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河边村公益实践营招募
题图:往届小营员在河边村的雨林中
2019年7月,我们在云南西双版纳河边村的第7次公益教育营即将开始,这也是一土结缘河边村的第三年。三年来,河边村在发展,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能将我们的营地活动与河边村的发展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如何能通过营地将我们对公益的理解和孩子参与公益营的成长收获,更好的传递给更多孩子和家庭。
这个暑期的河边村之行,在延续以往的项目制学习做公益与乡村体验的基础上,我们深度拓展了雨林生态主题,邀请了在版纳工作和生活了十余年的生态专家加入我们的营队,带孩子走入雨林,用独特的视角和科学的方法真正了解版纳和河边村的雨林生态和故事,发展孩子们和当地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结合“瑶族妈妈客房”接待外宾的需求为村民们开展英语口语学习营,让孩子们来做一次小老师;当然,还有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农耕的乡村生活和农耕体验。希望孩子们的心意和努力能够为河边村的发展尽一份力,也希望这份特殊的公益体验,能打开孩子们理解和思考世界的一扇窗。
第一次来到河边村的人,总是会惊讶于她的美丽,这和想象中的贫困乡村太不一样了。四年来,河边村确实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曾经深陷贫困陷阱的瑶族村落
河边村民小组(以下简称“河边村”)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伴镇,是位于云南边陲地区与老挝接壤的一个瑶族村寨。全村57家农户,生计的主要来源是种植水稻、玉米、甘蔗及砂仁,养殖冬瓜猪;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甘蔗种植、砂仁采摘及外出打工。河边实验实施以前,村子里还都是人畜混居的破旧简陋的木干栏式房屋,村子里没有硬化路,通村路约为8公里土路,一下雨进出村就都是难题。
在河边村和入住客房的女主人聊天,妹妹19岁嫁入村子,刚嫁进来那几年,坐在房檐下看着这里的土屋土路,对未来一片迷茫,怀孕后还要扛着扁担挺着大肚子到坡下面打水,完全无法想象自己要一辈子在这里生活。这可能也是村里大多数年轻人的想法。
2015年,小云助贫对河边村全部农户的收支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诊断,发现河边村是一个长期处于深度性贫困的村庄,农民人平均年收入4300余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一方面,现代消费文化不断推高农户的实际支出,致使相当多的农户依靠债务维持消费;另一方面,现代性的福利要素如教育、医疗等又继续构成农户的刚性支出内容,加之农户传统的支出,使得河边村农户陷入到了“三重性”(低收入、高支出、高债务)贫困陷阱。
瑶族妈妈客房
小云助贫以协助河边村民走出贫困陷阱为目标,基于可持续脱贫的考量,在具体项目设计上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形成了河边实验的框架:通过大幅度提高农户收入,并且确保收入的可持续性和多样性,让河边村走出贫困陷阱。充分利用河边村的气候、景观和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及政府对河边村基础设施和住房改造的投入,打造具有瑶族特色的“瑶族妈妈的客房”,将河边村打造成为集小型会议、自然教育等为一体的新业态产业村,是河边村实验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建的瑶屋高大敞亮,从房间的大窗子和阁楼上的露台可以看到整个村子的风景。这些客房包括房间里的家具陈设,多是由村民们互帮互助自己动手从原本加工开始建造起来的。盖房的木料有的是老房子上可用的木料,有的是来自山林,村民们靠人力和河道的力量将它们运回村子。
河边村村头通往农地的路
河边村实验开展四年来,全村村民的户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已经达到3万元。如今的河边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点点还清了债务的村民们开始琢磨,如何能让自己的生活变的更好?如何能将河边村建设成子子孙孙宜居的家园?
一次雨林生态考察
西双版纳雨林是地球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的雨林区,不同类型的雨林: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喀斯特地貌雨林在版纳均有典型的分布,而且保存相对完整,每个类型的雨林都有着不一样的特性。所以西双版纳非常适合从了解各类型雨林间独特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雨林。版纳的雨林,包罗万象,睿智而且充满张力,任纷繁的生命在这里不断地肆意妄为、花样迭出、进化演替,版纳的雨林里单单蚂蚁就有50万亿只,是全球人口的1万倍,随便一亩雨林就有上千万的生物量,纷繁的雨林让人类发现自身的无知,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找回探索精神,这是雨林带给我们每个人最好的礼物,也需要我们去爱护和珍惜。
这一场上演了千万年的雨林之战,来和我们一起观战吧
我们将邀请村民向导和生态导师带领孩子们深入雨林,这其中,既有在滇南专业从事生态保护和社区公益项目20年的资深专家、也有在版纳工作生活16年从事一线在自然研究和保护的学者,这些最熟悉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学家,会用常人完全想象不到的视角,用科学家进行野外调查的专业方法来和孩子们一起向自然学习,探索神奇的雨林。
当我们开始对雨林有所感悟,才能够更好的感受到生活在这样一片神奇自然里的人们;当孩子们走进真实的自然,认识到自然的神奇和丰盛,才有可能对雨林和自然产生亲近,产生生态保护和研究的兴趣。 我们的雨林生态考察活动,也会邀当地的村民和孩子作为当地向导一同参加,希望能通过我们的活动带动村民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建设一个宜居的生态友好的河边村, 让河边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永续发展。
一次别开生面的英语课
这两年,瑶族妈妈客房迎来了越来越多来参加国际会议的国外客人,在接待的过程中,村民们很希望能掌握一些简单日常生活用语或者是词汇,比如:你好,再见,谢谢,不客气,客房,餐厅,吃饭等等。我们将围绕村子这个实实在在的需求,和孩子们一起开发有趣实用的英语课程,目标是在短暂的营期内,想尽各种办法用最有效的帮助村民和村里的孩子们掌握这些常用词汇和句子。看看我们的小老师们会有什么好主意吧!
项目讨论进行中
正在进行项目讨论的孩子
农耕体验与瑶族文化体验
白天一脚泥巴,晚上一天繁星。营期中,我们将和村民们吃,同住,和村里的孩子们同活动,同玩耍,还安排了一个上午的农耕体验时间,和村民们下地下田,体验乡村的乐趣,也初尝农耕的艰辛。
芭蕉的叶子在村民手里三下两下就变成了天然的储物袋
路边的野生小番茄酸酸甜甜
河边村的特产冬瓜猪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西双版纳的美,美在四季花繁树茂、风和日丽,更美在缤纷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两者河边村都有。村民们将拿出传统器具向孩子们展示最为生动的瑶族民俗课。穿上亲手制作的瑶族服饰,用古老的舂年糕工具做一回年糕,踩高跷,纺线,还有编箩筐、包瑶棕、射弩比赛,在新奇的体验中感受传统的瑶家生活与民俗文化。
这个看起来陌生的概念其实大家可能都经历过,当我们在淘宝购物时会看到的阿里公益宝贝项目,每发生一次购买,商家都会捐赠固定金额支持某一公益项目。2018年在淘宝平台产生的交易中,超过79亿笔订单产生了爱心捐赠,带动4.24亿消费者参与,实现爱心捐赠3.6亿元。
与淘宝平台的聚沙成塔的公益模式不同,河边村公益营的公益支持模式更为直接。营地费用中不少一部分是食宿费用,这部分费用都将通过村民合作社支付给大家入住的客房主人,村民们可以将这些资金用于改善家庭的基本生活、医疗、教育状况,也可以作为再生产的资金,投入到雨林鸡蛋、冬瓜猪、柚子、芭蕉、中药材等产业中;一小部分将作为河边村村民组成的雨林瑶家农业合作社的管理成本,开展村民自治, 持续发展河边村的乡村建设工作。另外,一土承诺将项目不低于5%的收益捐赠给小云助贫中心,为小云助贫在研究和推动解决中国乡村深度贫困问题尽绵薄之力。
越来越多的学校要求孩子们利用寒暑假等时间,走进社区从事社会实践项目和公益项目,国外高校在招生时也很看重孩子的公益履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公益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获得诸多方面的收获。
学习新技能,探索和发现自身的兴趣和可能性:和植物学家学习和实践植物多样性调查的基础方法,并形成项目报告,用科学的方法认识生态,了解生态;和村里人一起上山下地,学习与自然共生的方式。希望更多的孩子爱上自然,对自然着迷,甚至从中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结识新朋友,发展沟通合作的能力:营期期间,我们要经历认识新朋友,并且一起合作分工,相互支持,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孩子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将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朋友的方式,和人沟通合作的方式。希望在这里你能收获好伙伴。
发展同理心,启发和加深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去听、去看、去交流、去体验,走出对世界“本该如此”的想象,珍惜自己的生活,尊重他人的处境,为未来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和思考社会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供契机。
帮助他人,体验利他的快乐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通过真诚的付出和努力,为他人提供帮助,这种快乐感和充实感是无可取代的,未来,也会是我们持久的能量来源,着是我们想到的,能够给到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更加自信和自尊:公益不是诗和远方,短暂的公益营只是一个开始,希望孩子们回到每日的学习生活中后,能带回思考和收获,服务身边人,做好身边事。
单飞营日程
第1天 7月13日
小伙伴们从全国各地来到云南省最南端,西双版纳的首府城市景洪,在酒店汇合。
第2天 7月14日
上午,乘车前往版纳中科院植物园(国家5A级别景区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举行开营仪式,参观榕树园、龙脑香园,初步了解版纳的自然环境和典型植物。
下午,探访植物园绿石林,在典型的喀斯特雨林中,了解适应环境的独特的生命演化形式,发现有趣的生命故事。
晚间,夜宿植物园,并在植物园专家的带领下进行夜探,寻找在夜间出没的昆虫、蛙类和其他夜行动物,和萤火虫来一次偶遇。
第3天 7月15日
上午,继续植物园之旅,探访藤本植物园、阴生植物园,见识热带雨林的空中花园奇观。
下午,午餐后乘车前往河边村 晚间,入住瑶族妈妈客房,了解河边村故事,并与当地村民的孩子们联谊。
第4天 7月16日
白天 河边村热带雨林徒步,近距离观察“雨林战神黄猄蚁”以及由角蝉、黄猄蚁、榕小蜂、榕树共同上演的热带雨林里的战争故事,了解热带雨林的生态竞争和生态保护知识。
午餐 在雨林中享用瑶家的特色路餐
晚上 分组总结雨林探究成果,为之后的雨林生态调查工作做准备
第5天 7月17日
上午 和入住的瑶族妈妈客房一家一起上山下地,体验农耕生活
下午 分组讨论和准备河边村英语教学项目
晚上 河边村英语教学项目,分组进行英语教学
第6天 7月18日
白天 通过样方法对河边村周边次生林植被状况进行调查。样方法是植被调查和生物多样性调查最常用的方法,科学家们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某一植物群落的构成或者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状态,做一个小小的样方,你会发现看似貌不惊人的森林隐藏的无数小秘密。
午餐 在雨林中享用瑶家路餐
晚上 河边村英语公益营结业,教学成果汇报展示
第7天 7月19日
上午 基于前一天的植被调查,完成调查报告,并讨论基于现状的保护发展方案
下午 准备项目成果展示
晚上 瑶族文化体验,篝火晚会,与村民们联谊
第8天 7月20日
上午 项目成果展示与结营仪式
下午 与村民们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告别,乘车返回景洪
第9天 7月21日
上午 游览有1300年历史的版纳最古老的公园曼听公园、总佛寺,感受傣王室文化、佛教文化、傣民俗文化。
下午 前往机场,告别小伙伴和老师,回家啦
营地信息
营地类型 单飞
营地时间 7月13日至21日,9天8晚
营员年龄 9-15岁
营队人数 10-20人
营地价格 8600元/人/期
营地报名、早鸟和团购优惠请咨询客服
最后,和大家聊聊我们理解的公益。
公益和教育这两个不同的领域有两个很像的地方:
第一,在很多场景下,产品和服务的付费者和使用者不是同一个人;
第二,我们很难在短期内知道产品和服务是不是有用,是不是真的好。
我们去吃一顿饭,饭菜是不是可口,服务员是否热情,我们很容易判断,这决定了我们下次是否还会再来这家店;但我们给孩子选一所学校,选择一门课外课,就要费力的多了。花钱的是家长,但最终去上学上课的是孩子,用户体验到底怎么样,只能旁敲侧击,不直接;更麻烦的是,对最终结果的好坏也很难判断,能让孩子在一次考试中得高分的套路式解题法,可能正是几年后让孩子在更复杂的问题面前束手无策的症结,更多的时候是无从追溯。由于孩子教育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很重要,家长和社会可以说是穷尽了各种方式去评估教育的成效,但目前看来,似乎仍然没有找到大家都一致认可好的评估方式。那么,公益呢?教育有的问题,公益都有,可能还更复杂。
很多公益机构在实际的运作中,会去讨论一个问题,机构是为捐赠者服务,还是为受助者服务?这个看似好回答的问题,其实在现实中并不容易。捐赠者希望把钱直接发到每一个孩子手里,有人甚至希望孩子能手里捧着钱照张相,但这真的是在建立和帮助一个孩子吗?展示赤裸裸的贫困和悲惨的照片最容易夺人眼球,但这会不会侵害受助者的隐私和尊严?让捐赠者满意和感动的项目,有时未必是真的对受助者好;短时间看起来有效的公益行为,长期看来未必有效,甚至还可能有害。
做公益,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第一步,看到有人挨饿生病没钱上学,很想给他钱,让他去吃饭、去看病、去上学,这是一种很宝贵的发乎于心的同情心。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己所欲,勿施于人。不单从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出发去提供帮助,而是先去认真理解发生了什么,我们想帮助的人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再去思考我们能做什么。想要去改变一个地方,首先需要充分的学习和了解,真正融入到当地的环境。问题从来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只有深度融入、感同身受,才能做到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在该努力的方向上,做该做的事情。
如果问题复杂,比如像河边村面临的深度贫困问题,很难靠个人的力量支持和解决,怎么办?选择相信和支持专业的公益机构,来系统和长期的解决复杂问题。一土在众多乡村中选择河边村作为长期开展公益教育营落脚点,固然是被这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乡土特色所吸引,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里有长期耕耘在发展扶贫一线的小云助贫中心的老师们,在这里,心意和资源都可以得到最正确和有效的使用,达到最大的效果。
对于孩子来说,在改变世界之前,先要去认识和理解世界,在这个基础上的规划和行动才是有基础的,也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做出的改变,对孩子才是有意义的。我们鼓励孩子低下头来做公益:同理与尊重、学习与行动。尊重自然,向自然学习,尊重当地人的生活和选择谦虚的向当地人学习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尽可能的去理解当地人的生活和想法,理解村民和村子的真正需求,向当地人学习,向老师和伙伴学习,尽己所能,有所贡献。这个暑期,希望孩子们能带着这样的心和我们一起走进河边村。
导师介绍
特邀项目顾问
宋海燕
2017年3月至今,担任小云助贫中心项目负责人,长期驻点在河边村。本次活动将为我们介绍河边村的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讲师,社会学硕士,从事性别研究,国际发展援助研究。曾主持中国对非援助有效性研究,参与外交部和联合国驻华系统《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情况报告》的编写工作。
关军(天山)
一土营地项目总监,本次活动总召
日本CONE自然体验师 美国ACA 领导力培训导师
赵怀东
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本次活动中担任生态导师
“大湄公的自然脉络”系列自然故事绘本主编
中国探险协会生态探索项目特别顾问
曾任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西双版纳亚洲象项目主管,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西部项目主任
走遍了版纳有亚洲象存在的每一片森林,累计丛林徒步数千公里
北至漠河、南至西双版纳,对全国大部分陆地生态类型开展过细致的调查
在中国最高最狂野的荒原—羌塘开展保护工作近十年
不断寻求人类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结合点,推动社会与自然的重新融合
曹大藩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本次活动中任生态导师
“大湄公的自然脉络”系列自然故事绘本澜沧江河段故事收集专家
国际动物爱护基金会云南首席代表
土生土长的云南本地人,对云南本土的人文和自然特征,特别是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飞鸟走兽都相当熟悉
深入滇南丛林追踪亚洲象近二十年时间,象脚余生数次,是真正的“野象”专家
容玉琳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植物系统发育与演化,本次活动中担任营地生态老师
曾在北京云蒙山、小龙门地区,神农架,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等地参与野外实践; 热爱自然观察,既关注身边的校园生态,也曾前往泰国、马来西亚等地进行自然旅行; 曾参与白眉姬鹟鸣声个体识别、北京地区火炬树对油松、侧柏的影响等项目。
韩熙
一土空间项目负责人,本次活动中担任生活老师
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先后在公益行业和教育行业工作,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机构介绍
一土空间
一土空间是一土旗下的课外教育和户外探索中心。汇聚一土优质课程,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分享给所有认同一土教育理念的家庭。目前空间在北京设有线下店,开设数学思维课程,美育、音乐、编程、英语等周末和寒暑假课程。组织国内外营地活动,和孩子们看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深入最原始的森林,体验最质朴的乡村生活,赞叹大自然和人类多元文明之美,品味挑战自我后的喜悦。尊重孩子认知发展规律,关注孩子核心素养与品格力量,保护和触发孩子学习动力,在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帮助孩子成为和成就自己。
山一自然
专注于打造有深度的自然知识体系,全视角呈现未知的自然,构建在完整知识体系之上的自然教育产品设计。自然教育是我们了解自然知识、感知人类自然属性、掌握科学的思维模式所必需的,倡导与真正的自然相结合成体系的自然教育。
小云助贫中心
2015年3月,李小云教授在中国农业大学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勐腊县注册成立了民办非企业单位—勐腊小云助贫中心(简称“小云助贫”)。河边村深度贫困综合治理公益实验的核心目标是:收入的超常规增长和可持续增长,生活和环境的根本性改善,完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具体包括五个维度的综合治理:复合型产业发展、提高农户经营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人居环境建设、改善社区治理。经过三年多的公益行动,河边村已经在2017年完成了脱贫任务,同时形成了一个解决深度贫困的综合治理公益模式:政府主导、公益补充、社区参与。河边村公益创新方案获得2017年国家扶贫攻坚奖创新奖。
- END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