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ove is love——以电影之名

贰十二世纪 贰十二世纪 2023-08-17

六月,本是个平凡的月份,然而它的另一个名字却让它显得如此不同,那就是——骄傲月(Pride Month)。


故事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69年6月27日,一家位于曼哈顿的名为“石墙旅馆”(Stonewall Inn)的同性恋酒吧。


在那个年代,美国官方对同性恋酒吧和夜总会的搜捕行动是司空见惯的。警方通常会登记出席者的姓名以便用于登报,这样就可以尽量多的把同性恋者押上警车。至于理由,牵手、接吻、甚至出现在同性恋酒吧都是被逮捕的理由。


就像往常一样,当晚七个便衣和一个身穿制服的警察进入石墙,他们清空酒吧,宣称要调查食品是否安全。


然而那晚正是美国著名女演员朱迪·嘉兰的葬礼,沉浸于悲伤和愤怒的人们拒绝继续这种屈辱的服从,他们开始向警察投掷硬币,其他得到音讯的同性恋者很快聚集了起来,高唱着“同性恋的力量”的歌曲。


事态的恶化超乎了预期,警方增派了一支处理反越战示威的“战术巡逻队”,他们抽出警棍殴打拒绝逮捕的人。这次,他们得到的回应不再是沉默,而是石块、酒瓶、椅子和象征LGBTQ人群骄傲的彩虹旗帜。


这场日后被称为“石墙事件”的运动持续了足足五天,被认为是美国乃至世界现代同性恋权利运动的起点。


六月也因为这场著名的骚乱而被纪念为“骄傲月”。人们把每年六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称作“同性恋自豪日”。在这天,LGBTQ群体以及支持者们,都会挥舞着彩虹旗走到大街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呼声。


滴水汇流,百流成川,个体组成群体,群体架构社会,而爱在其中,是平等的。


在全球各地庆祝骄傲月的当下,我挑选了十部电影来庆祝一路走来或大或小的成就,希望通过电影的力量给予所有人(不仅仅是LGBTQ)敢于正视偏见和不理解的勇气。


#9

《姑奶奶》

“生命给你准备了两公斤的大粪。有的人一点一点吃,匀着吃一辈子;我大口大口地吃,我想早点把它吃完。”


邱炯炯导演的纪录片《姑奶奶》,讲述了一个叫樊其辉的人,他是著名服装设计师,他是碧浪达的夫人,他的身体是男人,灵魂是女人。


“带给我快乐的是什么呢?其实快乐不是说有饭吃,有爱可做,那是很物质的东西,快乐是相对痛苦的,我有多痛苦我就有多快乐。”


片中的他无所顾忌谈论心酸经历、猎艳奇事、人生哲学,句句犀利直指人心,真实的让屏幕前的我们汗颜。


“但是长大了,你觉得无趣的话,你可以去死啊。”


2010年10月12日中午12时,他在家中自杀。


“有一天,我的灵魂会变成坟上的草。我们的爱,会变成草上飞舞的花。”


#8

《志同志》

同志电影导演崔子恩的一部纪录片。


同性恋,这一古老而禁忌的话题,尤其建国来曾引起无数争论与波澜。它曾被定性为流氓罪的一种,触犯者轻则遭受周围人的白眼、利益权益受到剥夺和侵犯,重则刑法加身,甚至丧失性命。它也曾被认为是精神病的一种,因此使诸多所谓的患者遭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折磨。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同性恋及同志们渐渐走出时代的阴霾,开始享有自由追寻真爱和爱人的权利。虽然路仍坎坷,但是前途充满希望。本片采取记录的手法,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性恋群体的面貌……


#7

《光棍儿》

《光棍儿》是由郝杰导演,杨振君,叶兰等主演的一部以中国农村老光棍儿为人物的社会现实题材电影,是一部生猛的原生态电影,贯穿全片的是性,涉及到很多禁忌,粗口、卖淫、拐卖妇女、同性恋等。


这部电影演员用的都是顾家沟村的村民,全素人出演。故事就发生张家口市万全县一个名叫顾家沟的村庄,以老杨、梁大头、顾林、六软,四个无所事事的光棍儿为对象,而二丫头背着村长丈夫,同时和多名光棍儿保持关系。  


#6

《男男女女》

一部朴实而真挚的电影,原名《灿烂公厕》现名《男男女女》。本片获得第52届瑞士洛加诺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大奖。海报上赫然写着“中国首部地下同志电影”,“地下”是当时很前卫的词儿。


影片的主要景点分布在北京的四道口、羊桥、中关村、小月河和三里屯,总共投资50多万人民币完成。电影由刘冰鉴导演,崔子恩编剧。


既是编剧又是演员的崔子恩曾写道:开敞我们易于封闭的胸怀,让爱的光辉浸透其间,听上去会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话语,然而,它确确实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的影片中片断地实现了。这是事实,不是空洞的理想宣扬。


在创作剧本时,我有意破除掉同性恋圈子的衣柜框架,使人物孤立于、独立于、游离于同志文化的现行样板:藏匿身分,站出来或曰现身,身分认同的艰难,歧视与反歧视,同志酒吧或公园,公厕性行为,同志小组或同解运动。在我们拍摄这部影片的1999年,性别政治已经由简单的同性恋——异性恋的对立读解,歧异出相当“酷儿”的言行思维。


#5

《今年夏天》

《今年夏天》是李玉导演的处女作,由潘怡、张浅潜、石头主演的一部爱情片,影片于2002年5月23日在加拿大上映。海报上写着“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女女同性爱情题材的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四个女人的故事,它以动物园大象馆饲养员小群的生活为主线,描述了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出现在小群生活里的三个女人:小玲、小群的妈妈和小群犯了罪的前女友。


“我想表达的是女人真正的痛苦和无助……在主角小群的眼里,社会就像一堵墙,她的愿望和欲求都被这堵墙隔着。她的沉默给她带来的是更多的痛苦和压力。这部电影里面两个女主角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一对恋人,但拍完这部戏就分手了,因此,我的电影使她们逝去的情感成为永恒。”李玉说。


#4

《蓝宇》

改编自网络小说《北京故事》。故事其实挺俗套,游戏情场公子哥陈捍东与贫穷落魄的学生蓝宇之间无意间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属于被万千网文写滥了的东西。


导演关锦鹏曾在访谈中讲述过自己拍摄《蓝宇》时,尽管故事背景发生在北京,但在拍摄时也带入了不少自己和男朋友的些许小细节。


是的,关锦鹏早在1998年的情人节也是《愈快乐愈堕落》上映当天宣布出柜,坦然接受外界给予的所谓压力和看法。正因这份从容,加入真情实感的拍摄才让这部电影显得如此出彩。


如果他想拍同性色情片的话,大可不必费时费力,在香港便足以玩转男男之间的十八般体位。


所以,《蓝宇》不是耸动的,不是耸人听闻的噱头,是一部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两个角色究竟到底是不是同性恋没那么重要。


这才是对待《蓝宇》以及同类题材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把同性恋当作一种异类的情感,这就是人类一种情感的迸发。爱,无关性别。


当年胡军在拍摄完《蓝宇》之后,有相当一段时间受到困扰。因为经常会有男人给他打电话,他刚开始很生气,但他依然表示同性之间的爱情与异性并无区别。时至今日,他仍然是这样想的。


《蓝宇》无缘在大陆与观众见面,所以在香港进行宣传时张国荣还特地赶来为当时没啥名气的胡军刘烨助阵。


张国荣说:“不是因为《蓝宇》拍了同性情感而站台,片子不仅仅是给同性恋小众群体看的,而是要给所有大众看的,要正式的看待所有问题和情感。人的三观和思想是不被左右,可以选择不接受,但至少要保有最起码的尊重,才是人类最基本的礼仪。”


#3

《春风沉醉的夜晚》

出自“禁片专业户”娄烨导演之手。他的《苏州河》、《颐和园》全部被禁映。不仅如此,娄烨的电影甚至被审查,导演与制片人被处罚,他本人被禁止拍片长达五年。而2009年这部《春风沉醉的夜晚》,是娄烨在被禁期间在南京用手持DV完成的。


该片参加法国第62届戛纳电影节,并被推选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并荣获最佳编剧奖。在国外这部电影几乎被认为是中国同性恋现状的“教科书”,在国内却被封禁。


电影围绕同性恋者江城展开。


三月的江心洲,天色阴沉。江城与王平,在阴雨中郊游、吃饭、打闹、拥抱、以及赤裸着身体,读郁达夫的句子。


片中的江城非常迷人,他穿着那时少见的彩色西装,配一条英伦格子围巾,身形消瘦声音苏绵,眼角似笑非笑,神色中有一种沉稳的骚。


而他的恋人王平,却是一个朴实无华的有妇之夫。两人的浓情蜜意已然达成默契——这是一段不得见光的地下恋情。


娄烨用他敏锐的知觉和晃动的镜头记录下春天的南京和中国同性恋所普遍遭遇的尴尬:破坏家庭的男小三,欺骗妻子的丈夫与见不得光、不被承认的感情。


重压之下,同性之间的感情也就愈加脆弱,如果可以,惟愿记忆中只有昏暗光线里爱人温柔的声音,读完文章后,他问:听了吗?我再给你读一遍吧。


#2

《东宫西宫》

女贼喜欢衙役,女囚喜欢刽子手,就如同我喜欢你,我们和你们一样。


第六代导演张元再一次把镜头对准当代中国社会的边缘人和地下文化,戏剧元素同电影镜头进行交织,达到了声乐,剧情,宿命,轮回的融合。


飞蛾扑火,青松点灯,就如同一开始就知道,这段感情本就没有终点,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往前冲一样。不怕伤害,更不怕受伤。你可以说我贱,但不能质疑我的感情。阿兰的这句话,就好像一把匕首,刺向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看看那时候身穿白衬衫青涩的赵薇,胡军的帅气和阳刚,斯汗的邪魅与轮廓分明,就明白,青松点灯的情,飞蛾扑火的痴,东宫西宫的殇,在1996年,这部被称为中国大陆的第一部同志电影,是不为官方所容的。


#1

《霸王别姬》

它太著名了,甚至很多人能把片中的经典台词如数家珍般背下来。


但我还是要说,《霸王别姬》不能被看做像《春光乍泄》那样纯粹的同志电影。而《霸》中的程蝶衣的感情则有外部环境引导的因素在内,它更多地表现的是历史大环境与人性的故事。


最重要的突破作者在对性别问题持开放态度的同时,似乎也在故事中安排了一种最世俗、最合理的解释,即程蝶衣的性别转型过程和身份认同。


人要接受一个审美化或者通过自己幻想,修饰过的世界很容易,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就可以了,但是要认清现实和自我,并且接受自我和想象之间的鸿沟不容易。接受了,接下来的一生就是痛苦的忏悔之路。四个时代,有人随波逐流,今天人们已可以没有任何包袱地指出八九十年代之交中国文艺的原力之一乃是对历史苦难的展示。艺术乃是苦难的展示,终于连苦难也成为了一种骄傲,从长远看这未免是对历史的透支。


《霸王别姬》为什么美啊,就是因为陈凯歌成全了这个故事。小说的结尾是血淋淋的,美人迟暮如怨妇,明珠蒙尘碎淤土,英雄末路变刍狗,程蝶衣变成骂街的碎嘴泼妇。回想着当年震天的旗鼓挺直了腰杆,精打细算如同脸上疤痕使人厌烦,往日不复,命运最终还是令他变得尖酸刻薄。


这种结尾实在让人绝望,还好电影戛然而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