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要素潜力仍待充分释放



    Big Data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数字经济时代正加速到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的数字经济,正在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达38.6%。与2005年相比,15年时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翻了15倍,增速惊人,蓬勃发展。但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强国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在产业规模、核心技术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而在如何更好地发展数字经济上,禅城将建设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并以集聚区为平台,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发展方向,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遵循数字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培育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和重要驱动力的生态环境,探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要素潜力仍待充分释放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达38.6%。与2005年相比,15年时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翻了15倍,增速惊人。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3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6.6%。这远快于GDP平均增速7.4%,是其两倍还多。因此,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数字经济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引擎,数字经济渗透率也不断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有望达到45万亿元,占GDP比重或将超过40%。


从信息基础设施极端落后,到建成全球最大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从以传统行业为主,到互联网应用加速普及,在线教育、网络医疗、云办公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中国千行百业加快转型升级,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凸显,源源不断地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强国相比,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


一方面,虽然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列全球第二,但我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仅为38.6%,而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占比都超过60%,我国在这方面并不具备优势。另一方面,中国各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同。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占比超过50%;贵州、重庆、福建2020年增速则超过15%。《“十四五”数字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等。


消费端数字化拉开序幕产业数字化才是发展关键


数字经济可以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指数据要素的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产业数字化是指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先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使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发展。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两种形式,前者把数字技术变成产品、服务或应用,后者则是把数字技术应用在农业、制造业、物流、商贸、教育各个领域当中。”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提出,中国数字经济的特点是发端于需求端的规模效应,即通过移动交易、物流、大数据等方面的技术革新,形成支持规模应用的服务体系,再反过来驱动原有商品的交易或者服务变成生态。


如果说消费端的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序幕,生产领域的数字化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戏,才能实质性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与全球数字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移动支付等消费互联网方面并不落后甚至占据优势,但在产业规模、核心技术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尖端核心技术,在用数字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困难较大。一方面缺乏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受限于企业信息化程度千差万别,数字化研发投入较少。近两年来,我国数字硬件领域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关键还是在于软硬件的供给和创新能力不足,无法提供更好的数字产品供给。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示,“近年来,我国在工业大数据引领和催化方面发展迅速,在集成应用和生态培育等多领域成效初现。但相对于为制造业切实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高阶目标,当前工业数据的开发利用仍存在不少挑战。”


做强做优数字经济禅城提供发展新范式


无论是在工业基础还是在新业态上,我国在数字经济上的创新更多的是模式创新,而如何提高数字经济硬创新,真正做强做优数字经济,佛山市禅城区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新范式。


佛山市拥有非常良好的传统制造业基础,随着数字化转型需求的逐步升级,佛山市传统制造业具有很大的数字化转型空间。2021年,佛山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42.13亿元,增长9.3%。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3001.40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5.2%,工业企业更是达到十数万家。而禅城作为中心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扎实的产业基础、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以及对数字人才的吸引力,拥有数字经济类企业超5000家,2021年电子信息业的产值达708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275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4%,可以看出其数字经济基础好。


事实上,近年来佛山市一直围绕“数字”在进行建设和改革:2018年制定《佛山市“数字政府”建设方案(2018-2020年)》,2020年率先印发《佛山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试行)》,修订《佛山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佛山市政务数据开放目录》等11份标准,不断健全数据资源政策和标准体系。禅城区方面更是提前布局,早在2014年,禅城区在全国(县区)率先探索“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此后,云平台、区块链、城市大脑等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应用在基层治理、企业服务、版权交易等方面。


而为落实《“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重大机遇,6月18日,禅城区在2022佛山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暨智慧化社会治理大会上正式发布了《禅城区建设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的工作方案》(以下称“工作方案”)以及《佛山市禅城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实施办法》。


连点成片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工作方案提出,将集聚区发展定位为打造全国数字政务改革创新标杆、大湾区数字产业化新平台和珠江西岸产业数字化示范区,并且将根据现代产业发展规律和中心城区建设特点,重点发展集约化用地的产业社区,形成和改造一批产业集聚发展以及综合服务配套完善的新型载体。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由点及面,佛山数字经济创新集聚区的建设,将打破禅城产业布局分散、缺少连片高端园区载体的瓶颈,聚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能够更好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以工业互联网为例,对于工业互联网和产业集群,华润数科控股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润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小林表示,四大核心要素构建智慧化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其中,产业是机体,科技是大脑,金融是血液,商业是神经。而集聚区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发挥企业本身资源优势,联手构建产业集群平台,链接产业资源、投融资机构,并以平台为关键节点,探索建设数据交易与商业服务平台,培养产业数字化复合型人才。


推动产业数字化及数字产业化

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步骤。因此,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而集聚区主打两个方向,一是产业数字化。重点发展工业互联网、泛家居智能网联、数字金融。通过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等平台服务商,打造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全市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提供人才技术支撑。二是数字产业化。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大宗商品数字化交易平台,大力发展数字新兴业态,推动更多产业数据、流通数据在禅城归集,推动禅城建成佛山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成中枢。


一方面,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可以使传统产业能够借助互联网广泛的连接能力打破时空局限,将产品和服务更精准、更广泛地提供给用户,有助于推动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会产生关于各行各业生产、经营、销售等的海量数据,为数字产业化提供海量的数据资源,通过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结合海量的数据,有助于催生出智慧产业、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智慧生活等新业态,进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


佛山市禅城区委书记、区长严冰介绍,计划到2025年,集聚区建设基本成型,成为佛山全市数字领域产业集聚发展高地。累计落户不少于40个投资超亿元数字产业项目,建成2个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和1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引进和培育80家以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5个省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超6000家,数字经济上市企业达3家以上,数字经济产值突破1000亿元。到2030年,引进和培育150家以上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超10000家,数字经济上市企业达6家以上,数字经济产值预计将突破2000亿元。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交织,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经济未来发展主动权的竞争焦点日益向数字经济集中。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用好用对这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释放更大潜力。


来源:新华网

更多精彩内容看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