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泰宏观 | 深度】全球制造业需求是否将初现曙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泰睿思 Author 易峘

如果您希望第一时间收到推送,别忘了加“星标”!

2022年下半年全球制造业周期加速走弱——订单快速下行,库存被动累积,中国出口需求也快速走弱(《全球隐性库存周期与消失的外贸订单》,2022年8月23日)。彼时,多重因素叠加,加剧海外需求的下行速度,包括:1)海外央行快速紧缩压制需求,2)中国进口偏弱,3)美元走强及能源价格飙升削弱欧日及新兴市场国家购买力。需求走弱同时,制造业库存偏高,需求下跌后库存更是快速累积,去库压力较大——尤其考虑到疫情期中间品库存和居民实物消费“透支”。目前,上述拖累需求的因素边际改善,海外需求先行指标企稳,而去库存也走到一半。综合看,全球制造业周期可能即将进入“筑底”阶段,而中国复苏可能加快这一进程。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并论证为何我们预测中国外需增长可能在2023年1季度见底(详见《上调2023年增长预测至6.2%》,2023年1月29日)。

摘要


全球制造业已经经过约一年的调整,可能即将“初现曙光”。2023年1月全球及主要国家制造业PMI出现回升,而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连续2个月出现改善。具体看,此前拖累全球制造业周期走弱的多重因素均有边际好转。
  • 2022年10月以来,全球金融条件有所放松、尤其在欧美。其中美国高盛金融条件指数绝对水平回落到2022年9月水平,欧元区回落到2022年10月水平。金融条件放松领先需求变化1-2个季度。
  • 大宗商品供需失衡边际缓解,尤其能源。去年9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落,布伦特原油相对高点回落33%,天然气回落73%,对工业生产产能挤出明显下降,尤其在欧洲、日本。
  • 美元指数去年9月见顶回落,高点累计下跌9%。由于全球贸易主要由美元定价,汇率调整推动美元计价购买力回升,尤其在欧日和新兴市场。


库存方面,压力有所回落,订单/库存比例明显好转,预示本轮库存周期驱动的需求下降或将进入筑底阶段。2021年下半年到2021年底,全球各国出现库存回补周期,2022年以来随着全球需求走弱,美欧出现“被动累库”。 2023年1月各国PMI产成品库存连续2个月出现回落,指示企业或已经开启去库存周期。此外,隐性库存也趋近回归正常。原材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之差显著收窄、显示当期新增中间品库存已经恢复至历史平均水平。
往前看,中国需求有望进一步提振全球制造业需求,及推进去库存进程。同时,中国出口增长有望在上半年出现企稳迹象。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2021年占全球总出口的11%,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约3成。2023年,随着中国内需以及进口需求回升有助于提振全球贸易需求。对中国敞口大的国家和地区预计受益较大。G20国家中,韩国、澳大利亚、沙特受益最大,其次是巴西、印尼、俄罗斯、日本、南非、德国等制造业或原材料出口国。
除了宏观层面的数据之外,我们也将密切关注对制造业周期拐点较“敏感”的行业的库存筑顶、和/或需求见底迹象,如汽车、半导体、电子产品等等。从最新的韩国1月出口数据来看,半导体出口增长仍较疲弱,但中国12月电子产品和汽车销售增长有所回升。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些行业相关需求和库存数据,以观察和验证全球制造业需求的走势。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



正文



1 全球制造业已经经过约一年的调整,可能即将“初现曙光”

2022年下半年全球制造业周期加速走弱——订单快速下行,库存被动累积,中国出口需求也快速走弱(《全球隐性库存周期与消失的外贸订单》,2022年8月23日)。彼时,多重因素互相叠加,加剧了海外需求下行的速度,包括:1)海外央行快速紧缩拖累需求,2)中国进口需求偏弱,3)美元走强及能源价格飙升削弱欧日及新兴市场国家购买力等。需求走弱同时,制造业库存本身偏高,需求下跌后更是快速累积,去库存压力较大——尤其考虑到疫情期中间品库存和居民实物消费“透支”。 2022年下半年全球制造业周期加速下行基本符合我们的判断。例如,全球制造业PMI从2022年8月的51.5回落至2022年底的46.2,全球名义出口增速从2022年8月的12.6%回落至2022年11月的-0.3%(图表1)。

全球制造业已经经过约一年的调整,可能即将“初现曙光”。2023年1月全球各国制造业PMI以及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均出现改善。

  • 1月全球制造业PMI从12月的48.7上升至49.1。分国别来看,美国、欧元区则分别由2022年12月的46.2、47.8上行至46.9、48.8,连续三个月上行;日本制造业PMI维持在48.9;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则由2022年12月的47.0大幅上行至50.1,重回扩张区间(图表2)。
  • 1月全球制造业PMI新订单连续第2个月回升。全球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从2022年12月的46.4回升至47.8,接近2022年8月水平。分地区来看,美国、日本、欧元区新订单指数分别由2022年12月的42.7、45.3、43.1回升至44.1、45.7、45.5;中国疫情快速过峰后,新订单指数由43.9大幅上行至50.9,重回扩张区间(图表3)。

  • 1月全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也连续第2个月回升。全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从2022年12月的46.2回升至47.5,接近2022年7月水平,指示全球出口有望逐步见底回升。分地区来看,美国、欧元区、日本新订单指数虽仍处于收缩区间,但分别由12月的46.7、42.8、46.3稳步上行至48.6、44.7、46.6;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由12月的44.2上行至46.1(图表4)。


哪些宏观基本面的变化促进了库存调整的进程呢?
具体看,此前拖累全球制造业周期走弱的多重因素均有边际好转。
  • 2022年10月以来,全球金融条件有所放松、尤其在欧美。2022年主要央行大幅加息导致全球金融条件普遍收紧,从而拖累全球需求。2022年10月全球金融条件有所放松。从高盛金融条件指数来看,美国金融条件指数在2022年10月见顶,截至2023年2月10日,累计放松119个基点,绝对水平回落到2022年9月水平;欧元区金融条件在2022年12月见顶,截至2023年2月10日,累计放松26个基点,绝对水平回落到2022年10月水平(图表5)。金融条件领先美欧增长2个季度左右(图表6-图表7),预计将滞后推升美欧经济增速。

  • 大宗商品供需失衡边际缓解,尤其能源。2022年地缘政治摩擦升级、能源供需矛盾激化,除中国以外的全球主要制造业大国贸易顺差快速消失、转为大幅逆差(图表9)——其中以欧元区、日本、韩国等国“收入损失”最为严重(详见《全球隐性库存与消失的外贸订单》,2022年8月23日)。2022年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冲击能源进口依赖度高的欧洲和日本,拖累全球贸易增速。例如,德国能源密集行业工业生产在2022年大幅回落(图表8)。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2022年8月份见顶,此后逐步回落,能源价格回落较为明显。截至2023年1月,HWWI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相对高点回落32%,Brent原油价格回落33%,天然气价格回落73%(图表10)。随着能源价格的回落,此前受冲击较大的欧日、新兴市场国家需求有望边际恢复。

  • 美元见顶回落。DXY美元指数在2022年9月26日见顶(114.1),此后持续回落,最大跌幅超过10%;截至2023年2月10日,美元指数相对高点累计下跌9%至103.6(图表11)。美元贬值降低全球贸易品价格,推升全球美元计价购买力,尤其是欧日和新兴市场(图表12),有望推动全球贸易增速企稳回升。假设美元汇率维持在当前水平,2023年美元名义有效汇率同比增速为负,指示贸易增速有望企稳回升(图表13)。


2 库存压力有所回落,预示本轮库存周期驱动的需求下降或将进入筑底阶段
2021年下半年到2021年底,全球各国出现库存回补周期。疫情期间,受益政府的大规模财政刺激,美欧等国商品消费复苏快于生产(图表14),导致企业库存水平降至较低水平。例如2021年6月全球制造业PMI的产成品库存指数降至45.9,接近2020年的低点。2021年下半年到2021年底,为弥补过低的库存水平以及应对供应链的潜在“不确定性”,企业库存水平持续回升。从全球制造业PMI来看,原材料库存价格指数在2021年6月的50.5回升至2021年12月的52.7,这一阶段产成品库存同样低位回升,但是幅度不及原材料库存(图表14)。
2022年以来随着全球需求走弱,美欧出现“被动累库”。2022年以来,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的新订单指数回落,产成品库存指数回升,两者“剪刀差”持续扩大,制造业出现“被动累库”现象(详见《更新全球制造业PMI和需求现状》,2022年9月13日),拖累全球贸易增长(图表15-图表16)。这一时期,全球制造业PMI产成品库存指数则从2022年1月的48.6上升至2022年11月的50.7。
2023年1月各国PMI产成品库存延续回落态势,压力有所回落,订单/库存比例明显好转,预示本轮库存周期驱动的需求下降或将进入筑底阶段。全球制造业PMI产成品库存指数2022年11月见顶回落,2023年1月从高点(50.7)回落至48.2,新订单/库存在1月明显好转(图表17)。分国别来看,美国、欧元区制造业PMI产成品库存指数从2022年11月的52.3、51.7下行至1月的46.1、49.7,日本2022年7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便见顶(52.8),1月回落至49.4(图表18)。新订单指数回升,产成品库存指数回落,预计企业进入去库存周期,库存投资可能会受到拖累(图表19)。此外,库存作为“流动资产”,其金融成本对短期利率较为敏感。随着央行快速加息,各国实际利率普遍上升,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压低企业库存增速(图表20)。
隐性库存也趋近回归正常。2020年5月以来,美国ISM制造业PMI原材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即客户库存)之差持续走阔;以过去12个月两者之间的累计差额来看,美国制造商累积的“中间品”库存一度超过过去二十余年间2个标准差。近期原材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之差显著收窄(图表21),显示当期新增中间品库存已经恢复至历史平均水平,美国制造商累积的“中间品”库存也回落至2个标准差以内(图表22)。


3 往前看,中国复苏有望进一步提振全球制造业需求及推进去库存进程
全球衰退风险下降,全球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中国、欧元区、美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全球衰退风险下降,提振全球总需求。1月IMF也上调2023年全球以及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测(图表23)。
  • 欧元区深衰退风险下降,增长预期改善。能源危机缓解、财政刺激、供应链缓解提振供给以及居民超额储蓄使得欧元区在2022年下半年避免衰退。往前看,2023年欧元区仍然面临逆风,但深度衰退风险显著下降(详见《深衰退风险下降但通胀粘性或超预期》,2023年1月16日)。2023年1月,欧元区综合PMI回升至50以上,soft data中的预期指标持续改善,显示未来增长仍有回升空间(图表24)。

  • 美国硬着陆风险下降,软着陆概率上升。2022年4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2.9%,高于彭博一致预期的2.6%,其中,个人消费支出4季度环比折年率为2.1%,反映美国消费仍有“韧性”。1月非农就业增加51.7万,大幅超过彭博一致预期,背后不是因为罢工、季节调整等技术性因素,而是反映美国服务业的较强复苏(详见《1月美国非农新增就业大超预期》2023年2月4日)。1月ISM非制造业PMI跳升至55.2,显著超过预期的50.4,也证实美国服务业出现较强复苏。就业市场保持稳健,而工资和通胀延续回落态势,美国经济软着陆的概率上升。



往前看,中国需求有望进一步提振全球制造业需求,及推进去库存进程。2022年12月以来,疫情渡过流行期速度快于预期,消费回升“斜率”明显高于预期,且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我们预计2023年实际GDP增长预期将达到6.2%(详见《上调2023年增长预测至6.2%》,2023年1月29日)。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国,2022年货物进口总额为2.7万亿美元,占全球总出口的11%,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约三成。2023年,随着中国内需以及进口需求回升有助于提振全球制造业需求,及推进去库存进程(图表25)。从制造业PMI来看,中国制造业PMI领先全球制造业PMI约3个月(图表26)。从中国信贷脉冲来看,2023年上半年接近全球制造业周期的底部(图表27)。随着全球制造业需求在上半年回升,中国出口增长有望在上半年出现企稳迹象,基本符合我们对中国外需增长可能在2023年1季度见底的判断(详见《上调2023年增长预测至6.2%》,2023年1月29日)。
对中国需求敞口大的国家受益更多。从对中国出口占GDP的比率来看,G20国家中,韩国、澳大利亚、沙特受益最大,其次是巴西、印尼、俄罗斯、日本、南非、德国等,阿根廷、法国、美国等国家受益最小(图表28)。
除了宏观层面的数据之外,我们也将密切关注对制造业周期拐点较“敏感”的行业的库存筑顶、或需求见底迹象,如汽车、半导体、电子产品等等。从最新的韩国1月出口数据来看,半导体出口增长仍较疲弱,1月韩国半导体相关等出口同比增速为-36%,相对2021年12月的高点回落43%(图表29)。但中国12月零售销售中的通讯器材和汽车销售增速有所反弹(图表30)。我们将密切关注这些行业相关需求和库存数据,以观察和验证全球制造业需求的走势。

风险提示1)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将显著拖累全球贸易增速。2)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若供给出现冲击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再次大幅上涨,将拖累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拖累全球贸易增速。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3年2月12日发布的《全球制造业需求是否将初现曙光?

易峘 研究员 SAC S0570520100005 | SFC AMH263

胡李鹏 联系人 SAC S0570122120062


免责声明


▲向上滑动阅览

本公众号不是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仅供华泰证券中国内地研究服务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且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务必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转发、摘编华泰证券向其客户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及观点,完整的投资意见分析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研究报告内容为准。订阅者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产生理解上的歧义。如需了解完整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本公众号内容基于华泰证券认为可靠的信息编制,但华泰证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效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公众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公众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订阅者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内容而取代自身独立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版权仅为华泰证券所有,未经华泰证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的版权。如因侵权行为给华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华泰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华泰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经营许可证编号为:91320000704041011J。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宏观研究,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将与您一同剖析宏观经济、关注资本市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