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自从《黑客帝国》第一部上映以来,感觉这个系列电影对于时代越来越合适。《黑客帝国》系列的起源之一,就是它采用了反文化和替代文化形象和思维的方式,这使得对类似事情不熟悉的主流观众看来,《黑客帝国》就像一部令人激动的小说。——《好莱坞报道》从1999年到2003年,整整四年间,一对名叫沃卓斯基的兄弟给世界影坛带来一次史无前例的冲击,从来没有任何一部科幻电影能像《黑客帝国三部曲》在揽下十数亿票房的同时掀起全球范围的热议。你很难完全阐明它在讲什么。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作为一个系列商业片,《黑客帝国》首次将哲学、赛博朋克、黑色电影、超级英雄漫画,以及中国香港的功夫片等等流行元素完美融合在了一个科幻的大背景中。在视听奇观并不似如今那般廉价的二十年前,影片难免会出现不合逻辑之处。但,对于这类电影,思考它的合理性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导演也不希望观众总是在计较逻辑。学识浅薄的我绝不敢自称把《黑客帝国》给看懂了(我把看懂定义为“理解导演眼中剧情和主题的原意”),不过我还是愿意把我所理解的东西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不求看完之后让你大呼“卧槽”,但求能博君一笑。01何为“矩阵”Matrix的本意是子宫、母体、孕育生命的地方。在数学名词中,矩阵用来表示统计数据等方面的各种有关联的数据。这个定义很好地解释了电影中的数学逻辑基础——矩阵不仅是一套复杂且庞大的模拟系统程序,也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地方。在这里,人类的身体被放在一个盛满营养液的器皿中,身上则插满了各种插头以接受电脑系统说模拟的感官刺激信号。机器就依靠这样的方式占领了人类的思维空间,用人类的身体作为电池以维持自己的运行。在那个矩阵世界中出现的所有人物,都可以看做是具有人类意识特征的程序,就像咱们玩的游戏里的NPC一样。这些程序根据所附着的载体不同分为三类:一类是附着在生物载体上的,就是在矩阵中生活的普通人;一类通过硬件与矩阵连接附着在芯片上的,就是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一类则是自由程序,它没有载体,诸如先知、建筑师、梅罗文加、火车人等。前面说了,矩阵是一个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严整系统,所以其中的一切都是按照系统的编写来运行的。但矩阵本身并不像数学公式那样完美,矩阵系统的设计有个除不尽的余数。奥地利裔美国数学家哥德尔在1931年发表了题为《论及有关系统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的论文,其中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在任何数学系统中,只要其能包含整数的算术,这个系统的相容性就不可能通过几个基础学派所采用的逻辑原理建立。说白了,就是在任何系统中,总有些东西是游离于逻辑之外的,这些东西就叫做歌德尔定理。尼奥就是在矩阵系统中无法被数学推得的歌德尔定理——不受系统控制的程序。因此先知叫尼奥回到源头去终止灾难,放到数学逻辑中就是将歌德尔命题变成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当作系统的一个变量,从而根除整个系统的不确定性。但从数学的角度上来说,哪怕尼奥把所携带的代码反馈给系统,将矩阵升级到一个船新版本,这样的稳定仍是暂时的。因为新的系统会产生出新的歌德尔命题,周而复始。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经历了六任救世主之后还需要让尼奥充当第七任“救世主”的原因。02何为“锡安”“Zion”一词在《圣经》中,是所罗门王建造圣殿所坐落的山,位于圣城耶路撒冷。而在犹太教中,“锡安”代表着上帝的荣耀,是神的救赎来临的标志。当大地被毁灭后,人类将在锡安接受最后的审判。要唠明白建立“锡安”的目的,还得回到人与机器上。在很久以前,人类宣布对机器全面开战。可狂妄的人类在更高级的人工智能全面失败了,于是不甘心的人类制造了一种永久性的云层阻挡阳光照射。使得依靠太阳能的机器没有了能量来源。没阳光可难不倒聪明的人工智能机器,它们马上找到了新办法——用人体产生的生物电当做能源。犹如人类文明的伊始,头等大事就是要学习如何生产粮食。对于机器来说,要得到粮食,就要维持人类的生命,要维持人类生命体征的平稳就要确保大脑足够活跃。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机器慢慢意识到,人类大脑活跃与否在于选择。如果没有选择,能源质量会急剧下降,于是机器给了人类选择的权力。假如你饿了,面前有免费的美餐,吃,这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做出的选择,也是主架构师能推断并编写出来的世界。但人类的大脑永远不能被机器的思维方式所理解,总有一小撮人选择不吃,于是这帮人就被判定为不稳定个体,统统扔到锡安,并由机械章鱼定期进行清理。而位于地球深处,依靠地热作为能源的锡安,自然成了那些从矩阵中被“解放”的人类所栖居的家园。沃卓斯基兄弟用“Zion”来为其命名,便是象征着人类对抗矩阵和机器之城的圣地,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后堡垒。作为拥有完整社会生态的地区,锡安的议会结构很象古罗马的元老院,是兼有立法和管理权的国家机构,制定一切法律和制度,通过执行官进行管理。锡安是由矩阵人口总数的大约1%的“觉醒者”构成的,其中主要是以有色人种为主,尤其是议会里的议员和战舰的船长等高层人员,都是黑人。而电影之所以如此设置锡安的种族构成,主要是为了体现多民族的融合,因为这是一个讲述全人类对抗共同敌人的故事,那么人类自己首先要团结。从另一个角度讲,在西方主流科幻作品中,破败的未来以及非白人的世界,一直是两个重要的元素。沃卓斯基兄弟自然会将这两个西方观众耳熟能详的元素给视觉化。03何谓“真实”最近十年堪称资源大爆炸时代,很多人因为看了些如《异次元骇客》、《盗梦空间》、《源代码》等电影,也开始跟风讨论起“何为真实”之命题。首先讨论一个事物要有基准和模板吧,咱就姑且把真实定义为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但那帮脑子被各种电影给弄糊涂的人特别喜欢动不动就搬出一个类似“缸中大脑”的概念来迫切证明自己正确性。他们认为现实已经不可以做为基准和模板,于是讨论就进入一个不可知论的虚拟层。其实如果一致同意我们是某一“虚拟层”里的意识,那么这个“虚拟层”对我们而言就是真实的,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个“虚拟层”,那你凭什么笃信自己就应该属于所谓“上一层”呢?明明是自己的概念混乱和错位,结果反而把自己的逻辑错乱等同于概念本身,“真实”只能在扯皮下变成了“不真实”或一个脱离判断根基的概念。连最基本的评判标准都没有,谈何真实?如果你也是上述人群,我奉劝一句,上一层对我们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并非身处上一层就能回避在本层所遇到的任何问题,我们的所思所想全都基于现实,其余全是不可知,你在不可知的范畴里胡思乱想,既否定不了什么,也肯定不了什么。言归正传,既然聊的是《黑客帝国》那点事,那我想从墨菲斯的一句话开始:“什么是真实?是触觉,味觉,视觉还是你感官的一切?如果这些都能做到的虚假,那真实又在何处?”又回到了被讨论过无数遍的老话题: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前文所述,把真实定义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就像你现在用手指划着手机,这感觉如此真实,但这真的就是真实吗?人的感觉说穿了也不过是神经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哪怕在虚拟现实里,一样会得到完全真实的感受。我想这种虚幻感应该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体会,在梦中会以为在现实里,在现实里却以为在梦中。就像尼奥生活的矩阵。所谓矩阵,就是给人以幻觉的一个系统,矩阵里的人感觉非常真实,一如现在的你我。那你肯定要问,锡安是不是也是母体制造的一个幻觉?就我看来,锡安确实是第二个主机模拟的虚拟世界。首先,请注意锡安和机械城位于同一个世界层面,而矩阵严格来说是位于机械城的一组大型服务器里面,光靠人脑那点电波和能量够用?所以不妨推测,人肉电池只是暂时的,这个服务器的根本作用不是发电,而是利用人类的思维来给机械世界升级。至少矩阵是为这个目建立的。再者,如果锡安是真实的,那么母体是无法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但按照影片的呈现,母体的影响无处不在。比如让死的透透的坦克站起来反杀叛徒,强行让一艘飞船毁灭来触发崔妮蒂死亡的剧情。当然,程序本身也有无法控制的部分,比如尼奥获得了一部分语言能力后也无法知道崔妮蒂是否死亡,因为这段剧情取决于尼奥自身的选择。再比如史密斯能预言到他打败了尼奥,却无法预知他被删除的命运,因为他被删除在正常的时间线上并未发生。这些未知的数据,正是工程师想要搜集的。天使有一句台词,说他曾经打败过史密斯。也就是说史密斯这种变异程序在母体中是存在过的。天使浑冒金光,有别于母体中其他的绿色代码,我个人理解它属于是高一级的史密斯程序,功能就是清理变异程序。但是后期史密斯也进阶到了金色传说,原有的清理程序已经无法清除,苦心建造母体的工程师当然不会任其崩溃,这才会选择让尼奥进入母体与史密斯决战。最后尼奥被删除的时候,先是数据连接和身体部分变成金色,接下来背景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实体,但尼奥面孔里却射出白光,这也可以看作锡安是虚拟的旁证,更别提三部曲画了大量笔墨来探讨真实与虚拟那点事。说到底,至少作为整个系统(母体和锡安)而言,它们铁定是机械世界的一部分,不管锡安是不是真实的。至于很多人问的,为什么主机要做那么多无聊的事情。机器已经发达到可以模拟人的性格,记忆,甚至随意改变,但是它们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因为机器终究是机器,无论它们再怎么模拟,都做不到和人类完全一致,然而它们却一直想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情感,借此来完善母体。所以,他们创造了矩阵和锡安,释放了那1%的叛军,开发了尼奥、墨菲斯、崔尼蒂、史密斯、先知,和各路人物。凭我浅薄的理解,整个《黑客帝国三部曲》里唯一真实的所在,就是情感,或者所谓的人性。如果抛开电影本身情节的限制来看待的话,你大可以把这一切看作是一场梦。梦到底是什么?梦真的是虚幻的吗?很难讲,毕竟梦就是另一个世界,就像你小时候在梦里小便,早晨醒来,真的尿床了。