夏已然成为坊间传说。人们讲述着戛然而止的预期计划,和全城爆发的web3狂欢。天知道那几天大家干掉了多少瓶啤酒,撸了多少串串,成立了多少个DAO。彼时的大理,既无国外疫情的肆虐,也无国内其他地区的严控,凉爽的夏季刚刚好。彼时的web3,告别了牛市的喧嚣,开始从长远处和源头处思考,正当其时。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神奇的化学反应。


如一场梦,梦醒之后,还来不及总结,大家已经风流云散。前几天,我又重新打开当时共创的notion页面,和群聊的记录,熟悉的激情涌上心头。得益于我们社区Uncommons(前身为GreenPill CN)的支持,我们决定打捞起瓦猫之夏的记忆。


在这一周年之际,我们将邀请大约十位核心参与者或见证者,重温那段时光,为未来的web3发展史的书写留下第一份草稿。如果说区块链创造了抵御时间冲刷的不可篡改账本的技术手段,我们同样相信,不同视角的参差多态的分布式口述,是真实历史留存的前提。在邀请的讲述者中,有的是最开头的构想者,有的是会议的组织者,有的出钱,有的出人,有的被瓦猫之夏改变了职业轨迹,有的在大理找到了爱情。


一年之后回溯,我们更能看清瓦猫之夏的真实位置。我们也将讨论它对华语web3建设的长远影响。或许,未来某个DAO的组建,可以追溯到瓦猫对于社区共创的启迪;某个项目的合作,可以追溯到洱海边玩飞盘结成的友谊;某个加密思想的萌芽,可能来自苍山密林中的漫步;当然,大理这座未来之城不仅成了元宇宙入口(一起采菌子!),也打开了华语web3发展新的机遇窗口。


在最基础的层面,我们希望在漫漫熊市中,重温那段激情时光,让大家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


瓦猫之夏已落幕。瓦猫之夏未尽。


——flytoufu







采访者F:flytoufu. Uncommons社区成员


受访者H:Nicholas Hu, Uncommons社区成员,瓦猫之夏的最初发起人之一。



F:老胡应该是参与了最早的策划,对吧?能不能讲一下当时你跟其他成员怎么碰头,构想的整个过程。


H:大概在6月底7月初的时候,大松和我看到706想在大理做一个web3的会议,看了会议记录,发现是缓慢的状态,大概有ren\姚翔等人在参与,大松和我就单独约了他们开一个电话会议。我们判断之后,其实觉得这个事情是值得去做的。


大概开完会过了10天时间,大松、海绵和我就直接去了大理,执行还挺快的。这个过程中我们把相关的社区的一些人也去碰了一趟,正好也碰到了 SeeDAO的白鱼和唐晗,他们准备在大理做完这次,待2个月之后就去美国留学了。到了线下之后其实推进得很快,我们陆续开工作会议,很快地就进入状态了。


F:为什么你觉得那个时间点需要开这么一个web3大会,然后为什么又选择在大理?


H:从20年到21年22年,两年多的时间,中国由于疫情政策,导致跟国际社会这种结合度明显地在削弱。而且公共交流的氛围,不仅是web3,都大幅地减少了。本来万向每年组织一次国际区块链周,一般在上海办,但后面又取消了,可能政策的原因。所以其实整个行业是有这种诉求的,累积了好几年。


再加上21年出了一个519的政策,导致这个行业在中国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禁止地带,但是很多人觉得这个事情是有正向探索的空间。


在这种氛围下,大家有意识地选择一个边缘小镇来做这件事情,而不是北上广深。因为北上广深的目标太大了,容易受到行业政策再加上疫情管制的影响,导致这个事情更不可控。


F:接下来具体是怎么组织的?


H:我是web3的兴趣爱好者,也是从业者,其实在讨论的第一周,我就感觉这个事情能做起来。因为你知道一个事情的发生,跟你的天时地利人和都是有关系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大家有对这个事情强烈的诉求,并且那个时候web3很多从业者即将离别,在是不是要出海这个事情上是憋了很久的,是有想法的。


我个人曾经也想过,就是说这件事情是不是在海外做,他会更容易成功。但我当时是觉得,如果国内不做一场的话就太可惜了。可以用符合国家政策的方式去做,并不用去硬刚,你去正儿八经去谈这个事情本身,我觉得是也不会碰到国家的原则性的问题。


事实上这个判断也是对的,在706,本来就有几个爱好者,然后在大理本身还有一些,开了几次周会之后,陆陆续续很多人参与。我们在开第一周的周会的时候,从开始几个到后面开策划组的会议就有近20人,觉得这事情有价值被吸引来做的,很快在早期遇到一些在地或从外地过来参与讨论的建设者,大家对这个事情很有热情,比如当时大理在地的杨熹,Fiona,东翼,漓江,Daniel, xiaoli,夏小凯,乌鸦,mxx,加菲,link等等,还有你,你当时也在大理的。比如DAO营地的定慧及seedao,NFT营地的pablo,desoc营地是larri,安娜,GreenPill CN社区,陆续涌现出一些主理人。虽然组织的效率并不高,但是只要这样的主理人出现,就是有一个兜底的保证人。到了8月初开始售票,不到一周,1000张票就售完了。


关于志愿者,我看记录就有上百人,每位志愿者可以带进来三位参与者,这种社区启动的方法,起到了飞轮效应。对这种运营的启动方法,事后我自己做了总结,我后面再启动其他的社区的时候,就是用到这种方法。我是对这种方法是非常有信心,社区的活动就应该是这么去做。


瓦猫之夏的协作|果壳图


F:记得你的捐赠是很重要的一笔启动资金,让大家坚定了把这个事情继续做的信心?


H:对,开始是以GreenPill CN的名义捐了1万美金,大家有一个预算,如果按照1000多人活动规模大概需要多少的成本,比如门票1000一张,大概是卖500 600左右,大概是可以卖出50万,还有一个50万的缺口可能需要一些捐款或者赞助商。1万美金就是大家有一个基本信心,这个活动是能做下来的。


F:16号被紧急叫停。当时你第一念头是什么?


H:接到Ren的电话说这个事情被叫停了,搞不下去了,然后可能要被迫去中心化。我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愤怒的,包括大松,他们在现场的会务是付出大量的精力的,记得那天大家差点哭了,这个事情太难接受了。大家付出这么久的一个工作结果,所有的设备都要重新准备,而且把一些其他在地的文化节目都取消掉了,当时计划有音乐,有摆摊,有市集文化 ,这些全部都被砍掉了,所以对组织者来讲是非常不公平的。


F:正式开始后,你参与了哪些活动,以及感受?


H:我就和GreenPill CN还有几个小伙伴一起去组织desoc营地,如果加上PlanckerDAO的话,应该有十个人参与到desoc营地的组建。正好我们临时租了两个月的一个房子,就作为主办场地。第二天又选了一个很好的场地叫文献楼。


desoc营地|作者供图


很多后面加入的社区成员事后告诉我,他们就是在desoc营地,发现对探讨的主题内容非常喜欢,包括Twone、Arvin、pablo、yihan还有好几个人。desoc营地第一天应该来了估计可能超过上百人,整个院子就全坐满了。大概到下午4点的时候,警察来驱逐了,可能是房东还是什么原因,被举报了,所以提前结束了。第二天在文献楼顺利办完了。


desoc营地|作者供图


那种氛围还是挺怀念的。在大理经常上午或者下午来一场雨,气候变得非常的宜人。8月份算是学生的毕业季,流动性还是非常强的,不确定遇到什么样的风格的人,这批人有些是对web3特别的喜欢,有些人半信半疑,有一些人被这个概念所触动,可能在未来深入理解。我从那之后还没有接触到类似的场合,有这么多20多岁的年轻人来自不同的背景,在组织过程中不断地去触碰或者是认识对方,大量的不认识的人慢慢互相认识欣赏,甚至有些还成了情侣。


F:成为情侣的都有哪些?


H:好多对,比如XX和XX,XXX和XXX。那种氛围其实还是挺赞的。我记得有一次送Oliz要离别去美国留学的时候,我们大概六七个人在古城大街上,溜街溜到了凌晨四点半。那个时候已经人很少了,然后大家有的没的,石板路的脚踏的背景声, 边走边溜达边聊天。


F: 我们结束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开了一次GreenPill CN的线下会议,在当时社区也是个很重要的里程碑的事情。你能讲讲当时是为什么决定要开这么个会,然后他在整个社区的发展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


H:那时候我们在大理也是在面基。其实我那是第一次跟 K 见面,其他社区的一些成员,包括Carol也来了,我也是第一次见到。我们在苍山上围着一个石桌喝茶,去讨论DAO,那个场景现在还能浮出脑海。那时候是GreenPill发展得非常快的几个月,开始从一个比较松散的状态,形成一个相对合作比较紧密的一个建设的小团队。


GreenPill CN社区成员|作者供图



F:瓦猫之夏之后,大家各自风流云散,到现在已经一年了,然后你也观察到整个华语web3的建设的情况,能不能讲一讲从你这一年来的见证观察感受来说,你觉得瓦猫之夏对华语区的web3建设有没有一些比较显著的一些影响?


H:它的价值在于产生了大量的讨论,在当时的大家不太容易线下公开谈论区块链和web3的时候,它吸引了一大批的围观群众,这些围观有可能未来就是一个种子,用相对比较好的方式把种子播下去了,把几千人转变成比较好的建设者。


亚非拉营地|作者供图



其实瓦猫之夏我觉得有点可惜的是说他在英文社区或者在国际社区里面,他的价值被忽略,这跟我们传播的渠道和传播的语言有关系。整个区块链行业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华语区只是其中的一个子集,我觉得我们要有意识的去让英文社区去看到这样的事情的发生,而且有组织的传播到相关的对象,这点我觉得跟去中心化组织有关系,做的不好。


如果我们从结果的角度来讲,我们去观察在区块链行业做了什么样的项目,做了什么样的社区,做了什么公共物品,这个角度去看过去一年,瓦猫之夏并没有很显著的一个结果。据我观察在这一年内,从产品和项目,社区的角度来讲,中文区并没有显著的发展。


F:这个评价是比较悲观的。


H:不仅仅是瓦猫之夏,从 web3中文土壤,还有web2.0转web3这些角度来看,目前来讲它的发展速度都是比较缓慢的,并不乐观。


F:也可能因为现在是熊市,所以大家处于蛰伏的一个状态。


H:这是一个理由,全球可能都在一个蛰伏的状态。这一年内我们能看到新增的产品,小项目有一些,能看到 SeeDAO 社区的建设者还在增加,706讨论web3的氛围增强了。华人创业团队的新项目,这一年内能看到为数不多,就是AA领域的Zeng Jiajun,ZK领域的Chu Shumo、Leo Fan等等 ,还有这些领域相关的一些项目在冒出来。社区的话,LxDAO是这一年新增的有良心的开发者社区。Antalpha HackerHouse也是新增的开发者的公共物品, 瓦猫之夏是很好的一个种子,但这个种子可能是有一个长大的过程。


F:您觉得10年之后,如果回头看,你觉得有可能他会在中国的或者华语区的web3发展中,它会是怎么一个历史定位?


H:我个人希望瓦猫之夏这个事情上应该变成一个年度聚会,而不是成为一届的绝响,以这种形式去不断地去播种子,不断地去让建设者涌现。web3不仅是对区块链行业本身,也是对digital future的很大的希望。应该努力鼓励每年发生一次。






F:能不能讲一下,为什么没有想在今年再搞一次?


H:还是很辛苦。如果真的想做好的话,我估计我个人要付出15天以上的时间,是不是愿意付出这么大的时间工作来做这件事情,我是有点迟疑的。希望每年能轮值有人组织。


瓦猫之夏的氛围跟香港web3峰会和新加坡token2049这种资本主义发达城市和国家的大会,很不一样。很多人吐槽香港和新加坡的炒币氛围和金融氛围过于浓烈。


瓦猫之夏是能和它们形成互补的,我是觉得接着做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个人没有决心去付出一个月的左右的时间,但我付出一周的时间是没问题的,继续捐赠资金也是没有问题的。



你还记得瓦猫之夏哪些故事?

瓦猫猫|果壳图


关于 Uncommons

Uncommons is a public sphere where a collective of Commons Builders explores Crypto Thoughts together.


Uncommons 是一群致力于公共物品建设的 Web3 爱好者、社会建设者和互联网公民自发组织的公益性社区,前身为GreenPill 中文社区。


Telegram : https://t.me/theuncommons

Notion : https://uncommons.notion.site


公众号👆

TG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