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O&M × 马继敏:路上十年
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乎外界的变迁,而在乎内心的经验!
——托马斯·哈代
腹有诗书,胸藏文墨,不虚度的自然精彩肆意,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风景。感恩遇见。
O&M与设计师的对话,第二次,我们与马继敏聊聊景观路上奔走十年的故事。
十年,是个不长不短的数字。足够一个人成长,却还不能坦言成熟。不成熟的背后标注着依然年轻,有试错的资本,还敢天马行空,还敢肆无忌惮。
▽景观设计师 马继敏
80年代,出生于山西太原城市北边一个有山有水有田埂的小村镇,家庭环境轻松自由,父母教育宽松开放,马继敏拥有着当今高压社会下最令人羡慕的童年——山野自然,虫鸣草长。外公年轻时是一个文艺青年,做木工,盖房子,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闲来弹弹民乐唱唱戏曲……千姿百态的童年生活大抵是和后来的设计工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喜欢循规蹈矩,选择北京,做景观,时间一晃,已经十年。
▽1984年 满月
▽家宴
▽全家福
谈谈工作至今的收获吧!
马:从设计师到合伙创业是我自己的一段职业轨迹,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初做设计师,锻炼的是专业技能,不断积累。之后和朋友合伙运营公司,把项目做好的同时,心思大多用在思考公司如何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不断摸索前行,每个阶段都能获得乐趣和成长。
▽正和恒基
对于艺术的学习背景,你的感悟是什么?
马:设计都是相通的,“大设计”概念关于美的要求是一样的。艺术的学习,让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时专业设计能抛弃惯性思维,用不同视角探索更多可能性。
你所期望的景观师是什么样的的角色?
马:在多专业的合作中,景观像一个一拖N的USB转接口,连接不同专业信息,包括市政、交通规划、建筑、水利等一系列复杂的设计关系,最后整合输出设计成果。在设计实践中我们探讨尝试景观设计专业作为主导角色来统一协调把控其他专业,影响最终项目呈现出的效果。
爱好与设计
马:画画、电影、机车、旅行、看展、足球、运动!任何设计都有着设计师内在的心里创造,个性源于设计师个人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完善自己的个性,才能提高艺术设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老爸的嘉陵;第一辆机车;后来的猴子;现在的小白杜卡迪
▽下一辆:2019的目标——拿铁
▽去音乐节才是正经事儿
▽足球队——飓风十年
▽足球队
▽小画儿
这些年,有在旅途中收获故事吗?
马:旅行可以认识新鲜未知的世界,不同的人文和风景,结识有趣的人和他们精彩的故事。旅行对我而言更像是个充电器,积蓄能量后重新投入生活。每段旅行中的人和事都有难忘的经历。
▽徒步稻城亚丁
▽云南行
▽一路向西自驾青海湖
▽一路向西自驾敦煌
▽日本
▽十万步暴走东京
▽泰国
▽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荣誉设计师
最近在设计上,有什么困扰吗?
马:海绵项目里团队在景观水循环展示平台尝试了互动体验设计,从概念到实现过程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会尽力实现这个创意。
半城市化会议分享乡建案例的成功之处?
马:乡建设计首先是考虑和解决人的问题,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为乡村注入产业,让人留在乡村,发展乡村,过度设计,会破坏乡村当地该有的特色和气质。激发乡村自身的能量,形成良好的循环生态,乡村实践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需要及时解决现场问题。对接不同参与方,与村民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从而做出真正适合能解决他们实际问题的设计。
点击前往: 原创|清风入古村——第二届亚洲区域半城市化会议学术分享项目
公众参与设计是福还是祸?
马:公众参与非常重要,因为设计就是为人服务的,公众是项目的主要使用者,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喜好才是好的设计。我们在有条件的项目中都会进行此类的工作。举个例子,在做东北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时,设计师在前期调研就专门做了现场问卷调查,从而了解师生心目中理想校园环境是什么样的,设计过程中结合师生使用者需求,尽力做出让大家满意认可的方案。西方应用更为普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市Tongwa公园和Ken Genser广场获得2018 ASLA综合类荣誉奖,在这个项目中民众参与设计体现的非常充分,设计是从200名公众的意见收集开始的,通过视频采访、心愿贴纸等方式进行民众调研,从而整理和分析使用者心目中的理想公园的样子。更民主的是,方案汇报也是市长和200名市民共同听取并提出调整意见的,这个太有意思了!
▽Tongwa公园
▽视频采访中的市民
▽把一些公园以照片的形式放在一些大型的广场上,给民众圆点标签,民众吧圆点贴在自己喜欢的位置;以及提供方形贴纸让民众记录下自己心目中的好公园
▽分发小袋子,让民众记录在这个场地哪个位置比较重要,或喜欢那个地方及哪个地方应该发生什么事。比如这个地方想要做草坪等。
▽最后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整理和分析
临时性的创意景观会带来什么?
马:一席里听了来自荷兰艺术家、设计师丹·罗斯加德关于未来景观的分享,其中水之光作品营造出无洪水防护措施时海平面上后后的景象,通过艺术化展示启发人们思考身处其中的全球性变化,反思这种情况下人们应该做出如何改变,通过引发思考从而改变行为习惯,让人类生存环境能有所改善。
(竞赛成绩全球第二名)
是否有项目,是深藏在你心底的情怀?
马:刚参加工作后在北京第一个落地项目,从构思方案到实施,眼看着公园由图纸变为现实,带给自己的感受是很震撼直接的。项目区域山地居多,留给市民使用的公共绿地空间就显得比较珍贵。后来看到周边居民在自己设计的公园里开展各类活动,自己还是挺有成就感的。项目后来还获得了艾景奖2015年度十佳景观设计。
▽幸福公园-施工过程
▽幸福公园
有没有特别触动你的景观师?
马:朱育帆教授吧。朱老师应该算是我进入景观行业的启蒙老师,他在多年的理论研究与项目设计实践中总结出对当代中国景观设计独特的认识与感悟。从金融街四合院改造到南京九间堂等一系列作品都有在进行探索尝试与突破。他的作品不拘泥于所谓的历史传统园林框框,具备传统文化韵味的同时,兼具国际化视野。朱老师的理念与作品对我的设计方法、设计观乃至价值观都有很深的影响。
想对关注行业的设计师说些什么?
马:Stay hungry!Stay Young!
Never lose passion!
◇END◇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