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少爷的剑:多么渴望能够找到可以交心畅聊的人,像未完成的乐章,努力寻求合拍的音符

一枚园地7 2021-12-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剑语诗话 Author 三少爷的剑666

重庆夜景。(摄影:三少爷的剑)


如果有机会,去见见三观一致的朋友吧


三少爷的剑|文


(一)缘起

去年之后,提起重庆,我常常会想到三个人。文友殷阿姨和风铃姐姐,以及我很崇敬但并无交集的唐云先生。

风铃姐姐文思泉涌,创作精力充沛,好像从来没有笔力衰退和文思枯竭的时候。她那样的才华和文气似乎与生俱来,眼见一花一树,一草一木,便能写下一篇篇锦绣文章。我一直对她坚持纯文学创作的风格击节称赏,敬佩有加。她是那种文字融入到生命里的才女。

唐先生曾是某大学教授,后被调至图书馆工作。他的文章嬉笑怒骂,汪洋恣肆,书法自成一家,苍劲凛然,一如他的品性“一意孤行,十年故我”——随波逐流的时代,一意孤行,何其难能可贵。一直追读他的文章,在他的文字里能够发现思维的另一种角度和思想的另一种可能。钦佩这种“权且卖酒谋生计,不讨官家半文钱”不轻易折腰的文人气魄。

和殷阿姨相识,缘于微信群。她比我父母年长,与共和国同龄,思想却并不保守,她在网上说话向来张弛有度,谨慎有加,从不轻易妄言。我们私下交流并不多,不过,为数不多的交流好像挺谈得来——万马齐喑的时代,一方园地一片天空下的相遇,是偶然,也是缘分,实在难得。殷阿姨曾给我诸多鼓舞——就像很多人给我的鼓励和支持一样,我全部铭记在心。

10月29日下午,因紧急任务,临时出差重庆。这次重庆之行,因为忙于公务,时间紧促,几百米外的解放碑都没来得及游逛。又知道风铃姐姐家有宝宝,生怕她不便,没有搅扰,下次再来,必定拜访。

得知我抵渝,殷阿姨非常高兴,盛情邀约我她家做客。我下榻的酒店位于渝中区的筷子街,而殷阿姨家位于九龙坡区的杨渡路——地图查询相距13公里。这个距离对我这个马拉松业余爱好者来说不在话下。但不容忽视的是,这里是山城重庆,一个能让导航失灵的城市,我这个外地人对它的任何路线都不敢小觑。殷阿姨生怕我迷路还曾提议过来与我会合,虽然她在重庆生活了几十年,但想到她已古稀之年,我定然不能劳烦她奔波折腾来见我。所以,尽管时间紧张,但我必须登门拜访。

因为来渝仓促,并没有准备礼物,决定买本书送给殷阿姨作为小小纪念。我在书店里徘徊良久,在书架前浏览了不少书目。最终选了一本著名作家们的散文合集《读书与生活》,这本书的名字实在切合我们的爱好与日常。如果说我们因日记相遇,那么我们也因读书相惜。文字始终是我们这类人的媒介和桥梁。网络时代,文字可以组合成一场对话,可以汇编成一篇文章,从中传达出来的思想,才让我们之间产生关联。希望喜欢阅读的殷阿姨,能够喜欢这本书。

我让店员包装起来,又选了一张心语卡片,别在包书的蝴蝶结扎带上。卡片背面印有“爱是为了优化生活和生命,令两者同步提升。”的字样。那么多人在默默推石头、捡稻草,就是希望我们身处的时代少一点薄凉,多一点温暖,多一点爱,我也祈愿经历了生活残酷风浪的殷阿姨,能够用爱和乐观继续提升自己的生活和生命。



送给殷阿姨的书。

         

(二)拜访


次日一早,六点左右就出门,天刚蒙蒙亮,给酒店楼下昨晚遇见的流浪大爷买了小笼包和煮鸡蛋(点击☞重庆,遇见流落街头的老人》),然后赶乘最早一班轻轨,前往殷阿姨家登门拜访。我在重庆时间有限,所以必须争分夺秒。


轻轨穿梭在林立的高楼之间,飞驰在蜿蜒的嘉陵江上,山城逐渐苏醒,正在开启崭新的一天。下了轻轨,又买了水果,再转公交,抵达殷阿姨所在的小区时,天已完全亮了。而我的心情也略显激动,毕竟,与谈得来的朋友会面,颇有“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感觉。

殷阿姨早已在小区内约定的公交站迎接我,终于见到这位令人尊重的阿姨。虽然我们初次见面,却一眼就认出对方,好像多年不见的老友再度重逢。她一边喊我一边热情地迎上来,打量我一下,然后笑着拍拍我的臂膊夸我岁数年轻身材挺拔。见我提着水果和书袋,又笑着“批评”我不该乱花钱。其实,我们这类人交往,并不在乎物质的互送与相赠,难得的是“聊得来”。但作为晚辈,我探望长辈略表心意也很应该。

殷阿姨戴着老花镜,穿着一件粉白色绒衣外套,齐耳的短发染了岁月的清霜,比我想象中清瘦。但她气色很好,素朴大方,精神矍铄,走路步步生风,举手投足间都透着重庆女性的利落干练,根本不像七十多岁的老人。

我们去小区内一家面馆吃小面,殷阿姨早已定好位子。我原计划吃了早饭过来,但转念一想,千里迢迢而来,如果不与阿姨共进一餐,她大概会觉得过意不去,我也会惋惜此次会晤的不完美。所以昨晚我提议今早一起吃小面。虽然热情的殷阿姨觉得不够正式,认为应该中午请我吃地道的重庆火锅或正宗川菜,抑或她亲手张罗的饭菜,并极力挽留我吃过午饭再走,但见我时间紧张,也只好作罢。

其实,我也理解阿姨的心情,她希望我们借着吃饭的光景,能够坐下来尽可能多一些交流的时间。热情好客的她,定然也想尽地主之谊,但我能够感受到她真诚的待客之道,所以并不介意世俗的形式。但我还是企望尽可能减小遗憾的程度,所以赶赴一场“早宴”,也暗自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品尝到她的家常手艺。

在面馆吃面的时候,细心的殷阿姨不但给我单独要了煎蛋,还拿出在家里煮好的鸡蛋,剥开放进我的碗里,让我瞬间想起小时候,母亲也曾这样赋予我关爱。

我穿了一件黑色牛仔外套,里面套了一件白色T恤。当我把起先敞开的纽扣全部系上时,阿姨关切地问我是不是冷了。我笑说:“川渝美食多红油,我怕溅到白色T恤上,难以清洗,吃完就把扣子解开。”阿姨笑着说我讲究。其实,我是吃一堑长一智,也算是一点经验之道。

吃过小面,我随殷阿姨回家。她家的小区临山而建——就像山城的很多小区,草木繁盛,鸟鸣阵阵,仿佛空中花园。家中简单大方,收拾得很干净。站在阳台上,能够望见穿城而过的长江。她独居于此,每日面对浩荡江水应该也会有所思吧?


重庆的轻轨。(摄影:三少爷的剑)

              

(三)私语

殷阿姨很健谈,在家里聊天,也不必顾虑重重。我知道网络上的压抑让我们感到沉重,而长久以来见惯了风声鹤唳,我们也学会了闭嘴。聊得来的我们在生活中难得一见,像多年不见的老友打开了话匣子。

我听她讲过去的往事,听到悲哀处也只有一声叹息。她见证了特殊年代,也见证了荒唐岁月,自然对很多东西深有感触。我们又谈到读书,谈到山城的日常,谈到风口浪尖上的作家,谈到她嗜书如命的哥哥,谈到百花盛开的园地和五彩缤纷的空间,谈到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谈到《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就自绝于我下榻的小什字附近……殷阿姨还跟我提到她老年大学的戴老师——一位清醒睿智、刚正不阿的八十多岁女教师,戴老师与唐先生是同事,对他的遭遇只觉不平和扼腕。

殷阿姨和我说起唐先生的遭遇时,语气里也充满愤然。我想,她比我更能体悟这种遭遇的阵痛。她的眼睛里涌动着时代的风浪,也布满了岁月的雪霜,在被各种各样的经历淬炼之后,似乎看透了俗世的种种。

她人生的悲喜,有一些融入进文字里,但其实全部在她的眼睛里……与人倾诉的喜乐或者深藏心底的愁绪,都根植在她的生命中。我曾在她的文章中得知她的儿子英年早逝,所以不敢问候她家人的情况,生怕勾起她的伤心事。

我无法想象她痛失爱子悲伤欲绝时的肝肠寸断,一颗失爱的心,何等无助地撕痛。但我知道那剧痛,抵得上她人生所有悲苦的总和。如今看到她早已走出阴霾,也为她感到欣慰。

她的人生,远比文字深邃。从长风激荡的岁月走过来,见识了各色人等,看惯了人情世故,经历了风雨坎坷,与生俱来的秉性使她从不肯低一点点头。所以尽管她年届古稀,却气质凛凛,坚强得像一枝寒梅。

她文字里包裹着绚烂的愿望,也暗藏着极度克制的情绪。而她不能用文字表达的话语,这个时候都毫无顾忌地与我诉说。我知道,她和我、和我们很多人一样,平时有很多话想说却说不出来。

人们多么渴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交心畅聊的人,像未完成的乐章,努力寻求合拍的音符。我们的渴望如此简单,却又常常难以如愿。好在,我们幸运地有了这次小小际遇。我想以后我会有更多这样幸运的际遇。

在殷阿姨家停留一个多小时,只觉得时光飞逝,一晃眼工夫就到了离开的时间。虽然我们都觉得聊得畅快,意犹未尽,但时间真是推着人往前走,容不得停留。

临走时,殷阿姨执意让我带上她早已为我准备好的零食和火锅底料,她的细心和关切,让我感动又温暖。送我上公交后,我们一老一少隔着车窗朝对方挥手,那些聊不完的话语,依依不舍的神情,似乎都在车门关闭的瞬间定格在两个时空,但越来越多的“我们”,其实从来没有分开过。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的人生,并最终丰富了我们的生命。

如果你现在有心意相通,三观相近的朋友,那就多多珍惜吧,有机会就尽可能地见见。因为未来这种朋友没有增量,只有减量。

我们一众志同道合的线上朋友,在网络相识,也在时间里相惜,那是怎样干净丰饶的灵魂啊……很多三观一致的朋友,遍布五湖四海,仙居世界各地,他们在川渝、在江浙、在东北、在两湖、在两广、在江南、在西疆、在北国、在京津冀、也在海外……来日方长,未来可期,就算天寒地冻,路途坎坷,以后总有相见的时日。感恩遇见,感恩相知。每一个鼓励和支持过我的人,都值得我深深铭记,值得我为之奔赴,努力促成一场可贵的遇见。

我们,很多个我们,
我们的相识,早已经开始,
我们的相见,才刚刚开始……



【作者简介】三少爷的剑:九零后。一枚园地耕耘者。个人微信公号:“剑语诗话”。
相关阅读:我住长江头:在重庆,与思想同频的后浪相遇
(编辑:一枚)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聆听良知,坦鸣心声
一枚园地欢迎您来稿(来稿请确认未在其他公号发表)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微信号:anranyodai(请注明“投稿”)
进园地读者群请加微信:anranyodai
《一枚园地文集电子版》对接微信:657767929


点击阅读更多

于无声:尊重换来竞争力 创新驱动米其林

朱斌:请你活下来

吟诗作赋:一首歌,献给一只鸟

呼斯楞豫锟:爱人说

止戈为武周永威:拿性说事

风铃:唐云和他的“唐摄廊”

朱学勤:悼左方 - 老兵不会死,老兵只是远去

朱斌:灯  是个罪过


民声VI(2)一砚翁:高处的灵魂引领我们看清生活底蕴

民声VI(1)山西官员吕日周的改革


说事儿(131)南宫踏舞:做一道菜,想一个人

说事儿(130)我的恋树情结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