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私享课|这一个多月,我想说说我的改变......
一个多月,我的改变
通过一个月对“情绪颜色”“天使之眼”“感恩的心”的观察与体验后,收获颇多。平常容易与孩子产生摩擦的事件,也在逐渐缓和;之前对自己情绪失控的无力感,也在逐渐消失;孩子之前会让我烦躁或者恼火的小情绪,也在转化为接纳和认可。
上周听了李红燕老师的分享,《芬兰儿童技能教养法》中文译者同时也是中国市场的推广人。我一直坚信,每个人在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都是散发光芒的。而在李红燕老师身上,感受到了她对亲子关系不断探索的热忱。
李红燕老师的一句话对我感触很大,我们家长往往太过注重于结果,以至于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而这些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才是最最珍贵的东西。孩子嘟着嘴跟你发脾气,一个人悄悄躲起来跟你玩捉迷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捶胸顿足跟你理论,当我们不带任何情绪或者判断来看这样的画面,其实是多么地美好。这才是属于孩子的天真烂漫,这才是童年专属的勇气。而我们成年人,期望孩子做出成熟的反应,理智的回应,而这恰恰不是孩子所应当做出的属于他年龄段的回应。我们过于干涉,拔苗助长,而不静待花开。
所以,带着对孩子的理解,带着对孩子感恩的心,站在接纳和理解的角度,很多眼前的画面都变了,变得美好了。想到龙应台先生的一本书名,孩子,你慢慢来。我们努力做一个站在身后引领孩子成长的家长,不求完美。
降低期望,静待花开
我们常常忘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意识,有性格。很多时候,不接纳孩子的行为,不是因为行为本身,而是来自于现实与期望的落差。落差越大,我们的情绪波动就越大。
对我来说,陪孩子练琴是一件非常挑战亲子关系的事情,因为在我看来很简单可以做到的动作,把手指按到位,保持节奏稳定,孩子做起来就是那么困难。我放下判断,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体验一下,我拿起琴,左手去按音,右手同时控制弓,眼睛还要盯着谱子,这样体验下来才发现,的确单一地看每一个动作是简单,但是左右手,加上大脑的配合真心是不容易做到的。我们常常把对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是否有尊重个体的不同?是否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去制定合理的期望?
我从弟弟的小提琴老师反而学到了很多与孩子的相处之道。有时候上课,三分之一的时间老师都是在跟他讲道理,他会很清楚地解释给孩子听每一个要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而不是简单以老师的权威去命令孩子遵从他的教导。为什么弓子需要拉直,为什么要先唱谱等等,孩子理解了行为背后的原因他会更主动地去参与。
我想,每个人都深有体会,错误的期待给每一种关系都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伤害。你是我的家人;所以理所应当要包容我;你是我的朋友,所以理所应当应该要帮我;你是我的孩子,所以理所应当要听我的话。随着经历的增长,对关系的认知就是这个世界没有所谓的理所应当。所有良好的关系都来自于彼此尊重,理解和包容,亲子关系亦是如此。
我相信,尊重,接纳和认可,可以缩小现实与期望的落差。不把父母的权威凌驾在孩子的权力之上,不把父母的偏好凌驾于孩子的选择之上,是尊重。我们努力探索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并且尝试去理解孩子,是接纳;我们不再用别人家的孩子来跟自己的孩子来比较,是认可。
如李红燕老师给家长们的建议,降低期望,静待花开。
主动承认错误,不丢人
父母是孩子的保护伞,我们无时无刻都想呵护着孩子的成长。但是,当我们学会放手,孩子才能真正地成长。
与其站在居高临下的角度来教育孩子,不如把我们自己缩小到跟孩子一样的大小,让孩子来帮帮我们,跟孩子撒个娇,跟孩子虚心地请教,会发现我们能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的新想法和不同的思考维度。当然,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要主动跟孩子道歉。
记得很多年前,看过一档亲子节目做的一个小实验,节目组找了几十个家庭,然后把孩子和妈妈分开来采访,测试的内容是如果满分是10分,孩子和妈妈在各自的心里能够打多少分。测试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给妈妈打了10分,理由很简单,就是单纯地因为爱妈妈。而孩子在妈妈心里却因为各种小问题扣减了很多分,没有一个孩子在妈妈心里面是满分。
孩子们总是带着天使的眼睛,再复杂的问题在他们眼里可以变得很简单,再污浊的世界在他们的眼里可以净化得很干净。
我常常跟孩子们说,妈妈是跟你们在一起成长,我也会犯错,我也会情绪管理不好。如果我做错了,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跟孩子坦承自己的错误,而孩子们都会说,妈妈,我原谅你。孩子们说原谅是真心的去原谅,因为他们从不会翻旧账。
语言的艺术,学会正向表达
有一天晚上姐姐在吃橘子的时候,突然很紧张地跟我说,妈妈,我不小心把橘子籽咽下去了。平常我会有自我声音说又在大惊小怪,不过那天我跟女儿说,放心吧,它不会在你肚子里发芽结果的。孩子听了,噗嗤笑了起来。同一个情景,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放下判断,放下偏见,学会聆听,学会肯定,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联结的基础。
心理学有一门科目叫Positive Psychology,正向心理。当我们更多地去关注生活正面的东西,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正面不光是思维,心态,情绪,当然也包括语言。正面的语言从简单的表达做起,鼓励代替否定,能代替不能,要代替不要,相信家长们都能够体会,负面语言主导的沟通,孩子的耳朵其实已经是关闭的,不管之后再说什么,都是一个无效的沟通。所以,改变从生活的细节开始,相信在正面环境的熏陶之下,所有的关系都会变得更加积极和向好。
境随心转,我想到达的就是同一种境界。
没关系,你总会搞砸的
经常听到女性朋友对于自我能力的怀疑,尤其在育儿方面,时时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孩子不够优秀,在追逐完美的路上越走越远。就像米兰昆德拉所说的,追求的终极永远都是朦胧的。这个世界本是自己的世界,与他人无关。如果能够放下世俗的眼光,放下区别心,就不会太执着所谓的好坏。
最后,用李红燕老师分享的一句话送给所有女性朋友们“没关系,你总会搞砸的”。觉得自己不够完美的时候,与其责备自己,不如对自己说一句“没关系,你总会搞砸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